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合集下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中,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绿色空间的组成部分,包括公园、广场、绿地、林地等,是城市中最重要的环境要素之一。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保障城市环境质量和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规划原则和方法。

意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在于:1.保障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系统,可以保障城市空气、水质等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2.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重要场所。

通过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系统,可以提供足够的公共空间和场所,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

3.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系统,可以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规划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以人为本。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以人为本,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

规划和设计应根据城市居民的品味和文化水平,提供恰当的绿地设施和服务。

2.综合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统筹考虑城市环境、交通等多种因素,促进城市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协调发展。

3.节约开发。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遵循节约开发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绿地资源,减少绿地开发面积,减少因开发绿地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保护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遵循环保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和谐。

规划方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分析城市环境。

分析城市空气、土壤、水质等情况,了解城市绿地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2.制定规划方案。

综合考虑城市居民需求和环境因素,制定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方案,确定绿地的类型、数量、分布等要素。

3.确定场地和功能。

确定城市绿地系统中各绿地的场地和功能,根据不同绿地的功能要求,设计相应的设施和景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城市绿地、城市绿地系统、开放空间的概念。

城市绿地:城市绿地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城市行政区域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职位为主要形态的用地。

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地貌特征、基础种植和地带性园林植物,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城市自身的情况确定的标准,将规划设计的和现有各级各类园林绿地用植物群落的形式绿化起来,并以一定科学规律给予沟通和连接,构成的完整有机的系统,这一系统同时与自然、河川等城市依托的自然环境、林地、农牧区相沟通,形成城郊一体的生态系统。

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子系统。

开放空间:开放空间是国外常用的大致与我国绿地相当的概念。

广义的开放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人、人与自然进行信息、物质、能量交流的重要场所,强调空间概念本身的开放性和可达性,不仅包括城市内部和外围的山体、水体、植被、林地等具有自然特征的空间,也包括城市中的公园、广场、庭院、步行街等人工环境。

开放空间涵盖的空间远远大于城市绿地涵盖的空间。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其中的专项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与细化。

⏹城市总体规划应明确城市绿化的目标和布局,规定城市各类绿地控制原则和指标,分层合理布置公园绿地,确定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等的绿线。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明确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的界线,规定公园绿地的绿化用地率、出入口、停车位、建筑密度等,规定附属绿地占单项建设用地的比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与城市规划的内容与阶段相协调,优化人居环境,满足生物多样性、景观丰富性、维护经济性等城市发展需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 城市绿地:城市的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覆有人工(或自然)植被的用地,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2,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和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绿色有机整体。

3,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4,城市用地:按城市中土地利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的总称。

5,城市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是按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公用事业设施、园林绿化、城市人防工程和其他公共设施作出具体布置的规划6,城市规划的核心任务是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空间安排,探索和实现城市不同功能的用地之间的相互管理关系,并以政治决策为保障。

7,城市规划的层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8,我国城市按人口规模分为三类:大城市:指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指人口在20万以上不足50万的城市;小城市:指人口不足20万的城市。

9,城市用地划分为10大类,46中类,73小类10大类: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D)、水域和其他用地(E)10,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物种流动原理、营养再分配原理、能量流动原理、景观变化原理、景观稳定性原理。

11,绿道是能够改善环境质量和提供户外娱乐的线状廊道。

包括:沿着自然廊道(如河岸、溪谷或山脊等)或转变为游憩用途的铁路沿线、运河、风景道或其他线路的线性开放空间;任何为步行或自行车设立的自然或景观道;链接公园、自然保护区、文化景观或历史遗迹之间及其群落的开放空间;一些局部的公园道或绿带。

7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7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围、面积及内容。
2.根据城市性质及城市经济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 发展速度与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3.对总体规划中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进行调整、充实、改造、提高 的意见,并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 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地的红线。 4.编制城市绿地系统的图纸和文件。 5.对于重点地、大型的公园绿地,还需提出意向图和规划方案。 6.城市园林绿地树种规划。
2)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重视城市内外自然山水地貌特征,发挥自然环境条件 优势,同时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结合城市总体 规划用地布局,对各类园林绿地综合考虑,统筹安排, 形成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结构与特色。 3)合理确定各类园林绿地类型与规模 按照国家有关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规定,根据城市游 憩要求、景观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城市避灾防灾等需 要,考虑城市现状建设基础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 确定各类园林绿地类型与规模。
a.勘察城市各类绿地的绿化状况、绿地性质及其管理水平, 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公园----级别、性质、特色 生产绿地----面积、位置、生产状况 防护绿地----类型、规模 附属绿地----城市用地内绿化现状 其他绿地----类型,规模,分布情况, b. 分析城市绿地发展优势与动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 素等。 c.绘制绿地现状图 、搜集现状照片 d.表达方式:图纸、图表、文字
规划期限、范围与规模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期限、范围与规模应与城市总 体规划相一致。
规划原则
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应与城市其他规划协调 •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用地类型相一致,使用性质可调整。 (时间顺序) •在城市用地分类中,许多绿地是分布在其他用地之中, 它的规划建设是随着其他各类用地的规划建设进行的。 因此,绿地系统规划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工业布局、 居住区规划、公建、空间的开辟建设,道路交通的规划 密切结合。如:卫生隔离林带、滨水绿地、居住区配套 绿地、街道绿化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绿地的合理布局和管理,打造健康、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是保护和增加城市绿地资源,提供多功能的绿地空间,以满足市民的需求,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首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需要合理配置绿地资源。

