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发光显示

电致发光显示
电致发光显示

论文:电致发光显示(LED)

学院:理学院

班级:物理12

姓名:骆宾祥

学号:120123802038

电致发光电显示(LED)

姓名:骆宾祥学号:120123802038

引言:随着行业的继续发展,技术的飞跃突破,应用的大力推广,LED的光效也在不断提高,价格不断走低。新的组合式管芯的出现,也让单个LED管(模块)的功率不断提高。通过同业的不断努力研发,新型光学设计的突破,新灯种的开发,产品单一的局面也有望在进一步扭转。控制软件的改进,也使得LED照明使用更加便利。这些逐步的改变,都体现出了LED发光二极管在照明应用的前景广阔。LED产品在世界各个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主要在:LED电子显示屏,交通信号灯,汽车用灯,液晶屏背光源,灯饰,照明光源等六大领域应用。

关键词:LED,电致发光材料,应用

目录:

一.电致发光材料介绍 ----------------------------------------------------------------------------------------- 3

1.电致发光的定义: --------------------------------------------------------------------------------------- 3

2.电致发光的种类 ------------------------------------------------------------------------------------------ 3

3.电致发光材料分类 --------------------------------------------------------------------------------------- 3 二.无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的发展及展望 ------------------------------------------------------------------ 3 三.无机电致发光显示(LED) ------------------------------------------------------------------------------- 3

1.发光二极管------------------------------------------------------------------------------------------------- 3

2.LED构造 --------------------------------------------------------------------------------------------------- 4

3.LED材料 --------------------------------------------------------------------------------------------------- 5

4.LED光源原理--------------------------------------------------------------------------------------------- 6

5.LED发光原理--------------------------------------------------------------------------------------------- 6

6.LED工作原理--------------------------------------------------------------------------------------------- 7

7.LED光源的特点------------------------------------------------------------------------------------------ 8 四.单色光LED和白光LED --------------------------------------------------------------------------------- 8

1.单色光LED---------------------------------------------------------------------------------------------7

2.白光LED --------------------------------------------------------------------------------------------------- 8 五.电致发光显示(LED)的应用领域------------------------------------------------------------------- 10

1. LED显示屏 ---------------------------------------------------------------------------------------------- 10

2. 交通信号灯 ---------------------------------------------------------------------------------------------- 10

3.汽车用灯--------------------------------------------------------------------------------------------------- 11

4.液晶屏背光源 -------------------------------------------------------------------------------------------- 11

5.灯饰--------------------------------------------------------------------------------------------------------- 11

6.照明光源--------------------------------------------------------------------------------------------------- 11

一.电致发光材料介绍

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晶体和非晶态物质在退激过程中会产生辐射,即发光。

根据其受激的方式,这种激发态发光可主要以分为三种形式:

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PL)

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

阴极发光(cathodeluminescence,CL)

1.电致发光的定义:电致发光(电场发光,EL)是指电流通过物质时或物质处于强电场下发光的现象。

一般认为是在强电场作用下,电子的能量相应增大,直至远远超过热平衡状态下的电子能量而成为过热电子,这过热电子在运动过程中可以通过碰撞使晶格离化形成电子、空穴对,当这些被离化的电子、空穴对复合或被激发的发光中心回到基态时便发出光来。

2.电致发光的种类:电致发光现象是指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的一类发光现象,它包括注入式电致发光和本征型电致发光。

(1)注入式电致发光:直接由装在晶体上的电极注入电子和空穴,当电子与空穴在晶体内再复合时,以光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

注入式电致发光的基本结构是结型(LED)。

(2)本征型电致发光:又分为高场电致发光与低能电致发光。其中高场电致发光是荧光粉中的电子或由电极注入的电子在外加强电场的作用下在晶体内部加速,碰接发光中心并使其激发或离化,电子在回复到基态时辐射发光。

低场电致发光又称为注人式发光,主要是指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

3.电致发光材料分类:从发光材料角度,可将电致发光材料分为无机电致发光材料和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无机电致发光材料一般为等半导体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依据有机发光材料的分子量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小分子和高分子两大类。小分子OLED材料以有机染料或颜料为发光材料,高分子OLED材料以共轭或者非共轭高分子(聚合物)为发光材料,典型的高分子发光材料为PPV及其衍生物。

二.无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的发展及展望:

1936年:基于ZnS构造了第一个粉末电致发光磷光体(phosphor);并制造了第一个有效的掺Mn的ZnS薄膜电致发光显示装置(ELD)。人们曾经将这种ELD和光导膜结合,用于光放大器和x射线增强器,1960年在日本曾用于电视成像。1962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明第一个无机半导体GaAsP的商品化光发射二极管(LED)。

在无机电致发光化合物中,目前主要的方向是发展掺杂稀土元素的多色显示材料。这种材料广泛应用于视频器件、音响设备和测控仪器中,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无机EL的优点是稳定性高;缺点是短波发光有待开发,作为显像管体积太大,大面积平板显示器制作工艺上有困难,发光颜色不易改变,很难提供全色显示等。

三.无机电致发光显示(LED)

1.发光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是注入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代表。发光

二极管是利用少数载流子流入PN结直接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半导体发光元件。

2.LED构造:

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置于一个有引线的架子上,然后四周用环氧树脂密封,起到保护内部芯线的作用,所以LED的抗震性能好。LED结构图如图所示

LED结构示意图

其实很简单,LED以半导体芯片为核心,将其固定在接柱上,由正极和负极接线为其提供电流,其整体被环氧树脂封装。LED构造的核心是用磷化镓或砷化镓等半导体发光材料晶片做成的PN结,晶片外用透明度高和折射率高的材料(一般用环氧树脂)包封,树脂外观视应用要求做成各种形式。也可以在LED的底座上安置两枚或两枚以上晶片,各晶片材料不同,发出不通的色光,当各晶片发不同强度的光时,它们将产生不同混色,使发光二极管显示不同色光。

3.LED材料:LED五大原物料分别是指:晶片,支架,银胶,金线,环氧树脂.

