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金杆菌防治大豆孢囊线虫效果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云金杆菌防治大豆孢囊线虫效果试验
摘要:大豆孢囊线虫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给大豆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研究发现苏云金杆菌对线虫有毒杀活性,为防治大豆孢囊线虫寻找到了一条新途径。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对大豆孢囊线虫的防治效果优于常规化学农药,且增产效果显著。
关键词:大豆孢囊线虫;苏云金杆菌;防治
Field Tests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for Controlling 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 Abstract: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 is a serious disease of crops and cause damage to soybean production. The discovery that Bacillus thuringiensis have toxic effects to nematode indicate a new way for biocontrol of 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 This paper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against 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 was better than conventional chemical pesticides, and could increase yield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ontrol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病又称大豆根线虫病、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是世界性分布的大豆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害在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严重发生,是限制大豆生产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大豆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大豆孢囊线虫的分布也越来越广,主要发生在东北和黄淮海等共14个省市自治区,大豆受其危害后一般减产20%~30%,重者可达70%~80%,甚至颗粒无收。呋喃丹等高毒杀线虫化学药剂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近20年来,随着可持续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人们已将防治线虫病害的工作重点转向了生物防治[1,2]。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是世界上开发最为成功的微生物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双翅目及鞘翅目等害虫,20世纪70年代发现其具有杀线虫活性[3-5]。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自2002年开始进行Bt 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的研究,目前已发现了数株活性较好的菌株,并通过小区试验和示范试验的进一步验证,表明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对大豆孢囊线虫的防效优于常规化学农药。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作物和靶标
供试作物为大豆,品种为“7412”;药物防治对象为大豆孢囊线虫。试验田位于河
北省安国市侯庄,水肥条件较好,栽培管理条件一致,符合试验要求。播种前每公顷施用腐熟牛粪67.5t,大豆孢囊线虫病历年发生。
1.3药剂
试验药剂为4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Bt)悬浮剂,湖北康欣农用药业有限公司提供,药种比为1∶30、1∶50、1∶70。对照药剂为26%多·克·福悬浮种衣剂,山东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药种比为1∶5p
1.6调查
1.6.1对大豆出苗的影响待对照区的种子不再出苗时,调查所有小区定量播种行的出苗情况,计算出苗率。
出苗率=×100%
1.6.2对株高的影响在大豆生长中期(8月6日)每小区随机挖取15棵大豆植株测量其高度,计算株高增加百分率,以得知药剂对大豆生长的影响,同时观察试验药剂对作物是否有药害产生。
株高增加率=×100%
1.6.3对大豆固氮根瘤的影响在调查株高的同时调查固氮根瘤数,计算根瘤增加百分率,以得知药剂对大豆根瘤数的影响。
根瘤增加率×100%
1.6.4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在大豆收获期(10月11日)每小区取15 m2测定产量,折算成公顷产量,计算增产率。
增产率=×100%
1.6.5对大豆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按照农业部《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在大豆生长前期每小区取全根系大豆15株,调查孢囊数,计算药剂对大豆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100%
2结果
各处理调查结果见表1、表2,计算平均数及相对防治效果等,数据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统计分析。
3小结与讨论
3.1对大豆出苗的影响
使用4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30、1∶50、1∶70三个处理剂量对大豆进行拌种,播种后大豆出苗率分别为93.25%、94.00%、92.50%;对照药剂26%多·克·福种衣剂1∶50拌种处理和空白对照的出苗率分别为93.00%和91.75%;各药剂处理后的种子出苗率略高于空白对照,但没有显著差异,说明4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以上使用剂量对大豆出苗没有影响。
3.2对株高的影响
表1中数据显示,试验药剂4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30、1∶50、1∶70各处理对大豆植株生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株高增加率分别为11.02%、6.19%和4.78%;对照药剂26%多·克·福悬浮种衣剂1∶50拌种后株高增加率为5.05%,试验药剂4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30处理的株高增加率显著高于1∶50、1∶70和对照药剂处理,后三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3.3对大豆固氮根瘤的影响
表1数据显示,试验药剂4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30、1∶50、1∶70三个处理剂量对大豆固氮根瘤的生长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根瘤增加百分率分别为28.31%、22.93%和14.67%,三者之间差异显著;对照药剂26%多·克·福悬浮种衣剂1∶50处理大豆固氮根瘤数增加百分率为21.93%,与试验药剂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50的根瘤增加百分率之间差异不显著,而显著低于试验药剂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30、显著高于1∶70的根瘤增加百分率。
3.4对大豆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表2数据显示,试验药剂4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30、1∶50、1∶70三个处理剂量对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43.60%、35.60%和23.31%,药效随用药剂量提高而增加,三个处理剂量的防治效果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对照药剂26%多·克·福悬浮种衣剂1∶50对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平均防治效果为22.09%,与试验药剂4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70的防治效果之间差异不显著;而显著低于试验药剂4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30、1∶50的防治效果。
3.5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表2中数据显示,试验药剂4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30、1∶50、1∶70三个处理剂量拌种对大豆的增产率分别为28.08%、19.07%和12.24%,后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而显著低于处理剂量1∶30的增产率;对照药剂26%多·克·福悬浮种衣剂1∶50拌种对大豆的增产率为15.23%,与4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50、1∶70的增产率之间差异不显著,而显著低于4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30的增产率。
3.6使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