根据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需求,制定科学的绿地面积配比和分布方案。

不同区域的绿地密度和类型应根据区域的特点和功能需求来确定,既要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也要提供良好的生态和环境服务。

其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注重多功能性。

绿地不仅仅是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还应具备更多的功能。

例如,建设一些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来增加城市的生态功能,建设一些运动公园和儿童公园来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通过科学规划,不同功能的绿地可以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再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注意绿地的连通性。

建立起绿地之间的良好联系,形成较大的绿地连片。

这样可以方便市民的出行和活动,同时也有利于动植物的迁徙和繁衍。

通过增加绿地连片,可以形成一个更为完善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

此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还要注重绿地的管理与保护。

健全绿地管理体制,配备专业人员来进行绿地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实行科学的绿地管护措施,做好草坪修剪、疏枝修枝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同时,加强对绿地的保护,禁止任何破坏和侵蚀绿地资源的行为,确保绿地的完整性和质量。

最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还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绿地规划应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交通规划以及水资源规划等相协调,确保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的其他基础设施和环境相衔接。

同时,要考虑到城市绿地的社会经济效益,充分调动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参与绿地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绿地的利用效益。

总之,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需要合理配置绿地资源,注重多功能性,保障绿地连通性,加强绿地管理与保护,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健康、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提升市民居住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方面进行阐述。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为了适应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综合规划思路。

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

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出现,旨在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保护自然环境、改善城市生态、提升城市功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核心是合理布局各类绿地,形成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等多种功能。

同时,规划还要考虑到居民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城市绿地系统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上实现良好平衡。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1. 生态恢复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着重保护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受损的生态系统。

通过合理的植被布局、水体规划等措施,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温室气体的释放。

2. 合理利用土地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需要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和空间布局,实现城市空间的最大效益。

例如,将绿地系统与交通网络、居住区域、商业中心等有机结合,提高城市功能的便捷性和便利性。

3. 公众参与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公共事务,需要广泛听取社区居民和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社会公众的参与可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使规划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并能减少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

三、城市绿地系统设计的要点1. 多样性:城市绿地系统设计应考虑到不同居民的需求和兴趣,提供多样化的场所和设施。

例如,公园可以设置儿童游乐区、健身器材、音乐喷泉等,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2. 连通性:城市绿地系统设计要注意增强绿地之间的连通性,形成一个连续的绿地网络。

这有利于改善城市的通风、减少热岛效应,并可以方便市民进行户外活动。

3. 可持续性:城市绿地系统设计应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高绿地的生态功能和系统的承载能力。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城市绿地的布局、设计、管理和保护等方面。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是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原则、方法和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在于提供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社交交流、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

首先,城市绿地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需要一个可以放松身心的空间,城市绿地就是这样一个理想的场所。

其次,城市绿地可以提供人们健身运动的机会。

城市绿地中的公园、花坛、健身器材等设施可以满足人们日常锻炼的需求,有助于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

此外,城市绿地还可以成为人们社交交流的场所。

人们可以在绿地中举办各种活动,如野餐、聚会、户外演出等,增进邻里之间的情感联系。

最后,城市绿地还具有生态保护的功能。

绿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缓解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保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多样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可达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是指城市绿地系统应包括多种类型的绿地,如公园、绿化带、广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连续性原则是指城市绿地系统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绿地之间应有联系,形成绿色走廊,方便人们的出行。

可达性原则是指城市绿地应该便于居民到达,不论是步行、骑车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都应该方便快捷。

