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学、以赛代训”培养创新卓越人才的策略研究
“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2019年文档
“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随着中职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职业院校出台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其中“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是其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将实践和创新结合起来,真正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1“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内涵职业院校的学生相对而言,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能力也比较弱,因此,“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推行,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等能够有一定的帮助。
“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是职业院校与社会实际需求所结合的产物,它的优势就是能够将行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考虑到教学中去。
因此,将技能大赛中的内容与具体的行业内容进行结合并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将学、练、赛结合起来,以技能大赛作为平台,能够提升参赛者的专业技能水平,实现学生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以后的岗位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是以项目的驱动为中心来展开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成立课程项目训练队伍等活动的。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参加各项技能大赛,能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不断的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调整,对自身能力整体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2“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对于学生学习的作用“以赛促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各项综合能力的提升。
职业院校的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兴趣往往不高,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处于被动的角色。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采用分组比赛的方式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来,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老师布置的任务中来,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主动的学习状态。
3“以赛促教”对于老师的作用技能竞赛对于老师理论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学生的“以赛促学”也要求了老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并且拥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能力。
高校“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实践育人模式探究——以广东外语外贸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在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备受关注和重视。
该模式以赛事为平台,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以赛促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以赛促学”是指在竞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动力。
而通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比赛中,学生需要不断学习、积累知识、提高技能,这些都会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和积极,从而达到了“以赛促学”的效果。
以数学竞赛为例,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通常都非常热爱数学,他们在课余时间会刻苦练习,不断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和技巧。
通过参加比赛,他们不仅可以检验自己的水平,还可以结交更多数学爱好者,激发了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二、以赛促教: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举办作文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促进教师在写作教学上的创新。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文表现,及时发现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
教师还可以通过比赛精选出一些优秀的作文,将其用于教学案例分析,让全班学生从中受益,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赛学并举: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赛学并举”是指通过竞赛的方式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在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知识技能,更加需要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参加各类竞赛,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以科技竞赛为例,学生在科技竞赛中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各行各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作用愈发凸显出来,如何通过教育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围绕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分析。
一、“以赛促学”的理念“以赛促学”是指通过赛事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赛事活动是一种具有挑战性、激励性和竞争性的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更加愿意去学习,而且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以赛促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以赛促教”是指通过赛事活动来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们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而赛事活动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通过参与赛事活动,教师可以深入了解教学的最新动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赛促教”已经成为了一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三、“赛学并举”的实践效果“赛学并举”是指通过赛事活动来促进学校发展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赛事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校的学术氛围变得更加浓厚。
通过组织各种赛事活动,学校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学习和工作,从而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赛事活动也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类比赛来发现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赛学并举”已经成为了一种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基于“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具体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个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这种背景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开始在教育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
参加竞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将竞赛活动与学习教学相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成为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对赛学结合的理论依据、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实践探索和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参加各种赛事比赛,学生不仅可以提高专业技能,还可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动力,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与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这种模式也有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产学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
