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变异的特点
模块二遗传与变异03 变异、育种和进化-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和特点
1.变异类型的辨析
①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但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②真核生物DNA的非基因区发生碱基改变不 属于基因突变,突变的基因不一定都能遗传 给后代。 ③无论能否遗传给后代,突变和基因重组均 属于可遗传变异。 ④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间,至少两对等位基因,如AABb自交不能发 生基因重组,受精过程中也不发生基因重组。
一:用该宽叶红花突变体与缺失一 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杂交
二:用该宽叶红花突变体与缺失一 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红花植株杂交
(2)结果预测: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 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 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
B
D.生物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例12:(2021.福建)物种甲和物种乙为二倍体植物。甲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悬崖顶乙
生活在悬崖底的林荫里。在某些山地坡度和缓的地方,甲和乙分别沿着斜坡向下和向
上扩展,在斜坡上相遇并杂交产生丙。若丙不能产生子代,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和乙仍然存在生殖隔离
例1:(2021·1月浙江)野生果蝇的复眼由正常眼变成棒眼和超棒眼,是由于某个 染色体中发生了如下图所示变化,a、b、c表示该染色体中的不同片段。棒眼和超
棒眼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畸变中的(B )
A.缺失 B.重复 C.易位
D.倒位
例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人教版生物)

4.下列属于生物变异现象的是( B ) A.孔雀和鸭子的羽毛明显不同
B.一棵树上所结的果实在形态、大小、 颜色上有差异
C.蝗虫的体色夏季为绿色,秋季为褐色
D.蜜蜂的发育过程中,成体与幼体有显 著的差异
5.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变异对生物生存都是有利的 B.变异对生物生存都是不利的 C.变异一旦出现就可以遗传给后代 D.有的变异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有的 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C.遗传现象 D.进化现象
2.下列变异中,不可遗传的是( D ) A.视觉正常的夫妇生下患色盲的儿子 B.家兔的毛色有白色、黑色、灰色 C.玉米地中常出现的白化苗 D.暑假后同学们在军训一段时间后肤色 变黑
3.有利变异是指( B ) A.对人类有益的变异 B.对生物自身生存有益的变异 C.可以提高产量的变异 D.可以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不利变异:对某种生物来说,变异 不利于它的生存。
三、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养新品种
选 择 育 种
原理:由于遗传物质的变异,不同 品种或同一品种的奶牛控制产奶量 的基因不同,通过人工选择可以将 产奶量高的奶牛 (含有控制高产奶 量的遗传物质) 选择出来,通过选 择、繁育,数代后就会产生高产奶 牛。
6.下列方法中,不能得到可遗传变异的 是( D ) A.进行品种间杂交,之后进行选育 B.用搭载过太空船的种子进行繁育 C.用药物处理植物种子,之后进行培养 D.选育水肥充足条件下生长健壮的作物
杂 交 育 种
原理:通过杂交,使高产基因 和抗倒伏基因组合到一起,就 形成了高产抗倒伏小麦。
普通甜椒
诱变育种
太空椒
原理:在太空条件下,利用宇宙射 线辐射,引起普通椒基因突变,而 培养出新品种。
变异的名词解释

变异的名词解释变异的名词解释:揭开生物多样性奥秘导语:我们身边的自然界充满了令人惊叹的生物多样性,诸如动植物、微生物等等。
然而,当我们深入了解这些生物时,我们会发现它们中的一些具有“变异”的特点。
本文将通过探索变异的名词解释,带领读者一起进入这个神奇的世界,并了解变异对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重要作用。
第一部分:变异的定义及分类在生物学中,变异是指在一群个体中,出现了与其它个体相比较的不同特征的现象。
这些不同特征可以是形态、行为、基因等多个方面的变化。
1.1 自然变异自然变异是指在个体内部的基因产生变异,进而导致个体间存在差异。
比如,同一个物种中的个体可能有不同的体形、毛色、花色等。
1.2 突变和遗传变异突变是指基因组中发生的突然而稀有的变化,它们可以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改变基因的结构或功能。
而遗传变异则是指通过遗传机制在较长时间尺度上累积的变化。
1.3 表型变异和基因变异表型变异主要指的是在生物个体内,不同个体之间表现出不同的形态或行为。
而基因变异则是指在遗传物质基因组中发生的变化。
第二部分:变异的原因及机制变异的产生离不开与环境、遗传基因及遗传机制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2.1 环境因素导致的变异环境因素如气候、温度、土壤等可以对个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进而导致变异产生。
例如,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同一品种的植物可能会形成不同的叶子形状。
2.2 遗传因素导致的变异遗传因素是指个体遗传物质的特点和传递机制。
基因突变或突变的积累可以导致新的基因型的产生,并继承给后代。
2.3 自然选择与适应性变异通过自然选择机制作用,适应性变异可以使得某些个体在特定环境中具有更好的存活和繁殖机会。
例如,食草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可能会发展出特殊的牙齿结构以适应不同的食物来源。
第三部分:变异对生物的意义变异在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为生物的适应和生存带来了灵活性和多样性。
3.1 促进进化和物种分化变异是物种进化和物种分化的基础。
高三生物复习——生物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特点