可持续性原则是指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方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遥感技术、GIS技术、景观生态学等。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图像获取城市绿地的分布情况,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GIS技术可以对城市绿地进行空间分析,确定绿地的布局和面积,优化绿地系统的结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一、基本概念A绿地城市绿地:以植物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形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位、定性、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化等功能的活动.B城市绿地的类型按在城市中的位置:城市绿地;郊区绿地按规模: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小型绿地按服务对象:公共绿地;私用绿地;专用绿地按功能系统:生活绿地系统;游憩绿地系统;交通绿地系统按服务范围:全市性绿地;地区性绿地;局部性绿地C各类绿地的用地选择公园绿地1市区级综合公园:综合性公园要求有风景优美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有开阔的草地与浓郁的林地,四季景观变化多样.2儿童公园:位置应接近居民区,并避免穿越交通频繁的干道.3动物园:应与居民密集地区有一定距离,与屠宰场、动物毛皮加工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设防护林带,并注意防止污染城市水体. 附设在综合公园中,应在下风、下游地带,一般应布置在独立地段,以便采用安全隔离措施.4植物园: (1)因用地较大,其位置常离居住区较远,但要尽可能设在近郊,有较方便的交通条件,便于广大群众使用. (2)不要在有污染工业的下风下游地区,以免妨碍植物的正常生长,要有适宜的土壤水文条件.应尽量避免建在原垃圾堆场、远郊土壤贫瘠的生荒地或地下水位过高或缺乏水源的地方.5体育公园:体育公园用地较大(一般不小于10公顷),建设投资大、管理养护费工,在一般城市中设置一到三处.其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由各级体育部门负责,或与园林部门共同管理养护.因为有大量的人流集散,要求与城市居住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6纪念性园林:市区以外的纪念性园林不计在公园绿地面积中.生产绿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科研植物园,卫生防护林、风砂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是郊区用地的一部分(也有苗圃、花圃在市区内的情况).防护用地防护绿地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某些夏季炎热的城市,应考虑设置通风绿带,与夏季盛行风向平行(可结合水系),形成透风走廊,使季风吹到建成区内部.对于经常有强风风速高于6~7米/秒时,要考虑建立总宽度为100—200米的防风林带,与主导风向垂直,每条林带宽度为10~20米,在这些用地中可以布置学校,体育场、公园等.附属绿地居住绿地.居住区内的组团、住宅旁、配套公共建筑及小区道路等绿地;公用事业绿地.如公共交通车辆停车场,水厂、污水及污物处理厂等内部绿地;公共建筑庭园.指居住区级以上的公共建筑附属绿地,如学校,机关,商业服务、医院,影剧院,体育馆等的附属绿地.工业、仓储绿地对外交通绿地与城市道路绿地市政设施绿地特殊用地内绿地绿地率:城市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总面积 /城市用地总面积)100%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市区各类绿地覆盖面积之和 /市区面积)100%2010年城市绿地率应不少于30%;绿化覆盖率应不少于35%人均公园(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市区公园绿地面积(ha)/市区人口(万人)绿化覆盖率指标计算方法附属绿地:[树木平均单株树冠投影面积×单位用地面积平均植树数量(株/公顷)×总用地面积 ]+ 草坪(地被)面积道路绿地:[一般行道树平均单株树冠投影面积×单位长度平均植树数量(株/公里)×已绿化道路总长度 ]+ 草坪(地被)面积E延伸的概念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生命与周围环境构成的复杂系统,称之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它由核心向外形成一种圈层结构.可将其系统的内部联系划分为四个层面:人与自然人与经济人与社会人与各种污染物复合生态系统的演替与平衡:复合生态系统演替与平衡的动力机制来源于自然和社会两种作用力.城市意象城市五要素:城市应该清晰易辨和鲜明的形象,城市景观必须具备五个方面的构成因素——道路、区域、边界、中心点、标志物.道路:主要指运动网路.如街道,铁路、河流等.道路具有连续性和方向性,给人以动态的连续印象,是进入市区后的主要印象.连续性——林荫路,滨水路;方向性——起点和终点最好有名胜;距离感.区域:区域是两向量的、拥有比较宽广的城市地区,具有共同的用途和特质,和其他区域有明显的区别.加强主题——以自然为素材的地形、水、了望、大气的质量等.边界:把一个地区从另一个地区分离开的屏障,或者使两个地区互相连结起来的接缝.大水体或河流.中心点:中心点在概念上是一个点,但实际上是指广场,或指大城市中心的全部及具有特征事物的集合焦点之类.(包括街区内的主要地点、公共汽车的聚合点).城市景观视线的焦点——欧洲:广场;日本:站前广场或商业街.标志物:标志和中心点一样,都是指点的意思.但不同的是,观察者可以进中心点,而目标,观察者只能从外部看.目标的重要特色是它的特异性,必须在周围的物体中格外显眼容易令人记住.其特异性则是通过形状、与背景的对比,以及空间安排的突出等而形成.最好位于城市中心的高处.二、基本理论A田园城市理论规划用宽阔的农田地带环抱城市,把每个城市的人口限制在万左右.田园城市的直径不超过2km,使全部外围绿化带步行可达,城市中心是面积约60多公顷的公园.1904年离伦敦35英里的莱齐华斯(Letchworth)建设了第一个田园城市(1514公顷);1919年,建了第二个田园城市——韦林(Welwyn).卫星城镇: 是田园城市理论的发展.莱奇华斯于1927年在作大伦敦区域规划时,用一圈绿带把现有的城市地区围住,控制其向外扩展,而把多余的人口和就业岗位疏散到一连串的“卫星城镇”中去.卫星城与母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有便捷的交通,并用农田或绿带相隔离.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与实践,给20世纪全球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历史,写下了影响深远的崭新一页.B绿地系统结构理论模式绿地系统布局结构8种基本模式绿地系统结构模式的理论模型:1以城市中心的综合性公园为核心,分片区中心布置居住区公园;2利用游息林荫带连接不同级别的公园绿地;3居住小区中心布置游园;4工业区布置在城市外围,并利用防护绿地与生活区隔离;5生产绿地和郊区风景地楔状插入市区.我国的绿地系统从形式上可以归纳成四种基本类型1块状绿地 :优点:可以做到均匀分布,接近居民;不足:对构成城市整体艺术面貌意义不大,对改善城市小气候的作用也不明显.多出现在旧城改建中,如上海、天津、武汉、大连、青岛等2带状绿地:优点: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旧城墙等因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地交织的绿地网,带状绿地的布局易于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如哈尔滨、苏州、西安、南京等地.3楔形绿地:特点:利用河流、起伏地形、放射干道等结合市郊农田、防护林网布置,对于改善城市小气候,有明显的效果,也有利于城市艺术面貌的表现.是一种由城市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窄的绿地形式.4混合式绿地:特点:点、线、面结合的完整体系,使生活居住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也有利于城市环境、气候的改善,有利于丰富城市总体与各部分的艺术面貌.它是前三种形式的综合运用.C绿地系统规划1内容总任务——规划出切实可行的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最佳绿地系统.具体内容:(1)根据实际条件与发展前景,确定全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总原则、总目标.(2)决定绿地的性质,划定各类绿地的位置、范围、面积,并按照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生产与生活水平、城市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水平,拟定绿地分期建设的各项指标.3)提出绿地调整、充实、改造与提高的设想,划定应控制、保留的绿化用地,制定分期建设与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4)绘制重点公园绿地示意图,制定规划方案,编写设计任务书,以说明绿地的性质、位置环境、布局形式、服务对象和环境容量.2规划的原则(1)结合城市其他组成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关键是:绿化用地的选择、量与质的关系处理.(2)必须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3)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全市居民休息游憩的需求.点线面结合,大中小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4)保持规划具有延续性,既要有远景目标,又要有近期的安排,作到远近结合.3指标确定的原则(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游憩空间定额法)我国现行城市规划技术法规(GBJ-90)中,公共绿地和城市绿地总量规划的计算依据是:F = Pf / e其中:P——节假日城市居民的出游率(%),1988年为8%,预计每4年增加一个百分点;f——每个游人在公园中所应占有的面积m2/人,大型公园取60,居住区公园取30;e——周转系数,既高峰时在园游人与全日总游人量之比;结果:城市公共绿地的规划定额指标为7-11 m2(注意:目标时段为2000-2010年)(2)人均城市绿地面积规划指标为9m2,折合成城市绿地占建设用地指标为8%-15%,(按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最低60m2,最高120m2 计);(3)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地总面积=人均城市绿地面积×城市总人口+其他各类城市用地中的绿化用地比例(不计入城市规划总图的用地平衡项)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地总面积÷城市建设总用地面积×100%按国家总体要求应达到:30%-40%.4规划文件编制绿地系统规划文件包括包括四个部分: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册规划基础资料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19、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图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1)城市区位关系图;(2)城市区位与自然条件综合评价图;(3)城市绿地现状分析图;(4)市域绿地系统结构分析图;(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布总图;(6)城市绿地系统分类规划图;(7)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8)其他需要表达的规划意向图。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编制内容
规划内容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需要统一考虑城市各类绿地的布局,保护和合理 利用城市依托的自然环境,将城乡部分农用地(如耕地、园地、林地、 牧草地、水域)、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道路交通和未利用地(如荒草地、 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坎、其他)纳入规 划之中。
规划文本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规划目标与指标、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城市绿地分类规划、树种规划、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古树名木保护、分期建设规划、规划实施 措施及附录。
图4 土地适宜性分析