研究探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将赛事和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新能力,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深入研究赛学结合的理论依据,探索促进学生参与竞赛的动机和方式,构建有效的学习和竞赛融合的机制;二是通过实践探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方法和路径,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为未来的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三是探讨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出发,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近年来,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在包括语言、英语、数学、物理等学科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那么,这种教学模式到底能够带来怎样的影响,又该如何应用呢?本文旨在对“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定义“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即以竞赛形式促进学生学习,以各种活动形式提升学生的能力,以分组竞赛、竞赛等为主要教学活动。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既能够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又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优势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动力。
其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和竞争,能够促使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此外,它还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潜力,在竞赛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参赛考核探索知识,进而提高学习能力。
三、“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应用“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效果,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在各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1)语文课堂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竞赛,比如课文朗读、背诗歌、翻译、作文等,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此外,学校还可以安排多种实践活动,如设计竞赛、历史故事创作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英语课堂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口语比赛、翻译比赛、听力比赛等,来锻炼自己的英语水平。
学校还可以安排各种比赛,比如说电影讲演、阅读演讲、演讲比赛等,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数学课堂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竞赛,比如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数学模拟竞赛等,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数学水平。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训教学模式探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是一种实训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新思路。
这个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参加竞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以赛促学”意味着学生通过参加竞赛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理论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参加竞赛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去,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竞赛往往是一个现实的场景,学生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种紧迫感和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进心。
在竞赛中,学生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生的交流和比较,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提高自己的水平。
“以赛促教”则是指通过竞赛来引导和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缺乏足够的创新和积极性,很容易让教师变得敷衍了事。
而参加竞赛可以让教师感受到锻炼和成长的机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准备竞赛材料、组织竞赛活动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参加竞赛还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积累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竞赛,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不断推动教育教学的改进和创新。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竞赛所侧重的是学生的表现和成绩,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能会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刻苦钻研,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无法将所学的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实践能力。
在“以赛促学”的模式下,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竞赛中得到全面的成长。
参加竞赛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源投入。
学校需要提供相应的竞赛机会和教学资源,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之外进行更多的辅导和指导。
竞赛的准备和组织也需要一定的经费和人力投入。
在推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时,学校需要重视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竞赛能力和竞赛意识。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训教学模式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学校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实践和实训,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训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试成绩,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
而实训教学模式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参与各种竞赛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竞争中成长,从而促进学习和教学的有效性。
实训教学模式的出现,不仅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训教学模式成为了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关注和实践。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探讨实训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特点、实施步骤、案例分析、优势和挑战,总结回顾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2 研究意义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而实训教学模式强调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完成实际任务来学习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训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
研究和探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训教学模式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训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训教学模式是一种融合赛事竞技和学习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
它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的实践经验,并倡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和体验,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技能水平。
“以赛促学、以赛代训”培养创新卓越人才的策略研究
“以赛促学、以赛代训”培养创新卓越人才的策略研究作者:夏习英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第9期夏习英[天津农学院,天津300384]摘要:通过对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探讨如何形成竞赛项目的品牌效应,重点培育竞赛项目团队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研究建立鼓励争先创优的考核评价机制,对比赛成绩优异的指导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确保竞赛经费的落实,从而调动教师和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积极性,进而促进高校教学团队打造、卓越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品牌专业建设、提升办学特色。
关键词:技能大赛卓越人才培养策略学科竞赛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渠道,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赛促学、以赛代训是一种切实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科研素养的途径。
天津农学院历来重视对学生卓越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将课内理论学习与课外各学科竞赛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科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校积极参加了教育部、天津市教委、全国行业组织的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在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压花大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天津市大学生物联网创新与工程应用设计竞赛、天津市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大赛、天津市大学生机器人竞赛、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全国营销策划大赛、全国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实训等多项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了的优异成绩,提升了我校在兄弟院校中的知名度。