高三生物复习——生物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特点
1.变异类型的辨析
(1)关于“互换”问题
①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2)关于“缺失”问题
①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②基因内部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3)关于变异的水平问题
①分子水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②细胞水平:染色体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2.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的界定
考向一生物变异的判定
1.(2018·全国Ⅰ,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微生物表型变异

微生物表型变异微生物表型变异是一个复杂且多样化的过程,它涉及到微生物如何适应其生存环境中的多种压力、改变其表型以更好地适应生存条件的变化。
本文将从以下八个方面详细探讨微生物表型变异的各个方面:1.适应环境压力:微生物在面对环境压力时,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表型来适应环境。
例如,在高温环境下,一些微生物可以产生芽孢来增加其抵抗高温的能力。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通过改变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外膜的离子通道等来适应环境压力。
2.耐药性变异:微生物在长期接触抗生素等化学物质时,会发生耐药性变异。
耐药性变异的机制包括增加药物外排、改变药物靶点、产生灭活酶等。
耐药性变异的特点是可遗传、可快速适应、具有多样性等。
3.毒力变异:微生物的毒力变异是其致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毒力变异的机制包括改变毒素基因表达、改变细胞表面结构等。
毒力变异的特点是可导致宿主免疫应答、具有组织特异性等。
4.代谢途径改变:微生物在面对环境变化时,可以通过改变代谢途径来适应新的环境。
例如,在缺乏某种营养物质时,微生物可以激活相应的代谢途径,以利用其他替代性的营养物质。
代谢途径改变的机制包括基因突变、调节转录因子等。
5.表观遗传修饰:微生物的表观遗传修饰是其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方式之一。
表观遗传修饰的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
这些修饰可以影响DNA的转录、复制、重组等过程,从而影响微生物的表型和适应性。
6.群体感应及生物被膜形成:微生物通过群体感应机制来感知环境中的其他微生物,并根据感应结果调整自身的行为和表型。
群体感应的机制包括细菌间的信息交流、基因表达调控等。
在此基础上,微生物还会形成生物被膜,以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生物被膜的形成机制包括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等。
7.细胞形态及生理变化: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和生理状况对其生命活动和适应性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一些病原微生物在感染宿主细胞时,会形成特殊的入侵结构(如鞭毛、菌毛等),以帮助其侵入宿主细胞。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②不可遗传的变异:是指由 环境因素 引起的,没有 遗传给后不代能。
遗传物的质改变,
(2)根据变异是否对生物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例如,长期使
用青霉素,某些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对细菌来说,属于有利变异,对人类来
说,属于不利变异。
二、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1.人工选择育种:从产奶量不同的奶牛中,经过多代 选择、繁育,培育
6.下列各项实例中,说法错误的是( )D A.科学家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转基因荧光鼠 B.从产奶量不同的奶牛中人工选择繁育出高产奶牛 C.高产不耐盐碱水稻与低产耐盐碱水稻杂交选育出高产耐盐碱水稻 D.普通南瓜的种子经组织培养后栽种,选择培育出70多个南瓜品种
7.
研究人员用高产小麦与优质小麦杂交,获得的种
15.(2024淄博期末)新型冠状病毒变异的方向是传染性更强、毒性更 弱。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变异的分析,正确的是( )D A.该病毒的变异是不利变异 B.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阻止该病毒的传播 C.该病毒的变异不可以遗传 D.该病毒的变异过程中有遗传物质的改变
1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科学工作者将一种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与另一种低产抗倒伏 的小麦进行杂交。后代中出现了如图中的四种类型,选择高产抗倒伏类 型进行繁殖培育,多代后就获得了稳定遗传的高产抗倒伏小麦新品种。
17.(2024烟台招远期末)以下是关于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实验,
请分析回答:
(1)提出问题:由于品种不同,花生果实大小有差异吗? (2)作出假设: 由于品种不同,花生果实大小有。(或没有)差异
(3)制订并实施计划:
①取甲、乙两种品种的花生,测量花生果实长轴的长度。怎样选择30 粒花生? 随机取样。用30粒花生而不是1粒,目的是 避免.实验出 现偶然性。
中考复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遗传:指间的相似性。
例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指间和间的差异。
例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金鱼品种多。
【点拨】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2.生物的性状(1)生物的性状:生物体的、、等方面的特征。
例如,眼睛的颜色,头发的颜色、形状,身高,血型,能否卷舌。
(2)相对性状:种生物性状的表现形式。
例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人的血型有A 型、B 型、O 型和AB 型,狗的白毛和黑毛。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转基因超级鼠:①过程:利用技术将转入核未融合的受精卵内,再将受精卵注入代孕小鼠的内,生出的小鼠个体较大。
②所用生物技术:技术。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③结论:控制生物的性状。
(2)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到的影响。
生物体有许多性状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3)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而不是性状。
【小试牛刀】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体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人的A 型血与B 型血是一对相对性状C.性别也属于人体的性状D.在生物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2.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B.变异的实质是生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物质发生变化C.生男生女取决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中所含的性染色体D.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3.(2021北京房山二模,18)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A.遗传现象 B.繁殖现象C.变异现象 D.进化现象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手段。
生物的变异