⑷生态观 应用“反规划理论”, 优先确定生 态最敏感的区域,作为保护禁建区,规划的重 点从确定开发建设项目,转向各类脆弱资源的 有效保护利用和关键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图 4)。规划通过绿地空间结构,影响城市空间结 构,保证城市山水格局的完整性。提出需要着 重保护“两江、四山”的宏观自然山水生态格 局。增强 “四山”森林生态景观,保证水源涵 养,建立城市生态保护的绿色屏障。加强主城西 部槽谷和郊区北部水源保护,郊区北部以及东 南部建设氧源、冷源基地。针对都市区南北向 生态廊道发育,而东西向生态联系较弱的实际, 着重加强东西向生态廊道建设,使都市区景观 生态格局最优。最大限度降低城市开发与资源 保护的冲突,保护山体和江河景观,构筑生态 廊道,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城市生 态系统内稳力,维护都市区城市生态系统平衡。
• •
• •
(6)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 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不搞一刀切,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 综合考虑建设项目的性质,所处的位置、规模、用地条件等 因素,规定各分区、各层次的建设项目最低配套绿地率指标。 在保证一定区域的绿地率指标总量达标,公园绿地分布不均 衡的前提下,局部区域绿地率指标可相对降低或提高,例如: 新区开发建设指标,城市规划新区中心地带的一般地带、组 团间隔带分别增加5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城市改造区一 般地带降低5个百分点;城市改造区中心地带、城市中心区 的一般地带降低10个百分点。此外,考虑到绿地及生态敏感 地带的保护和价值,对特殊区域绿地率指标也提出了要求 (表1:都市区特殊区域绿地控制表),越接近这些区域绿 地指标越高,保护了这些区域。 (7)绿地空间布局 根据都市区山水城市的特征,整体形成“两带”、“四楔”、 “多廊”、“三区”的空间结构体系。“两带”即对长江、 嘉陵江流经市区地段水位标高187米以上的江岸进行全面绿 化,在江岸结合地形,按需布置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及湿地 等,构筑两带滨江绿带;“四楔”即保护由南北向平行排列 的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形成贯穿都市区的四 条楔形绿地;“多廊”即沿主城对外交通干线两侧建立宽带 状绿色廊道网络,使城市绿地系统与四山林地和城郊大绿化 系统相衔接,形成都市区一体化绿化空间,以城市绿化分隔 主城十二个组团;“三区”结合城市用地布局特色和用地性 质对绿地布局的不同要求,规划按主城区、郊区小城镇、非 建设区三个区域层次分别布局城市绿地。此外,在建设路岸 林带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的过程中,通过逐步丰富原有林带 的单一树种结构,使防护林带单一的功能向综合的多功能城 市绿地转化。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1