笔者曾指导学生连续四届参加天津市和华北五省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并获得天津市二等奖的优异成绩,积累了丰富的参赛经验。
在组织学生参加人文竞赛参赛过程中,我们深刻意识到技能大赛的备战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
本文研究如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进而将比赛纳入到我校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策略,促进我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教学团队打造、办学特色、专业品牌;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在全国院校技能大赛中的成绩和影响力。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人才培养一直是各个高校和教育机构关注的重点。
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提高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一直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它旨在通过竞赛的形式推动学习和教学,实现学生与教师共赢,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以赛促学”深化学生学习内涵“以赛促学”强调通过比赛形式的竞争和比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工科院校中,机器人大赛成为了学生们学习机械制造、自动控制等知识的好平台。
学生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不仅要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团队协作和实际操作能力,促使他们在比赛中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而在文科院校中,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形式的学术竞赛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些都是“以赛促学”模式的具体体现,它的出现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以赛促教”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教师在“以赛促教”的模式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还需要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教学比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通过参与赛事,教师可以不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自己的教学实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三、“赛学并举”促进人才培养全面发展“赛学并举”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重要体现,意味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既要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又要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这一模式下,教育不再是简单地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更加注重他们的综合发展和实际能力的提升。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随着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教育改革的前进,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传统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培养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但在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存在不足。
提出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通过竞赛的形式推动学生的学习、教学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发展。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将竞赛与学习相结合。
通过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学生可以提高他们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竞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实践。
更重要的是,参加竞赛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实践中,“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学生通过参加竞赛能够提高他们的学术和技能水平,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竞赛活动,学生能够拓宽眼界,增加社交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竞赛能够获得荣誉和回报,增加自信心,激发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
竞争激烈导致学生过度焦虑和压力。
缺乏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判标准,容易导致评分不公和主观偏见。
竞赛活动的组织和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为了更好地推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制定合理的竞赛评价体系和评判标准,确保竞赛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加强学校和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竞赛组织管理水平。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看待竞争和应对压力。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
在推行该模式时需要注意解决相关问题和困难,以确保模式的有效实施。
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才能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优秀人才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培养方式。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变革和完善。
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人们开始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理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这一理念通过赛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本文将探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实施过程及其特点。
一、意义“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赛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赛是一种积极的竞争活动,往往能够激发人的斗志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比赛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通过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比赛通常是跨学科、跨专业的,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二、实施过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确定赛事主题和形式。
赛事主题要紧密结合学科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赛事形式可以是学科竞赛、创新设计大赛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
组织相关活动和培训。
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向学生介绍比赛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参赛能力。
学校也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企业从业者,为学生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实践指导。
加强学生参赛意识和团队建设。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赛事宣传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参赛的积极性。
学校也可以通过组织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团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指导。
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在比赛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参赛水平。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财会专业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之一,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是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会行业的不断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财会专业人才的需求。
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财会专业学生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参加各种比赛和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财会专业人才培养中引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研究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价值。
【2000字】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进一步提高财会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研究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和影响因素,为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深入分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在财会专业教育中的应用,探讨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提升财会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做出贡献。
