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衰老与细胞凋亡的研究综述

细胞衰老与细胞凋亡的研究综述
细胞衰老与细胞凋亡的研究综述

细胞的衰老与细胞凋亡研究的综述

2009级生物科学平昊

摘要:在细胞成熟与行使功能后,即走向衰老,细胞总体的衰老导致个体的老化细胞衰老有诸多因素调控当前多集中于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如探索衰老相关基因,癌基因抑或抑癌基因等癌肿相关基因与细胞衰老的关系,染色体端粒与衰老的关系,以及一些与疾病有关的无知在衰老中的作用。

细胞终末分化与衰老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细胞死亡有两种类型:细胞程序性死亡和细胞坏死。前者又称细胞凋亡,多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与个体生长、发育以及疾病发生与防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找出细胞凋亡的关键调控基因及其作用机制将是研究细胞死亡的重点工作。

关键词:衰老凋亡研究方法检测方法

1.细胞凋亡的主要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1 简介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调控的细胞主动性死亡过程。细胞凋亡的特征是具有明显的形态学改变,包括细胞膜发泡,细胞皱缩,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染色体凝聚和DNA片段化等。近年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机体内细胞凋亡是受多基因精细调控的结果,过量或者过少的细胞凋亡均对机体有害。人类及动物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均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如果能恰当的阻断或加速细胞凋亡,可以为治疗或防控凋亡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途径。细胞凋亡的检测是开展凋亡研究的必需步骤,凋亡的所有检测方法是基于凋亡细胞所特有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特征建立的。

1.2主要检测方法

1.2.1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

细胞发生凋亡时具有固有的形态特征,如细胞核表现缩小、染色质边缘化、凝集,凋亡晚期还会出现由核碎片与胞质内的部分细胞器混合在一起,且被细胞膜包裹形成的凋亡小体。DNA特异性染料(如Hoechst33342、Hoechst33258和DAPI 等)可以与DNA的A-T碱基区进行非嵌入式结合,从而使细胞核着色,在紫外光激发时会出现明显的荧光。通过荧光显微镜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以观察细胞染色质的形态学变化、膜结构及通透性的改变,从而鉴别凋亡细胞、正常细胞及坏死细胞。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结果直观,至今仍是判定细胞是否发生凋亡的金标准,但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特征耗时费力,不适于大量凋亡样本的检测。

1.2.2 细胞凋亡的DNA片段化检测

DNA ladder

提取凋亡细胞的基因组DNA,经电泳后染色观察可见180 bp~200 bp及其不同倍数的弥散状DNA条带,即DNA ladder。DNA ladder被视为经典的检测细胞凋亡的指标,但DNA凝胶泳特异性虽高而灵敏度偏低,不适于检测细胞凋亡初期DNA链的轻微损伤。

TUNEL检测法

TUNEL法是一种将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原位检测凋亡细胞DNA片段的方法。其基本原理为:细胞发生凋亡时核酸内切酶被激活,染色质或DNA被核酸内切酶切割后产生180 bp~200 bp的含3′-OH末端的片断,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将结合有荧光素的核苷酸(dUTP)标记到缺口3′-OH的末端,依次加入HRP抗荧光素抗体和HRP显色底物DAB,凋亡细胞显色明显,而正常细胞没有DNA断裂或者只有少量的DNA发生断裂,故不被显色。

1.2.3 ELISA检测法

应用ELISA方法也可以检测DNA片段化,在凋亡的早期DNA发生断裂,核小体释放进入细胞质中,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单元,通过ELISA检测凋亡细胞释放到细胞质中的核小体从而确定细胞凋亡程度。此方法既可定性又可以定量,而且适合检测大批量样本,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试验过程中如果裂解细胞的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细胞核中的DNA片段也被计算在内,进而导致结果偏高,因此不同的细胞系需要经过数次摸索才能确定最佳检测条件。

1.2.4 细胞凋亡的线粒体膜电位的检测

细胞发生凋亡过程中,线粒体也会发生变化。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导致的线粒体膜通透性发生变化,此被认为是线粒体导致细胞死亡的众多途径中关键的一个。研究证实细胞在凋亡刺激信号的刺激下线粒体膜电位发生下降,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是细胞凋亡的早期事件,而且细胞聚集染料能力的下降可以用来反映膜电位的下降程度,进而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内跨膜电位的变化。

