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升初语文-成语理解与运用专题讲解 部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成语理解与运用

1.掌握小升初常考的成语并了解其释义。

2. 提升成语运用的能力。

3. 通过学习成语积淀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激发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1.掌握成语的基本意思、引申义、褒贬义。

2.能够正确判断成语再选择题的运用。

趣味故事

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三个成员,每天早上我们三人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上指手画脚;妈妈开了个店,每天在商店来者不拒;我是学生,每天在教室呆若木鸡。

我们三人臭味相投,家中一团和气。但我成绩不好的时候,爸爸就同室操戈,心狠手辣地揍得我五体投地,妈妈在一旁袖手旁观,从来不曾见义勇为。

老师后来问:当你考试成绩不好的话,父母怎么惩罚你?

答:80分以下女子单打,70分以下男子单打,60分以下男女混合双打。

上面的成语你会用吗?

成语特点

(1)、成语的结构是固定的,组成成语的词一般不能随意调换位置、增减字数,也不能随意换字。如“南腔北调”不能说成“北调南腔”;“三心二意”不能说成“二意三心”;“走马观花”不能说成“跑马观花”。但有极少的成语是可以调换各个词的顺序的,如“自不量力”可以说成“不自量力”;“天长地久”可以说成“地久天长”。也有极少数的词可以换字,如“揠苗助长”可以说成“拔苗助长”;“莫名其妙”可以说成“莫明奇妙”。

(2)、成语的意思是一个整体。具体地说,成语的意思往往不是词语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它的实际意思必须透过字面意思去进一步深入理解。

成语可从多个角度进行归类。如:1.按来源归类。2.按意义归类。3.按描写对象归类。

4.按感情色彩归类。

2、注意事项

成语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千万不能望文生义。成语的理解不单单是记忆,更重要是除对成语本义的理解外,还要把它的引申义、比喻义也要熟练的掌握,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了一个成语。

成语的文字非常简练,又有固定的形式,本身具有易学易记的特点。所以,无论学习﹑或者使用成语,都不很困难。但是如果想要很好地掌握它,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1、彻底理解和使用成语,跟学习和使用字﹑词一样,首先要彻底理解它的含义,不能“不求甚解”。如果对某个成语的意思还没理解透彻,或者对成语中某个字的音、义还说不准确,就随便拿来使用,那就难免用得不恰当,甚至闹出笑话。

2、使用成语,应当力求用的场合得当,不应该滥用。对于在某一场合看起来好像都可以使用的几个成语,更要仔细地辨别它们的不同之处,体会文章所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选用哪个更恰当。

3、分清褒义、贬义。成语里面,有的除了表示本身的意义之外,还表示人们的喜爱或者憎恨的感情。表示喜爱的,通常说它含有褒义,如:两袖清风、鞠躬尽瘁;表示憎恶的,通常说它含有贬义,如:狼狈为奸、偷鸡摸狗。这两类成语千万不可误用。

4、注意成语的规范化。成语是固定的词组或句子,一般不能随便换字或改变它的结构。

5、成语的灵活运用。一般来说,成语是“固定词组”,有一定的固定性。可是,我们不能就认为它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运用方面,是有它的极大的灵活性的。

例1:写出下列典故中的主要人物。

完璧归赵()磨杵成针()

凿壁偷光( )

卧薪尝胆( ) 破釜沉舟( )

入木三分( )

参考答案:蔺相如李白匡衡勾践项羽王義之

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1 以前小镇山清水秀,自从建了工厂,这里便烟尘四起,早已今非昔比。

2 在各种书籍唾手可得的今天,一些人由于不辨优劣而败坏了读书的胃口。

3 中国企业在盯着国外市场,国内商家也同样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我们必须用好世贸组织这根杠杆。

4 母亲并没有灰心,她对身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加强烈了。

参考答案:A

1、专题特点

近年小考特别是重点中学招生考试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成语运用就是其中的一个考点。成语运用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这要求学生不但要知道、理解成语,还要能灵活地掌握,能够把成语的学习融于日常生活中。

2、解题方法

例一是利用成语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帮助同学们记忆成语。填写典故中的主要人物或根据人物写相关的成语是近年来考试中较为流行的一种题型。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多读一些历史典故,不仅要知道故事的主人公,还要熟悉故事内容,以免张冠李戴。

例二是对同学们成语运用能力的检测。要做好这类题,首先要正确理解成语,不仅要明白它的基本义,还要把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恰当。“今非昔比”指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指好的方面,与A句意思矛盾。

在运用成语时,要能联系整句话的意思,并要注意近义成语的区别,如感情色彩、适用对象等的不同。

我们要区别成语、歇后语、惯用语,大致上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辨析。

1、从结构上看

成语多数以四字格为主来表达一个复杂的意思,歇后语是通过喻体和释义两部分来说明复杂意思的,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来说明意思。如:小心眼、吹牛皮、穿小鞋等。

成语的定型性很强,它的结构或结构成分不能轻易变动,歇后语也同样,前后两部分是定型的,喻体和释义是相关的,而惯用语的结构比较松散,中间往往可以插入其他成分,定型性不很强,如“碰钉子”可以说“碰了一个钉子”,“钻空子”可以说成“钻了我们的空子”等。

2、从风格色彩上看

成语主要是以书面语的形式存在,绝大多数都是由古代继承下来的,典故性强。如“刻舟求剑”、“塞翁失马”、“夜郎自大”等,而歇后语、惯用语主要是以口语形式存在的。

成语的感情色彩很明显,有褒义的、贬义的和中性的,如“孜孜不倦”,褒义的;“一丘之貉”,贬义的;“庞然大物”,中性的。歇后语是一种“俏皮话”,风格幽默,是以“俏皮”为基调的。惯用语大多数是贬义的,如“摆架子”、“捞稻草”、“开后门”、“拆烂污”等,褒义的较少,如“开门红”、“露头角”等,中性的也只是极少数,如“开夜车”、“开绿灯”等。

3、从表达作用上看

成语往往是通过古代的寓言故事、历史事件或历史故事讲清道理,有哲理性;歇后语主要是为了把话讲得形象风趣;而惯用语多是精炼性的,如用来表示“拖延或浪费时间”就是“磨洋工”,使人有形象生动之感。

例1、给下面句中画线的部分换一个恰当的成语。

1.活动结束了,我们就要离开少年宫,同学们都很留恋,不忍离去。( )

2.考试开始了,同学们精神非常集中地答卷。 ( )

3.解放军战士奋勇向前,不顾生命危险,抢救落水儿童。( )

4.实现“四化”,是振兴和安定国家的伟大事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