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球上生物圈中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关于地球上生物圈中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关于地球上生物圈中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关于地球上生物圈中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关于地球上生物圈中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含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表现的是千千万万的生物种类。在地球上的热带雨林中上生活着全世界半数以上的物种,因此,那里的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不仅可以为工业提供原料,如胶、油脂、芳香油、纤维等,还可以为人类提供特殊的基因,如耐寒抗病基因,使培植动植物新品种成为可能。许多野生动植物还是珍贵的药材,为治疗疑难病症提供了可能。由于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比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滥捕乱猎、滥采乱伐等,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这是地球资源的重大损失。因为物种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他物种的消失。因此,我们在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最主要的是为之付诸行动。

遗传多样性是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单个物种及物种之间的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动植物及微生物丰富的种类。据估计,地球上现存800万~1000万个物种。我国是生物物种特别丰富的国家,占世

界第八位,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举足轻重。如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等热带、亚热带省区,都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对生物多样性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巨大的经济和科学价值。

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的宝贵财富。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但可使生态环境保持平衡,保证生物种群的持续发展,而且通过对野生动植物的研究,合理地利用生物资源,可以满足人类各方面的需要。比如,野生动植物中还存在各种优良性状的基因,为农作物品种改良和基因工程研究提供巨大的基因库。

华师大七年级科学第一册形成性教学评估第八章 地球上的生物圈

七年级科学第一册形成性教学评估第八章地 球上的生物圈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在陆地上对环境作用最明显的生态系统是(A)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2.有一位生物学家,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的季节性迁移行动,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一个(C) A.生态系统 B.群落 C.种群 D.个体 3.下列不能被称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D ) A.一片森林 B.一块菜地 C.一个湖泊 D.一个蜂箱 4.下列述语按从小到大排列的是(D) A.生物种群→生物个体→生态系统→生物群落 B.生物个体→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物种群 C.生物个体→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态系统 D.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 5.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地域范围(D) A.一定比种群的地域大 B.一定比群落的地域大 C.一定要在1平方千米以上 D.可大可小,人为决定 6.热带雨林有许多独特的特点。指出下列哪一个不是热带雨林的特征(C) A.种类非常丰富 B.结构非常复杂 C.乔木以松杉为主 D.森林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7.生物圈的涵义是(C)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地球上的部分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D.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 8.下列不属于植物群落特点的是(D) A.有一定的分层结构 B.有相当数量的植物种类 C.植物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 D.高层一定是乔木层 9.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B) A.酸雨 B.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 C.温室效应 D.臭氧层出现空洞 10.处于亚热带的华东地区的自然植被是(A)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阔混交林 D.针叶林 11.近来年,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等许多鼓励性政策,以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从生物学的 角度看,植物如此受重视是因为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有( D ) A.吸收灰尘,降低噪音 B.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第八章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1.绿色植物光合活性辐射带波长位于。 A.380nm~700nm B .380nm~760nm C.150nm~4000nm D.490nm~620nm 2.植物光合作用同化量与呼吸消耗量相等时的光合活性光照强度称为。 A.饱和点 B.补偿点 C.平衡点 D.稳定点 3.下图表表示北温带海洋的硅藻和一些非生物因子随季节而变化的数据,以下那一项对图的解释是正确的是。 A.提高光强度破坏硅藻 B.硅藻数量增加会降低磷和硝酸盐的含量 C.光强度提高增强了分解者的活力,其结果是养分降低 D.硅藻数量的下降导致养分的降低 4.生物体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 A.气候驯化 B.调节C.驯化 D.适应 5.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0为。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6.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7.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 A.高 B.低 C.一样 D.不确定 8.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A.综合作用 B.阶段性作用 C.补偿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 9.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大豆 B.玉米C.冬小麦 D.水稻 10.影响植物水平和垂直分布上限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 B.光照C.水分 D.土壤 11.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 A.均匀分布 B.成群分布 C.随机分布 D.带状分布 12.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地球上的生物》word同步测试