(1)晶片:晶片的构成:由金垫,P极,N极,PN结,背金层构成(双pad晶片无背金层)。晶片是由P层半导体元素,N层半导体元素靠电子移动而重新排列组合成的PN结合体。也正是这种变化使晶片能够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在晶片被一定的电压施加正向电极时,正向P区的空穴则会源源不断的游向N区,N区的电子则会相对于孔穴向P区运动。在电子,空穴相对移动的同时,电子空穴互相结对,激发出光子,产生光能。主要分类,表面发光型:光线大部分从晶片表面发出。五面发光型:表面,侧面都有较多的光线射出按发光颜色分,红,橙,黄,黄绿,纯绿,标准绿,蓝绿,蓝。

(2)支架:支架的结构1层是铁,2层镀铜(导电性好,散热快),3层镀镍(防氧化),4层镀银(反光性好,易焊线)

(3)银胶:(因种类较多,我们依H20E为例)也叫白胶,乳白色,导通粘合作用(烘烤温度为:100°C/1.5H)银粉(导电,散热,固定晶片)+环氧树脂(固化银粉)+稀释剂(易于搅拌)。储藏条件:银胶的制造商一般将银胶以-40 °C 储藏,应用单位一般将银胶以-5 °C 储藏。单剂为25 °C/1年(干燥,通风的地方),混合剂25 °C/72小时(但在上线作业时因其他的因素“温湿度、通风的条件”,为保证产品的质量一般的混合剂使用时间为4小时)

烘烤条件:150 °C/1.5H搅拌条件:顺一个方向均匀搅拌15分钟

(4)(依φ1.0mil为例)LED所用到的金线有φ1.0mil、φ1.2mil,金线的材质,LED用金线的材质一般含金量为99.9%,金线的用途利用其含金量高材质较软、易变形且导电性好、散热性好的特性,让晶片与支架间形成一闭合电路。

(5)环氧树脂(以EP400为例)组成:A、B两组剂份:

A胶:是主剂,由环氧树脂+消泡剂+耐热剂+稀释剂

B剂:是固化剂,由酸酣+离模剂+促进剂

使用条件:

混合比:A/B=100/100(重量比)

混合粘度:500-700CPS/30 °C

胶化时间:120 °C*12分钟或110 °C*18分钟

可使用条件:室温25 °C约6小时。一般根据产线的生产需要,我们将它的使用条件定为2小时。

硬化条件:初期硬化110 °C-140 °C 25 - 40分钟

后期硬化100 °C*6-10小时(可视实际需要做机动性调整)

4.LED光源原理:

由于这两个正负电荷区域的存在,出现了一个由N区指向P区的电场,称为内建电场。

如果PN结外加一个LED光源原理足够大的正向偏压,产生与内部电场相反方向的外加电场,

结果能带倾斜减小,扩散增强。 N区的电子及P区的空穴会克服内建电场的阻挡作用,穿过结区。

5.LED发光原理:发光二极管是由Ⅲ-Ⅳ族化合物,如GaAs(砷化镓)、GaP(磷化镓)、GaAsP(磷砷化镓)等半导体制成的,其核心是PN结。因此它具有一般P-N结的I-N特性,即正向导通,反向?截止、击穿特性。此外,在一定条件下,它还具有发光特性。在正向电压下,电子由N区注入P区,空穴由P区注入N区。进入对方区域的少数载流子(少子)一部分与多数载流子(多子)复合而发光

假设发光是在P区中发生的,那么注入的电子与价带空穴直接复合而发光,或者先被发光中心捕获后,再与空穴复合发光。除了这种发光复合外,还有些电子被非发光中心(这个中心介于导带、介带中间附近)捕获,而后再与空穴复合,每次释放的能量不大,不能形成可见光。发光的复合量相对于非发光复合量的比例越大,光量子效率越高。由于复合是在少子扩散区内发光的,所以光仅在靠近PN结面数μm以内产生。

6.LED工作原理:

发光二极管由半导体芯片组成,半导体芯片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P型半导体,在它里面空穴占主导地位,另一端是N型半导体,在这边主要是电子。当这两种半导体连接起来的时候,它们之间就形成一个“P-N结”。这些半导体材料会预先透过注入或掺杂灯工艺产生P、N架构,当电流通过导线作用于芯片的时候,电子就会被推向P区,在P区里电子跟空穴复合,然后就会以光子的形式发出能量。

LED工作原理示意

7.LED光源的特点:

1. 电压:LED使用低压电源,供电电压在6-24V之间,根据产品不同而异,所以它是一个比使用高压电源更安全的电源,特别适用于公共场所。

2. 效能:消耗能量较同光效的白炽灯减少80%

3. 适用性:很小,每个单元LED小片是3-5mm的正方形,所以可以制备成各种形状的器件,并且适合于易变的环境

4. 稳定性:10万小时,光衰为初始的50%

5. 响应时间:其白炽灯的响应时间为毫秒级,LED灯的响应时间为纳秒级

6. 对环境污染:无有害金属汞

7. 颜色:改变电流可以变色,发光二极管方便地通过化学修饰方法,调整材料的能带结构和带隙,实现红黄绿兰橙多色发光。如小电流时为红色的LED,随着电流的增加,可以依次变为橙色,黄色,最后为绿色

8. 价格:LED的价格比较昂贵,较之于白炽灯,几只LED的价格就可以与一只白炽灯的价格相当,而通常每组信号灯需由上300~500只二极管构成。

四.单色光LED和白光LED

1.单色光LED的种类及其发展历史:

最早应用半导体P-N结发光原理制成的LED光源问世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所用的材料是GaAsP,发红光(λp=650nm),在驱动电流为20毫安时,光通量只有千分之几个流明,相应的发光效率约0.1流明/瓦。

70年代中期,引入元素In和N,使LED产生绿光(λp=555nm),黄光(λp=590nm)和橙光(λp=610nm),光效也提高到1流明/瓦。

到了80年代初,出现了GaAlAs的LED光源,使得红色LED的光效达到10流明/瓦。

90年代初,发红光、黄光的GaAlInP和发绿、蓝光的GaInN两种新材料的开发成功,使LED 的光效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2000年,前者做成的LED在红、橙区(λp=615nm)的光效达到100流明/瓦,而后者制成的LED在绿色区域(λp=530nm)的光效可以达到50流明/瓦。

