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中学建校110周年历史回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郧阳中学建校110周年历史回顾
郧阳中学初建于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是湖北省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1902年“郧山书院”易名为“郧阳府中学堂”,改制成为一所现代学校。据《湖北省志》“府州书院对应命名表”记载,“郧阳府中学堂”是湖北省最早的现代公立中学之一。至2012年,郧阳中学已有465年办学历史,其中建立现代中学有110年历史。
百年名校薪火相传。“郧阳中学在发展的历程中,始终不忘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我们将继续发扬前人办学治国,以教育促进社会文明和国家强盛的教育理想。”郧阳中学校长王建华在谈到即将于金秋十月举行的110
周年校庆时说。
传奇篇: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郧县县城背靠郧山、面临汉水,依山而立的房舍在江边顺势而建,错落有致。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这里就是古麇国的国都。到了明朝成化十二年,这里设置了郧阳府,经明、清两代近400年的发展,郧阳城已成为鄂西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许多奇迹值得我们这些生长在郧山之下、汉水之滨的炎黄子孙骄傲,郧阳中学就是其中之一。
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抚治于湛创建郧山书院;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知府沈鈇增修书院;在明清交替的大动乱年代,书院荒废;满清入主中原,经顺治、康熙几十年休养生息,至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
守道鲁之裕再续香火,重建书院;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学使杨怿曾(人名)将书院由“府治东北”迁移至“旧通判府”,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知府金达又将书院迁移至郧阳城北三元宫;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郧阳的有识之士将郧山书院改为现代中学——郧阳府中学堂;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湖广总督张之洞通令各州府,书院或中学一律改为师范学堂,郧阳府中学堂遂更名为“郧阳府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学校改为“郧山中学”;北伐胜利后改名为“湖北省立第十一中学”;抗战烽烟骤起,1937年,山东沦陷,一批齐鲁学子为求学救国,辗转千里,来到有郧山汉水护卫的郧阳,郧山中学遂为国立湖北中学(山东流亡中学)的校址;1938年,武汉失守,莘莘学子亦跋山涉水来到郧阳,一时人员大增,仅流亡来此的教职员工即达千余名,成立湖北省郧阳联中,规模为湖北省之最,后一分为三,设立初中、高中,师范,女子高中分校,后高中部又单独立校,成立湖北省立第八高级中学,简称“八高”,一时闻名遐迩;新中国成立之后,恢复郧阳中学至今。
如今,地处十堰市城区北京中路的郧阳中学,翠山环抱,校园如置画中。两湾碧泉清澈如洗,池里的小鱼自由畅游。宽广大气的中心广场两边,栽植有高大笔直的银杏、茂密葱茏的香樟和桂花树,每到九月来临,微风吹过,桂香扑鼻,沁人心脾。茂密参天的古槐树下坐着三三两两的学生,他们手执课本或参研难题,或交流观点,学习氛围浓厚。
革命篇:
投身革命建功立业
红色是生命力的象征,红色也是革命的象征。这一抹鲜艳的红,在郧阳中学的校园上空飘扬了近百年。郧阳中学不仅办学历史悠久,更因她培养出无数仁人志士,为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新中国功勋卓著而为世人铭记。
杨献珍是从郧阳地区走出去的杰出人才,郧山中学读书的日子是他人生中的重要时光,在这里,杨献珍畅游浩瀚书海、学习先进知识、磨练坚强意志。他是郧中的骄傲。后来,郧阳地区的许多仁人志士踏着杨献珍的足迹走出了山区、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畏艰辛,其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后世的郧阳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土地革命时期,郧阳中学是地下党活动的重要基地,中共郧县县委书记燕若痴以学校庶务员的公开身份在学校工作,创办“书报流通社”,销售进步刊物,宣传马列主义,发动师生与地方反动势力作斗争。抗战时期,学校进步师生在地下党领导下组织“抗日救国工作团”,传播革命思想,宣传抗日道理,积极支持抗日救亡运动。正如“八高”校歌所唱“四育俱备,意志坚强,唯我青年共挽狂澜奠家邦”。1947年,人民解放军占领郧西,兵临郧县,该校地下党员张国荣冒着生命危险冲破敌人封锁奔赴郧西,向解放军汇报郧县城的敌情、社情,使郧县得以提前解放。
郧阳中学的师生在两次革命时期发挥了作用,还为新中国的成立培养了名垂千史的革命功勋。何世昌,1923年毕业于郧阳中学,他在共产党人董必武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湖北10万民众进行农民起义,并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后秘密到上海,与邓小平一起南下广西,参加了“百色起义”,并在后来主持了著名的“龙州起义”,创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并担任红八军党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高级将领之一。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指挥员、原乌鲁木齐军区副参谋长史丁文也是郧阳中学杰出的校友代表。史丁文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北省立第十一中学,忧国忧民、追求进步的史丁文很快接受了杨献珍等共产党人在学校传播的革命思想,积极参加和组织抗日救亡、反对内战的爱国学生运动。
他和其他进步同学一起组织了以省立第十一中学学生为主的郧阳青年救国会,并任宣传干事,在杨献珍的引荐下,他远赴山西抗日前线,参加山西抗日决死队,走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进取篇:
薪火相传锐意进取
与时俱进,一脉相承,成就了百年郧阳中学的辉煌历史。1902年,郧山书院更名为“郧阳府中学堂”,打破封建官办学院的模式,摒弃科举考试制度,选用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引进西方先进的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自然学科,成为郧阳地区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开阔眼界,开化民智,用知识武装头脑,抵御外敌的重要阵地。在抗战时期,郧阳山区成为知识分子保存实力的栖息地,也是在这一段时期,迎来了郧阳中学的发展。湖北省教育厅直接任命校长、安排教师来校任教,在教师管理上采取淘汰机制,保证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拥有强大、优质的教师资源,在校任教的教师中有8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还有2名留学生。
郧阳中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类人才,仅从1902年改办中学至今的110年中,学校就向社会输送毕业生50000余人。他们中有炮兵专家史丁文,“两弹一星”功臣张树清,核物理专家马大道、罗德兴,全国知名作家梅洁、王肇瀚,联合国“青少年消除贫困奖”获得者冯圣兵等一大批社会英才。恢复高考以来,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继1984年该校毕业生王铁军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之后,近几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每年都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复旦、交大、武大等全国重点一本院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也相继获得“全国贯彻《中学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全国劳技教育先进单位”、“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