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共98页

合集下载

微生物基本操作讲义

微生物基本操作讲义

湿热灭菌法

1.煮沸法:1个大气压下,煮沸的水温为100℃,一般细菌繁殖体
煮沸5分钟即被杀死。细菌芽胞常 需煮沸1~2小时,才被杀死。
水中加入 2%碳酸钠,既可提高沸点达105℃,促进细菌芽胞的杀 灭,又 可防止金属器皿生锈。

2.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 原菌、同时又不影响消毒物品的营 养成分及香味的消毒方法。 加热61.1~62.8℃半小时即可,常用于牛奶和酒类等的消毒。
用途
皮肤、粘膜、小创面消毒 生物制品防腐 皮肤、尿道、水果、蔬菜消毒 皮肤、粘膜、创伤消毒 塑料、玻璃、人造纤维消毒 皮肤消毒 皮肤、体温计消毒 地面、器皿表面和排泄物消毒 同上、也常用于手及皮肤消毒 手术器械消毒 排泄物、地面消毒
氧化剂
过氧化氢 过氧乙酸
卤素类 醇类
碘液 乙醇 石炭酸
酚类 来苏 表面活性剂 酸碱类 新洁尔灭 生石灰
5.用蕃红染液复染1min,水洗。 6.用吸水纸吸掉水滴,待标本片干后置显微镜下,用低 倍镜观察,发现目的物后用油镜观察,注意细菌细胞 的颜色。
革兰氏染色图解
革兰氏染色试剂
步骤1:用蒸馏水滴瓶滴一小滴蒸馏水于洁净的载玻片上
步骤2:用无菌操作法取少许培养物于蒸馏水滴上
步骤3:用接种环将培养物涂布成一薄层
消毒灭菌的方法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二)化学消毒法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灭菌法 热力灭菌法分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 大类。在同一温度下, 后者效力比前者 为大,这是因为: (1)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 (2)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 (3)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水由气态变 为液态时释放出的潜热,可迅速提高被灭 菌物体的温度。

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方法

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方法

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方法
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无菌操作:在进行微生物实验或培养时,需要保持操作环境的无菌。

操作者应注意洗手、穿戴实验服、戴手套,并在无菌工作台或无菌室内进行操作。

可用酒精灯或紫外线灯消毒操作区域,以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

2. 培养基的制备:根据所需的微生物类型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并按照配方制备。

培养基通常包括基础培养基、食物源、pH调节剂和琼脂等成分。

制备时需要称取和溶解成分,并用高压蒸汽或高温灭菌来杀灭培养基中的微生物。

3. 培养器具的消毒:使用前要对培养器具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高温灭菌、紫外线消毒等。

确保培养器具的表面和内部都不带有致病菌。

4. 菌种的接种:将所需的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上。

通常使用接种环、接种针或接种环针进行接种。

在接种时要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外来细菌的污染。

5. 培养条件:对于每一种微生物,根据其生长特性和要求,设置适当的培养条件。

例如,合适的温度、湿度、pH值和氧气浓度等都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6. 培养观察:在培养过程中,定期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或酵母菌的形态,或者通过目测观察细菌悬浊液的浑浊度和沉淀情况来判
断微生物是否生长良好。

7. 分离纯化:将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单克隆分离纯化,得到纯系菌株。

通常可以使用藻糖水平板或琼脂斜面触点法进行分离,将不同的菌落孤立开来。

8. 培养维持:根据微生物的生长要求,每隔一段时间更换培养基、条件,以保持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同时,也需要妥善保存纯化的菌株,以备后续实验使用。

《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步骤

《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一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步骤:(一)伊红美蓝培养基(EMB,用成品,分离大肠杆菌用)每组1瓶,250 ml三角瓶×200 ml培养基。

按成品说明称量、放入搪瓷杯,加水,加热完全溶化,倒入三角瓶,塞棉花塞,牛皮纸封口,包扎,作标记(培养基名称、批次组别、日期,下同),灭菌。

(二)营养琼脂培养基(即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用成品,分离芽孢杆菌用)每组1瓶,250 ml三角瓶×200 ml培养基,方法同上,灭菌。

(三)PDA培养基(即马铃薯蔗糖培养基,分离酵母菌、根霉用)每组1瓶,250 ml三角瓶×200 ml培养基。

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蔗糖(白砂糖)2%、琼脂 2%,加水至所需体积,pH自然。