(2)《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
1993年,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第九条,为加强城 市绿化规划管理,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国家建设部颁布 了《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 号)文件,提出了根据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确定人均 公共绿地面积指标。
3、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则、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
规划文本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规划目标与指标、市域 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 规划、古树名木保护、分期建设规划、规划实施措施及 附录。
பைடு நூலகம்
规划图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区位关系图、现状图、城 市绿地现状分析图、规划总图、市域大环境绿化规划图、 绿地分类规划图(含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 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规划图等)、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 要求图纸比例与城市总体规划图基本一致,一般采用1 ︰5000~1︰25000,并标明风玫瑰,绿地分类现状和规 划图如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其他绿地等可适当合并表 达。
2004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中,提 到我国城市绿化建设指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以 上,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以上,绿地率38%以上。”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
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的要求,《城 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 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
3、林地 林地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
地,不包括居民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 的护路、护草林。
4、牧草地 牧草地是指生长草木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摘要:本文从绿地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重要作用,来阐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范畴和具体内容。

近年来,由于我们缺乏城市经营的理念,一味的追求房地产市场的经济效益和工业生产对城市的经济提升,从而忽视了城市环境的发展,人为的破坏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带来大气污染、热岛效应等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

关键词:城市绿地规划概念1.城市绿地的概念及重要作用1.1城市绿地的概念城市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括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之外的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特定区域。

城市绿地以自然要素为主体,在功能上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为城市居民提供新鲜空气,清洁用水和户外游憩场所,并对人类的科学发展与历史景观保护起到承载、支持和美化的重要作用;同时,城市绿地作为一种景观,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的自然景观,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营造城市景观风貌和城市景观文化意义重大。

1.2城市绿地的重要作用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是通过植物材料本身的生理生化特征调节、修复自然环境及绿地系统的布局,改善城市大环境,如改善大气环流、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等。

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有:净化空气,改善城市小气候。

空气是人类赖于生存的物质,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而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就是大气污染。

工业的发展使得大量有害气体不断进入大气,对人类与生物造成危害。

城市中汽车的通胀使用更使得汽车尾气对城市大气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城市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载体。

作为人类高度聚集的地域,改善环境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绿色植物不但可以通过光合作用等系列的生化反应吸收c02,放出02,还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和一些放射性物质,净化空气,改善环境。

例如炼钢厂、炼铁厂、玻璃厂等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要排放一些氟化物,而氟化物对人体危害很大,植物则可以吸收氟化物而使空气中氟化物的含量降低。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管理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管理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管理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滋养城市生命力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载体。

在城市化进程中,绿地多被城市化用地占据、人为污染等问题,因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建立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手段,它包括城市绿化总体规划、区域绿地系统规划、成片绿地系统规划、公园系统规划等多个层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地布置绿地,实现城市景观的集约化和多样性统一。

