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核心区有效公共开放空间的实现路径——以日本绿地公园策略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核心区有效公共开放空间的实现路径
——以日本绿地公园策略为例
李佩君
摘要:随着人们对城市质量的需求愈加强烈,存量规划成为城市建设的新重点,城市核心区的公共开放空间建设却面对城市用地紧张、资金投入困难、空间质量低下的问题而裹足不前。

笔者借鉴日本的绿地公园策略,从设计模式、引导策略、管理运营三方面分析其对城市核心区公共开放空间的有效推动,并对横滨美国山公园、目黑天空庭院、茂原之森三个公园建设个案进行分析借鉴,由此提出,应从规划设计思路上建立分层次的设计体系,转向管控型的设计内容,在规划实施保障方面健全法规制度引导、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全方位的促进我国城市核心区公共开放空间的有效实现。

关键词: 城市核心区公共开放空间日本城市公园策略;
1研究背景
1.1中国发展“新常态”转向质量效率型
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速趋缓,经济增长方式由原来的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中国的发展逐渐由重速度转向重质量、重效率。

在“城市病”日渐凸显的今天,城市环境质量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人们对于公园、绿地、广场等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需求愈加强烈。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有效实现将是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

1.2城市发展“新常态”注重存量规划
在经历了以增量为主的城市快速扩张进城后,城市建设面临着发展空间有限的问题,这也催促着城市建设的转型升级、城市规划转向存量规划设计。

城市核心区相对于边缘区拥有更高的土地价值,由此形成的土地集约化的使用方针对公共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提出更多的挑战,如何协调居民对开放空间的需求与城市空间高效利用之间的矛盾,是城市核心区公共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所要面对的问题。

2我国城市核心区公共开放空间现状
2.1城市用地紧张
面对有限的城市发展空间,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利益驱动土地向高效集约化的利用模式发
展。

依照市场经济的发展选择,城市核心区的用地功能倾向于生产性服务业等高收益型产业,并要求较高的建设强度,这与需要在寸土寸金的城市用地上空出一定面积而形成的公共开放空间是相违背的。

因此从规划设计的编制阶段,城市核心区公共开放空间的选址设立即是困难重重,尤其在建筑密度相对较高的老城或中心,较少有现成空地供改造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遑论存量空间向开放空间的改造转型,公共开放空间在城市核心区难有立足之地。

2.2 资金投入困难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建设其资金投入主要为政府机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

而在现今土地财政的驱动下,为求经济效益,相对于绿地公园等公共开放空间的建设,高收益高回报的商住用地的开发建设则成为城市建设的首选。

绿地公园等公共开放空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进行设计建设及后期维护,而无一定的收益回报,逐渐在城市建设中落于下风,空有规划而难以建设实施。

2.3 空间质量低下
目前的城市开放空间多主要为政府为主开发建设的绿地公园广场等。

城市核心区的公共开放空间因城市空间限制多为小型公园广场。

但以铺地为主的空旷广场往往被民居广场舞占据影响居民生活,而自然类景观常因缺乏后期管理而设施陈旧杂草丛生。

开放空间的设计较为趋同,多以几何形设计的景观绿地为主(图2-1),缺少休憩、活动设施、街道家具等细节设计(图2-2),不适宜居民活动,缺乏吸引力。

见缝插针而分布在城市中心的街头绿地广场或处于街角受交通影响(图2-3),或处于高密度建筑底部常年阴影,普遍空间建设质量较低。

图 2-1几何形景观绿地 图 2-2缺乏休憩设施的街头公园 图 2-3 受交通影响的街头广场
2.4 小结
城市核心区公共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面前举步维艰,单一的资金来源更为其建设实施雪上加霜。

目前城市核心区的公园绿地建设模式较为单调,设计手法也局限在几何形景观与广场铺地的构成中,缺少较为人性化的设计,导致即使建成的绿地公园,却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因此有效的促进城市核心区公共开放空间的实现路径应全方位的从建
设模式、投资模式、设计策略、运营模式等方面全方位思考。

3日本绿地公园策略分析借鉴
日本从19世纪中叶开始兴建公园,至20世纪中叶,面对城市无限制扩张、城市环境恶劣等问题,日本研究制定绿地规划,并相继颁布《都市公园法》《都市计划法》《都市绿地保全法》等多部法律以指导规范日本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

现今,日本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都市公园系统,城市环境优美、公园数量众多。

据研究统计,东京都城市核心区的人均公园面积甚至高于边缘区(许浩,2005),可见日本的绿地公园策略在城市核心区的建设实施拥有良好的效果,其规划设计策略及实现路径可为我国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建设带来一定启示。

3.1日本绿地公园策略分析
3.1.1设计模式
日本的都市公园系统都是基于《都市公园法》所设置的,处于都市核心区的包括住区基干公园、都市基干公园、特殊公园。

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是在日本多种计划下协同设计产生的,景观计划划定了景观区域,指定重要的建筑物、数目、公共设施,都市计划对土地、建筑物进行设计指引,协调公园与周边环境,景观协定以居民满意度为前提制定景观规则,充分的调动公众参与,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进行有效公共空间的设计。