配制方法:马铃薯去皮,称量,切成小方块,放入搪瓷杯,加水适量,煮沸20 min,取汁液,补水至所需体积,加入蔗糖(白砂糖),加热溶化,最后加入琼脂(琼脂要预先单独用水浸泡,然后挤干再加入),加热至琼脂完全溶化,分装三角瓶,塞棉花塞,牛皮纸封口,包扎,灭菌。

培养基统一高压蒸汽灭菌(121℃25 min)。

(四)无菌平皿准备(下次实验倒平板用)每组10套,报纸包扎,高压蒸汽灭菌(121℃25 min)后,置干燥箱80℃烘干1 h。

(五)枯草样预处理及预培养(下次实验分离芽孢杆菌用)枯草样预处理:每组1瓶。

100 ml三角瓶+自来水约50 ml,加5%可溶性淀粉,溶解。

枯草若干,剪短,浸入三角瓶水中,牛皮纸封口,包扎,置水浴中煮沸10 min,然后置培养箱30℃预培养3~7 d。

(六)葡萄样(或其它水果)酵母菌预培养(下次实验分离酵母菌用)每组1瓶。

葡萄(或其它水果)适量,捏碎,皮渣与汁液一起放入250 ml 三角瓶(装量1/2~2/3),封口,置培养箱25℃预培养3~7 d,观察自然发酵过程。

实验二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步骤:(一)污水中大肠杆菌的分离(稀释倒平板法)1)用三角瓶取污水样适量。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一、无菌操作技术1、定义是指在执行实验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无菌操作技术是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技术,是保证微生物实验准确和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2、内容无菌操作技术主要包括两方面:1)创造无菌的培养环境。

包括提供密闭的培养容器、培养容器的灭菌、培养基的灭菌等;2)在操作和培养过程中防止一切其它微生物的侵入的措施。

包括紫外线杀菌、甲醛熏蒸、超净台的消毒与检测、操作工具、器皿灭菌、操作方法等。

3、无菌操作原则1)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接种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2)在操作前20~30分钟要先启动超净台和紫外灯,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3次后使用。

严禁用手直接拿无菌物品,如瓶塞等,而必须用消毒的钳、镊子等;3)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能触及试管或平皿边;4)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5)接种环或接种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须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6)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

倾倒平板应在超净台内操作,并且在开启和加盖瓶塞时需反复用酒精灯烧。

二、无菌操作的环境要求1、无菌室(1)无菌室的结构:更衣间、缓冲间、操作间;(2)无菌室的消毒和防污染•每日(使用前)紫外线照射(0.5~1小时);•每月用新洁尔灭擦拭地面和墙壁一次的方式进行消毒;•每季度用甲醛、乳酸、过氧乙酸熏蒸(2小时),特殊情况下可增加熏蒸频次。

(3)无菌室使用要求①无菌室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2%-3%煤酚皂溶液消毒,拭擦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②无菌室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线,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需30W紫外灯,距离在1.0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拭擦,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③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室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微生物培养及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培养及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培养及实验基本操作技术一、培养基配制培养基是指人工配制的、适合于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累积代谢产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的混合基质。

配制培养基是进行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基础,甚至是任何与微生物有关工作的基础。

注意事項–灭菌锅的使用①加水盖过底部铁板—②放入东西—③关门—④調整溫度時間—⑤关紧泄压阀灭菌結束後,等压力降回零時才可打開門進入灭菌锅之物品,蓋子不可關太緊或太鬆拿滅菌後物品請記得帶耐熱手套培养基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营养物质:N源、C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常用的N源:蛋白胨、牛肉膏、肉浸汁、酵母膏常用的C源:糖、醇类物质(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菊糖;醇类:甘露醇、卫茅醇、甘油)水:用蒸馏水,不能用自来水凝固剂:琼脂、明胶、血清等抑制剂:1、作用:鉴定细菌、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增加待检菌的检出率2、种类:盐类:氯化钠、氯化锂、氰化钾、亚碲酸钾(钠)、亚硒酸钠等染色剂类:煌绿、蔷薇酸、结晶紫、孔雀绿、孟加拉红、玫瑰红胆盐类:猪(牛、羊)胆盐、混合胆盐、三号胆盐、去氧胆酸盐、胆石酸盐抗菌素:青霉素、链霉素、杆菌肽、多粘菌素指示剂1、作用:用于指示鉴别细菌可否利用分解糖醇类物质和含氮化合物,产酸产碱的能力。