2.白光LED

(1)白光LED的的研发:白光LED是最被看好的LED新兴产品,其在照明市场的发展潜力值得期待。LED技术在最近几年发展迅速,性价比不断提高,加上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白光LED以其高效、环保的优点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光源,使LED的应用领域跨足至高效率照明光源市场。对于一般照明而言,人们更需要白色的光源。1998年发白光的LED 开发成功。这种LED是将GaN芯片和钇铝石榴石(YAG)封装在一起做成。GaN芯片发蓝光(λp=465nm,Wd=30nm),高温烧结制成的含Ce3+的YAG荧光粉受此蓝光激发后发出黄色光发射,峰值550nm。蓝光LED基片安装在碗形反射腔中,覆盖以混有YAG的树脂薄层,约200-500nm。 LED基片发出的蓝光部分被荧光粉吸收,另一部分蓝光与荧光粉发出的黄光混合,可以得到得白光。现在,对于InGaN/YAG白色LED,通过改变YAG荧光粉的化学组成和

调节荧光粉层的厚度,可以获得色温3500-10000K的各色白光。

(2)白色LED种类和原理

表一白色LED种类和原理

表一列出了目前白色LED的种类及其发光原理。目前已商品化的第一种产品为蓝光单晶片加上YAG黄色荧光粉,其最好的发光效率约为25流明/瓦,YAG多为日本日亚公司的进口,价格在2000元/公斤;第二种是日本住友电工亦开发出以ZnSe为材料的白光LED,不过发光效率较差。

从表中也可以看出某些种类的白色LED光源离不开四种荧光粉:即三基色稀土红、绿、蓝粉和石榴石结构的黄色粉,在未来较被看好的是三波长光,即以无机紫外光晶片加R.G.B三颜色荧光粉,用于封装LED白光,预计三波长白光LED今年有商品化的机机会。但此处三基色荧光粉的粒度要求比较小,稳定性要求也高,具体应用方面还在探索之中。

四.电致发光显示(LED)的应用领域

1. LED显示屏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有单色和多色显示屏问世,起初是文字屏或动画屏.90年代初,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使得LED显示屏的视频技术得以实现,电视图像直接上屏,特别是90年代中期,蓝色和绿色超高亮度LED研制成功并迅速投产,使室外屏的应用大大扩展,面积在100—300m不等.目前LED显示屏在体育场馆、广场、会场甚至街道、商场都已广泛应用,美国时代广场上的纳斯达克全彩屏最为闻名,该屏面积为120英尺×90英尺,相当于1005m,由1900万只超高亮蓝、绿、红色LED制成.此外,在证券行情屏、银行汇率屏、利率屏等方面应用也占较大比例,近期在高速公路、高架道路的信息屏方面也有较大的发展.发光二极管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已成规模,形成新兴产业,且可期望有较稳定的增长[1] .

2. 交通信号灯

航标灯采用LED作光源已有多年,目前的工作是改进和完善.道路交通信号灯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技术发展较快,应用发展迅猛,我国目前每年有四万套左右的订单,而美国

加州在去年一年内就用LED交通信号灯更换了五万套传统光源的信号灯,根据使用效果看,寿命长、省电和免维护效果是明显的.目前采用LED的发光峰值波长是红色630nm,黄色590nm,绿色505nm.应该注意的问题是驱动电流不应过大,否则夏天阳光下的高温条件将会影响LED的寿命[1] .

最近,应用于飞机场作为标灯、投光灯和全向灯的LED机场专用信号灯也已获成功并投入使用,多方反映效果很好.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准两项专利,可靠性好,节省用电,免维护,可推广应用到各种机场,替代已沿用几十年的旧信号灯,不仅亮度高,而且由于LED光色纯度好,特别鲜明,易于信号识别[1] .铁路用的信号灯由于品种系列较多,要求光强和视角也各不

相同,目前正加紧研制中,估计会逐步研制成功并陆续投入应用,从数量看,也是一个颇大的市场[1] .

3.汽车用灯

超高亮LED可以做成汽车的刹车灯、尾灯和方向灯,也可用于仪表照明和车内照明,它在耐震动、省电及长寿命方面比白炽灯有明显的优势.用作刹车灯,它的响应时间为60ns,比白炽灯的140ms要短许多,在典型的高速公路上行驶,会增加4—6m的安全距离[1] .

4.液晶屏背光源

LED作为液晶显示的背光源,它不仅可作为绿色、红色、蓝色、白色,还可以作为变色背光源,已有许多产品进入生产及应用阶段.最近,手机上液晶显示屏用LED制作背光源,提升了产品的档次,效果很好.采用8个蓝色、24个绿色、32个红色LuxeonLED制成的15in(1in≈2.5cm)液晶屏的背光源,可达到120W,2500 lm,亮度18000nits(尼特,cd/m2).22液晶屏背光源也已制成,仅为6mm厚,不但混色效果好,显色指数也达到80以上.目前大型背光源虽处于开发阶段,但潜力很大[1] .

5.灯饰

由于发光二极管亮度的提高和价格的下降,再加上长寿命、节电,驱动和控制较霓虹灯简易,不仅能闪烁,还能变色,所以用超高亮度LED做成的单色、多色乃至变色的发光柱配以其他形状的各色发光单元,装饰高大建筑物、桥梁、街道及广场等景观工程效果很好,呈现一派色彩缤纷、星光闪烁及流光异彩的景象.已有不少单位生产LED光柱达万米以上,彩灯几万个,目前正逐步推广,估计会逐步扩大单独形成一种产业[1] .

6.照明光源

作为照明光源的LED光源应是白光,白光LED光源分类如表3,目前作为军用的白光LED照明灯具,已有一些品种投入批量生产.由于LED光源无红外辐射,便于隐蔽,再加上它还具有耐振动、适合于蓄电池供电、结构固体化及携带方便等优点,将在特殊照明光源方面会有较大发展.作为民间使用的草坪灯、埋地灯已有规模生产,也有用作显微镜视场照明、手电、外科医生的头灯、博物馆或画展的照明以及阅读台灯.随着光通量的提高和价格的下降,应用面将逐步拓展,以完成特殊照明向通用照明的过渡,估计2005—2010年会进入通用照明领域。

文献参考:1.杨正明,柴国生,张明,高广义.白光LED的进展及应用中国照明 2008

2.路绍全.LED照明—半导体又一次革命灯与照明 2006-6

3.百度.LED简介;电致发光材料;电致发光显示。

4.百度文库.《固体电致发光》

5.