本研究旨在为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财会专业教育与实践的有效融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1.3 研究意义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通过参与各种比赛活动,学生将有机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模式有助于学校财会专业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对接。
比赛活动往往是由企业或行业组织主办的,参与这些比赛有助于学生了解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提升就业竞争力。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通过参加各类比赛和竞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这种模式强调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并实现能力的提升。
下面将对该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以赛促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赛往往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挑战性,可以激励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努力,积极投入。
通过参加比赛,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增强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动力。
以赛促教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参加比赛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在指导学生参赛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及时提供指导和支持,从而促使教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再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赛学并举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参与比赛,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修炼技能。
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既有理论基础,又具备实践能力,更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参加比赛往往需要学生组成团队合作完成任务,这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并能够有效沟通和协作。
通过与队友在比赛中的合作,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合作的重要性,还能够培养解决团队问题的能力。
要实施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包括比赛资金、场地设备等,以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参与比赛。
还需要学生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理解并接受这种教育模式,以便发挥最好的效果。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参加比赛,学生能够培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虽然实施这种模式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现代教育理念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正是一种能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方式。
“以赛促学”是指以竞赛为媒介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在学校教育中,广泛开展学科和技能竞赛,通过竞技比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赛促教”是指将竞赛活动纳入到师生的教学活动中来,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教学中,将竞赛元素进行深度融合,将竞赛活动与课程学习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落实到项目实践中去,以此来推动课堂教育的创新和改革。
“赛学并举”是指将竞赛教育纳入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学校教育中,通过赛学并举的方式,以竞争为动力,鼓励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竞争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以此来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似乎已经成为了当今教育界的趋势。
在实践中,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已经渗透到了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从课程教学到学科研究,从职业技能培训到创业创新,我们都可以看到“赛”元素的存在。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和学生各自面临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对于教育者来说,如何科学规划和组织竞赛活动,让竞赛教育真正融入到教学中,成为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而对于学生来说,如何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竞赛活动中,利用竞赛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也是一个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对“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理解和运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才培养之路。
我们需要让学生成为“赛”中的主角,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正在参与到一项重大而有意义的事业中,让赛事成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赛事组织和监管的管理,避免一些不良因素的存在,确保竞赛教育的纯净性和正向效应。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将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学生单纯的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方式,转变为通过参加竞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并将竞赛活动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的问题中去。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通过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竞赛活动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鼓励学生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为自己的发展和未来的职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参加竞赛活动,学生可以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机会。
通过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知识和经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并有机会在实践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和人生经历,还能够为他们的求职和升学提供有力的证明和支持。
要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
教育部门要推动教育改革,加大对竞赛活动的支持和资源投入,创造良好的竞赛环境和条件。
学校要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竞赛活动,加强与竞赛组织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家长要关注和支持学生参加竞赛活动,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鼓励,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参加竞赛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各个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如何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各大高校和教育机构的重要课题。
在这种情况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被广泛探索和运用。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强调以竞赛为载体,通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竞赛活动可以是校内的比赛,也可以是参加各种国内外比赛。
通过竞赛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提高各种能力。
其次,“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教学与竞赛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学习竞赛所需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竞赛思维和竞赛意识。
教师还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参与和实践体验知识应用。
最后,“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竞争与协作兼顾”。
竞赛活动不仅是展示个人能力的平台,也是展现团队协作和合作精神的舞台。
通过竞赛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在团队合作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在于强调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通过参加竞赛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培养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这种模式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日后的求职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然,“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比如,一些竞赛活动可能存在门槛较高、竞争激烈等问题,对于一些普通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平等的影响;还有一些学生在竞赛活动中过度追求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等问题。