2、常用的指示剂:酚红、溴甲酚紫、中性红、中国蓝、甲基红、复红、伊红、美蓝、孔雀绿等。

培养基的类型:●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来区分:1、液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增菌培养、鉴别性培养2、固体培养基:用作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检验杂菌、计数、保藏、生物测定3、半固体培养基:观察微生物的动力,有时用来保藏菌种4、脱水(商品)培荞基:脱水培养基也称为商品培养基、预制干燥培养基。

●将各种营养成分按比例配制完全,制成脱水的干粉状,装瓶出售;使用时只需按比例加人定量的水溶化、灭菌便可。

●根据培养基的用途来区分:➢增殖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1、增殖培养基: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一些某种微生物特别喜欢的营养物质,以增加这种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逐渐淘汰其它微生物,这种培养基称为增殖培养基。

微生物技术操作规范

微生物技术操作规范

微生物技术操作规范1. 引言微生物技术是一种应用微生物进行实验以及工业生产的技术。

为了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和遵守操作规范非常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微生物技术操作规范的指导,以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2. 实验室环境要求在进行微生物技术操作前,确保实验室环境符合以下要求:- 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 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和清洁,定期清理工作台、设备和实验器材。

- 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消防器材、洗眼器、紧急照明等。

3. 个人防护措施在进行微生物技术操作时,必须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以确保操作者的安全:- 操作者应佩戴实验室指定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 操作者应洗手并戴上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微生物菌液。

- 当操作涉及到有毒或有害物质时,操作者应佩戴口罩或呼吸防护设备。

4. 操作流程微生物技术操作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清洁度,并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和试剂。

2. 操作操作: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微生物培养、转移、接种等操作。

3. 监控:定期观察培养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相关观察数据。

4. 环境清理:操作完成后,及时清理工作台、设备和实验器材,妥善处理实验产生的废弃物。

5. 废物处理微生物技术操作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处理:- 固体废弃物应正确分类,使用封闭进行收集,并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

- 液体废弃物应经过消毒处理后,在指定的污水排放口排放。

6. 安全意识教育为了提高操作者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应进行定期的安全意识培训和技术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操作要求。

- 个人防护措施和实验室安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 废物处理和环境清理的规范要求。

7. 紧急情况处理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操作者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 火灾:立即使用消防器材扑灭火源,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疏散。

- 溢漏事故:快速将溢漏物清理,并采取适当防护措施,防止进一步扩散和伤害。

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培训培训课件

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培训培训课件

微生物学实作与培训的课件,旨在向学员介绍微生物学实 验的基本操作和技巧。通过本课程,您将掌握实验室安全、微生物培养、常 用实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了解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培训技巧,掌握实验室安全规则和生物安全级别。
学习对象
本课程适合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学生以及对微生物学感兴趣的人。
综合实验案例
案例背景与目的
介绍一个综合实验案例的背景和目的,激发学员的兴趣和思考。
实验设计与步骤
讲解该实验的设计思路和详细步骤,引导学员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
总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培训技巧,了解实 验室安全和生物安全级别,掌握常用实验技术,并能够解决常见实验错误。 希望您能够在学习中享受微生物学的魅力!
常用实验技术
酶活性测定
介绍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和实验步骤,以及常用的酶活性测定方法。
DNA提取方法
讲解DNA提取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它们的应用领域。
错误分析与实验技巧
常见实验错误与解决方法
介绍常见的实验错误及其解决方法,帮助学 员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技巧与操作建议
分享一些实验技巧和操作建议,帮助学员更 好地进行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室安全与基本原则
实验室安全规则
详细介绍实验室中的安全规则,包括个人防 护措施、实验室设备的正确使用等。
生物安全级别
介绍生物安全级别,包括各级别的要求和适 用范围。
微生物基本操作
微生物培养操作
讲解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操作步骤,如制备培养基、接种微生物等。
纯培养与分离鉴定
介绍如何进行微生物的纯培养和分离鉴定,包括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微生物学》实验操作大全,考研必备