浅析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及市场前景

浅析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 及市场前景 阎韬,孙渝威,关丽哲,李光辉 (安彩高科研发中心,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OLED即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显示技术,其具有更薄、更轻、主动发光(即不需要背光源)、广视角、高清晰、响应速度快、低能耗、低温和抗震性等优点。文章通过介绍OLED 平板显示的技术特点、专利技术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让我们对这种新平板显示技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对OLED技术有一个全面了解,避开专利技术壁垒,抓住机遇,实现传统CRT (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athode ray tube)显示产业成功转型。 关键词:有机发光显示技术;平板显示技术;发光材料;专利;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TN141.9文献标识码:B The Analysis of 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 Display Technology and the Market Outlook YAN Tao,SUN Yu-wei,GUAN Li-zhe,LI Guang-hui (ANCAI Hi-Tech.Co.,Ltd.,Anyang He'nan455000,China) Abstract:OLED—— —"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 display technology"is a new display technology.With many Advantage,such as thinner,lighter,active light(without backlight), wide viewing angle,high resolution,faster response,lower energy consumption,lower temperature and shock resistance.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LED,patented technology statusand the outlook,it brings us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OLED technology,to avoid patented technical barriers and seize opportunity to bring the traditional CRT(cathode ray tube)display industry a successful transition. Keywords: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 display technology;flat planer-display techniqu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patent;Intellectual property 文章编号:1006-6268(2010)08-0019-05 收稿日期:2010-05-28 技 术 交 流19 Aug.2010,总第115期现代显示Advanced Display

电致发光及原理

电致发光及原理 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是物质在一定的电场作用下被相应的电能所激发而产生的发光现象。电致发光EL是一种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现象。早在20世纪初虞瑟福就发现了SiC晶体在电场作用下的发光。电致发光作为一种平面光源引起了人们的极大爱好。人们企图实现照明光源从点光源、线光源到面光源的革命。自从无机发光板硫化锌和磷砷化镓化合物发明以来电致发光已被广泛应用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尽管粉末电致发光现象早在1937年就被发现但直到50年代将硫化锌和有机介质涂敷在透明导电玻璃上再做上第二电极加上交流电压才实现稳定的电致发光。人们逐渐把目光投向了性能更为优良的新一代平板显示器件工艺更简单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 1.电致发光材料从发光材料角度可将电致发光分为无机电致发光和有机电致发光。无机电致发光材料一般为等半导体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依占有机发光材料的分子量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小分子和高分子两大类。小分子OLED材料以有机染料或颜料为发光材料高分子OLED材料以共轭或者非共轭高分子聚合物为发光材料典型的高分子发光材料为PPV及其衍生物。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依据在OLED器件中的功能及器件结构的不同又可以区分为空穴注进层HIL、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ML、电子传输层ETL、电子注进层EIL等材料。其中有些发光材料本身具有空穴传输层或者电子传输层的功能这样的发光材料也通常被称为主发光体发光材料层中少量掺杂的有机荧光或者磷光染料可以接受来自主发光体的能量转移和经过载流子捕捉carriertrap的机制而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这样的掺杂发光材料通常也称为客发光体或者掺杂发光体英文用Dopant表示。从发光原理角度电致发光可以分为高场电致发光和低场电致发光。 2.电致发光的原理和器件结构从发光原理电致发光可以分为高场电致发光和低场电致发光。高场电致发光是一种体内发光效应。发光材料是一种半导体化合物掺杂适当的杂质引进发光中心或形成某种介电状

电化学发光检测项目和临床应用

电化学发光(Elecsys)检测项目及其临床应用 一、甲状腺功能 甲腺原氨酸(T3, triiodothyronine) T3是甲状腺激素对各种靶器官作用的主要激素。T3(3、5、3’-三碘酪氨酸)主要在甲状腺以外,尤其是在肝脏由T4经酶解脱碘生成。因此,血清T3浓度反映出甲状腺对周边组织的功能甚于反映甲状腺分泌状态。T4转变成T3的减少会导致T3浓度的下降。见于药物的影响,如丙醇、糖皮质类固醇、胺碘酮等以及严重的非甲状腺疾病(N TI),称为“T3低下综合征”。与T4一样,99%以上的T3与运输蛋白质结合,但T3的亲和力要低10倍左右。T3测定可用于T3-甲亢的诊断,早期甲亢的查明和假性甲状腺毒症的诊断。 检测范围:0.300─10.00nmol/l或O.195-6.51ng/ml 正常参考值:1.3-3.1nmol/l或0.8-2.0ng/ml 甲状腺素(T4, thyroxine) T4是甲状腺分泌的主要产物,也是构成下丘脑-垂体前叶-甲状腺调节系统完整性不可缺少的成份。对合成代谢有影响作用。T4由二分子的二碘酪氨酸(DIT)在甲状腺内偶联生成。T4与甲状腺球蛋白结合贮存在甲状腺滤泡的残腔中,在TSH的调节下分泌释放。血清中99%以上的T4以与其它蛋白质结合的形式存在。由于血清中运输蛋白质的浓度易受外源性和内源性作用的影响,因此,在检测血清T4浓度的过程中需考虑到结合蛋白质的状况。如果忽略这一点,结合蛋白质浓度的变化(如怀孕期、服用雌激素或者患肾病综合征等),会导致反映甲状腺代谢状况检测的错误结果。T4测定可用于甲亢、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诊断以及TSH抑制治疗的监测。 检测范围:5.40─320.0nmol/l或O.420-24.86μg/dl 正常参考值: I. 66-181nmol/l或5.1-14.1μg/dl(标本取自德国和日本) II. 59-154nmol/l或4.6-12.0μg/dl, FT4指数57-147nmol/l或4.4-11.4ug/dl (标本取至美国) 游离T3(FT3- free triiodothyronine) 三碘甲腺原氨酸(T3)是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之一,起调节代谢作用。测定该激素的含量对鉴别诊断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亢进或低下有重要意义。绝大多数的T3与其转运蛋白质(TBG、前白蛋白、白蛋白)结合,fT3是T3的生理活性形式。fT3测定的优点是不受其结合蛋白质浓度和结合特性变化的影响。因此不需另加测定结合参数(T -uptake,TBG)。 检测范围:0.400─50.00pmol/l或O.260-32.55pg/ml 正常参考值:2.8-7.1pmol/l或1.8-4.6pg/ml 游离T4(FT4- free thyroxine)

电致发光高分子功能材料的应用..