总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富有活力和创新性的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竞赛为切入点,整合学习、教育和竞赛的人才培养模式。
它通过组织各类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通过参加竞赛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实践机会。
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学科难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加竞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许多学生在参加竞赛前会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竞赛水平。
而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后,这种成就感和荣誉感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竞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可以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通过参加竞赛,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实际问题和学科前沿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而教师则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竞赛的最新动态和要求,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这种竞赛导向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推动他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内已经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许多学校和培训机构都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学科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和研究,不断完善和提高它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了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各级教育机构纷纷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备受关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并就其优势和挑战进行讨论。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组织各类竞赛活动,促使学生学习,并通过这些竞赛活动来提高教学质量。
该模式的核心是通过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提高教学水平的机会。
这种模式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竞赛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教学成果和提高教学水平的平台。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竞赛活动来检验和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竞赛活动也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经验,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竞赛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所学知识,还需要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性思维,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存在过度竞赛化的风险。
竞赛活动如果过于强调竞争和比较,可能会导致学生之间的竞争变成对学习的压力和负担,甚至沦为攀比和虚荣心的表现。
这样的现象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宗旨,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竞赛活动容易偏离教学目标和课程。
竞赛活动往往被视为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较少注重学习过程的培养。
如果只关注竞赛的成绩,可能会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于竞赛活动本身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参与竞赛,导致资源分配不均。
这可能会加剧教育不公平现象,阻碍全面发展的实现。
尽管“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要警惕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创新,教育也在不断地进步与变化,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思
维和实际能力,实训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和发展方向。
在实训教学中,“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是一种极为有效和实用的模式,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
以赛促学,即通过比赛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主动思维。
比赛能够起到激励
学生的作用,能够激发他们的求胜心理,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在比赛过程中,学
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不断地尝试和实践,才能取得好成绩。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学科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以赛促教,即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推进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
比赛能够实现教与学
的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比赛以实践和应用为主,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
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比赛的结果也能够反映出教学的
成效和问题,帮助教师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实践中,“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主要运用于工科类的专业,但是,其他专业
也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采用该模式进行实训教学。
比如,艺术类专业可以举行作品展演比赛,金融类专业可以举行股票交易比赛等等。
只要把比赛与教学结合好,能够针对性地开
展实训教学,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STERPIECES REVIEW1980年创刊“以赛促学、以赛代训”培养创新卓越人才的策略研究⊙夏习英[天津农学院, 天津 300384]摘 要:通过对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探讨如何形成竞赛项目的品牌效应,重点培育竞赛项目团队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研究建立鼓励争先创优的考核评价机制,对比赛成绩优异的指导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确保竞赛经费的落实,从而调动教师和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积极性,进而促进高校教学团队打造、卓越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品牌专业建设、提升办学特色。
关键词:技能大赛 卓越人才培养 策略学科竞赛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渠道,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赛促学、以赛代训是一种切实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科研素养的途径。
天津农学院历来重视对学生卓越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将课内理论学习与课外各学科竞赛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科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校积极参加了教育部、天津市教委、全国行业组织的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在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压花大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天津市大学生物联网创新与工程应用设计竞赛、天津市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大赛、天津市大学生机器人竞赛、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全国营销策划大赛、全国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实训等多项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了的优异成绩,提升了我校在兄弟院校中的知名度。
笔者曾指导学生连续四届参加天津市和华北五省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并获得天津市二等奖的优异成绩,积累了丰富的参赛经验。
在组织学生参加人文竞赛参赛过程中,我们深刻意识到技能大赛的备战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
本文研究如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进而将比赛纳入到我校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策略,促进我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教学团队打造、办学特色、专业品牌;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在全国院校技能大赛中的成绩和影响力。
第一,学科竞赛应该形成竞赛项目的品牌效应,重点培育国内外有影响的竞赛项目团队。
瞄准社会高度认可的竞赛项目进行重点扶持竞赛项目专业教师团队。
筛选哪些竞赛项目进行重点培育至关重要。