《微生物学》实验操作大全,考研必备

《微⽣物学》实验操作⼤全,考研必备⽬录实验⼀培养基的配制实验⼆消毒与灭菌实验三显微镜油浸系物镜的使⽤实验四细菌形态的观察实验五细菌的⾰兰⽒染⾊实验六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九细菌数量的测定(设计性实验)实验⼗微⽣物的接种⽅法实验⼀培养基的配制⼀、实验⽬的和内容⽬的:学习和掌握配置培养基的⼀般⽅法和步骤内容:1、⽜⾁膏蛋⽩胨的配制2、⾼⽒1号培养基的配制3、马丁⽒培养基的配制⼆、实验材料和⽤具⽜⾁膏、蛋⽩胨、琼脂、可溶性淀粉、葡萄糖、孟加拉红、链霉素、1mol/l NaOH、1mol/l HCl、KNO3、NaCl 、K2HPO4*3H2O、MgSO4*7H2O、 FeSO4*7H2O。

试管、三⾓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匙、pH试纸、棉花、⽜⽪纸、记号笔、线绳、纱布三、操作步骤(⼀)⽜⾁膏蛋⽩胨培养基的配制⽜⾁膏蛋⽩胨培养基是⼀种应⽤最⼴泛和最普遍的细菌基础培养基。

其配⽅如下:⽜⾁膏3g,蛋⽩胨10g,NaCl5g,琼脂15~20g,⽔1000ml,pH7.4~7.61、称药品按实际⽤量计算后,按配⽅称取各种药品放⼊⼤烧杯中。

⽜⾁膏可放在⼩烧杯或表⾯⽫中称量,⽤热⽔溶解后倒⼊⼤烧杯,⽜⾁膏极易吸潮,故称量时要迅速。

2、加热溶解在烧杯中加⼊少于所需要的⽔量,然后放在⽯棉⽹上,⼩⽕加热,并⽤玻棒搅拌,待药品完全溶解后再补充⽔分⾄所需量。

若配制固体培养基,则将称好的琼脂放⼊已溶解的药品中,再加热融化,此过程中,需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或溢出,最后补⾜所失⽔分。

3、调pH 检测培养基的pH,若偏酸,可滴加1mol/l NaOH,边加边搅拌,并随时⽤pH试纸检测,直⾄达到所需pH范围。

若偏碱,则⽤1mol/l HCl进⾏调节。

PH的调节通常放在加琼脂之前。

应注意pH值不可调过头,以免调回影响培养基内各离⼦的浓度4、过滤液体培养基可⽤滤纸过滤,固体培养基可⽤4层纱布趁热过滤,以利结果的观察。

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 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教学视频操作方案(文字解说)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一.显微镜的基本构造目镜(coular lens)装于镜筒上端,由两块透镜组成。

目镜把物镜造成的像再次放大,不增加分辨力,上面一般标有7×、10×、15×等放大倍数,可根据需要选用。

一般可按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为物镜数值孔径的500—700倍,最大也不能超过1000倍的选择。

目镜的放大倍数过大,反而影响观察效果镜座(base)和镜臂(arm) 镜座位于显微镜底部,呈马蹄形,它支持全镜。

镜臂有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活动式的镜臂可改变角度。

镜臂支持镜筒。

镜筒(body tube)是由金属制成的圆筒,上接目镜,下接转换器。

镜筒有单筒和双筒两种,单筒又可分为直立式和后倾式两种。

而双筒则都是倾斜式的,倾斜式镜筒倾斜45°。

双筒中的一个目镜有屈光度调节装置,以备在两眼视力不同的情况下调节使用。

转换器(nosepiece) 为两个金属碟所合成的一个转盘,其上装3—4个物镜,可使每个物镜通过镜筒与目镜构成一个放大系统。

物镜(objective)物镜安装在镜筒下端的转换器上,因接近被观察的物体,故又称接物镜。

其作用是将物体作第一次放大,是决定成像质量和分辨能力的重要部件。

物镜上通常标有数值孔径、放大倍数、镜筒长度、焦距等主要参数。

如:NA 0.30;10×;160/0.17;16㎜。

其中“NA0.30”表示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简写为NA),“10×”表示放大倍数,“160/0.17”分别表示镜筒长度和所需盖玻片厚度(㎜),“16㎜”表示焦距。

载物台(stage) 又称镜台,为方形或圆形的盘,用以载放被检物体,中心有一个通光孔。

在载物台上有的装有两个金属压夹称标本夹,用以固定标本;有的装有标本推动器,将标本固定后,能向前后左右推动。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一、无菌操作技术1、定义是指在执行实验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无菌操作技术是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技术,是保证微生物实验准确和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2、内容无菌操作技术主要包括两方面:1)创造无菌的培养环境。

