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书笔记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就是美国公共选择理论印利安纳学派代表人物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女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撰写的,她就是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曾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美国公共选择学会会长,美国中西部政治学会会长,该书就是对公共池塘资源如何有效治理的探讨。在论述她的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之前,必须对之前存在的公共物品及其治理的一般理论——国家理论与企业理论——进行了解,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了解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构成了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来划分与国家与企业理论之间的界限。她的自主治理理论也就是在对前两者理论的批判继承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一、国家理论与企业理论的批判
公共物品的经典定义最早就是萨缪尔森1954年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提出的,所谓公共物品就就是指社会成员均等地消费的物品,每个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物品的消费的减少。公共物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她性等三个特征,由于公共物品具有这样的特征,因此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囚徒困境”博弈、哈丁的“公地悲剧”与奥尔森“集体行动困境”等理论模型都说明,个人的理性行动在使用公共物品时最终导致的却就是集体的非理性结果。正如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所说,“凡就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务常常就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她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她个人多少有些相关事物”。在前面的理论模型的指导下,奥斯特罗姆认为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理方式——利维坦与彻底私有化,其中利维坦即国家理论,后者就是企业理论。
其一、国家理论。国家理论主张通过外部强权的监督与控制来实现公共物品治理。如奥普尔斯就认为:“由于存在着公地悲剧,环境问题无法通过合作解决……所以具有较大强制性权力的政府的合理性,就是得到普遍认可的”,“即使我们避免了公地悲剧,它也只有在悲剧性地把利维坦作为唯一手段时才能做到”。国家模式作为一种“利维坦”的干预模式,就是从一个外在的利维坦对避免公地悲剧就是必不可免的假定出发,导致了对绝大多数自然资源系统实行中央政府控制的政策方案,其基础就是信息准确、监督力强、制裁可靠有效以及行政费用为
零等。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属性,当前的治理主要就是国家模式,许多基础设施都就是政府投资建设。然而国家在治理中会面临信息不对称、规制困境、寻租、目标选择不当、集权膨胀问题以及行政费用会随着干预增加而导致费用增多等问题,国家模式下的政府公共物品治理往往偏离帕累托最优水平。奥斯特罗姆认为,在“公地悲剧”解决方面,如果没有准确可靠的信息,中央机构可能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其中包括主观确定资源负载能力,罚金太高或太低,制裁了合作的牧人或放过了背叛者等,当然这只就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其二,企业理论。该模式主张通过彻底私有化来实现公共物品治理,体现为通过创立一种私有财产权制度来终止公共财产制度。企业理论认为凡就是资源属于公共所有的地方,由于产权界定不清晰会造成“公地悲剧”以及“搭便车”结果,因此需要强制实行私有财产权制度。史密斯认为:“无论就是对公共财产资源所做的经济分析还就是哈丁关于公地悲剧的论述”,都说明“在自然资源与野生动植物问题上避免公共池塘资源悲剧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创立一种私有产权制度来终止公共财产制度”。不过奥斯特罗姆指出对于流动性资源而言,如河流等,在建立私有产权方面存在技术上的困难。私有化手段可以提高公共武平治理经济与效率,节约政府开支,加快技术创新等。企业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很大发展,特别市出现新公共管理运动等,它把私有化方式推动公共物品治理的模式引入高潮。政府会采取比如招标的方式将一些公共物品保护责任与公共物品提供赋予市场中的企业。然而市场化过程中会出现欺诈与腐败现象,尤其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存在公平问题。公共物品提供传统上期望由政府来提供的。政府也就是有可能将公共产品的提供转包给私营者并当她们不能获利的时候补偿她们。当政府负担不起支付合适的价格时,提出法规来允许合同商向服务受益者收费,这对于政府来说就是相当诱人的。但这不可避免会引起严重的公平问题。
实践中往往局限于国家或市场的非此即彼的逻辑选择,在非此即彼的情况下,出现了许多问题,事实上,无论就是国家干预模式还就是市场化模式均无法独自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的最优水平。因此,她认为,利维坦与私有化都不就是解决公共池塘资源的灵丹妙药,在重新思考探寻新的治理模式的过程中,强调多元主体共存、多向度运作,以平等、互信、协商、共识、合作为核心因素的治理理论开始兴起并逐渐流行,多中心的自主治理理论模式由此产生的。奥斯特罗姆运用博弈
论分析了这些理论模型所隐含的博弈结构,并从博弈的角度探索了在理论上可能的政府与市场之外的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的可能性。
二、公共池塘自主治理理论内涵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大量实证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自主治理理论,将个人行为中的利己与利她主义结合,从而在企业理论与国家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集体行动的理论,提出了公共事务治理的第三条路径,为我国治道变革中面临的公共资源可持续利用、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寻求生态环境治理路径等问题提供一些借鉴与支持。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认为“公地悲剧”、“囚徒困境”等模式就是危险的,因为当其以隐喻作为政策的基础时,那些为分析的目的而被假设为固定不变的约束条件,在各种实际场景中也被忠实地认定就是固定不变的。这两种情形中的参与者,奥斯特罗姆认为其行为被预先假定在实践中并被设定无能为力的,最终结果就是,特定情况下的公共事务总就是得不到关怀的必然的悲剧性结果,她认为,事实上,公有的、私有的制度经常就是相互啮合与相互依存的,而不就是存在于相互隔绝的世界里。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就是通过小范围的公共池塘资源来分析的,在她瞧来,公共池塘资源就是指一个自然的或人造的资源系统,这个系统大得足以使排斥因获取收益的潜在受益者的成本很高。其原因在于从资源系统中提取资源的主体——占用者,由于存在多个并且使用同一资源系统,因此要完全排除某个占用者的成本很高(或者根本不可行)。她还特意在公共池塘资源类型的定义中作了如下限制:(1)资源就是可再生的而非不可再生的;(2)资源就是相当稀缺的,而不就是充足的;(3)资源使用者能够互相伤害,但参与者不能从外部伤害其她人。这种情形下的资源系统内部的参与者就是互相影响的,任何群体想要垄断控制也就是不行的,从而企业或国家模式在此缺乏适用性。
通过对国家理论以及企业理论的批判,她提出了“自筹资金的合约实施博弈”,公共池塘资源的使用者可以通过自筹资金来制定并实施有效使用公共池塘资源的合约,自主组织与自主治理的人们在试图处理现实场景中的问题时,把不同层次的规则结合起来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策略。她认为小规模公共池塘资源系统的中心问题就是一群相互依赖的委托人如何才能把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主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