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进展 孙东亚*,1,何丽雯2 (1 厦门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024) (2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摘要:主要介绍了导电高分子的一个重要门类-电致发光(有机EL,也称作OLED)聚合物材料的发光机理、制备工艺及应用现状。结合有机OLED相比于传统显示材料及器件具有发光效率高、波长易调节、寿命长、机械加工性能好等优势,综述了OLED材料及器件在环保照明及平板显示领域取得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平板显示; Abstract:An important category of conductive polymer-electroluminescent (organic EL, also known as OLED) luminescence mechanism,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polymer materials has been introduced.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display materials and device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OLED has high luminous efficiency, long life, easy to adjust the wavelength, good machining performance and other advantages. At the same time, we summarized the progresse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OLED materials and devices in the green lighting and panel display. 0 前言 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由于其诱人的应用前景而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1-10]。近年来,导电高分子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科学家对其合成、结构、导电机理、性能、应用等方面经过多年的研究,已使其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目前,有机电致发光平面显示器(OLED)在一些领域里已经取代了液晶显示器占有平面显示器的主要市场。与液晶平面显示器相比, 有机电致发光平面显示器以及高效率的节能照明设备具有主动发光、轻薄、色彩绚丽、全角度可视、能耗低等显著特点,吸引很多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国际知名大电子、化学公司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研究这一领域[11-15]。虽然在应用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无论从综合发光效率、发光波长的调整、稳定性和寿命等方面还有待更进一步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OLED材料与器件在制备工艺及品质质量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原理 由电能直接激发产生的发光现象称为电致发光。如图1所示,电致发光材料是通过电极向材料注入空穴和电子,两者通过在材料内部的相对迁移在材料内部发生复合形成激子(激发态分子),然后激子导带中的电子跃迁到价带的空穴中,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产生发光现象。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B14077) Education Scientific Project of Young Teacher of Fujian Province(JB14077) 作者简介:孙东亚(1982-),男,硕士,工程师,从事光电功能材料制备与表征,E-Mail:

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精)

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技术是罗氏公司开发的,但全自动机械制造却由日本的日立公司承担,所以仪器上还有Hitachi的标志。这个仪器让大家吃惊的一大原因就在于一直在实验室研究的电致化学发光居然已经真正地产业化了,其中我们一直无法解决的诸多问题(尤其是重现性均已得到解答,看来罗氏的确花了不少心血开发这款仪器。 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性能特点——创新的技术,与众不同 一、最先进的检测原理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是目前最先进的标记免疫测定技术,是继放射免疫、酶免疫、荧光免疫、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以后的新一代标记免疫测定技术,具有敏感、快速和稳定的特点,在固相标记免疫测定中技术上居领先地位。 电化学发光(ECL是一种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实际上是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两个过程的完美结合。电化学发光与普通化学发光的主要差异在于前者是电启动发光反应,循环及多次发光,后者是通过化合物混合启动发光反应,是单次瞬间发光。因此ECL反应易精确控制,重复性极好。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是电化学发光(ECL和免疫测定相结合的产物,直接以[Ru(bpy3]2+标记抗体,反应时标记物直接发光。且[Ru(bpy3]2+在电极表面的反应过程可以周而复始进行,产生许多光子,使光信号得以增强。 二、专利的包被技术 链霉亲和素(streptoavidin,SA和生物素(biotin,B是具有很强的非共价相互作用的一对化合物,特异性强且结合紧密。一分子SA可与四分子B 相结合,增大了抗体结合量,达到放大效果。在ECL的试剂中,SA通过特殊的蛋白结合物均匀牢固地包被在磁性微粒上,形成通用的能与B结合的固相载体,另一试剂为活化的B衍生物化合的抗原或抗体。两种试剂混合时,抗原或抗体即包被在磁性微粒上。 三、独特的载体

有机电致发光综述

有机电致发光综述 本文对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发展历史,器件结构、工作特征、获得彩色显示的方法以及所具有的优缺点、发展现状和趋势等都做了简要的概括。详细比较了小分子OLED与聚合物PLED、OLED与LCD性质上的比较,对OLED显示的发光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综述。此外,对获得彩色显示的无源驱动电路和有源驱动电路的结构进行了总结,认为有源驱动将是最终发展趋势。最后总结了国内外OLED技术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无源驱动有源驱动 (作者:姚华文,上海华嘉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市嘉定区招贤路928号,201821)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技术被誉为具有梦幻般显示特征的平面显示技术,因其发光机理与发光二极管(LED)相似,所以又称之为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2000年以来,OLED受到了业界的极大关注,开始步入产业化阶段。 1.发展历史 1936年,Destriau将有机荧光化合物分散在聚合物中制成薄膜,得到最早的电致发光器件。 20 世纪50年代人们就开始用有机材料制作电致发光器件的探索,A. Bernanose等人在蒽单晶片的两侧加上400V的直流电压观测到发光现象,单晶厚10mm~20mm,所以驱动电压较高。1963年M. Pope等人也获得了蒽单晶的电致发光。70年代宾夕法尼亚大学的Heeger 探索了合成金属[1]。1987年Kodak公司的邓青云首次研制出具有实用价值的低驱动电压(<10V,>1000cd/m2)OLED器件(Alq作为发光层)[2]。1990年,Burroughes及其合作者研究成功第一个高分子EL(PLED)(PPV作为发光层),更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实用化进一步奠定了基础。1997年单色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首先在日本产品化,1999年月,日本先锋公司率先推出了为汽车音视通信设备而设计的多彩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面板,并开始量产,同年9月,使用了先锋公司多色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摩托罗拉手机大批量上市[3]。这一切都表明,OLED技术正在逐步实用化,显示技术又将面临新的革命[4]。 2.器件分类 按照组件所使用的载流子传输层和发光层有机薄膜材料的不同,OLED可区分为两种不同的技术类型。 一是以有机染料和颜料等为发光材料的小分子基OLED,典型的小分子发光材料为Alq(8-羟基喹啉铝);另一种是以共轭高分子为发光材料的高分子基OLED,简称为PLED,典型的高分子发光材料为PPV(聚苯撑乙烯及其衍生物[5]。 3.基本结构和发光机理 OLED是基于有机材料的一种电流型半导体发光器件。其典型结构是在ITO玻璃上制作一层几十纳米厚的有机发光材料作发光层,发光层上方有一层低功函数的金属电极。当电极上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基本原理与进展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基本原理与进展 副标题: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基本原理与进展 发表日期: 2006-2-14 21:33:35 作者:佚名点击数5224 摘要: 本文对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发展历史,器件结构、工作特征、获得彩色显示的方法以及所具有的优缺点、发展现状和趋势等都做了简要的概括。详细比较了小分子OLED与聚合物PLED、OLED与LCD性质上的比较,对OLED显示的发光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综述。此外,对获得彩色显示的无源驱动电路和有源驱动电路的结构进行了总结,认为有源驱动将是最终发展趋势。最后总结了国内外OLED技术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无源驱动有源驱动 (作者:姚华文,上海华嘉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市嘉定区招贤路928号,201821)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技术被誉为具有梦幻般显示特征的平面显示技术,因其发光机理与发光二极管(LED)相似,所以又称之为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2000年以来,OLED受到了业界的极大关注,开始步入产业化阶段。 1.发展历史 1936年,Destriau将有机荧光化合物分散在聚合物中制成薄膜,得到最早的电致发光器件。20 世纪50年代人们就开始用有机材料制作电致发光器件的探索,A. Bernanose等人在蒽单晶片的两侧加上400V的直流电压观测到发光现象,单晶厚10mm~20mm,所以驱动电压较高。1963年M. Pope等人也获得了蒽单晶的电致发光。70年代宾夕法尼亚大学的He eger探索了合成金属[1]。1987年Kodak公司的邓青云首次研制出具有实用价值的低驱动电压(<10V,>1000cd/m2)OL ED器件(Alq作为发光层)[2]。1990年,Burroughes及其合作者研究成功第一个高分子EL(PLED)(PPV作为发光层),更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实用化进一步奠定了基础。1997年单色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首先在日本产品化,1999年月,日本先锋公司率先推出了为汽车音视通信设备而设计的多彩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面板,并开始量产,同年9月,使用了先锋公司多色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摩托罗拉手机大批量上市[3]。这一切都表明,OLED技术正在逐步实用化,显示