2010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华师大版)同步检测一一 SMJ (十八一) (上册第八章 地球上的生物圈) 班级 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____ 、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题 2分,共40分) 1有一位生物学家,正在研究某一 种鸟的季节性迁移行动,他们的研究对彖 A. 生态系统B . 群落 2. 处于亚热带的宁波地区的自然植被主要 是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种群 D .个体 () C.针阔混交林 D .针叶林 列关于天然森林形成过程的排列正确的是 3. 天然森林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①出现乔木群落 ②出现灌木群落 A. ③④②① B .①②③④ 4?某同学列举了以下四条食物链,其屮书写正确的一条是 5.在一片潮湿阴暗的草丛屮,有一堆长满苔蘇的腐木,其屮聚集着蚯蚓、蜘蛛、老鼠、蚂 蚁等动物,这片草丛中的生物构成一个 () A. 生物种群T 生物个体T 生态系统T 生物群落 B. 生物个体T 生态系统T 生物群落T 生物种群 C .生物个体T 生物群落T 生物种群T 生态系统 D .生物个体T 生物种群T 生物群落T 生态系统&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地域范围() A .—定比种群的地域大 B .一定比群落的地域大 C .一定要在1平方千米以上 D ?可大可小,人为决定 9. 奉化滕头村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 “全球500佳”的称号,其主要发展模式为( ) A .先进的信息技术 B .发达的现代工业 C.生态型农业 D .繁荣的商业 10. 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为此,你 认为 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 正确做法是( ) A .严禁采伐森林 B .采伐与更新相结合 C ?提倡林区狩猎 D ?清除枯枝落叶 A .太阳T 草T 野兔T 狐狸T 虎 B .草T 野兔T 狐狸T 虎 C .草T 野兔T 狐狸T 虎T 细菌 D ?虎T 狐狸T 野兔T 草 C.生物种群 6. 物之间的什么样的关系 A .捕食 B .合作 C.竞争 7.下列述语按从小到大排列的是( ) D .生物群落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 ?() D .寄生

七年级科学上(华师大版)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期末复习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期末复习 姓名:班级:学号: 一、概念回顾 1.种群的概念:。 2.群落的概念:,简称。 3.森林群落有现象,自上而下依次为:、、、地衣层。它们生活在最适合自己的,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联系。在森林中由于植物的分层,导致以植物为生的动物也出现。 4..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所有的植物的总合叫。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称为。.不同类型的构成了不同的植被。 5.天然森林的形成:沙丘出现一年生草本植物()(一段时间后) (几百年后)(漫长过程后,近千年)形成一个稳定的 6.森林的作用:、、、。 7.生态系统的概念:。 8.生态系统由成分和成分两大部分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有、、的各种生物以及成分,后者包括、、、、等。 9.生产者是生长在地球表面的生物,一般为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成分之一。 10.消费者自己制造有机物,需要以植物或动物为食。动物可分为(初级)消费者(以植物为食的动物)、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动物)等。 11.生态系统中个生物由于关系而形成一条锁链,称为,在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成网状结构,称为。 12.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于,由绿色植物将能转化为能进入生态系 统。 2)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是通过和传递的。即生态系统中食 物链和食物网是和流通的渠道。 3)物质和能量随食物链的递增,能量逐级。食物链的营养级越多,能量损 耗,反之,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越高。 4)食物链能量流动特点:a.起点:,终点:;b. 向,循 环。 5)食物链中某一环节破坏,食物网可能,生态系统遭到冲击。 13.生态农业概念:运用原理,把和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目前生态农业的模式比较成功的有:生态农业模式和生态农业模式14.生物圈的组成成分:地球上的一切及其生存空间内的全部成分。 范围:圈的下层,圈的上层和的一部分(海平面下千米到海平面以上千米范围内的海洋、陆地和空中)。

七年级科学上(华师大版)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基本概念参考答案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基本概念参考答案 一、种群和群落 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的区域环境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这个概念可以理解成三部分 ①属于同一物种。物种是一群生物,它们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产生出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②占据一定的地域或空间,可大可小。③是同种生物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一个种群中的生物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年龄之差,雌雄之别,只要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那就是一个种群。 2.群落的概念:生活在一定环境中,各种生物的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这个概念可以理解成三部分:①“一定区域内”,它决定群落的大小、可大可小,由人根据实际情况而定。②“各种生物种群”实际是这一区域内各种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种群。③“总和”的关键是指这一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具体有这植物种群(这个环境中所有和植物)、动物种群(这个环境中所有的动物)和微生物。 3.种群和群落的关系: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相互依赖,相互联系,而不是简单的组合,从而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 4.森林群落有分层现象,自上而下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衣层。它们生活在最适合自己的生长空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联系。在森林中由于植物的分层,导致以植物为生的动物也出现分层。 5.群落有多种类型,根据群落的基本特性及其生活的环境,可将地球表面的群落分成陆生生物 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所有的植物的总合叫植物群落。 7.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称为植被。 8.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构成了不同的植被。 9.天然森林的形成:沙丘出现一年生草本植物(先锋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一段时间后)出现灌木群落(几百年后)出现乔木(漫长过程后近千年)形成一个稳定的天然森林10.森林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保持生态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称为地球的“绿色之肺”。 11.森林之最:①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位于亚马孙河流域,占世界热带雨林的30%以上,世界上热带雨林分布最多的国家是巴西。②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是芬兰,为76.7%,其次是瑞士。为68.9%,第三是日本。为67.8%。森林保护最好的国家是德国。

