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学考复习提纲.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2、货币
(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來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本质: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1)含义: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2)特点: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是观念上的货币。

(3)商品的价值川货币表现出来叫做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2、流通手段:
(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2)特点: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3)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

三、纸币
1、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2、优点: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3、发行规律: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4、流通中所耑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商品的数量x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
如果纸币发行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如果纸币发行小于这个限度,可能出现通货紧缩,使商品销售发生W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叫、信用工具
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2、主要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3、信用卡的优点: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节省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五、外汇
1、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换収更多人民币,就称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
六、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七、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决定价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商品的价值量不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3)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有利地位。

促使生产者提高效率,降低个别劳动时间。

八、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规律)价格上升,耑求量减少;价格下降,耑求量增加;
2、价格变动对不同的商品耑求量的影响是不同的:对生活必耑品耑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耑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耑求量的变动还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求量减少,其替代品耑求量增加;其互补商品耑求量减少)。

九、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十、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一一居民的收入水平(当前可支配收入、未來收入预期,收入差距大小)。

2、恩格尔系数(食品指出占家庭总指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H^一、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十二、做理智的消费者(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一)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二)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消费新需求对生产调整和升级有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3、消费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质量。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一)为什么?1、必要性:是解决我国主要矛盾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缩小与
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如何做?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3、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本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三、公有制为主体
(1)地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范围:
①国有经济:地位: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巾起主导作用;
意义: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②集体经济: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③混合所有制经济巾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屮占优势(就全国而言);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4)怎样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非公有制经济:
(1)范围: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2)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促进生产发展、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外资经济: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出口)
(4)政策: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1)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2)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符合“三个有利于”: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五、公司的类型
1、公司的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公司的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异同见书)
3、公司的组织机构: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助手)、监督机构(监事会)
4、公司制的优点: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
六、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1、经营成功的因素: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的形象。

2、企业经营不善的后果
兼并(优并劣):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増强其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破产: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这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七、劳动和就业
(一)为什么要重视就业?劳动与就业的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从个人角度: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

实现自身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从国家角度:生产出社会所谣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从人类社会角度: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二)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1、国家: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2、劳动者个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
八、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2、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权益:
(1)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2)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3)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3、如何维权:(1)国家:制订相关法律,制订相关的制度
(2)个人:膻行劳动义务(维权的基础);签订劳动合同(维权的重要依据);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权益受到侵犯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投诉、协商、申请调节、申请仲裁、起诉)。

九、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机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
2、利息:利息=本金X利息率X存款期限
3、分类: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4、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一一主体业务,利润的主要來源;结算、Ik务
十、股票、债券、商业保险
1、股票:(1)含义: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2)发行者:股份有限公司(3)收益:股息和红利;股价上升带來的差价(4)性质:股份凭证
(5)作用:个人:投资;企业:筹集资金;国家: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利用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

2、债券
(1)类型:国债(风险最小)、金融债券(金融机构发行、风险其次)、企业债券(企业发行、风险最大)(2)性质:债务证书(3)收益:到期要还本付息(4)作用:筹集资金
3、商业保险
(1)发行者:依法成立的保险公司(2)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3)类型:人身保险、财产保险(4)作用:规避风险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一、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
(一)原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

我国现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必然实行按劳分配力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
(二)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1)地位: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主体地位。

(2)存在范围:公有制。

(3)原因: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我国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4)意义: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技,提高技能;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
内容:①劳动力(非公有制经济巾一般职工的收入)②资本(投资获得的收入)
③技术(技术转让或专利)④管理(非公有制经济中的管理者的收入)
意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二、收入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差距不能过于悬殊
2、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制度保证);
(2)增加居K收入,提高居K收入在国K收入分配屮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屮的比重。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三、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矛盾: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差距蛣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四、财政
(一)财政及其作用
1、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它通过国家预算來实现。

2、作用:(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促使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二)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形式:税收收入(最普遍的形式和和最重要的來源)、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根本原因)
分配政策的影响(合理的分配政策:保证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促进企业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财政支出
种类: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行政管理和国防;社会保障;债务支出
4、收支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财政收支平衡: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财政盈余: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财
政赤字: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五、税收
(一)税收及其种类
1、含义: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分类:(1)增值税:
①征税对象: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

②作用:避免重复征税,防止偷漏税;有利于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2)个人所得税
①税率:超额累进税率(所得越多,税率越高;所得越少,税率越低)、比例税率
②意义: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①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实现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

②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通过税收实现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违税行为:偷税、欠税、骗税(骗取税收优惠政策)、抗税
3、①公民应当履行义务自觉纳税;②公民还要行使权利一一增强监锷意识;关注税收的征管和使用;批评和检举。

第四单元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配置资源
1、配置资源的两种手段:计划和市场。

2、市场在资源配置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叫市场经济
3、市场调节优点:①通过价格传递供求信息,合理配置资源;②通过竞争,推动科技和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4、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有哪些?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市场调节存在的弊端:
自发性(追逐利益,可能不择手段,违反法律或道德)
盲目性(因分散经营不能准确掌握市场信息,容易一哄而上,盲目生产)
滞后性(市场调节有时间差)。

(3)导致不良后果:如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收入差距的扩大,甚至造成两极分化。

5、市场秩序:
(1)为什么?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①严格实施市场规则
市场规则包括:市场准人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②形成以道德力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一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三、加强宏观调控
1、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
(1)必要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
有制、及共同富裕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2)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手段:①经济手段(经济政策、计划,主要表现为财政政策和货印政策)
②法律手段(制度和运用经济法规,表现为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
③行政手段(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

4、怎样实施宏观调控?
必须建立在市场基础性作用之上(遵循价值规律):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总体小康的不足: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两型”社会建设取得进展。

五、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地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内容:
(1)第一要义:发展(2)核心: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面对经济全球化
1、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3、载体: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
4、影响(双刃剑)
利一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家分工水平,推动各国生产力发展;
弊一一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风险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5、实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

6、如何对待:积极参与,抓住机遇;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勇敢迎接挑战。

七、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一)WTO:
1、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

2、作用:组织多边谈判,制定基本原则和协定,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3、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

其屮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
4、中国加入WTO的意义: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全面提髙开放型经济水平
(1)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一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2)意义: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怎样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③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④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