总甲状腺素(TT4)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产品技术要求lztk

总甲状腺素(TT4)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适用范围: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体血清样本中总甲状腺素(TT4)的含量。 1.1产品型号/规格:100人份/盒、200人份/盒。 1.2主要组成 试剂盒由磁分离试剂(M)、试剂a(Ra)、试剂b(Rb)和定标品(TT4-Cal)(选配)组成。组成及含量如下: 2.1 外观 2.1.1 试剂盒各组分应齐全、完整、液体无渗漏; 2.1.2 磁分离试剂摇匀后应为棕色含固体微粒的均匀悬浊液,无明显凝集、无絮状物; 2.1.3 其它液体组分应澄清,无异物,沉淀物或絮状物; 2.1.4 包装标签应清晰、无磨损、易识别。 2.2 空白限 应不大于0.420μg/dL 。 2.3 准确度 用T4国家标准品(150551)进行检测,实测值与理论值之比应在0.850-1.150之间。 2.4 线性 在[1.0,24.86]μg/d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的绝对值(|r|)应不小于0.9900。 2.5 精密度 2.5.1 分析内精密度

在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内,浓度为(5.0±1.0μg/dL)和(20.0±4.0μg/dL)的样品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8%。 2.5.2 批间精密度 在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内,用3个批号试剂盒分别检测浓度为(5.0±1.0μg/dL)和(20.0±4.0μg/dL)的样品,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5%。 2.6 特异性 2.6.1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测定浓度不低于500ng/mL的T3样品,其测定结果应不高于1.5μg/dL; 2.6.2 与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 测定浓度不低于50ng/mL的rT3样品,其测定结果应不高于1.5μg/dL。 2.7 效期末稳定性 本产品效期为15个月,试剂盒在2~8℃下保存至有效期末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2.1、2.2、2.3、2.4、2.5.1的要求。 2.8 溯源性 依据GB/T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校准品溯源至国家标准品(编号150551)。

电致发光显示

论文:电致发光显示(LED) 学院:理学院 班级:物理12 姓名:骆宾祥 学号:120123802038

电致发光电显示(LED) 姓名:骆宾祥学号:120123802038 引言:随着行业的继续发展,技术的飞跃突破,应用的大力推广,LED的光效也在不断提高,价格不断走低。新的组合式管芯的出现,也让单个LED管(模块)的功率不断提高。通过同业的不断努力研发,新型光学设计的突破,新灯种的开发,产品单一的局面也有望在进一步扭转。控制软件的改进,也使得LED照明使用更加便利。这些逐步的改变,都体现出了LED发光二极管在照明应用的前景广阔。LED产品在世界各个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主要在:LED电子显示屏,交通信号灯,汽车用灯,液晶屏背光源,灯饰,照明光源等六大领域应用。 关键词:LED,电致发光材料,应用 目录: 一.电致发光材料介绍 ----------------------------------------------------------------------------------------- 3 1.电致发光的定义: --------------------------------------------------------------------------------------- 3 2.电致发光的种类 ------------------------------------------------------------------------------------------ 3 3.电致发光材料分类 --------------------------------------------------------------------------------------- 3 二.无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的发展及展望 ------------------------------------------------------------------ 3 三.无机电致发光显示(LED) ------------------------------------------------------------------------------- 3 1.发光二极管------------------------------------------------------------------------------------------------- 3 2.LED构造 --------------------------------------------------------------------------------------------------- 4 3.LED材料 --------------------------------------------------------------------------------------------------- 5 4.LED光源原理--------------------------------------------------------------------------------------------- 6 5.LED发光原理--------------------------------------------------------------------------------------------- 6 6.LED工作原理--------------------------------------------------------------------------------------------- 7 7.LED光源的特点------------------------------------------------------------------------------------------ 8 四.单色光LED和白光LED --------------------------------------------------------------------------------- 8 1.单色光LED---------------------------------------------------------------------------------------------7 2.白光LED --------------------------------------------------------------------------------------------------- 8 五.电致发光显示(LED)的应用领域------------------------------------------------------------------- 10 1. LED显示屏 ---------------------------------------------------------------------------------------------- 10 2. 交通信号灯 ---------------------------------------------------------------------------------------------- 10 3.汽车用灯--------------------------------------------------------------------------------------------------- 11 4.液晶屏背光源 -------------------------------------------------------------------------------------------- 11 5.灯饰--------------------------------------------------------------------------------------------------------- 11 6.照明光源--------------------------------------------------------------------------------------------------- 11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产品技术要求北京联众泰克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适用范围: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体血清样本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含量。 1.1包装规格:50人份/盒、100人份/盒。 1.2主要组成成分 试剂盒由磁分离试剂(M)、试剂a(Ra)、试剂b(Rb)和定标品(ACTH-Cal)(选配)组成。组成及含量见下表: 注:1、定标品靶值批特异,详见靶值单。 2、试剂盒条码卡内含主校准曲线。 2.1 外观 2.1.1 试剂盒各组分应齐全、完整、液体无渗漏; 2.1.2 磁分离试剂摇匀后应为棕色含固体微粒的均匀悬浊液,无明显凝集、无絮状物; 2.1.3 其它液体组分应澄清,无异物,沉淀物或絮状物; 2.1.4 包装标签应清晰、无磨损、易识别。 2.2 空白限