地球上的生物圈

地 球上的生物圈 复习目标: 1. 明白得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概念,并正确区不。 2.把握生态系统组成及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过程。 3.学会正确表示食物链。 4.明白得自然界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概念。食物链和食物网。 难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流淌及分析。 复习过程 一.种群 1.定义:在一定地域内同种生物的个体集合。 2.种群三要素 a.一定地域,可大可小 b.同一物种 c.个体集合 3.种群中的生物之间有大小,年龄,性不的差异。 二.群落 1.定义:在一定环境内,各种生物的种群的总和叫生物群落, 简称群落。如:学校群落,池塘群落。 2.群落的三要素 一定的环境,可大可小 包括各种种群 总和指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 3陆生生物群落热带雨林,结构最复杂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荒漠沼泽 4.群落有分层现象,如森林群落自上而下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5.植被: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 三.生态系统 1.定义:在一定区域中,生物群落及其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的综合体。 2.分类:按是否人工形成分 a.天然生态系统:如原始森林 b.半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 c.人工生态系统:如都市,宇宙飞船

常见的生态系统:森林,海洋,农田,都市等生态系统 3组成成分 非生物成分:阳光、水、空气、养分、气候因子等 生物成分: a.生产者:要紧是植物 b.消费者:初级消费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 c.分解者:要紧有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其中分解者、生产者必不可少,生产者占主导地位。 4.生物间的要紧关系是食物关系。因而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和能量流淌的渠道 a.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 b.物质和能量随食物链的递增而逐级减少(能量金字塔)。 c.农药,重金属含量由于不能被生物分解而随食物链的递增而递增。 四.生态农业: 运用生态学原理而建立的一个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 类型: 基塘系统生态农业模式 庭院立体生态农业模式 意义:表达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五.生物圈 1.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组成成分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生存空间的全部非生物因素 大气层的下层(对流层):海平面向上10千米 岩石圈的上层(土壤层):地面向下2~3千米 水圈的一部分:海平面向下12千米 其中,海平面上下100米范畴为生物最活跃区域 例题 1.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要紧是( )。 A.相互利用的关系B.吃与被吃的关系 C.相互竞争的关系D.互惠互利的关系 2.下列不能被称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B.一块菜地 C.一个湖泊D.一个蜂箱 3.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草履虫B.细菌 C. 蘑菇D.草 4.生态系统中,以朽木、粪便、枯枝落叶等为营养的 粪金龟子、蚯蚓等生物是() A.生产者 B.一级消费者 C.分解者 D.二级消费者 5.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 。

第八章 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试题及答案11页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 一、种群和群落 1、一个物种的大家庭 (1)种群(population)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体。 (2)种群中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但年龄、大小、性别可以不同。 (3)蜂群:指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的蜜蜂群体。一个蜂群通常只有一个蜂王、少数雄蜂和多数工蜂。蜂王和工蜂都是雌蜂。蜂群中的蜂王和雄峰的职能是繁殖后代,工蜂担任多种职能,如采集花粉、建造蜂巢、喂养幼虫、清洁巢房、守卫蜂群等等。蜂群中的这三种蜂,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只蜂离开蜂群都无法长期生存。 2、多种生物的家族群 (1)生物群落(community)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简称群落。乔木层 (2)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灌木层 草木层 ①乔木(tree):主干明显而直立,分枝繁茂的木本植物。一般形体高大,分枝距离地面较高处形成树冠。如香樟、松、柳等。 ②灌木(shrub):无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植物一般矮小,近地面枝干丛生。如月季、杜鹃、迎春等。 ③木本植物:茎干坚硬,并能逐年生长的一类植物。如上面提到的6种植物。 ④草本植物(herb):茎干一般较柔软,植株一般较小的一类植物。如水稻、白菜。 3、群落的主要类型 (1)根据群落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活环境划分: 水生生物群落 群落的主要类型热带雨林 陆生生物群落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 草原 荒漠 沼泽(又分草本沼泽和森林沼泽)陆生生物群落: 分布地区气候特点生物种类 热带雨林热带高温多雨生物种类最为丰富 常绿阔叶林亚热带温暖多湿生物种类较丰富 针叶林寒温带夏季温和潮 湿,冬季寒冷松、杉等植物为主,生物种类较少 草原热带、温带年降水量少草本植物为主,动物主要 是马、羊等 荒漠干旱地区年降水稀少灌木、半灌木为主,生物 种类少 沼泽低凹、排水不良地段花蔺、水葱和一些鸟类 ①藤本植物茎干细长,不能直立,匍匐地面或攀附它物而生长的植物。如葡萄、牵牛。