1.2.5 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检测

凋亡促进基因表达的检测

caspases家族基因表达产物是促进细胞发生凋亡的主要酶类,细胞凋亡机制的执行基本都是由一个进化上保守的caspase完成的。在凋亡中根据其作用及扮演的角色不同,caspase可以分为2类,启动caspase和执行caspase。执行caspase是被启动caspase激活后,执行caspase经过一系列的酶激活级联反应,导致最后细胞凋亡。不同的细胞系与不同的凋亡刺激因素

会引起不同种类的caspases活化。因此,不同的细胞凋亡,也需要选取不同的caspase来检测,最终确定凋亡促进基因的表达情况。

凋亡抑制基因表达的检测

通常在检测细胞凋亡试验中,除检测凋亡促进基因的表达外,还会同时检测抑制凋亡基因的表达情况来反映细胞凋亡,如核因子-κB(NF-κB),环氧合酶(COX)和BCL-2家族成员等基因。用RT-PCR检测促凋亡基因p53、Bax和Caspase-3和抑制凋亡基因Bcl2和Bcl-XL的表达,进而确定了胡萝卜提取物对人类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1.2.6 细胞周期的测定

鉴于细胞凋亡后发生DNA断裂,根据此特征应用DNA结合染料,如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吖啶橙(Acridineorange, AO),或Hoechst dyes等进行细胞周期的检测,判定细胞凋亡的程度和比率。由于DNA小片段溢出的程度受反应时间、温度等影响,需要通过调整凋亡细胞的DNA含量,减少凋亡细胞与非凋亡细胞的重叠峰,进而增加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Annexin V/PI双染法测定

Annexin V/PI法是根据细胞凋亡早期细胞膜的磷脂对称性发生改变,磷脂酰丝氨酸(PS)由细胞膜内移位到细胞膜外,采用Annexin V/PI双染,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的方法。

1.2.7 细胞凋亡的Ca2+浓度变化的测定

Ca2+是细胞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第二信使分子,细胞众多的生命活动都有Ca2+的参与。关于Ca2+在细胞凋亡中的精确作用还存在很多的争议,但目前的一致结论是:内质网Ca2+丢失会引发内质网压力途径的细胞凋亡发生,压力诱发的Ca2+过多负载会导致更多的坏死,调节性Ca2+浓度的增加在内源性细胞凋亡途径中提供了重要的信号事件.

1.3 结语

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都是基于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各种特征设计的,在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的时候,要综合几种方法进行检测,因为目前没有一种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是完美的,任何一种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不同时间检测细胞凋亡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因此,要想捕捉到明显的细胞凋亡,就要设置不同条件进行检测,比如刺激时间梯度和刺激源浓度梯度等。另外,针对不同时期的细胞凋亡情况的检测,要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比如要测定细胞早期凋亡,就要选择Annexin V/PI法,线粒体膜电位的测定等;而形态学检测,如DNA ladder、TUNEL等检测方法主要是针对细胞中晚期凋亡。因此,只有几种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综合检测得到的结果,才能真正的反映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进而准确的对其凋亡进行定性和定量判定。相信伴随着人类对凋亡机制的深入了解,操作简单、敏感性高、成本低廉的细胞凋亡检测方法会越来越多。

2.细胞衰老与细胞自噬的生物学关联

2.1 简介

衰老(senescence, aging) 是生物体必经之途,是生命的表现形式,亦是生物界普遍规律。细胞作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衰老体现着生命的进程。细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 是指细胞生理功能的衰减,包括增殖能力下降、细胞周期停滞、对促凋亡应激原不敏感、衰老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增加,并伴有形态学的衰老改变,且渐趋于死亡的现象。简言之,至少有两种类型的衰老遏制了细胞增殖,即复制性衰老(replicative senescence,RS) 和应激诱导的衰老(stress-induced senescence,SIS)。前者归因于端粒DNA 的缩短;后者则由不同应激原引起,譬如DNA 损伤、染色质破坏、氧化应激损伤、癌基因激活等。细胞衰老所致的细胞增殖受阻且使其处于极其稳定的细胞周期停滞状态也可视为正常细胞的必死性和肿瘤细胞的永生化之间基本特征的差异。

