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期2018-2019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第26期(总第658期)
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2018年12月27日2018-2019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核心观点:
※2018年以来,安徽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重点行业和龙头企业快速增长的带动下,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增速保持稳中趋缓。
※尽管面临较为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但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孕育兴起,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将助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打开新的发展局面,预计2019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2018-2019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
2018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安徽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重点行业和龙头企业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增速保持稳中趋缓。
展望未来,尽管面临较为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但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预计2019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一、2018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1、产值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18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1—10月份累计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7.5%,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17年同期的24%提高到29.2%,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7.7%,超过2017年同期水平5个百分点。
截至10月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产业产值超千亿元,成为安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
前10个月,八大战新产业产值均保持两位数增幅,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势头迅猛,以26.1%的同比增速位居八大产业首位。
合肥以628家战新企业个数领跑16地市,创造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4.1%,对全市贡献率约近六成;黄山市战新产业产值同比增幅(28%)列全省第一。
2、基地引领带动成效显著。
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引领示范效应日益凸显。
前三季度,24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工业总产值增长16.7%,高出全部工业产值增幅3.2个百分点。
新型显示和人工智能基地已成为在全国具有相当比较优势的产业集聚发展区,目前合肥“中国声谷”已集聚科大讯飞、华米科技、赛为智能等200余家核心企业,占据全国70%以上的语音市场份额,讯飞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布局全国,累计接入终端数14.7亿,与超过20000家智能硬件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以科大讯飞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生态圈。
依托国家及省市提供的创新平台和“三重一创”建设工程,蚌埠逐渐形成以凯盛科技集团为龙头、千亿级别的硅基新材料基地,彻底改变国内触控显示所需0.5mm及以下超薄玻璃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我国浮法玻璃由传统领域向电子信息显示领域的跨越发展。
3、一批原始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安徽充分发挥科教优势,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涌现出一批原始创新成果,智能语音、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工业机器人、高端装备等产业创新居全国前列。
合肥成为除北京外,全国拥有大科学装置最多的城市,现拥有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和稳态强磁场三个大科学装置。
中科大首次实现18量子比特的纠缠,刷新世界纪录,标志我省量子通信领域研究水平国际领先。
在新能源领域,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EAST)实现1亿度等离子体运行,取得国际核聚变重大突破。
智能语音技术享誉世界,科大讯飞拥有自主产权的中文智能语音技术,填补了我国在智能语音领域的研究空白。
江淮汽车自主研发的液冷技术实现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技术重大突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4、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我省坚持以改革推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推进战新产业发展体制改革,先后出台实施支持“三重一创”、科技创新、制造强省、技工大省、大院大所合作、数字经济
等系列政策,加快建设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资本和金融、制度和政策四大发展支撑体系,逐步构建了具有安徽特色的科创制度体系。
同时,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我省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扶持计划,在全国率先探索“人才+成果+金融+基地”的模式,共吸引398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落户安徽创新创业,引进各类高端人才3000多人。
一系列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全面支持我省项目建设、科研创新、示范应用推广和人才引进培养,实现产业研究、规划布局、实施路径等体系化管理。
二、当前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成为我省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取得进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解决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高度关注新兴产业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新态势和产生的新矛盾,更好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1、产业发展总体趋缓,地区竞争日趋激烈。
从前10个月来看,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势总体呈趋缓态势,产值增速降至20%以下,较2017年同期回落4.3个百分点。
产业发展的稳定性还需提升,部分产业波动较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增幅较2017年同期下降最为明显,分别下降9.5和8.8个百分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速仍在低位徘徊。
放眼全球,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布局;环顾周边,长三角地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区域竞争日益白热化。
上海的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产业,江苏的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及浙江的新材料、物联网产业等领域均有较好的发展,对我省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一定挤压。
图1 2018年1—10月份部分战新产业累计同比增速(%)
2、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生态尚不完善。
我省部分新兴产业仍处于高端产业的低端环节,真正掌握核心技术、产品增值率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尖端产品仍然偏少。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研发经费投入差异明显。
高端创新人才仍相对匮乏,尤其是市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区,科技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还不高。
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仍不够畅通,民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技术经纪人发展不充分,部分县域和开发区孵化器还是空白,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体系尚不完善,种子基金、风投基金发展不充分。
3、区域发展不够平衡,资源利用不够集约高效。
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支撑我省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力量,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仍较突出。
全省4175个战新企业,合肥占比达15%,是池州、六安、宿州、阜阳的总和,皖江企业个数比皖北地区多1521个;从产值同比增速看,排名第一的黄山是淮北的13倍多;合芜蚌埠地区战新产业占规上
工业比重比皖北地区高出27.4个百分点。
资源利用不够集约高效的问题犹存,尤其是创新资源分布、利用不够科学充分,县域科技创新能力仍较低,承接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还较弱。
三、2019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展望
展望未来,虽然仍面临一些不利因素和国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但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面临有利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孕育兴起,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将助推战新产业打开新的发展局面,为安徽经济迈进高质量阶段发挥出更强大的引领作用。
预计2019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在新时代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事关科技经济社会全局,肩负着“创新、壮大、引领”的使命,战略意义更加突显,支撑发展的有利因素也在不断积聚。
新技术加速转化应用有望推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
近年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领域新技术不断发展,为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首先,人工智能发展步入快车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潜能的释放,人工智能产品和应用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催生出一批新产品、新服务和新行业,带来新的产业价值和商用场景。
其次,区块链技术将会得到部分商业验证,在金融服务、政府部门、医疗保健、制造业、媒体
发布、身份识别、所有权登记服务和供应链等领域有广阔的潜在应用前景,所带来的颠覆性力量不可小觑。
第三,窄带物联网标准应用推广将加速万物互联。
当前,制约物联网发展的全球移动物联网技术研发和标准已实现统一,国内正在加速推进NB—IoT物联网应用成熟落地,随着物联网平台支撑要素不断完善,多个规模应用新市场将被引爆。
产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将带动一批行业实现快速增长。
随着近年来重大改革措施相继落地和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一批热点领域发展瓶颈被相继打破,有望激发出强大的市场活力,促进我省相关战新行业实现快速增长。
如在新材料领域,随着《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的出台、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等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以及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新材料下游应用市场有望进一步打开。
在医药领域,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以及医保目录扩容将推动药品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同时我省及时出台支持现代医疗和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都将极大地促进药品销售行业快速增长,推动生物产业市场效应加速显现。
在数字经济领域,我省专门出台《支持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每年专项安排2亿元支持数字经济项目,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皖企登云”,培育数字经济生态体系,推进电子信息业“屏—芯—端”协同发展,“点、线、面”布局智能制造,将促进我省数字经济产业链不断延伸,打造经济新的增长点。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产业跨界趋势愈加明显,智能化、集成化步伐逐步加快,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下一步,安徽应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集聚各类要素资源,聚焦聚力创新突破,着力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有力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执笔:常彬斌)
责任编辑:阮华彪常彬斌地址:合肥市红星路92号
电话:0551~62602279 邮编:2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