日本的《都市公园法》详尽的规定了都市公园及设施的设置基准、保存规定,且特别提出了适用于城市核心区促进城市更新、土地盘活、设施综合利用的立体都市公园制度(图3-1)。

立体都市公园的设计模式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筑屋顶、人工构筑物等空间,促进城市核心区绿地公园的设计实现,有效解决了城市用地不足、公园建设模式单一的问题。

都市公园与商业、交通设施等的立体结合设计也为公园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和未来活力保障。

图3-1 立体都市公园形态(资料来源:都市地域整备局公园绿地课)
3.1.2引导策略
日本的绿地公园建设在经历了绿地保护、绿地系统建设阶段后,于1990年代,逐渐转向引导鼓励绿地建设、促进绿地使用和有效管理的政策阶段。

日本1970年通过的《建筑基准法》中包含了容积率奖励措施,建筑区域内有效空地面积如果高于20%可依据一定的计算公式获得额外的容积率奖励(吴静雯,2007),该举措促进了企业进行绿化建设及场地的开放。

而“市民绿地制度”则规定,如市民将私有的绿地整备为可公共开放的游园就可得到补助金(刘畅,2008),鼓励私有公园的投入。

除政府主导建设的城市公园外,鼓励引导性的政策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地方团体、个人所有公园的建设,商场、办公楼等逐渐尝试各种开放空间的设计,包括底层广场、屋顶花园等,既满足了居民对城市绿地公园的需要,也减轻了政府负担。

3.1.3管理运营
绿地公园的建设完成并非其最终完成状态,细致慎重的管理运营体系同样重要。

日本城市公园的管理运营由独立的管理机构进行,而管理机构的构成十分多样,包括国家地方公共团体、地方自治体、非营利组织、民间经营者等。

从2003年开始,日本开始推动“制定管理者”制度,以政府作为保障,依托民间资源参与公共设施的管理。

该制度通过招投标的方式依据公园管理运营方案的评估确定公园的管理者,整个公园的管理运营全部由其承包负责(雷芸,2014)。

伴随着管理者制度的建立,日本逐步完善公园管理模式,包括编制公园管理总体规划以指导民间团体进行管理,建立公园管理评价系统(PDCA),通过对规划实施的评价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3.2公园个案分析借鉴
3.2.1横滨美国山公园
横滨美国山公园位于东京都横滨市中心中华街对面,是结合元町中华街地铁站与自然山体设计建造的立体都市公园。

美国山公园所在地原为一小山丘,紧邻外国人墓地、横滨中华街等著名观光景点,处于元町中华街地铁站上,交通便捷。

在立体都市公园制度的指导下,横滨市政府组织对山丘区域进行整体设计。

利用车站与山丘20米的高差,在原地铁站上增建两层建筑与山丘连成一体形成屋顶花园,增建的面积为社区提供公共设施及商业设施,包括幼儿园、活动室、餐饮、写真工作室等,同时设计多种交通方式包括电梯、自动扶梯、楼梯为步行者提供便利。

公园的设计建设由政府、地铁部门、民间团体合作承担,建设资金投入包括立体都市公
园制度的国家资助金、政府地铁部门的资金、企业及民间团体的私人投资。

公园的整体运营与其中商业、公共设施联系在一起,由企业团体承担。

良好的景观环境与充满活力的商业设施相得益彰,既为商业及公园的良好运营提供了保证,也促进了地区整体活力的提升。

图3-2 横滨美国山公园透视图3-3 横滨美国山公园断面图
(资料来源:译自横滨市环境创造局环境整备部绿事业课)
3.2.2目黑天空庭院
目黑天空庭院位于东京都目黑区,是运用首都高速公路大桥立体交叉桥(大桥JCT)的顶层部分建设而成。

大桥JCT是连接首都高速道路中央环状线与3号涩谷线的立体交叉桥,因城市核心区空间狭小导致腹地不足,而连接的两条高速公路有近70米的高度落差,因此交叉桥的连接匝道被迫建设成由地底盘旋而上的环装坡道。

但为了活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土地,并优化该区域的环境,削减立体交通给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连接匝道设置成封闭的盘旋坡道,并规划设计了屋顶花园、中心广场。

图3-4 大桥JCT设计概要图(资料来源:译自首都高速道路株式会社计划环境部环境科)
图3-5 大桥JCT再开发示意图(资料来源:译自涌井史郎)目黑天空庭院设置在大桥JCT 7~35m高的连接匝道顶层,可通过坡道、电梯等到达地面或直接进入周边建筑,周边拥有区立图书馆、商店等商业公共设施,与公园共同成为区域功能核心。

公园面积约7000㎡,设置了游廊、和风庭院等景观花园,其高度优势使公园的使用者可俯瞰目黑区、远眺富士山。

公园的外廊即连接桥墙壁进行了立体绿化以削减建筑的压抑感,而中心的自然场地可供居民进行都市农业体验,公园管理处负责设施的完善、中心场地的租用、公园体验活动的组织等,为公园的良好运营提供了保障。