举例: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就是一种可遗传 的变异。这种病在缺氧时,红细胞由正常的 圆饼状变成镰刀形,严重时镰刀状的红细胞 破裂,造成溶血性贫血。
变异的类型
不 概念:生物体在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产生的变异
可 产生的原因:由外界环境条件引起,遗传物质没有发生 遗 变化。
生物的变异
变异的概念: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 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的现象。
特点:和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在生物界中也普 遍存在。
举例:我们常用“一母生九子, 连母十个样”来形容母亲和子 女之间以及不同子女之间的变 异现象。
变异的类型
(1)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根据引 起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
传
的 变
特点:生物体出现的一些变异现象,一般只表现在当 代而不会遗传下去。
异 举例;一对同卵双生的姐妹,姐姐长期在室内工作,妹
妹长期在室外工作,妹妹的皮肤会比姐姐黑。
不可遗传的变异
双胞胎兄弟俩一个长 时间在室外工作导致 皮肤较黑,一个长时 间在室内工作导致皮 肤较白。
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 异,如果没有影响到 遗传物质基础,就不 会遗传给后一代。
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从而导致死亡, 这就是不利变异。
有利的变异
不抗倒伏的小麦
抗倒伏的小麦
人类应用有利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杂交
高产倒伏小麦
低产抗倒伏小麦
高产抗倒伏小麦
通过杂交,低产抗倒伏小麦把抗倒伏的基 因传给了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抗倒伏基 因与高产基因组合到一起,可以产生高产 抗倒伏小麦。
一些普通的甜椒种子被带 入太空,经过太空遨游返 回地球,栽种下去后,从 中选育太空椒。和普通甜 椒相比,太空椒的植株明 显增高增粗、果实增大, 产量也比原来普遍增长了 20℅以上,而且品质大为 提升。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居民之一,它们在地球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特性使得它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并在这个过程中演化出新的物种。
一、微生物的遗传微生物的遗传是通过DNA或RNA等核酸分子来传递的。
这些分子中含有遗传信息,可以指导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活动。
微生物的遗传具有以下特点:1、高度多样性: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因此具有高度的多样性。
2、快速进化:微生物的遗传信息可以很容易地发生突变,这使得它们能够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3、群体遗传:微生物通常以群体形式存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群体的遗传特征。
二、微生物的变异微生物的变异是指它们的遗传特征发生变化的过程。
这些变化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辐射等)的影响,也可能是由于DNA 复制过程中的随机错误。
微生物的变异具有以下特点:1、适应性变异:微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会发生适应性变异,这些变异有助于它们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2、突变:微生物的DNA分子在复制过程中会发生随机错误,这些错误可能导致微生物的遗传特征发生变化。
3、基因转移:微生物之间可以通过基因转移来实现遗传信息的交流,这有助于它们适应新的环境。
三、微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实际应用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特性在许多领域都有实际应用。
例如,科学家可以利用微生物的遗传信息来开发新的药物和生物技术产品;通过研究微生物的变异机制,可以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特性是它们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重要机制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演化过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课件一、引言微生物,作为生命的基本单元,其遗传与变异的研究对于理解生命的本质和进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生物的变异

