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答案(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分析》
满分100分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30分)
1.政策调整:
答:在政策评估与监测所获得的有关政策执行的效果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到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2.政策终结:
答:指公共决策者通过慎重的政策评估之后,采取必要措施,终止那些过时、多余、无效或失败的公共政策的过程。政策终结发生在政策评估之后,是人们主动进行的,是提高政策绩效的一种政策行为。它不仅代表就政策的结束,还象征着新政策的开始。政策使命的结束,失误政策的废止和稳定的长效政策转化为法律这三种情况都可以看作政策终结。
3.评估目标:
答:政策评估是指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估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的活动。
4.建议:
答:建议,通常是针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客观存在,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意见,使其具备一定的改革和改良的条件,使其向着更加良好的、积极的方面去完善和发展。
5.指标:
答:指标,指的是衡量目标的单位或方法。
6.政策执行的法律方式:
答:政策执行的方式有:行政方式,法律方式,经济方式,思想诱导方式。其中法律方式有较高的强制性、稳定性和较普遍的制约性。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公共政策的性质是什么?
答: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规划等。
公共政策作为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集中反映了社会利益,从而决定了公共政策必须反映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使其具有合法性。因而,许多学者都将公共政策的目标导向定位于公共利益的实现,认为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和逻辑起点,是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归属、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对于公共政策应该与公共利益还是私人利益保持一致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将选择公共利益。”
2.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哪些?
答: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可以把公共政策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影响政策的除决策制度、决策方法外,还有其直接的工作环境,以及更广阔的如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等一般环境。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制定者、执行者、实施对象、既得利益集团等,也包括下面所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是指与政策执行系统发生密切联系并与之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外部自然条件。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理环境、生物环境和宇宙环境。自然环境与一定的政策执行系统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影响着政策执行的过程及其结果。
2、社会环境通过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道德和风俗习惯等表现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
3.政策评估的方法有哪些?
答:1.前后对比法:
①简单"前---后"对比分析
②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③有---无政策"对比分析
④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2.对象评定法
3.专家判断法
4.成本——收益分析法
4.政府机关的政策监控包括哪些内容?
答::公共政策监控机制是由政策监控主体、政策监控对象、政策监控主体发生作用的内容和方式等要素构成的一个系统。
(一)、内部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
1.内部政策监控机制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
2.内部政策监控机制的运行路线包括:
(1)自下而上的监控
(2)自上而下的监控
(二)、外部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
1.立法机关对公共政策的监控
2.司法机关对公共政策的监控
3. 政党组织对公共政策的监控
4.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监控
5.大众传播媒介对公共政策的监控
6.公民对公共政策的监控
5.政策创新的特点有哪些?
答:政策创新的特点主要有:
1、充分发挥中央、地方政府及人民群众三个政策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基本形成了三者互动“自上
而下”相结合的良性创新机制。
2、公共创新与制度创新相互配合,增强了制度创新的合法性,分散了制度创新的风险。
3、进行政策试验,始终坚持以是否有利于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利益为根本评价标准。
二、论述题(共20分)
1. 请你论述公共政策制定的动态过程的主要内容。
答: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指为了解决某个社会问题而提出的一系列可接受的方案或计划,在政策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论和审查备选方案基础上,最后形成正式政策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确定政策目标、设计备选方案、评估和选择方案。
一、政策的制定程序
(一)政策目标的确定
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期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解决问题的社会效果或所要避免的消极社会影响。政策目标可以确立政策制定的方向,可以为备选方案的设计和筛选提供依据,可以为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提供基本依据。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两个主要环节:一是政策目标的设计正确,这是决策者的主要职责;二是不同的参与者对政策目标的认同,这涉及民主参与问题。
(二)备选方案的设计
备选方案的设计是指围绕政策目标采取的,以实现政策目标为目的而进行的设计、谋划、拟定解决方案的活动过程,是寻求解决政策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下级给上级提出的策略(行
动方案)必须至少有两个以上,而且必须说明各自的优劣和得失,可供上级考虑和选择。只会提出一个方案的下级是不称职的,必须坚决撤换。
备选方案设计包括:实践主体,行动的方法、手段,时空环境。
设计备选方案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可以分为设想、分析、初选、评定、淘汰等若干环节。备选方案应该尽可能地把所有方案包括进去,备选方案彼此之间应该是相互排斥的,设计备选方案必须依据实际,适当超前。
(三)备选方案的筛选
备选方案的筛选就是在对备选方案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择优的过程。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对方案价值、方案可行性、方案效果、对方案风险进行论证评估。对备选方案的筛选要遵循以下三个标准:第一,政治价值标准。科学合理的政治价值标准要体现出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第二,成本一效益的标准。能够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预期的社会整体效益的政策方案才是高质量的政策方案。第三,伦理道德标准。良好的政策方案要符合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四)政策方案的最终抉择与合法化
在经过备选方案的筛选之后,将进入到政策方案的最终抉择阶段。这一阶段就是在评估、论证各种备选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最后选择出最佳政策方案的过程。备选方案的筛选是确定最终政策方案的前提,最终政策方案的抉择是筛选备选方案的结果。
由于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并非独裁的政治体制,因此在确定最终政策方案的时候基本是通过集体选择来确定的,常见的集体选择规则有:
第一,一致同意规则。这是指参与选择的全体成员必须一致同意选择某个政策方案才能通过。
第二,多数抉择原则。即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以多数票来决定最终政策的出台。
第三,赞成投票原则。由群体成员对所有他认为可以接受的方案投赞成票,得票最多的备选方案即可胜出。方案在被决策时必须由权力机关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予以审议和批准,才能转化为正式的政策而具有合法性,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与遵循。取得了合法性的方案具备了强制力,可以交付执行机关去贯彻落实。
二、公共政策制定的模式
(一)传统理性模式
传统理性模式起源于传统经济学理论。决策者采用科学实证的量化分析技术和严格的逻辑程序,对确定的公共政策问题做出最优的公共政策方案设计和政策决定的思维模式。它的前提是:决策者具有绝对的理性,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统一的价值偏好,决策目标单一而且明确。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