初中自然第一册第八章(华师大)练习及答案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复习题 一.选择题(50%)(每题2分) 1 在一个草原上,长有各种牧草,生活着多种草食性和肉食性动物,我们可以把这里的全部生物的总和看成是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无意义的群体 2.下列哪一项属于种群()A.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B.一座山上所有的植物 C.一块稻田里所有的稻D.一棵树上所有的昆虫 3.对种群概念的正确叙述是() A.不同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B.同一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C.一个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称 D.一个生态环境中相互关系的动植物的总称 4. 你认为可以作为种群的特征是() A.种群的密度就是单位面积内的个体数 B.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C.一个种群内的出生率与死亡率 D.以上都是 5.下面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螳螂和蝗虫 B.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薛.真菌.昆虫.蜗牛等 C.一个湖里的全部鱼 D.一个小池塘里的藻类.鱼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 6. 据调查,在江西鄱阳湖栖息的越冬的鹤有1350只,它们是一个() A.群落 B.生态系统 C.种群 D.生物圈 7.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 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B.允许林区人民大砍大种,先富起来 C.实行计划的合理砍伐 D.砍伐热带雨林,营造单纯的杉木林 8.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从理论上讲不属必须成分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分解者 9.当一个蜂群里出现一个以上未成熟的母蜂时,它们之间会互相咬杀,直到留下最后一个。这种现象对该蜂群的发展是()A.有害的 B.有利的C.既无利又无害D.既有利也有害10.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最主要的成分是()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11.右图所示成分可构成 A.一个食物网光 B.一种种间关系无机物 C.一个生态系统细菌 D.以上三项都不是 12.在池塘生态系统中,生活着许多种动植物,其中草鱼属于()A.分解者B.生产者C.一级消费者D.二级消费者 13.某草原地区野兔因病大量死亡,那里最先受害的是() A.生产者 B.一级消费者 C.二级消费者 D.分解者 14.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 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其原因是() A.北方寒冷长期侵袭 B.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

七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上的生物圈》同步练习3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科学第一册形成性教学评估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在陆地上对环境作用最明显的生态系统是( A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2.有一位生物学家,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的季节性迁移行动,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一个(C ) A.生态系统 B.群落 C.种群 D.个体 3.下列不能被称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D ) A.一片森林 B.一块菜地 C.一个湖泊 D.一个蜂箱 4.下列述语按从小到大排列的是( D ) A.生物种群→生物个体→生态系统→生物群落 B.生物个体→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物种群 C.生物个体→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态系统 D.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 5.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地域范围( D ) A.一定比种群的地域大 B.一定比群落的地域大 C.一定要在1平方千米以上 D.可大可小,人为决定 6.热带雨林有许多独特的特点。指出下列哪一个不是热带雨林的特征( C ) A.种类非常丰富 B.结构非常复杂 C.乔木以松杉为主 D.森林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7.生物圈的涵义是( C )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地球上的部分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D.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 8.下列不属于植物群落特点的是(D ) A.有一定的分层结构 B.有相当数量的植物种类 C.植物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 D.高层一定是乔木层 9.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 B ) A.酸雨 B.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 C.温室效应 D.臭氧层出现空洞 10.处于亚热带的华东地区的自然植被是( A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阔混交林 D.针叶林 11.近来年,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等许多鼓励性政策,以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从生物学的 角度看,植物如此受重视是因为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有( D ) A.吸收灰尘,降低噪音 B.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 C.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D.以上三项都是 12.奉化滕头村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的称号,其主要发展模式为( C )