应不大于1.0pg/mL。 2.3 准确度 将已知浓度的ACTH标准溶液加入到血清中,其回收率应在(85%~115%)范围内。 2.4 线性 在[3.00,2000.0]pg/m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小于0.9900。 2.5 精密度 2.5.1 重复性 在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内,测定高、低两个水平的样品,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8%。 2.5.2 批间差 在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内,用3个批号试剂盒分别测定高、低两个水平的样品,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5%。 2.6 效期末稳定性 本产品效期为15个月,试剂盒在2~8℃下保存至有效期末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2.1、2.2、2.3、2.4、2.5.1的要求。 2.7 溯源性 依据GB/T 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提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定标品的来源、赋值过程以及测量不确定度等内容,定标品溯源至企业工作校准品。

电致发光

电致发光研究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前言 .. (1) 一、电致发光分类 (1) 1.1 结型电致发光 (1) 1.2 粉末电致发光 (2) 1.3 薄膜电致发光 (3) 二、发光器件分类 (4) 2.1 无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4) 2.1.1无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 (4) 2.1.2无机电致发光应用及展望。 (6) 2.2 OLED器件 (6) 2.2.1 OLED器件的结构和原理 (6) 2.2.2 OLED发光器件结构 (7) 2.2.3 OLED发光材料的选用 (9) 2.2.4 OLED的优缺点 (10) 2.2.5 OLED器件的现状及展望 (10) 三、总结 (10) 参考文献 (12)

摘要 电致发光又可称电场发光,简称EL,是通过加在两电极的电压产生电场,被电场激发的电子碰击发光中心,而引致电子能级的跃进、变化、复合导致发光的一种物理现象。本文通过介绍结型电致发光,粉末型电致发光和薄膜型电致发光,从不同发光原理上对电致发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比了不同类型发光的优点和缺点。而电致发光器件是基于电致发光技术的一种显示器件,本文介绍了无机电致发光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OLED 的发光原理,材料选用,优缺点以及电致发光器件在各方面的应用,虽然电致发光器件现在存在诸多不足,但是随着有机电致发光市场的崛起,电致发光在显示行业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市场,而且由于有机电致发光具有许多其他发光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OLED技术也吸引了大量的研究投入,所以技术也在不断的成熟,很多研究表明,电致发光以后将很有可能成为主流显示技术,存在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每个角落。 关键词:电致发光有机电致发光EL 器件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彩色化技术及其发展

收稿日期:2010-09- 25*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自然科学基金(20092M0111)作者简介:刘南柳(1 970—),女,湖南新化人,博士.第4卷 第4期材 料 研 究 与 应 用 Vo1.4,No.42 0 1 0年1  2月MATERIAL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Dec.2 0 1  0文章编号:1673-9981(2010)04-0313- 04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彩色化技术及其发展* 刘南柳,彭俊彪 (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特种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新技术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 )摘 要:介绍了几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屏彩色化技术,探讨了各种制备技术的优点与不足以及相应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平板显示;彩色化技术中图分类号:TN87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信息传输的终端器件— ——新型显示器件的研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平板显示器件(FPD)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屏幕大等优势,是目前显示器研制的热点.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以其节能低耗、响应快速、能适应多种恶劣环境等优势而崭露头角,引起了业界的重视,目前已发展到产业化阶段. 1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的发展 自从1987年美国柯达公司的邓青云首次用经典的三明治结构制备了高性能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 管薄膜器件[ 1] ,掀起了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热潮[2- 11].1997年日本先锋电子首次将有机电致发光 显示屏(OLED)用于汽车音响面板上,其后,这种以O LED为像素单元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屏不断被研发出来,广泛应用于手机、MP3以及电视机面板.2 007年索尼公司首次推出了厚度仅为3mm的11英寸OLED电视机,引起了业界的轰动.目前,全球各大显示器厂家纷纷投入OLED的研发,推动了O LED产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2005年全球OLED面板出货量达5580万片,比2004年增长了72%,总产值同比增长了8%.目前,OLED产品主要向有 源全彩和大尺寸的方向发展. 我国在OLED显示器领域也紧跟世界领先水平.维信诺、四川虹视、信利电子以及多家科研机构均开展了OLED材料及其器件的研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华南理工大学在2002年利用自主创新聚合物材料和旋涂技术实现了红、绿、蓝单色显示屏.2 004年利用喷墨打印技术实现了1.5英寸、分辨率为77pp i、96×RGB×64点阵全彩色显示屏[12] .2 有机电致发光彩色化技术 实现全彩OLED显示,常用的彩色化技术有掩膜技术、彩色滤光膜技术、光色转换技术、激光热转移技术、凹版印刷技术以及喷墨打印技术等.2. 1 掩膜技术掩膜技术一般用于真空蒸镀方式制备小分子O LED.通过采用CCD像素对位,精确移动掩膜,分别蒸镀红绿蓝三基色发光层而实现图案化.改技术只适用于容易升华的有机小分子材料,其优点是工艺简单成熟,操作简便.但由于在制备高分辨率显示屏时需要高精度掩膜及精确的对位,导致低产能高成本.

