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心理学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认知心理学《3》

社会认知心理学

《3》

五、社会判断与推理

当一个人在某个情景对目标做出某个行为时,这就给了你三个主要的行为原因。要么实行为人引起了这个行为的发生;要么是目标引起了这个行为的发生;要么是情境引起了这个行为的发生。用方差分析的术语来说,这些技术“主作用”。因为你有一个行为人变量、一个目标变量和一个情境变量。还有共同原因,在分差方析中被称为“交互作用”。

因果归因框架——Lewin 大真理:行为是人和环境的函数;人和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相互纠缠的。这就是因果关系的科学定理。人是环境的一部分,人塑造环境同时又对环境作出回应。人建造他们的环境或者通过他们的行为;或者通过他们的精神活动,而由于人和环境是相互依存的,你不能把人和环境原因分离开来。

在基本归因错误里,我们倾向于把人的行为归因与人,而不是情境。当事者、旁观者差异正是来自于此。我们倾

向于对其他人做出性情归因,而对自己作出情境归因。在因果归因中还有一个自我服务偏差:谈到自己行为的结果时,倾向于为好的结果承担责任,否认和推卸坏结果的责任。

我们都倾向于犯基本归因错误。这些都背离了共变演算,背离了规范理性的规则。“人类理性的规范模型”:当人对事件作出推理时,当人们对他们经历的事,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作出推理时,他们会遵循逻辑的规范原则。人类理性的规范模型还认为人的判断、决定和选择都是基于一个理性自利原则。意思是说,你会尽量最大化你的利益,最小化你的损失,而且你会尽量有效地做到这点。这就是理性思想和行动的内容。

因果归因的共变演算(算式):只需输入必需的信息,共识、一致性和特殊性信息,经过这个被称为共变演算的处理器,输出逻辑的归因,把原因归到行为人、目标、情境或者这三者的结合上。它的意思是说,如果你有共识、一致性和特殊性信息,你掌握需要的所有信息,做出完全逻辑的规范正确的归因。人类理性的规范模型的大意是说,所有理性的思想都应该是这样的。它们保证会算到一个正确答案。

例如密歇根大学的Richard Nisbett(理查德·尼斯比特)和斯坦福大学的Lee Ross(李罗斯)一段时间之前写了一

本书叫《人类推断:社会判断中的策略与缺点》里:我们日常推断中都存在的一些缺点,人过于依赖原始的判断试误法或者说它们忽视了传统的规范思考。这就是我们所称的社会认知学研究里的“试误法和偏差研究”。

最近Tom Gilovich康奈尔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对Nisbett和Ross的书写了一本后续的书《我们怎么知道并非如此:人类日常推理的不可靠性》。他用整本书来指出,我们有很多可疑的甚至错误的信念。它们是纯认知起源的,源于我们处理信息和作出结论能力的缺陷,是有缺陷的理性的产品。很多被社会学家证明的人类推理的偏差和错误。基本归因错误;因果归因的自我服务偏差以及因果归因中的当事人—旁观者偏差。

现在有一整个学派致力于研究这个问题——John F. KIHLSTROM 称之为“人类是愚蠢的”心理学派。有很多心理学家(主要是社会心理学家)他们致力于证明一个命题:人不是很聪明。

“人类是愚蠢的”心理学派似乎围绕了六个关于人类判断和推断的命题而展开研究:一是,人从根本上讲是非理性的,我们对自己的行为不是想得很清楚,我们倾向于试误

式的捷径,而不是运用什么算法,倾向于让我们的情绪和动机驾驭我们的认知。第二个观点是,人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自动驾驶模式,我们并不注意周围发生的事,而且我们往往会被第一印象和即时反应误导。这个学派还认为我们的行为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换言之,我们大部分行为都是自动过程的产物,不可避免地被情境的特征所激活的,而且我们对自己行为给出的原因只不过是事后合理化。我们首先作出行为,然后我们尝试解释。

为什么我们这样做?而不是事先有一个理由,然后根据这个理由作出行为?这就是愚蠢派。“人类是愚蠢的”心理学派提出的三个基本假设:

第一,是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有些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真的不是很清楚,我们有什么感觉,我们想要什么,我们无法预测自己的行为,我们不知道发生某件事时我们会有什么感受。其中有一个理论甚至极端到指出,当布什2000年当选美国总统时,大部分人说他们会离开美国,但最后几乎没有一个人离开。

二、无意识思想要优于有意识思想。他们认为有意识思想阻碍了适应行为,我们应该做的是跟随我们的直觉、第

一印象,这样一切就会没事。

最后一个观点认为,我们愚蠢到连自己有多愚蠢都不知道,愚蠢到不懂得错误和偏差在判断中发挥的作用。所以我们就继续犯这些错误。一个这么愚蠢的物种居然能活到今天,真的是一个奇迹。

Lewin言:“就作用而言,心理环境必须被视为一个独立领域的一部分”。Lewin称这个领域为生命空间,“而这个领域的另一部分是人”。这个基本事实就是Lewin所称的“领域理论法”的楔(xie)石。人和环境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可以分离开的,分离开的都是错误的或误导人的。是人对环境的预测引起了人的行为,是对环境的心理反映引起的。这种心理反映是个人内部的,它总是人的一个特征。

即使非常普通的行为,这个行为往往是有意图的,我们的意图也是人的一个特征。科学家用真实说明问题;普通者用感觉说明问题。

“因果归因的大众概念理论”。Malle并没有兴趣知道真正引起行为是什么?作为一个社会心理学家,他感兴趣的是,人们怎么思考行为的原因?因为人对行为原因的思考

导致他们作出不同的反应,所以他放弃了Kelley提出的朴素科学家模型。他想弄明白人是怎么推理行为的?他研究的是真实的行为人,真实的行为。研究人是如何推理这些行为的原因,原因和理由。

Malle的因果归因概念理论首先就是区分两种产生因素。一种他称之为理由,这跟人的信念、感觉、渴望有关;另一种他称之为原因,它以一种机械的方式(社会身份必备的条件、硬件)引起行为的发生。

因果关系三个基本维度:内部原因VS外部原因;稳定原因VS不稳定原因;广泛原因VS局部原因。为了让大家明白,Weiner用来解释社会事件的原因也能用来解释非社会事件的。

群体记忆(协同记忆)代代相传下去。有一个理论叫社会网络理论,它描述一个社区内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每个人有一个节点表示,他认识的人以连接的形式和那些人连起来。现在有社会家表明,有些行为是会传染的。例如肥胖,如果你有很多的肥胖的朋友,你自己也很可能是一个肥胖的人;如果你有很多瘦的朋友,你很可能也是瘦的。这不是因为随波逐流,因为这些人证明了,如果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