七年级科学地球上的生物圈复习题

第八章七年级科学地球上的生物圈复习题 一.选择题(50%)(每题2分) 1 在一个草原上,长有各种牧草,生活着多种草食性和肉食性动物,我们能够把那个地点的全部生物的总和看成是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无意义的群体 2.下列哪一项属于种群()A.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B.一座山上所有的植物 C.一块稻田里所有的稻D.一棵树上所有的昆虫 3.对种群概念的正确叙述是() A.不同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B.同一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C.一个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称 D.一个生态环境中相互关系的动植物的总称 4. 你认为能够作为种群的特点是() A.种群的密度确实是单位面积内的个体数 B.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C.一个种群内的出生率与死亡率 D.以上差不多上 5.下面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螳螂和蝗虫 B.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薛.真菌.昆虫.蜗牛等 C.一个湖里的全部鱼 D.一个小池塘里的藻类.鱼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 6. 据调查,在江西鄱阳湖栖息的越冬的鹤有1350只,它们是一个() A.群落 B.生态系统 C.种群 D.生物圈 7.爱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 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B.承诺林区人民大砍大种,先富起来 C.实行打算的合理砍伐 D.砍伐热带雨林,营造单纯的杉木林 8.坚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从理论上讲不属必须成分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分解者 9.当一个蜂群里显现一个以上未成熟的母蜂时,它们之间会互相咬杀,直到留下最后一个。这种现象对该蜂群的进展是()A.有害的 B.有利的C.既无利又无害D.既有利也有害10.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最要紧的成分是()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11.右图所示成分可构成兔 A.一个食物网光 B.一种种间关系无机物 C.一个生态系统细菌 D.以上三项都不是 12.在池塘生态系统中,生活着许多种动植物,其中草鱼属于()A.分解者B.生产者C.一级消费者D.二级消费者 13.某草原地区野兔因病大量死亡,那儿最先受害的是() A.生产者 B.一级消费者 C.二级消费者 D.分解者 14.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盛的森林, 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其缘故是()

高二生物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四知能过关演练

1.(2011年四川成都高二检测)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 .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 、H 、O 、N 、P 、S 等一些基本化学元素 B .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C .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 .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解析:选D 。由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的特点可知,本题的A 、B 、C 选项都是正确的。物质在循环过程中是不会递减的,因为物质只能进行转移和变化,但不会消失。 2.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和作用是( ) A .碳酸盐;细胞呼吸 B .CO 2;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C .含碳有机物;光合作用 D .CO 2;分解作用 解析:选B 。CO 2+H 2O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糖类 另外: (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CO 2和各种碳酸盐;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各种含碳有机物; (3)碳在无机环境及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为CO 2。 3.(2011年广西玉林高二检测)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生物群落的哪些活动有关( )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蒸腾作用 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④ 解析:选B 。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是以CO 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往复循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使环境中的CO 2进入生物群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碳再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生成CO 2,CO 2再回到无机环境中,动、植物遗体中的碳经过分解者——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回到无机环境中去。这个过程与蒸腾作用无关。 4.生态系统中C 、N 等元素活动的特点是( ) A .单向的 B .循环地、反复地出现,由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 C .逐级递减的 D .快速运动的 解析:选B 。此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理解。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 、H 、O 、N 、P 、S 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循环过程中,元素的存在形式会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5.(2011年青海西宁高二检测)CO 2浓度高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等恶果,致使CO 2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 .人口剧增使呼出的CO 2增多 C .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D .生产者同化CO 2的效率降低 解析:选C 。CO 2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是:(1)化石燃料利用增多导致排放到空气中的CO 2量增加;(2)森林减少,CO 2的吸收量减少。 6.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请回答: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科学《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

阳光家教网全国最大家教平台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 第一节种群和群落 1:种群:是指同一物种的个体集合,并且占有一定的地域或空间。种群所生活的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共同发展。 2:种群由同一物种的许多生物个体(这些生物个体有年龄、性别、形态和品种上的差异)组成,但 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一般个体所没有的基本特征,如:年龄结构、性别比例。 3:判断:是否是同一种群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①属于同一物种一个物种是同一群生物,它们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产生有生殖能力 的后代。 ②占据一定的地域空间可大可小 ③是同中生物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 4:生物群落(简称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组合成 一个多种生物的集合体。 5:不同环境中的生物群落,其中各类生物的个体也不是简单的累加,而是在一定的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各种种群有规律的集合,其中的生物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6:群落概念中的三个要素:“一定的生活环境”、“所有生物种群”、“有规律组合”;群落比种群稳定。 7:在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称为植被。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构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 8:森林群落中动植物具有分层现象(目的:利用资源)。植物(从上层到下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动物随植物种类的不同会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反映了生物群落间的不同生物必然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地关系。 9:生活在环境中的生物,既受到周围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又与其他生物产生相互作用。 ①非生物因素:温度、阳光、水分、空气、土壤等; ②生物因素:相互斗争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①生物适应环境;②生物通过自身的活动影响环境; 10:地球上生物群落有多种类型: 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活的环境分为:①陆生生物群落;②水生生物群落; 地球上陆生生物群落六种主要的生物群落: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荒漠、沼泽;11:森林群落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森林。 形成过程:A沙丘上出现先锋植物(一年生的草本植物);B出现多年生草本植物;C出现灌木群落;D出现乔木;E形成乔木群落 森林的作用:①是涵养水分,防止土壤流失的卫士; ②是水分的调度员; ③具有显著的防风固沙、防洪保土的能力;

