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取代了雕版印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字印刷取代了雕版印刷?
安徽省灵璧第一中学陈树志
最近听了一节公开课,内容为高中《历史·必修3》中的“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讲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时,执教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非常直观、形象。

特别是讲到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它既经济,又便捷,是印刷术的一大革新,这种新技术,很快取代了过去的雕版印刷术”且传到国外,“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以上引号内为打出的字幕)。

仔细琢磨,后半句出自马克思的《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应该没问题,而前半句的“这种新技术,很快取代了过去的雕版印刷术”就有些想当然了。

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明显具有速度快、用料省、效率高的特点。

然而,活字印刷术出现后,有没有很快取代过去的雕版印刷呢?教材此处语焉不详,大多数学生按照常规思维也会有这位老师同样的观点——新技术很快取代旧技术。

事实是否如此呢?
事实是,自北宋庆历年间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到鸦片战争时的800年间,这项新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普及与推广,活字版不但没有取代雕刻版,就连与之同样的发展都没有得到,用活字印刷的书籍始终是少数。

有人曾做过专门统计:清末版本目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共著录历代书籍7748种,约计不同版本20000部,其中活字印本只有220部,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一强。

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共著录历代善本书11000多部,其中活字印本也只有150余部。

在我国古代,活字印刷为什么没能取代雕版印刷在印刷术中占主导地位呢?究其原因,大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从政治方面来看,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瞧不起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把各种新技术看作奇技淫巧。

二、从思想上讲,因循守旧、重农抑商、重理轻技的传统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官私工匠一旦掌握了雕版印刷技术就容易墨守成规,不愿改动。

三、从学术方面来看,儒家思想独霸学术领域的历史时期,我国图书类型长期在经、史、子、集的圈子里徘徊,宋朝以后更是踏步不前,加上科举制只以儒家经典为考核内容,四书五经不仅是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法典,更是他们升官发财的敲门砖。

这些书一旦雕成书版,便可长期使用,即使是毁坏了还可以修修补补继续使用。

在历史上收集前朝留下的雕刻版,利用它们为新王朝服务的事例屡见不鲜。

这样,在学术著作数量少、内容更新极慢的情况下,活字印刷速度快、用料省的优越性也就体现不出来,而雕版刻成以后可以反复使用,反倒显得更为简便、省事。

四、文字方面的原因。

中国汉字的特殊性给使用活字印刷带来了先天性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我国汉字数量巨大,常用汉字就有四五千个,还有数以万计的冷僻字。

要采用活字印刷术起码要有十万个以上的单字,而且,还要经常增刻一些单字。

这样工作是很艰难的;(2)就制字来说,汉字的古体大多数在8画和16画之间,无论是雕刻还是制模铸造都要有相当的技艺;(3)单个汉字拣排不便。

汉字没有像拼音文字字母那样简单而固定的排列次序,这为拣字排版和拆版还字带来了困难,无论是用韵目法还是部首法来排列单字,都有一定的缺陷。

这就会降低排印速度,对以后的拣排和印刷机械化造成障碍。

五、技术上的原因。

活字印刷术本身较为复杂,为一般人不易接受。

它所使用的材料又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生产过程中难于操作。

这就是我国早期活字印刷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未能迅速发展普及的原因。

而活字印刷在国外却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成为现代印刷术的主流。

到19世纪中,现代机械化活字印刷术传入我国后,逐渐取代了雕刻版和我国古老的活字印刷术。

靖华读后及推荐理由:
处处留心皆学问,历史教学中切忌想当然。

上述历史知识不是说在历史考试中有多重要,但它通过尽量客观地还原历史社会面貌,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拓宽中学生的知识面乃至提高历史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都大有裨益。

2010-3-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