(一)城市绿化总体规划城市绿化总体规划是制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起点,也是整个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总体框架和指导方针。

它应根据城市规模、区位条件、气候特征、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确定城市绿地的总体分布、面积和结构。

城市绿化总体规划应注重绿地的空间联通与生态功能,以减少城市碎片化和生态破坏,为城市发展提供生态支撑。

(二)区域绿地系统规划区域绿地系统规划是针对城市周边区域范围内的绿化问题制订的规划,它应考虑城市周边区域的自然环境、既有绿地资源和利用现状,合理规划城市周边的绿地布局,确保城市周边区域与城市的绿地系统有机结合。

(三)成片绿地系统规划成片绿地是一个面积较大的集中绿地区域,它能够有效避免城市碎片化,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发挥重要的平衡和联通作用。

成片绿地系统规划应考虑发展需要和环境保护,成片绿地的面积、形状等要充分综合考虑城市功能、景观美观性、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可持续性等因素。

(四)公园系统规划公园是城市中人们休闲娱乐、文化自然教育和体育健康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公园系统规划应注重公园的布局、功能、服务等方面的规划,以达到公园群体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二、城市绿地系统管理城市绿地管理主要包括城市绿地建设、绿地保护、绿化养护等方面。

城市绿地系统管理的发展应注重绿地的生态功能,提高城市绿地的质量和效益,以满足人民对美好城市环境的需求。

(一)城市绿地建设城市绿地建设是城市绿地系统管理的重要方面,它是实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体内容。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管理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管理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管理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中的公共绿地、社区绿地和私人绿地等各类绿地的综合整合,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管理不仅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是指在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通过系统思维和科学方法,明确城市不同区域的绿地需求,合理确定和配置城市绿地的数量、质量、布局和空间分布,并与城市其他功能区域相协调的过程。

城市绿地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人口规模、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质量等多种因素,以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城市绿地系统的管理是指对城市绿地进行保护、养护和合理利用的过程。

城市绿地管理需要依据规划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城市绿地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地管理还需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居民的参与,增强公众对城市绿地的责任感和保护意识。

在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管理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度重视绿地的功能和品质。

绿地既是城市的“肺”,也是城市的“脸”。

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绿地的生态功能,比如增加城市绿地的面积、提高绿地的连通性,使绿地能够发挥水源涵养、空气调节、景观美化等多种功能。

同时,要注重提升绿地的品质,改善绿地的景观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空间。

其次,注重绿地系统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城市绿地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需要相互衔接和协调。

在规划和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绿地系统的整体性,合理配置绿地的数量和布局,创造优质的绿地环境和畅通的绿地网络,以提供连续而多样化的绿地体验。

再次,积极引导居民的参与与管理。

城市绿地是为市民而建,市民是城市绿地系统的直接受益者和参与者。

在规划和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居民的参与,增强公众对城市绿地的责任感和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设置志愿者组织、开展公众教育和意识形态等方式,提高市民对绿地的认同感和规范行为。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的重要性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建设不断扩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公园、绿化带、湿地公园等各类绿地,它们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健身的场所,同时还具有调节城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等诸多功能。

因此,合理规划和建设城市绿地系统对于提高城市的宜居性、美观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绿地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城市绿地规划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合理布局。

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居民的实际需求,在城市不同区域进行绿地规划,使其分布均衡,方便居民的出行。

其次,多样性。

绿地系统应包含丰富多样的景观,如花坛、草地、湖泊等,以满足居民对于自然环境的需求。

再次,可持续发展。

绿地规划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可再生资源进行绿化,提倡生态建设理念。

城市绿地建设的具体措施城市绿地建设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首先,城市规划部门应提前进行规划,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绿地规划符合城市整体发展需要。

其次,应加强绿化宣传,提高居民对绿地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然后,完善绿地建设的监督机制,确保绿地的质量和环境效益达到预期目标。

最后,增加投入,加强绿地养护和维护工作,提高绿地的使用率和覆盖率。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难点与挑战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中,存在一些难点和挑战。

首先,土地资源有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供应面临压力,因此需要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绿地建设。

其次,资金投入困难。

绿地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而城市财政往往受限,因此需要寻找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再次,人员配备不足。