(3) 低频性 :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
(4) 不定向性 :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 (5) 多害少利性 :有些基因突变,可使生物获得新性状, 适应改变的环境。
5.基因突变的意义 (1) 新基因 产生的途径。
(2)生物变异的 根本来源 。
(3)生物进化的 原始 材料。
6.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原因
× √
[优化落实]
一、基因突变
1.[判一判] (1)基因突变是由于DNA片段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的 基因结构的改变。 ( )
(2)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一定会引
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 )
√ × √ √
(3)引起基因突变的外界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 )
(4)若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基因就不会发生突变。 ( )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也可发生碱基对的改变。 (2)有些病毒(如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中碱 基的增添、缺失、改变引起病毒性状变异,广义上也称 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不只发生在分裂间期
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
素对DNA的损伤不仅发生在间期,而是在各个时期都有; 另外,外部因素还可直接损伤DNA分子或改变碱基序列, 并不是通过DNA的复制来改变碱基对,所以基因突变不 只发生在间期。
性状的变异。
[连一连]
2.染色体数目变异
(1)染色体组
细胞中在 形态 和 功能 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 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一组 非同源染色体 。 (2)判断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①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 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1944 年 O.T.Avery 、 C.M.MacLeod 和 M 。 McCarty 从热 死S型S. pneumoniae 中提纯了可能作为转化因子的各种 成分,并在离体条件下进行了转化试验:
活 R菌
①加S菌DNA ②加S菌DNA及DNA酶以外的酶 ③加S菌的DNA和DNA酶 ④加S菌的RNA ⑤加S菌的蛋白质 ⑥加S菌的荚膜多糖
3 耐药性变异
耐药性变异:微生物对某种抗菌药物 由敏感变为耐药的变异。有些微生物 还表现为同时耐受多种抗菌药物,即 多重耐药性。
耐药性变异成为当今医学、农业上的重要难题。
4 菌落变异
细菌的菌落主要有光滑(smooth,S)型和粗糙 (rough,R)型两种。S型菌落表面光滑、湿润、 边缘整齐。经人工培养多次传代后菌落表面边 为粗糙、干燥、边缘不整齐,称S—R变异。 S—R变异常见于肠道杆菌,是由于失去LPS 的特异性寡糖重复单位而引起的。 变异时不仅菌落的特征发生改变,且细菌的其 它性状也发生了变化。 S型菌的致病性强,但有少数R型菌的致病性 强,如结核分枝杆菌。
二 变异的类型 1 形态结构的变异
大小和形态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可不同, 生长过程中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可发 生变异。如:鼠疫耶氏菌在陈旧培养 物上细菌的多形态性、细菌L型。 特殊结构如:荚膜(肺炎链球菌)、 芽胞(炭疽芽孢杆菌)、鞭毛(变形 杆菌H-O变异)也可发生变异。
2 毒力变异
毒力增强:无毒力的白喉棒状杆菌常寄 居在咽喉部,不致病;当感染了β-棒状 噬菌体后变成溶原性细菌,则获得产生 白喉毒素的能力,引起白喉。 毒力减弱:有毒菌株长期在人工培养基 上传代培养,可是细菌的毒力减弱或消 失。卡介苗(BCG)是有毒的牛分枝杆菌 在含有胆汁的甘油、马铃薯培养基上, 经过13年,连续穿230代,获得的一株 毒力减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的变异株。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要点

1、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
传给后代。
2、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所引起的变异。
3、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4、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5、基因突变
①类型:包括形态突变、生化突变和致死突变。
②特点:普遍性;多方向性;稀有性;可逆性;有害性。
④原因: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复制过程出现差错,造成了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
⑤实例:人类镰刀型贫血病、白化病、太空椒(利用宇宙空间强烈辐射而发生
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
⑥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
a、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射线。
b、化学因素:主要是各种能与DNA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
c、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
6、基因重组:指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不同于亲本类型的
现象或过程。
①类型: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基因交换(同源染色
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
②意义: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性。
生物的变异技巧