第八章:生命的轮回

如果生命机体死亡后,衍生结构运行的能量仍然很高, 那就有可能以自己独立的结构游荡在时空场中, 直至被其它的粒子性物质吸收 第八章生命的轮回 宇宙的总体能量是守恒的,物质和能量相互转化着。时空也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我们称之为时空场。宇宙里的物质和能量所承载的信息是不灭的,它与宇宙同生共亡。就像《圣经》里所说的那样,宇宙是三位一体的上帝,它是由高等能量生命、中等能量生命以及低等能量生命所构成,三大等级的生命信息轮回相应,浑为一体。 第一节永恒的生命 一位名叫凯利的男子,1953年1月19日出生,他是美国一家公司的推销员。遗憾的是,他与生俱来就患上了恐水症,甚至连洗澡的浴缸都不敢下去。心理医生布朗给他进行了催眠术疗法,以便消除病人的心理障碍。 催眠术能够引导病人进入心理深度安定和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促使病人的生物场运行处于活跃状态,而生物信息运行处于抑制状

游离出来后的衍生结构可能不久 就被时空场所耗散或同化。 但生命信息不会消亡,只是可能处于无序状态, 不能构成稳定的结构 态。这样病人就可以超越时空回忆久远的记忆,帮助医生找到心理病症的真正原因。 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名叫凯利的心理患者在催眠状态中,说出了自己的前世遭遇。他说自己的前世曾是一位名叫吉姆的潜水艇水兵。在二战期间,也就是1942年2月11日,这艘潜艇在菲律宾的马巴拉附近水域被日本的驱逐舰击沉,当时艇上全体美军全部殉难,患者详细描述了当时的遭遇过程。 这次催眠术治疗结束后,布朗医生就根据这位患者的描述情况,到美国军方查找历史记录,结果真的找到了吉姆的档案,发现与患者描述的完全吻合。这个案例后来发表在了美国出版的《回归疗法杂志》1991年第五期上。难道生命信息真的是永恒的吗?不灭的生命信息,为什么能够重新再现呢? 不灭的生命信息 谈到永恒的生命,不灭的生命信息等内容,人们最感兴趣的当然是地球上生物圈内这些中等能量生命的生命信息,尤其感兴趣的是时空人本身的生命信息。

华师大版_七年级上_科学《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

华师大版_七年级上_科学《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

阳光家教网全国最 大家教平台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 第一节种群和群落 1:种群:是指同一物种的个体集合,并且占有一定的地域或空间。种群所生活的环境是生物 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与环境是相互 依存、相互影响和共同发展。 2:种群由同一物种的许多生物个体(这些生物个体有年龄、性别、形态和品种上的差异)组成,但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一般个体所没有的基本特征,如:年龄结构、性别比例。 3:判断:是否是同一种群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①属于同一物种一个物种是同一群生物,它 们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 交配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 代。 ②占据一定的地域空间可大可小

③是同中生物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 4:生物群落(简称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 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相互 依存、相互联系,组合成 一个多种生物的集合体。5:不同环境中的生物群落,其中各类生物的个体也不是简单的累加,而是在一定的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各种种群有规律的集合,其中的生物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6:群落概念中的三个要素:“一定的生活环境”、“所有生物种群”、“有规律组合”;群落比种群稳定。 7:在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称为植被。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构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 8:森林群落中动植物具有分层现象(目的:利用资源)。植物(从上层到下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动物随植物种类的不同会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反映了生物群落间的不同生物必然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地关系。 9:生活在环境中的生物,既受到周围环境中的非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