包括提供密闭的培养容器、培养容器的灭菌、培养基的灭菌等;2)在操作和培养过程中防止一切其它微生物的侵入的措施。

包括紫外线杀菌、甲醛熏蒸、超净台的消毒与检测、操作工具、器皿灭菌、操作方法等。

3、无菌操作原则1)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接种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2)在操作前20〜30分钟要先启动超净台和紫外灯,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3次后使用。

严禁用手直接拿无菌物品,如瓶塞等,而必须用消毒的钳、镊子等;3)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能触及试管或平皿边;4)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5)接种环或接种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须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6)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

倾倒平板应在超净台内操作,并且在开启和加盖瓶塞时需反复用酒精灯烧。

二、无菌操作的环境要求1、无菌室(1)无菌室的结构:更衣间、缓冲间、操作间;(2)无菌室的消毒和防污染■每日(使用前)紫外线照射(0.5~1小时);•每月用新洁尔灭擦拭地面和墙壁一次的方式进行消毒;•每季度用甲醛、乳酸、过氧乙酸熏蒸(2小时),特殊情况下可增加熏蒸频次。

(3)无菌室使用要求①无菌室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2%-3%煤酚皂溶液消毒,拭擦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②无菌室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线,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需30W紫外灯,距离在1.0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拭擦,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③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室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微生物基本操作方法

微生物基本操作方法

微生物基本操作方法
微生物基本操作方法如下:
1. 消毒:为了保障实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应用高压蒸汽灭菌器或紫外灯等方法进行消毒,以杀灭潜在的微生物污染。

2. 分离:利用Koch 定律对微生物进行分离,通常采用平板法、滤膜法、胶质法等方法进行分离。

3. 鉴定:对分离出的微生物进行鉴定,采用微生物生理、生化、利用等特征进行鉴定,如形态、染色、代谢等,最后确定菌株的种属。

4. 保存:对分离鉴定出的微生物进行保存,通常采用低温冷冻法或干燥法等方法进行保存。

5. 实验操作:在细菌实验室中进行微生物实验操作时,需要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采用洁净的操作工具进行实验操作,以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6. 贮存:对于培养基、针筒和试管等实验用具,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分类贮存,防止交叉感染。

7. 废弃物处理: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要进行正确处理,标记好种类,进
行特定的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人体。

微生物培养基本操作

微生物培养基本操作

微生物培养基本操作
微生物培养基本操作规程
1.先根据试验的内容,配制相应的溶液,如培养基和生理盐水等。

2.对试验过程中用到的所有器材进行灭菌,液体类在压力蒸器灭菌器中进
行,一般灭菌时间为30min。

平皿、吸管、搅拌棒、镊子等器材在恒温干燥箱内进行。

3.开启超净工作台紫外线灯开关,上述灭菌器材冷却后,关闭超净工作台
紫外线灯开关,戴无菌手套取出灭菌器材,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操作。

4.每个平皿内加入1ml样液,然后用45℃左右的熔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
15-20ml倒入到每个平皿内混合均匀,待营养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35℃±2℃培养48h.
5.在每次培养的时候一定要作好至少两个的培养基或者样液的对照,确保
培养结果的有效性。

6.在平板菌落计算的时候,如果发现菌落蔓延的以前一次的菌落计数为
准,菌落呈片状生长的平板不易采用。

7.具体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人手的检测,采样方法按照GB15980-1995
附录A执行。

8.对于产品初始菌的检测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某段时间空气、物体表面、工人手和产品初始菌的检测一直处在很稳定的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一周作一次,相反如果一直有上升趋势,要加大初始菌的抽检频次,一周作2-3次.
9.试验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

微生物学实验操作规范说明

微生物学实验操作规范说明

微生物学实验操作规范说明微生物学实验操作规范说明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1、遵循“低倍镜→高倍镜→油镜”的原则;2、利用同焦现象进行聚焦:装上待观察的玻片后,将低倍镜(4倍镜)转换到工作位,用粗调节将载物台上升到最高,再用粗调节反方向调节,初步聚焦后再用细调节聚焦,将目标物调到视野中心后才能转换10倍镜到工作位,此时将出现同焦现象,即不需要调节视野中就有目标物的模糊影像;紧接着就可以只通过细调节就可以聚焦,此后不允许再用粗调节进行聚焦,避免粗调节的误操作压迫玻片,损坏镜头;在10倍镜下聚焦后,又将目标物移到视野正中间,然后转换40倍镜头到工作位,继续利用同焦现象用细调节进行聚焦;聚焦后将目标物移到视野正中间,装上油镜,在不动载物台高度,也不拿下玻片的情况下用胶头滴管滴加香柏油,然后将油镜转换到工作位,利用同焦现象用细调节进行聚焦。