生物的变异技巧
生物的变异技巧是指生物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所发展出的一系列适应性特
征和能力。
以下是生物常见的变异技巧:
1. 遗传变异:生物的基因组会发生突变,导致新的基因型和表型特征的出现。
这种遗传变异可以通过基因重组、突变和基因流动等方式产生。
2. 毛色变异:生物的毛色可能会因环境和天气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异。
例如,某些动物在冬季会有白色的毛色,以适应雪地的环境。
3. 身体形态变异:生物的身体形态可能会因适应环境的需要而发生变异。
例如,有些鸟类在不同的栖息地中具有不同的嘴形状和翼展,以适应觅食和飞行的需要。
4. 抗性变异:生物在面对病原体、寄生虫或其他外部压力时,可能会发展出抗性来抵抗这些压力。
例如,某些细菌可能会产生抗生素抗性来对抗人类使用的药物。
5. 行为变异:生物的行为模式可能会因环境和资源的变化而发生变异。
例如,某些鸟类在觅食策略上会根据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以最大程度地获取食物。
总而言之,生物的变异技巧是一种适应环境变化的策略,使得生物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微生物易变异的特点

微生物易变异的特点微生物是一类非常简单的生命体,但是它们在自然界的重要性却不容小觑。
微生物广泛分布于地球上的各个角落,它们对于环境和人类的生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与其他生物相比较,微生物具有易变异的特点,这使得它们对于研究者来说充满了挑战性。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微生物易变异的特点。
一、遗传物质的复制方式微生物通常采用无性繁殖的方式来繁殖后代。
在这个过程中,遗传物质会被复制并传递给下一代。
然而,由于微生物的复制方式非常原始,没有复杂的修复机制,因此在复制过程中,遗传物质会发生错误,导致基因序列发生变异。
二、自然选择压力微生物生存于一个极其激烈的环境之中。
在这个环境中,微生物不断面临着各种自然选择压力,例如温度的变化、饮食的不同、氧气的含量等等。
这些选择压力会促使微生物进化以适应当前的环境,这也是微生物易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基因重组和水平基因转移微生物具有基因重组和水平基因转移的能力。
基因重组指的是通过错配互换、交叉配对等方式,将不同的基因片段的组合形成新的基因。
而水平基因转移是指在细菌之间发生DNA的直接转移。
这两种方式都会导致细菌基因组快速发生变异,进化出更适应当前环境的细菌。
四、抗生素的压力抗生素是人类用来对抗各种细菌感染疾病的重要药物。
然而,细菌在长期的选择压力下逐渐进化出抗生素的抵抗能力。
当抗生素被使用过于频繁时,细菌会迅速进化以适应当前环境,最终演变成具有高度抗性的超级细菌。
总之,微生物之所以具有易变异的特点,是由于这些细微的变化能够使微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选择压力。
这些微小的变化最终会导致微生物基因组的巨大变化,促进了微生物的进化和演变。
对于研究者来说,了解微生物易变异的特点非常有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微生物的进化和演化规律。
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预测和控制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生物学中的人类基因变异的类型与特点

生物学中的人类基因变异的类型与特点人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体系,在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之后,我们已经被赋予了许多与生俱来的特殊基因,这些基因使得我们对环境变化有着各种应对策略,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诸如肤色、眼睛颜色、身材、性格等个性化特征。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它们是由DNA分子组成的。
基因变异是指基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导致基因信息发生了变更。
人类基因变异是生物学领域的一大研究课题,它涉及到人类发展的历史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也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
人类基因变异的类型基因变异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发生了突变,从而导致DNA序列发生了改变。
其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它是指DNA分子中的单个碱基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异一般不会引起基因识别能力的丧失,只是会导致一些基因信息的改变。
另一种类型的基因变异是基因重组,这种变异是指不同的基因片段发生了交换,从而导致基因组成发生了改变。
这种变异的效应相对较大,可能会产生新的蛋白质,从而改变某些生物特征。
人类基因变异的特点人类基因变异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因变异的类型多样性人类基因变异的类型非常多样,既包括对单个基因的点突变,也包括基因重组这种大规模的基因变异。
一些人类基因变异的效应强烈,影响着一些基本的生理和生化过程,如体型、头发颜色等;另一些变异则对一些抵御疾病的能力产生了影响,如乳糖不耐受。
2、基因变异的地域性差异由于地域和环境的差异,不同人群之间的基因变异也存在着差异。
例如,非洲人群中常见的血红蛋白突变与贫血的关系密切;而亚洲人群和欧洲人群比较常见的基因变异则与皮肤颜色、眼睛颜色、面容等特征有关。
3、基因变异的随机性在理想情况下,基因变异是一个随机的过程。
基因的变异并不是因为一个特定的物理或化学事件,而是因为自身错误地复制DNA分子,或是等待自然选择的过程。
这种随机性使得不同基因变异之间无法通过一种清晰的关系联系起来,也使得基因变异的预测非常困难。
微生物易变异的特点