自噬(autophagy) 则属于依赖溶酶体的细胞分解代谢过程,能降解受损蛋白质、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等细胞结构,可被不同应激原所触发。因发现溶酶体而获得1974 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比利时学者Christian de Duve 在20 世纪50 年代通过电镜观察到自噬体(autophagosome) 结构,并且在1963 年溶酶体国际会议(Ciba Foundation Symposium on Lysosomes) 上首次提出了“自噬”的概念。自噬是最近鉴别的新的衰老相关机制,在衰老进程中,细胞自噬作用呈下调趋势,不同因素诱导的自噬作用增强是多种真核生物寿命延长所必需的,是

衰老相关的极其重要的调节机制。在细胞受多种应激后不同效应上有着不同的影响:例如对代谢废物循环、细胞存活和蛋白质表达等的调节作用。

2.2 细胞自噬与细胞衰老

自噬是细胞内一种“自食(self-eating)”现象,细胞凋亡属“自杀(self-killing)”现象,细胞坏死则属于“他杀(homicide)”现象。自噬与凋亡可有相同的刺激因素和调节蛋白,但触发阈值和方式有别,如何转换和协调目前未知。自噬受多基因调控且具进化保守性,以在细胞质中形成双层膜结构的囊泡为典型特征,该囊泡即自噬体,它包裹了部分胞质和细胞内需降解的细胞器、蛋白质等,并与内涵体(endosome) 形成所谓的自噬内涵体(amphisomes),最后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autophagolysosome),降解其所包裹的内容物,以实现细胞的物质和能量的稳态以及细胞器的更新,自噬在细胞蛋白质和细胞器质量控制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对于自噬体膜结构的来源,最新研究认为,其主要是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重新组装而成[2]。此外,自噬还在对不同病原体所产生的先天性、适应性免疫应答中起作用[3]。再者,自噬在代谢毒性或其他细胞毒性因素作用下可被上调。然而,自噬在细胞对应激原的应答中的确切作用尚未明了。最新研究结果将自噬与另一个重要的应激反应联系了起来,即细胞衰老。两者在功能上的联系是有限的,即使它们似乎共同被包含于一些概念性特征:两者均可与细胞凋亡作为交变性的生存表型,并且两者同属病理生理学概念。

细胞衰老一术语最早是描述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human diploid fibroblasts, HDFs) 在培养中由于复制能力衰竭导致的细胞周期的“不可逆”停滞状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快速可逆性”静止状态。此“复制能力衰竭”归因于端粒缩短所至的界限( 即Hayflick 界限),后者触发了持续性的DNA 损伤效应和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尽管单一的决定性的细胞衰老标志仍未发现,但是近年来通过体内细胞衰老的研究逐渐发现了一些可靠的标志。例如p53、p16 或Rb,这些肿瘤抑制因子调节途径蕴含于衰老进程,已被广泛认可,但衰老的确切的调节机制仍未阐明。

在特定的环境中,自噬作为“双刃剑”同样也可变为细胞死亡机制( 即II 型细胞死亡,细胞凋亡属I 型细胞死亡),尽管自噬引起的细胞死亡和存活的双重效应是可被调和的,但尚存争议。然而,通过对不同实验模型的全面研究证实:细胞凋亡和自噬间存在功能性的联系。

2.3 细胞自噬和细胞衰老的分泌表型

衰老细胞能够分泌大量蛋白质,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囊括了可作为细胞衰老标志物的金属蛋白酶(metalloprotease) 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除了细胞微环境的影响,近年来一系列极具潜力的研究显示:分泌性蛋白可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两种方式强化衰老进程,初步确立了细胞衰老相关的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

SASP),并可作为新的细胞衰老效应机理。IL-6 和IL-8是SASP 的主要组分,它们分别是病理学中所熟知的致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

2.4 细胞衰老与细胞自噬的生物学关联

关于衰老的经典观点认为衰老是由细胞中功能受损的大分子、自由基等细胞内外环境的有害因素积累所致,尤其是在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s)中,如神经细胞、骨骼肌和心肌细胞。机体衰老中自噬活性衰减的观点现已逐步被认可,并且功能损伤的生物大分子和细胞器的积累在年龄相关症状中有重要作用。再者,在不同物种中延长寿命的实验条件与自噬的激活呈现一致性。奥地利学者Eisenberg等发现,亚精胺(spermidine)作为人类精液的主要组分,能有效地抑制衰老小鼠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在衰老的酵母菌内,亚精胺可通过抑制组蛋白酰基转移酶(HAT) 活性而触发组蛋白H3 的渐进性脱乙酰基作用,进而避免了氧化应激和细胞坏死的发生。