良好的绿地规划和建设需要专业人员的支持与参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不足。

一些城市居民对于绿地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不够,缺乏主动参与和保护的行动,这给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带来了困难。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的前景尽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其前景依然广阔。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以生态效应为核心,完善绿地生态功能。从区域的角度出发,将城市周围地区纳入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当 中来,增强城市绿地系统的综合功能。从系统的角度进行规划,合理布局.均衡分布,完善结构和布局,使规划 的城市绿地系统以完整严密的络形态包络城区。
3)多样性原则
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注意充分体现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种类,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
层次
根据规划内容的详细程度,可将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分区(期)规划和详细规划三个不同层次。根据规划对象 和涉及的地域范围不同,可将规划分为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和专项规划(如生态环境保 护专项规划、城市道路专项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城市雨水工程规划、城市燃 气专项规划等)五大类发展规划。就规划层次的从属关系而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它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
依据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依据主要由以下几个层次组成。
1)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国家及各级政府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最为重要的规划依据,是法定依据;目前, 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管理暂 行条例》《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城市古 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等,以及各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
原则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地带性原则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应根据城市所在的气候带来选择主要树种和主要群落类型,即要把乡土树种作为城市绿地 系统建设的主体。充分体现并强化地域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结合城市位置、气候等外部自然条件和生 态环境现状特点,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4.7.1 概述一、相关概念1、城市绿地(urban green space)⏹《园林基本术语标准》:“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包括六大类型:公共绿地,即各种公园、游憩林荫带;居住区绿地;交通绿地;附属绿地;生产防护绿地;位于市内或城郊的风景区绿地,即风景游览区、休养区、疗养区等。

城市绿地不包括:⏹(1)屋顶绿化、垂直绿化、阳台绿化和室内绿化;⏹(2)以物质生产为主的林地、耕地、牧草地、果园和竹园等地;⏹(3)城市规划中不列入“绿地”的水域。

2、城市绿地系统(urban green space system)⏹《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城市绿地系统是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从内涵上归纳,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园艺,生态和空间三种内涵: 在城市空间环境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能发挥生态平衡功能,且其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还包括连接各公园,生产防护绿地,居住绿地,风景区及市郊森林的绿色通道(green way)和能使市民接触自然的水域。

⏹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动态稳定性,多功能性和地域性的特征。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是指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和道路绿化与水体绿化以及重要的生态景观区域等在规划时统一考虑,合理安排,形成一定的布局形式。

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和任务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各个城市应当针对各地不同的景观、文化、历史条件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其目的就是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最佳环境系统。

具体体现在保护与改善城市自然环境,调节城市小气候,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美化城市景观,强化审美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生产、生活、娱乐、健康所需要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优越条件。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根据本地实际条件和发展前景,确定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2) 在城市总体规划框架内选择用地、合理布局,确定城市各类园林绿地的位置、范围、面积和性质,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生产和生活水平、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水平,贯彻绿地定额指标,统计调整绿地的各类指标,拟定分期建设指标。

⏹3) 在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修编阶段,提出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

划出控制、保留的绿化用地。

修订分期建设及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

⏹4) 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图纸文件。

⏹5) 对重点公共绿地、提出示意图、规划方案及设计任务书。

内容包括绿地的性质、位置、规模、环境、服务对象、布局形式、主要设施项目、建设年限等等,作为详细规划设计的依据。

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依据和原则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依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依据,由四部分内容组成:1)相关法律、法规;2)国家技术标准和规范;3)相关的各类城市规划;4)当地现状基础条件。

⏹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颁布的法规文件与技术规范是规划的法定依据;已获得上级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其相关规划,是规划的基本依据;当地的现状条件,是规划的基础依据,作为规划用地与指标计算等规划过程的起点条件。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1)服务总体,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在其框架内进行。

综合考虑城市规模、性质、工业企业、公共建筑、居住区、交通道路、管线工程等因素,统筹按排,密切配合,协调统一。

⏹2)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地形地质特点。

各类绿地的选择、布局方式、面积大小、定额指标等都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编制规划,不要盲目模仿,片面追求某种形式、指标等。

⏹3)多方兼顾,均衡分布,比例合理城市各种类型的绿地在功能、性质、规模、内容、投资等方面各有利弊,因而在绿地系统规划时,要多方兼顾,做到点、线、面结合,大中小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使各类绿地用地比例合理,均衡分布于全市之中,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4)长远规划,近期安排,远近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既要研究城市远期发展的规模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后的要求,制定远景目标和远期发展规划,又要根据当前国民经济能力等,分别轻重缓急,安排近期目标和工程项目,以及考虑由近及远的过渡。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着重研究近中期安排,远近结合,避免造成以后改造的困难和浪费。

⏹5)结合生产,增加收入,一举多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在发挥绿地休息游览、保护环境、美化市容等综合功能的前提下,注意结合旅游、生产,开展多种经营,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增加经济收入。

⏹6)生态优先,系统整合,与时俱进高度重视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绿地,保障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平衡发展;城市公共绿地要做到均衡布置,满足市民的日常游憩生活需要;带状绿地要在城市中合理穿插,形成网络分布;城乡各类绿地要有机组合,形成生态绿地系统。

4.7.2 城市绿地系统功能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1)改善小气候(a)调节气温⏹太阳辐射的60%~80%被成荫的树木及覆盖了地面的植被所吸收,而其中90%的热能为植物的蒸腾作用所消耗,这样就大大削弱了由太阳辐射造成的地表散热而减少了空气升温的热源。