第二章 有机电致发光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有机电致发光的基本原理 2.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机理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均为共轭有机分子,依据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HMO ),并结合半导体理论中的能带理论,可将有机共轭分子中的最高分子占有轨道HOMO 类比为能带理论中的价带顶,最低空轨道LUMO 为导带底,这样就可以用半导体理论模型对有机电致发光进行理论研究。有机电致发光和无机电致发光相似,属于载流子双注入型发光器件,所以又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其发光机理一般认为是:在外界电压驱动下,从阴极注入的电子与从阳极注入的空穴在有机层中形成激子,并将能量传递给有机发光物质的分子,使其受到激发,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受激分子从基态回到基态时辐射跃迁而产生发光。具体发光过程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1) 载流子的注入:在外加电场的条件下,空穴和电子分别从阳极和阴极向夹在电极之间的有机功能薄膜层注入,即空穴向空穴传输层的HOMO 能级(相当于半导体的价带)注入,而电子向电子传输层LUMO 能级(相当于半导体的导带)注入。电子的注入机理比较复杂,可分为电场增强热电子发射;场致发射,其过程是在强电场作用下,电子通过势垒从金属至半导体的量子力学隧穿。在低温时,大多数电子是在金属的费米能级上隧穿势垒的,这形成场致发射(F 发射),在中等温度时,大多数电子是在能级Em (高于金属的费米能级)上隧穿势垒的,这形成所谓的热电子场致发射或热助场致发射(T-F 发射),在极高温度时,主要贡献是热电子发射;隧穿发射,如果绝缘体足够薄或者含有大量的缺陷,或者两者兼有,则电子可直接从电极注入到有机层。 (2) 载流子的迁移:载流子在有机分子薄膜中的迁移被认为是跳跃运动和隧穿运动[9,10],并认为这两种运动是在能带中进行的。当载流子一旦从两极注入到有机分子中,有机分子就处在离子基(A +、A -)状态,(见下图)并与相邻的分子通过传递的方式向对面电极运动。此种跳跃运动是靠电子云的重叠来实现的,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就是相邻的分子通过氧化-还原方式使载流子运动。而对于多层有机结构来讲,在层与层之间的注入过程被认为是隧道效应使载流子跨越一定势垒而进入复合区的。 图2.1 载流子迁移和激子A *形成示意图 Fig.2.1 Sketch of the carrier mobility and the formation of exciton A* (3) 激子的形成:电子和空穴从电极注入有机层中后,通过载流子迁移,电子和空穴在 ● ● ● ● ● ● ● 电子转移 A + A - A * A LUMO HOMO

电化学发光检测项目及其临床应用

电化学发光检测项目及其临床应用 一、甲状腺功能 甲腺原氨酸(T3, triiodothyronine) T3是甲状腺激素对各种靶器官作用的主要激素。T3(3、5、3’-三碘酪氨酸)主要在甲状腺以外,尤其是在肝脏由T4经酶解脱碘生成。因此,血清T3浓度反映出甲状腺对周边组织的功能甚于反映甲状腺分泌状态。T4转变成T3的减少会导致T3浓度的下降。见于药物的影响,如丙醇、糖皮质类固醇、胺碘酮等以及严重的非甲状腺疾病(NT I),称为“T3低下综合征”。与T4一样,99%以上的T3与运输蛋白质结合,但T3的亲和力要低10倍左右。T3测定可用于T3-甲亢的诊断,早期甲亢的查明和假性甲状腺毒症的诊断。 甲状腺素(T4, thyroxine) T4是甲状腺分泌的主要产物,也是构成下丘脑-垂体前叶-甲状腺调节系统完整性不可缺少的成份。对合成代谢有影响作用。T4由二分子的二碘酪氨酸(DIT)在甲状腺内偶联生成。T4与甲状腺球蛋白结合贮存在甲状腺滤泡的残腔中,在TSH的调节下分泌释放。血清中99%以上的T4以与其它蛋白质结合的形式存在。由于血清中运输蛋白质的浓度易受外源性和内源性作用的影响,因此,在检测血清T4浓度的过程中需考虑到结合蛋白质的状况。如果忽略这一点,结合蛋白质浓度的变化(如怀孕期、服用雌激素或者患肾病综合征等),会导致反映甲状腺代谢状况检测的错误结果。T4测定可用于甲亢、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诊断以及TSH抑制治疗的监测。 游离T3(FT3- free triiodothyronine) 三碘甲腺原氨酸(T3)是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之一,起调节代谢作用。测定该激素的含量对鉴别诊断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亢进或低下有重要意义。绝大多数的T3与其转运蛋白质(TBG、前白蛋白、白蛋白)结合,fT3是T3的生理活性形式。fT3测定的优点

浅析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及市场前景

浅析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及市场前景 阎韬孙渝威关丽哲李光辉 (河南安阳安彩高科研发中心) 摘要:OLED—“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显示技术。具有更薄更轻、主动发光(即不需要背光源)、广视角、高清晰、响应速度快、能耗低、低温和抗震性等优点。本文通过介绍OLED平板显示的技术特点、专利技术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让我们对这种新平板显示技术有全新的认识,对OLED技术有一个全面了解,避开专利技术壁垒,抓住机遇,实现传统CRT(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显示器)显示产业成功转型。 关键词:OLED 有机发光显示技术平板显示技术发光材料专利知识产权The analysis of 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 display technology and the market outlook Yantao Sunyuwei Guanlizhe liguanghui (Henan Anyang ANCAI H-TECH.CO .LTD ) Abstract: OLED-" 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 display technology", is a new display technology. With many Advantage,such as thinner, lighter, active light (without backlight), wide viewing angle, high resolution, faster response, lower energy consumption, lower temperature and shock resistance .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LED , patented technology statusand the outlook, it brings us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OLED technology ,to avoid patented technical barriers and seize opportunity to bring the traditional CRT(Cathode Ray Tube) display industry a successful transition. Key words:OLED 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 display technolog flat planer-display techniqu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pat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前言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又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在平板显示领域,我国将重点支持OLED显示技术的发展。因为,目前液晶和等离子显示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我国将力争在下一代平板显示技术上掌握核心技术,集中各种资源开发研究,超前部署,实现产业化。 OLED显示技术与液晶显示相比,是一种全新的显示技术,它最大的特点是能自己发光,OLED的正极是一个薄而透明的铟锡氧化物(ITO),阴极为金属组合物,而将有机材料层(包括电洞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等)包夹在其中,形成一个“三明治”。尤其继全球首款推出O LED电视XEL-1之后,索尼、三星推出使用电池驱动,无需任何线缆连接概念性的O LED电视,这使OLED成为高度期待的下一代显示技术。美国CNN媒体已把OLED 技术与电脑、互联网、移动手机、无线通信网络等25项创新技术一并列为未来25年将改变人类生活、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技术。 1. OLED(OLED-O rganic L ight E mitting D iode)技术介绍 OLED显示技术与传统的LCD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显示方式不同,无需背光灯,它采用超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