对于自噬活性的年龄相关性代谢变化,已在大鼠肝脏有过很多研究。然而,细胞毒性应激敏感的自噬作为其急性形式是否在衰老动物中也有衰减,尚未明晰。事实上,Gamerdinger等[4]的研究中发现,BAG3 介导的自噬活性出现在老年小鼠的神经细胞而非星形胶质细胞中,这与HDFs 的复制性衰老相似。因此,应激敏感的自噬在老年动物至少是一些细胞或组织类型中的发生机制可能是完整的。考虑到干细胞衰老和机体衰老间的功能联系,在干/ 祖细胞区域观测应激诱导的年龄依赖性自噬发生能力或将有重要意义。自噬和被称为“死亡之吻”的泛素蛋白酶系统是真核细胞主要的蛋白质降解通道,细胞自噬长期以来被视作一种随机的细胞质降解体系,但是泛素作为一种选择性细胞自噬的特异性因子的观点逐渐被认可。最近的研究也表明:在蛋白酶体介导降解作用与选择性细胞自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2.5结语

不同的触发因素,譬如代谢性或遗传毒性应激原,均可诱导细胞自噬,然而自噬对细胞及其微环境的影响则随细胞和微环境的条件改变而变化。细胞自噬与细胞衰老间的生物学关联为阐明衰老机制提供了崭新的研究层面。细胞毒性应激诱导的大量蛋白质降解能促进细胞完整性的维持,这也改变了细胞的命运,从而避免其走向凋亡或衰老。同样地,通过对等地激活蛋白质的合成调节,自噬可以在细胞动态衰老相中影响其蛋白质表达谱。但是,尤其是在衰老背景下,细胞自噬如何被诱导,何时被启动,哪些细胞被涉及,如何诱导适度自噬,如何寻找自噬可控性的核心调节途径等问题都亟待深入研究。

细胞凋亡与衰老

细胞凋亡与衰老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细胞凋亡;衰老 衰老是指增龄过程中机体出现的多器官渐进性功能减退,其确切机制并不清楚,有多种学说,如自由基学说、端粒学说和细胞凋亡学说等。以啮齿类动物为研究对象,肌肉、脑、心脏等多种衰老组织中均存在细胞凋亡异常〔1〕。细胞凋亡参与多种与衰老相关的病理过程,如骨质疏松、阿尔茨海默病等。目前细胞凋亡在衰老中的作用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就二者的最新研究进展作综述。 1 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及调控,是机体为更好地适应环境采取的主动死亡,其参与许多重要生命活动,如胚胎发育、免疫防御和维持组织稳态等,对维持细胞增殖与死亡的平衡有重要意义。 1.1 细胞凋亡途径 1.1.1 外源性途径又称死亡受体途径,是由膜受体介导的细胞死亡过程。死亡受体是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的跨膜受体,其中研究较透彻的是Fas/FasL系统。Fas广泛分布于胸腺、肝、心、肾等

组织细胞表面。当Fas与其配体FasL结合后发生多聚化,与胞浆内死亡结构域结合蛋白(FADD)结合,活化胞浆caspase8,再活化凋亡执行者caspase3,水解蛋白质,启动核酸内切酶剪切DNA,造成凋亡。这是发育过程和免疫系统中最主要的凋亡途径。通过该途径可清除发育过程及免疫反应中活化的淋巴细胞。增龄过程中Fas表达呈上升趋势。衰老大鼠胸腺细胞和脾细胞凋亡速度加快,可能造成衰老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1.1.2 内源性途径以线粒体为核心,又称线粒体途径。该途径凋亡信号来自体内各种应激,如DNA损伤、氧化应激、紫外线、生长因子缺乏等。凋亡信号引起前凋亡蛋白Bax活化,Bax诱导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Cyt c)。进入胞质的Cyt c与凋亡蛋白激活因子(Apaf1)、caspase9前体组成凋亡体,激活caspase9,再活化caspase3引起细胞凋亡。线粒体也可释放凋亡诱导因子(AIF)和内切核酸酶G进入胞浆,二者转移到细胞核,断裂DNA。随着年龄增长,内源性凋亡途径逐渐变得活跃。 1.1.3 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内质网(ER)参与蛋白质合成及翻译后加工修饰。当非折叠或错折叠蛋白质在ER内堆积超过处理能力时,引起ER应激。ER应激的一个后果是细胞凋亡。位于ER膜上的Bak、Bax发生构象变化形成多聚体,使Ca2+进入ER,活化caspase12,引起下游级联反应,活化caspase9和caspase3。机体具有应对ER应激的保护措施,如使翻译起始因子eIF2去磷酸化,减少蛋白质合成。但衰老机体应对ER应激能力降低,eIF2磷

