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三首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颔联境界倏忽开阔。
• 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 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 的心情该多么惶急、焦虑,又该多么迷茫啊!天 高路遥,云海迷漫,将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
• 此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一问间仿佛打开了 一道闸门,诗人胸中情感的泉流滚滚流出:“孤 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 有谁来怜惜我呢?”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 一体了。
在狱咏蝉
骆宾王
•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 在众多的咏蝉诗中,唐代的虞世南的 《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 隐的《蝉》,这三首诗由于作者地位、 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 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 性特征的艺术形象,被称为唐代文坛 “咏蝉”诗的三绝。
•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 宾王“露重飞难进,风
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
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 声”,是牢骚人语。
孤雁
杜甫
•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赏析】
• 这是一首咏物诗。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 依常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 之物是不宜道破的。杜甫则不然,他开篇即 唤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 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 出:它是多么想念它的同伴!不独想念,而 且还拼命追寻,这真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 的“孤雁”。
“居高”的 “高”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 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以之比人,不光是 地位高,品格也高。如若品格不高。甚至非常丑恶,即使 地位再高也不会受人尊重。只有地位高而品格也高,他发 出的声旨影响才大,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 播。诗人把这一命意通过蝉的形象表达出来了。
• 代表作有《出塞》、《赋得临池竹应制》、 《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等。其中后三 首咏物诗分别写竹、蝉和风,紧紧抓住对象特 点,刻画得相当传神。
【简析】:
• 虞世南是唐初著名书法家,官至秘书监, 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这首诗 可能是他受唐太宗知遇之恩而作,所以 诗中的蝉是一种清高尊贵的形象。
• 孤雁在干什么?作者为何“怜”它?
①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②作 者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实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经历了安史之 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 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 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古诗三首

虞世南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者简介
• 虞世南(公元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 (今属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令, 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 书。
• 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 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 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 深得唐太宗器重。他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 外柔而内刚。
• 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 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 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 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 颈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 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 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望啊,望啊,仿佛 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唤 啊,唤啊,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 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这 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
• 作者为何在尾联提到野鸦?
作者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爱憎感情。 “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 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 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 诗中传递出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表达了Biblioteka Baidu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鹧鸪
郑谷
•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鸣声。为什么 说连续不断的蝉鸣声是从枝叶稀疏的梧 桐中传出来的呢?这是因 为梧桐在古人的 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传说鸾 凤一类的鸟非梧桐不栖。
• 诗人以蝉自比,则其鸣声也就不同凡响。 “桐”前着一“疏”字, 既让人感到
“流响”的易于流传,又与末句“秋风” 相应。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从上两句引发 出来的议论。
赏析:
• 文中的蝉带有什么样的喻意?
喻指清高尊贵的人。
• 你能读出诗中“高”字的几重含义?
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 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以之比人, 不光是 地位高,品格也高。
• 作者借本诗抒发何种议论?
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明远播。

李商隐
•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 结尾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 憎感情。
• 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 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 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 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 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 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知我者谓 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赏析:
• 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作者以比 兴和寄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本 诗与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同为当 时咏蝉诗三绝。
赏析
• 首句“垂緌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 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 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蝉的 头部有两报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 的帽带;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 洁的露水,固而用“饮清露”象征人的 品格高洁。其实蝉是靠吸食植物的液汁 生活的,哪里可能只喝露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