微生物易变异的特点微生物易变异是指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遗传性状或表型特征。
这种变异通常是由于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发生了突变或重组,导致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发生了改变。
微生物易变异具有以下特点:1. 高度适应性:微生物易变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高度适应性。
微生物生活在各种环境中,包括极端的温度、酸碱度、压力等条件下,而且它们的繁殖速度非常快,使得它们能够迅速适应并生存于不同的环境中。
这种适应性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变异来实现的,微生物可以产生新的遗传性状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2. 高度多样性:微生物易变异还表现为其高度多样性。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非常简单,但它们可以通过基因的突变和重组产生非常多的遗传变异。
这种多样性使得微生物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展示出不同的表型特征,从而具有更高的生存竞争力。
例如,细菌可以通过易变异产生抗生素抗性,使得它们能够在抗生素的压力下生存下来。
3. 快速演化:微生物易变异的速度非常快,使得它们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新的遗传性状。
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非常快,细菌可以在短短几小时内繁殖成千上万个个体。
这种快速的繁殖速度使得微生物的突变和重组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生,从而产生新的遗传性状。
这种快速演化的能力使得微生物可以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且在抗生素等压力下产生抗性。
4. 遗传稳定性:尽管微生物易变异,但其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却是相对较高的。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通常由DNA或RNA组成,这些分子具有相对较高的稳定性,可以在复制过程中保持其完整性和稳定性。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在变异和重组的基础上产生新的遗传性状,但其基本的结构和功能仍然保持不变。
这种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是微生物易变异的基础,也是微生物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关键。
微生物易变异是微生物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产生新的遗传性状或表型特征的过程。
微生物易变异具有高度适应性、高度多样性、快速演化和遗传稳定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微生物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并且在抗生素等压力下产生抗性。
生物的变异说课课件PPT

目 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生物变异类型及特点 • 生物变异原理剖析 • 实验设计与操作演示 • 生物技术应用及伦理道德讨论 • 课堂互动环节与答疑 •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生物变异概念引入
01
02
03
变异定义
生物变异是指生物体在遗 传物质上发生的可遗传的 变异,导致表型特征或性 状发生改变。
变异的类型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人类对生物变异的利用
在育种、医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应用。
相关领域前沿动态介绍
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精确地 研究基因功能和调控机制,以及治疗遗传性疾病。
生物信息学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对生物信息进行存储、检索和分析 ,揭示生物变异与表型、疾病之间的关联。
伦理道德问题探讨
生命尊严问题
社会公平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
基因工程技术可能涉及到对生命本身 的干预和改变,引发对生命尊严的关 注和讨论。在技术应用中,应尊重生 命的自然属性和尊严,避免对生命进 行不负责任的操控。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能带来 社会公平问题。例如,基因诊断和治 疗的高昂费用可能使得部分人群无法 享受技术带来的益处,造成社会的不 公平现象。因此,在技术应用中,应 关注社会公平问题,采取措施保障技 术的普及和公平使用。
理和规律。
实验材料
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 盖玻片、染色剂等。
实验步骤
取洋葱根尖→解离→漂洗→染 色→制片→观察。
实验结果
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植物细 胞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包括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变异的特点
生物突变可分为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
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某一位点上发生的改变,又称点突变。
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子代将出现遗传性改变,那么生物变异的特点是什么?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是什么?
生物变异小知识:
普遍性
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的动植物以及人,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在自然界的特种中广泛存在。
例如,棉花的短果枝,水稻的矮秆、糯性,果蝇的白眼、残翅,家鸽羽毛的灰红色,以及人的色盲、糖尿病、白化病等遗传病,都是突变性状。
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基因突变叫做自然突变,人为条件下诱发产生的基因突变叫做诱发突变。
随机性
它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一般来说,在生物个体发育的过程中,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越迟,生物体表现突变的部分就越少。
例如,植物的叶芽如果在发育的早期发生基因突变,那么由这个叶芽长成的枝条,上面着生的叶、花和果实都有可能与其他枝条不同。
如果基因突变发生在花芽分化时,那么,将来可能只在一朵花或一个花序上表现出变异。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体细胞中,也可以发生在生殖细胞中。
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突变,可以通过受精作用直接传递给后代。
发生在体细胞中的突变,一般是不能传递给后代的。
提醒您:基因变异有利有弊,所以为了保障不再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学习一些生态破坏知识和环境污染知识来保护环境,因为环境是觉得基因变异的一大因素。
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和生态破坏小知识可继续关注本网站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