除了局部绿化所产生的不同气温、表面温度和辐射温度的差别外,大面积的绿地覆盖对气温的调节则更加明显(表1-2)。

(b)调节湿度⏹近年来,城市除了受到“热岛”的困扰,“干岛”问题也日益突出。

发挥绿地调节湿度的作用对于解决“干岛”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杭州植物园经过两年观测研究,在2003年提出杭州的干岛效应明显存在,其中风景区和城郊的相对湿度显著地高于城区。

城区公园比城区相对湿度也大约要大2%左右。

因此,(c)调节气流⏹绿地对气流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静风时,绿地有利于促进城市空气的气流交换,产生微风并改善市区的空气卫生条件,特别在夏季,通过带状绿化引导气流和季风,对城市通风降温效果明显;⏹另一方面在冬季及暴风袭击时,绿地中的林带则能降低风速,保护城市免受寒风和风沙之害。

⏹城市带状绿化包括城市道路与滨水绿地,它们都是城市绿色的通风渠道,特别是带状绿地的方向与该地的夏季主导风向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将城市郊区的气流随着风势引入城市中心地区。

因此在城市周围部署大片楔形绿地,对于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环境有积极的作用(图1-2)。

⏹城市的气温高,如同一个“热岛”,热空气的上升,四周大面积田野森林的冷空气就会不断地向城市建筑地区流动,形成区域性的气体环流,这种气体交换促进了市区污染气体的扩散和稀释,并输入了周围的新鲜空气,改善了通风条件。

特别是在夏季这种由温差而产生的空气流动,在静风时其作用尤感突出(图1-3)。

⏹在冬季和暴雨时,绿地能发挥防风作用。

绿地能降低风速,当风穿越树林时,树木枝叶摇曳以及气流和枝叶间的摩可以消耗部分风能,并且将风割成很多小涡流,这些方向不一的小涡流彼此干扰又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从而降低了风速(图1-4)。

(2)净化空气的功能⏹(a)增加氧气含量⏹(b)吸收有害气体(3)防止公害灾害⏹(a)降低噪声的作用⏹城市中的汽车、火车、船舶和飞机所产生的噪声;工业生产、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噪声;以及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带来的噪声对身体健康危害很大。

应用造林绿化来降低噪声的危害,是一种方式⏹一些研究材料表明,声音经过30米宽林带可以降低6~8分贝(扣除自然衰减),40米宽林带可以降低10~15分贝。

公路两旁设有乔灌木搭配15米宽的林带,可以降低噪声一半。

高1.7米、宽1.8米的海桐“绿坪”能降低噪声5~6分贝。

这些测定,都说明绿化,特别是组合密实的绿化带对减弱噪声有积极的作用⏹(b)净化水体和土壤的作用⏹(c)涵蓄水源及保护地下水⏹(d)保护生物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环境2、园林绿地的空间功能(1)安全防护作用⏹(a)避震防火的作用⏹(b)备战防空、防放射性污染(2)提供游憩度假的条件⏹(a)日常户外活动⏹(b)文化宣传、科普教育⏹(c)旅游度假⏹(d)度假及休闲疗养的基地3、园林绿地的精神功能(1)美化城市、装饰环境(2)自然美、艺术美和创造性⏹(a)植物的自然特性,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

⏹(b)满足人的情感生活的追求、道德修养的追求和人际交往的追求。

⏹(c)要满足人们创造的需求,精神世界的发展,需要知识作为武器。

4、园林绿地的经济效益(1)直接经济效益⏹(a)物质经济收入⏹(b)旅游观赏收入(2)间接经济效益⏹园林绿地的价值远远超出其本身的价值,结合其生态环境效益来计算,其价值是巨大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4.7.3 城市绿地的分类与指标1、城市绿地分类(1)国外的城市绿地分类⏹德国将城市绿地分为郊外森林公园、市民公园、运动娱乐公园、广场、分区公园、交通绿地等。

⏹美国(洛杉矶市)将公园与游憩用地(Park and Recreation)分为游戏场、邻里运动场、地区运动场、体育运动中心、城市公园、区域公园、海岸、野营地、特殊公园、文化遗迹、空地、保护地等。

⏹前苏联将城市绿地划分为公共绿地、专用绿地、特殊用途绿地⏹日本城市绿地共分为九大类。

日本城市绿地分类的发展变化状况列表比较见表2-2。

(2)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将城市绿地分为5大类、13个中类和11个小类1)公园绿地(G1)——对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2)生产绿地(G2)——主要是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它是城市绿化材料的重要来源,对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有积极的作用。

3)防护绿地(G3)——是指对城市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城市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4)附属绿地(G4)——是指城市建设用地(除G1、G2、G3之外)中的附属绿化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