3、聚焦注意事项:(1)初步聚焦后不允许再使用粗调节进行聚焦;(2)每次转换镜头之前,物象应该是最清楚的,而且应该将目标物移到视野正中心,否则可能不出现同焦现象;(3)记得再使用40倍镜和油镜前,检查镜头是否干净,若有堵塞或香柏油,应该用二甲苯进行擦拭。

4、显微镜使用后的处理:(1)关掉电源,拿下玻片,用洗衣粉清洗干净后放入75%酒精瓶中浸泡;(2)卸下油镜,将油镜用二甲苯擦拭干净后装回塑料套中,放回干燥器中进行保管;(3)擦拭显微镜上的灰尘或油迹,将剩余的镜头摆回“八”字位;(4)在登记本上记录使用情况后,套上布套,将显微镜放回柜中。

二、无菌器材的准备1、微生物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器材均需要进行严格的灭菌。

2、培养皿的包扎和灭菌:(1)培养皿应该干净干燥,一砸八个到十个,要按一致方向进行摆,用报纸进行包扎,要求培养皿全部包住,没有露出来的,两端报纸叠痕整齐美观,包好后用棉线进行捆绑,方便拎取;(2)培养皿也可以用专门的金属器皿进行包装;(3)培养皿灭菌可以采用干热灭菌,灭菌条件:160~170℃,1~2h;也可以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条件121℃20min;(3)灭菌后的培养皿应该放到烘箱进行干燥,干燥温度105℃,时间视情况而定,尽量多烘一段时间,保证干透,以免培养出来的菌落生长不规则;(4)烘干的培养皿在使用之前不应该打开包装;(5)在无菌室进行杀菌时,可以将烘干的培养皿放到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上,连同无菌室一起进行消毒;(6)使用时,打开无菌培养皿,应该让培养皿一叠盖子在上底在下,一个方向放好。

基础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部分)_ 微生物基本实验操作技术篇_ 无菌操作技术_

基础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部分)_  微生物基本实验操作技术篇_  无菌操作技术_

基础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部分1 倒平板技术宦海霞原理倒平板就是火焰旁,将三角瓶中已融化的琼脂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然后置水平位置待凝,凝固后即成无菌培养基平板(简称平板),完成此操作的过程称为倒平板。

实验目的及原理*010203培养基其他:酒精灯,打火机,标签纸,记号笔等。

无菌培养皿若干套实验材料1右手持瓶,保持瓶口处于酒精灯火焰旁的无菌操作区域内并面向火焰。

迅速倒出瓶内融化的培养基液至无菌培养皿内。

一般倒入量为12~15ml 。

融化培养基,可用微波炉融化,也可用沸水浴融化或压力锅融化等左手取培养皿,用食指和拇指开启培养皿成一缝,恰好能让三角瓶口伸入。

倒无菌平板⏹持皿法倒无菌平板 ⏹叠皿法清洁桌面,正式倒平板前须清理与清洁台面,以减少台面尘埃,降低平板污染的概率。

盖上培养皿盖,置水平位置冷凝42方法和步骤567注意事项用于倒平板的培养基一定要彻底融化,否则会再所倒的平板培养基表面出现未融化的琼脂块。

倒平板时的培养基温度不能过高(50~60℃为宜),否则会在皿盖内侧或凝固的平板表面形成许多冷凝水,不利于单菌落的形成。

在无菌操作倒平板过程中,切忌用手抓、握三角瓶的瓶口处,以防灼热的瓶口烫伤手指,同时,手指上的微生物也会污染瓶口,进而严重污染培养基。

谢谢您的观看基础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部分2 平板划线技术张曈实验原理实验原理1 平板划线法是指把杂菌样品通过在平板表面划线稀释而获得单菌落的方法。

一般是将混杂在一起的不同种微生物戒同种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通过在分区的平板表面上作多次划线稀释,形成较多的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而繁殖成相互独立的多个单菌落。

通常认为这种单菌落就是某微生物的“纯种”。

在实验中,我们将平板分成A、B、C、D 4个面积不同的小区进行划线,A区面积最小,作为待分离菌的菌源区,B和C区为经初步划线稀释的过渡区,D区则是关键的单菌落收获区,它的面积最大,出现单菌落的概率也最高。

因此,这4个区的面积安排应做到D>C>B>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