目黑天空庭院独特的立体公园设计不但减弱了城市立体交通的消极影响,更成为充满活力的居民活动中心,提升了城市环境质量并成为该目黑区的标志物,可以说是最大化利用城市空间打造良好城市环境的
典范。

图3-6目黑天空庭院景观图3-7农业体验场地图3-8 外墙壁立体绿化
3.2.3茂原之森
茂原之森是东京plaza商场的屋顶公园,位于东京都涩谷区繁华的原宿、表参道区域,为企业所有的小型公园。

在政府对企业、私人公园的鼓励下,商业设施进行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日渐增多。

为改善城市环境,增加商业的吸引力,为都市引入自然,东京plaza商场设计建设时将屋顶的空间开放为花园,从而形成繁华商区的一片绿洲。

商场顶部设有纪念品商店、咖啡厅,而户外的茂原之森广场则是公众的休憩场所。

除了自然景观的配置引人入胜,公园独具匠心地设置了多样化的设施,包括几何台阶、圆桌座椅、吊椅等,人性化的设计满足了居民休憩活动需要。

图3-9东京plaza商场图3-10 茂原之森全景图3-11茂原之森景观设计(资料来源:,https://)
4对我国城市核心区公共开放空间的启示
日本成熟完善的绿地公园规划管理体系对于处在城市快速增长、环境亟待改善的中国有诸多可借鉴之处。

总结看来,日本的都市公园体系除了常规的都市计划下形成的公园系统外,十分注重企业团体、民间力量的协作,公园从建设到管理运营均有制度体系鼓励指导非政府力量的参与,而景观计划、都市计划等政府规划则是以管控型设计为主而非形态设计,且注重人性化的空间体验及空间活用的创新设计模式。

针对我国城市核心区公共开放空间现状,
并结合我国的规划设计及管理体系,笔者从规划设计思路及规划实施保障两方面对我国城市核心区有效公共开放空间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思考。

4.1规划设计思路
4.1.1分层次的设计体系
公共开放空间首先是城市绿地公园体系的一部分,但城市核心区的空间位置有其特殊的限制条件。

因此笔者以为涉及公共开放空间的规划编制应在不同尺度上分层次引导建设。

城市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层面,确定绿地公园系统结构,对城市核心区、边缘区提出相应的公园建设目标建设原则。

城市核心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层面则是将总体规划层面的开放空间建设内容结合现状转化为控制条件、指导原则,鼓励多方力量参与协作,以达成独具特色的人性化公共开放空间体验。

4.1.2管控型的设计内容
单纯的图纸与形态设计而缺少后续指引往往造成规划设计仅是墙上挂挂而难以落实。

笔者认为规划编制及城市设计应以具体实施为导向,进行过程管控,弱化形态设计,强调模式指引及规则制定,引导形成增加公共开放空间、提升城市环境、营造人性化空间的价值取向,给小尺度的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以更大的自由度。

4.2规划实施保障
4.2.1法规制度引导
对现有景观绿地及良好风貌的保留塑造需要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而对于企业组织、民间力量的合作参与则需要健全的指导规定和监管制度。

因此笔者以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建设运营要更加多样化,需要政府从原本事无巨细的规划实施落实转变为指导监督,这就需要探索合宜的法规制度建设,设定原则界限留住基本底线并鼓励创新。

4.2.2多方合作机制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建设尤其城市核心区的建设单单依靠政府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难以为继,拓展多方合作机制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样既能为政府节约开支,又能充分调动民间资源,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公众是城市建设服务的主体,因此将民间力量纳入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建设管理体系中,有助于从公众视角改善提升公园质量。

依托公众力量进行监管及改造提升,达到空间的有效利用,建立人性化的物质空间,形成良性循环。

5结语
城市核心区有效公共开放空间的实现既需要广域层面的引导和细节层面对物质空间良好的设计,也需要完善的强制性与引导性结合的法规制度的保障,探索有效的多方合作机制,以引导多样化的开放空间构成和多元化的建设运营主体,将是未来引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有效实现的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1]吴静雯,运迎霞,严杰.经济杠杆下有效开放空间的形成——以容积率奖励策略为例[J].华中建
筑,2007,06:89-90.
[2]许浩.日本东京都绿地分析及其与我国城市绿地的比较研究[J].国外城市规划,2005,06:27-30.
[3]刘畅,石铁矛,赤崎弘平,姥浦道生.日本城市绿地政策发展的回顾及现行控制性绿地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
城市规划学刊,2008,02:70-76.
[4]李玉红.日本城市公园绿地管理发展研究[J].中国园林,2009,10:77-81.
[5]雷芸,任莅棣.私营企业参与背景下的日本都市公园管理体制及启示[J].中国园林,2014,07:43-47.
[6](社)横滨市环境创造局环境整备部绿事业课. 立体都市公園制度を活用した(仮称)アメリカ山公園整備事業[J].市街地再開發.2007.1
[7](社)首都高速道路株式会社计划环境部环境科.大橋“グリーン”ジュンクッシヨンの環境への取組み[J].道路行政セミナー.2013.7.、
作者简介
李佩君,研究生在读,同济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