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新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考试性质

高等学校德育是高等教育学专业高等学校德育方向博士生必考的课程。它的评价标准是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水平,以保

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德育学理论基础。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答题时间:180分钟

题型比例

名词释义约20%

简答题约40%

论述题约40%

参考书目

鲁洁《德育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刘献君《大学德育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1.德育的内涵

学校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因素构成的整体,德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概念的发展过程,德育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德育的本质,大学德育的特点。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与大学德育的理论基础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理论与大学德育的对象和规格,人的本质理论与大学德育过程。

3.认知与德育

认知主要是对个体之外物的认识,核心是思维;缺乏认知、思维参与,只可能形成幻想、产生盲目;认知是德育的重要前提

和方面。

4.情感与德育

情感是对个体之内在物的感悟,核心是体验;缺乏情感、体验的参与,个体很难内化;克服德育中忽视情感、体验的倾向。

5.大学德育与社会

德育的产生、发展、变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对大学生成长影响的特点、规律;德育要体现社会的意志,

即实现人的社会化。

6.大学德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的基本过程和规律,大学生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的内容和特点,大学德育应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7.大学德育的功能

大学德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育人功能、享用功能,德育在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8.大学德育过程及其规律

大学德育过程的特点,大学德育过程的规律,大学德育过程与智德育过程的区别。

9.素质结构及素质教育

素质的内涵,素质的结构,科学教育,人文教育,通识教育。

10.大学德育的实施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育,心理教育,

养成教育。

11.大学德育改革

知识经济与德育,市场化与德育,国际化与德育,网络化与德育,大学德育改革的基本方向、趋势。

第三部分考试样题(略)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高等学校德育是我校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选考之专业基础课。它之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够达到之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之德育理论基础。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9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之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之考试比例

1、基本概念、基本理论40%

2、当前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60%

(四)题型比例

1、简答题40%

2、论述题60%

(五)参考书目

刘献君《大学德育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班华《现代德育论》(第二版)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品德和德育

二、德育目标

三、德育功能

四、德育过程

五、德育方法

六、德育课程

七、德育研究

八、当代国外德育理论与实践

【复习资料】教育学原理考博复习试题

1.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孙喜亭《教育原理》

1)历史回顾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是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产物,这是与近代学校教育同时产生的,或含于近代学校教育之中。它产生于资本主义萌芽期,发展完成在资本主义社会

发展过程之中。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1478—1535)。他在《乌托邦》中描写了他的理想社会,他主张人人参加劳动,乌托邦人每天工作6小时后,把剩余时间用在学习上。主张凡是儿童都要学习,并且每个儿童在学校里不仅学习农业劳动知识,还要在城市郊区的田地上进行实习。体力劳动是每个乌托邦人必须参加的。是莫尔第一次提出厂消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对立,把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联系起来了。后来.在莫尔一百多年以后,英国早期经济学家贝勒斯(1645—1725)提出了劳动会带来富裕,怠懒者应穿褴褛的衣服,谁不工作,谁不得食。他认为,不与体力劳

动相结合的教学略胜于不学。还说,人需要从事体力劳动,就像他需要吃饭—样,人的生活是油灯,思想就是灯光,体力劳动好像是灯油—‘样,没有油,灯光(思想)会熄灭的。贝勒斯所提出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受到了马克思的高度评价。说他是“政治经济学史上一个真正非凡的人物。”后来,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1746—1827)在他的教育理论中,主张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认为劳动不仅能发展体力,并能发展智力,形****的道德,从事劳动的人能够形成一种信念,相信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他设想是:儿童在学校

里,整天纺织;学校里有一块耕地,每个儿童在他自己的小畦里耕作;学校里有自己的养畜业,儿童养护动物;儿童对亚麻和羊毛进行加工,熟悉乡村里最好的农场和手工作坊。在工作空闲时间,教师才对儿童进行教学。他的教劳结合是教育与手工劳动的结合,在时间上是机械的结合。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1771-1858),他既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苦难出发,同时又从科学技术进步对劳动者的新要求出发,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他不仅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看作是实施社会主义的手段,而且还在他的工厂和新村中作了实验。尽管他的学说是空想的,但马克思认为他的教育思想是未来教育的幼芽。

2)马克思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思想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改造现代社会即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下,它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工人阶级及其后代争取限制工作日与争取教育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