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豆瓣 【窃听风暴】 经典影评 精彩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要你心中有信念,它将永远不会离你而去
2008-11-26 00:49:47 来自: 典林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Das Leben der Anderen / 窃听风暴的评论 5
阿伦特在The Human Condition一书中写道:“人类不可能获得自由,除非他知道自己是受制于必然性的,因为把自己从必然性解放出来的努力虽然不可能是完全成功的,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赢得了自由。”《别人的生活》讲述的正是人性在极权主义制度下挣扎的历程。
表面上看,《别人的生活》讲述的是作家 Georg Dreyman的生活,当他遭遇到极权主义国家机器时,也就是遭遇到那个将乌托邦神学或者必然的“真理”凌驾于生命和生活之上的制度的时候,他的生活和命运会发生什么。但实际上,这个故事的主角却是特工HGW XX/7,也就是Hauptmann Gerd Wiesler的故事。
作为森严恐怖的国家安全局的一名特工,他像一部机器一样,忠实履行着极权主义的最高核心传来的指令。作为一个零部件,他的工作所遵循的必然性和强迫性,要求他必须丧失一个人所必需的起码的个性和情感特征,就像他的上司所警告他的,不能感情用事,时刻注意自己的立场,是否与这部庞大的极权主义机器保持高度一致。
但是,Hauptmann还是逐渐偏离了轨道,成为这部机器的背叛者。他开始情不自禁地与窃听对象接触,篡改窃听报告,瞒报情报,甚至发展到最后,藏匿证据,帮助当事人脱离险境。
因为他发现自己无法彻底变成一个无情的机器,无论是在和妓女做爱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真实欲望,还是在窃听过程中所发现的人性的纠结和同情。同样,那些极权主义制度的捍卫者,当他们喊着国家主义的宏伟口号,用国家和民族利益作为冠冕堂皇的名义来包装野蛮的行径的时候,却又在不断计算着个人的利益得失,不断做着由于自我的人性扭曲而显得极端无耻的勾当。当艺术文化部长扯开自己的内裤,露出雪白而肥硕的臀部,强迫Dreyman的妻子和她做爱时,他丑陋的嘴脸就像他的屁股一样苍白。
结果是,Hauptmann所作的一切,不仅让他的上司陷入挫败,让极权主义制度陷入窘境,也让渴望自由的作家 Dreyman感到不可思议,以至于在柏林墙倒塌后,在他重获自由之时,他要亲自去查明真相,找出那个幕后的窃听者究竟是谁。他找到了。他本可以当面感谢那个幕后的HGW XX/7,但是他止步了。他没有当面感谢,而是写了一本叫做《好人赞歌》的书题献给HGW XX/7先生。
在威严的必然性面前,任何个体都是渺小的,都是瞬间可以
灰飞烟灭的,艺术家Dreyman如此,特工Haup
tmann同样如此。当Hauptmann选择沉默的背叛这个丑陋的制度的时候,他一定知道自己的命运将是如何。他也一定没有期望作家有一天会写一本题献给他的书。但显然,他之所以冒着巨大的风险这样做,一定不是为了功利的得失计算,而是基于人性的良知。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说,他不再是绝对必然性的奴隶,而是一个高贵而自由的人。
自由就是对人性抱有一种期待和希望,就是相信天堂不在别处,它就在我们的心里。200多年前,在分裂的德意志,孤独的哲学家康德就说过,自由源自道德,那是一种发自人类心灵底部不必依赖于外部必然性的自我律令。无论外在的必然性要如何压迫他,都不会绝对扼杀这种人对自己的律令。这正是人的尊严和价值之所在。
人类已经穿过无尽黑暗的二十世纪极权主义制度所带来的压制、迫害、战争、屠杀和无以复加的恐怖,走到了今天。但是,即便是再黑暗的年月,人性的光芒也没有熄灭。这正是《别人的生活》试图说明的:在最黑暗的核心地带,也有光明的种子。因为人性是如此顽强,而自由则是人性最本质的要素。也许现实的残酷性远比这种希望来的强大,但是对希望的信念是如此重要,唯有如此,美好的事物才不会毁灭。就像Dreydman的诗所写的那样:
初秋的九月每一天都是忧郁的
那些笔直的小树向着天空
就像爱情一样茁壮的生长着
头顶是湛蓝的天空
天空飘着一朵棉花般洁白的云彩
而只要你心中有信念
它将永远不会离你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