竞赛项目应该被业内广泛认同,其举办方应当是省级以上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专业研究会、知名企业等权威机构的竞赛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并组建专门的竞赛指导团队。
筛选竞赛项目可以根据2018年2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了2013年—2017年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同年4月发布我国首部《全国大学生竞赛白皮书(2012—2017)》进行筛选被重点培育。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遴选了包括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赛事等十九项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竞赛项目,对自2013年年初到2017年年末五年的竞赛数据,从竞赛贡献和组织贡献两个方面开展评估。
这是我国第一个专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成果的排行榜。
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对照十九项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竞赛项目名录,通过检索我校校园网主页上的竞赛获奖类新闻发现,我校在十九项大赛中入围并获得奖项的只有两项,分别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其中2018年教育部举办了“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我校“智能折叠婴儿床”最终入选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我最喜爱的项目”二十强。
2019年我校“天津沿海果树经济带独流甜梨”商业扶贫项目代表天津市高校参加了项目展示,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全国对接活动优秀项目展示中荣获优秀项目团队。
虽然学校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我校在十九项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竞赛项目参赛项目类型上比较少,获奖次数不太多,在公布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成果的排行榜排名前300的高校名单上,遗憾的是我校未能入围。
本科学科竞赛种类繁杂,通过梳理十九项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竞赛项目我们主要分为三类:1.理论型学科竞赛;2.应用型学科竞赛(全国大学182名作欣赏 / 学林漫录 >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适合工程类大学;3.创新创业类竞赛、互联网+,挑战杯、节能减排,适合各类大学的大赛。
我校是天津市属唯一的一所高等农业类院校;是国家“973计划”“863计划”承担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是以农科为主体和优势,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文学协调发展的都市型现代农业院校,可以在创新创业类竞赛、“互联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大赛有所突破。
第二,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我校教师团队中有很多一线教师对工作充满了满腔热情,恪尽职守,在平凡的岗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宗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多次获得国家级以及市级重大奖项,培养了一批深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我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团队自2003年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来,获奖屡创新高。
自2008年以来获国家一等奖七项、获国家二等奖二十三项,尤其在201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代表我院参赛的三十四个代表队中有二十五个队获奖,其中国家二等奖四项,天津市一等奖十二项,获奖队数天津高校最多,成绩位居天津高校前列,在全国农林院校位居名列前茅。
比如我校大学生人文知识与传统文化竞赛团队在天津市大学生传统文化大赛和华北五省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中分别获得天津市第一名和天津赛区二等奖、人文演绎第一名、格律诗创作单项奖的好成绩。
这些指导竞赛的老师甘于付出、甘于奉献,精心培养,为天津农学院卓越人才培养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所以应该大力宣传,重点扶持、精心培育我校优秀的竞赛指导教师团队。
搭建竞赛团队交流的平台,定期进行经验交流,营造一个注重竞赛培养创新卓越人才的一个良好的氛围,可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技能水平,在无形中促成了品牌效应,使各专业和各学院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参赛项目。
第三,领导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技能大赛中的领导高度重视也至关重要。
例如2014年我校取得天津市人文知识竞赛初赛第三名,决赛第三名的优异成绩,我校党委副书记、教务处、人文学院院长等有关领导高度重视,亲临竞赛现场观看了比赛,为参赛学生加油鼓劲,竞赛指导教师也备受鼓舞,这种精神上的支持也至关重要。
第四,建立鼓励争先创优的考核评价机制,实施绩效奖惩;对技能竞赛进行立项扶持;对比赛成绩优异的指导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学生的参赛费用设置合理的报销标准。
我校目前对竞赛获奖团队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偏低,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参加大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根据现行的学校绩效奖励标准指导学生获得市级比赛一等奖奖励3000元,二等奖奖励2000元,三等奖不纳入奖励范围。
以2018年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为例,本届比赛共吸引了十九所高校三十支代表队参赛。
根据赛制,三十支代表队中仅有六支队伍晋级决赛,决赛一等奖仅设一名,获奖比率仅3.33%,二等奖设两名,获奖比率仅6.66%,三等奖三名10%。
一、二等奖获奖比率仅为10%。
该比赛赛制设计导致获奖比例非常低。
即使是三等奖获得也是非常不易,非常具有含金量,所以学校比赛获奖奖励标准中三等奖不纳入奖励范围的标准定得太高而物质奖励又太低,严重挫伤了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一些企业或者行业协会举办的比赛得不到承认,学校绩效奖励只有三四百元的奖励,聊胜于无。
笔者查阅资料调查发现,其他兄弟院校高度重视技能大赛工作,出台专门激励机制,对接完善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竞赛体系,例如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对2017年度获得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的指导教师、参赛选手、竞赛管理团队进行奖励,其中对获得国赛一等奖的竞赛团队给予总金额高达12万的奖励。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成果的排行榜排名进入前300强的太原理工大学每年投入上百万元支持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
天津工业大学对参赛获奖的学生设置大赛专项奖金,国家级奖项获奖学生奖励金额高达3500元。
鉴于此,为了保护教师在指导学科竞赛中的干劲,我校应该将教师指导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的获奖成绩纳入到教师考核体系中;在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时优先向指导竞赛获奖的青年指导教师倾斜。
对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必须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尤其是全国级别比较高、影响比较广的比赛中获奖要给予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物质方面的重奖和精神方面的表扬。
如对学生学分的奖励、颁发荣誉证书,课程的免修奖励等物质和精神奖励。
学校应在绩效考核制度改革上相应提高竞赛的奖励幅度和进行相应的变革,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被挫伤,使教师指导竞赛工作的热情不是昙花一现,而是保证其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可持续开展下去。
第五,确保竞赛经费的落实。
军事上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作战策略,在指导竞赛时需要有竞赛经费作为强力的保障。
比如在指导人文知识竞赛过程中,其中学生出场亮相和人文演绎环节都需要专门的服装,特别是人文演绎环节。
每年大赛的演绎题目不一样,演绎的人物和主题不定。
一支代表队五名队员都必须上场表演,有部分同学还需要一人扮演剧本中的多个角色,决赛前人文演绎队员需要多次排练磨合,服装道具租赁数量多,租赁时间长,租赁费用非常高昂,一个代表队仅服装道具租赁就需要几千元。
鉴于比赛的特殊情况,学校有关部门应该把竞赛列入日常教学运行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来对待,竞赛所需费用必须列入每年的专项教学经费预算。
要有1831841980年创刊MASTERPIECES REVIEW效保证竞赛工作的可持续、有成效的开展,从学校到各个院系都应将竞赛经费列入在本级年度专项经费预算进行保证竞赛经费。
确保在竞赛过程中所需要购买的材料能得到全面保证,必须购买的最新竞赛仪器设备得到及时添置,开通快捷的竞赛经费财务报销通道。
使教师学生参赛垫付的竞赛费用能得到及时报销,获奖学生和教师的奖励费足额及时发放等等措施保证我们的竞赛开展工作更高效持续开展。
总之,领导高度重视,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继而形成竞赛项目的品牌效应,建立争先创优的考核评价机制,确保竞赛经费的落实,才能确保“以赛促学、以赛代训”创新卓越人才培养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可持续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1] 潍坊一高校设立百万奖金奖励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团队[EB/OL]. http:///wfminsheng/2018/0322/3866221.shtml,2018-03-22.[2] 刘东菊.世界技能大赛对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力研究[J].职教论坛,2016(1):72-76.[3] 曹庆旭等.关于职业技能大赛对课程改革的影响[J].职教论坛,2011(23):22-26.[4] 鞠锡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12(12):79-82.[5] 杨建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19-21.基金项目: 本文系天津农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如何提高我校学生在全国院校技能大赛中的成绩和影响力研究”(项目编号:2016-B-19)作 者: 夏习英,天津农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学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