牙髓干细胞 研究进展综述

牙髓干细胞 1牙髓干细胞概念 牙髓组织位于牙齿内部的牙髓腔内,是牙体组织中唯一的软组织。2000年Gronthos[1]等通过对人牙髓细胞的研究,发现了一种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着极其相似的免疫表型及形成矿化结节能力的细胞,细胞中形态呈梭形,可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有着较强的克隆能力。这些由牙髓组织中分离出的成纤维状细胞就称为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现在普遍认为牙髓组织中具有形成细胞克隆能力和较强增殖能力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即DPSCs[2]。 2牙源性干细胞 至今,已从人类牙齿相关组织中分离和鉴定出7种干细胞: (1)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DPSC)[1],来自恒牙牙髓;张巍巍等[3]以人牙髓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PLGA支架材料在体外进行复合培养,表明PLGA 有利于于牙髓干细胞的粘附与增值。Lindroos等[4]得到DPSC与其他间充质源性干细胞具有相似的表面标志物和骨相关性的标志物的结论,支持DPSC在硬组织再生方面的可能性。从成人第三磨牙牙髓中分离的DPSC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有功能活性的神经细胞,并在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神经组织专有的标志物[5],为治疗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DPSCs不表达成牙本质细胞特征性蛋白DSP、DMP,则表明DP-SCs尚处于未分化状态[6]。我国学者通过对根髓和冠髓进行比较时发现:DPSCs 存在于全部牙髓之中,在根髓中的密度更高[7]。 (2)人类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stem cell from the pulp of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 SHED),来自儿童脱落乳牙的牙髓;Miura等[8]研究发现,正常脱落的乳牙牙髓中的细胞经培养会表现出成纤维细胞样生长,其增殖率和群体倍增数均比骨髓基质干细胞(BMMSC)、DPSCs高,于是首次提出了SHED的概念。Shen YY等[9]发现SHED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可以表达成骨细胞的标志,如RUNX-2、OCN、BSP,表明SHED在体外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将SHED与人类牙齿切片复合后,在体外培养或是植入免疫缺陷小鼠皮下,均表达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的标志( DSPP,DMP-1,MEPE)[10]。一系列实验表明SHED在体内只能诱导宿主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11],而其自身无法分化为成骨细胞,但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却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SHED 可能还具有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等功能[12]。李丽文[13]等用不同密度接种培养DPSCs,计算细胞产量、倍增次数, 观察细胞形态、检查克隆形成率和钙结节形成能力的方法得到,1.5~3cells/cm2低密度接种培养DPSCs 有利于细胞快速扩增,扩增后的细胞保持较高的增殖和分化潜能。SHED 的增殖能力、克隆形成效率和钙结节形成能力均优于DPSCs。 (3)根尖乳头干细胞(stem cell from the apical papilla,SCAP)[14,15],来自牙根发育未完成的根尖乳头;Abe等[16]从人年轻第三磨牙根末端分离根尖周牙乳头,并采用酶消化法从中分离出细胞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这种细胞在低密度下培养时,

细胞生物学在药学方面的研究综述

细胞生物学在药学方面的研究综述 摘要:细胞是生命的基础,一切生命问题的真正解决都必须在细胞中得到真正解决。细胞生物学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探索药物在细胞中的作用机制,理解新的药物靶标的细胞学基础。细胞生物学采用现代细胞生物学的原理与技术,通过揭示细胞生命活动的本质,在细胞与分子水平研究药物的吸收、转运与作用机制,来解决新药筛选,细胞工程制药等方面的难题。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药物筛选制药 1.新药筛选 1.1细胞周期与抗肿瘤药物 癌症的进展涉及无休止的基因突变,并通过进化选择成为最具侵袭性的肿瘤表型。这些基因突变形成了癌症的几种特质:漠视增殖、分化停止信号的存在;具备无限增殖的能力;逃避凋亡;侵袭性;新生血管生成的能力。其中前三种特质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并为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思路。[1] 林晓钢等人据Hela 细胞中的芳香族氨基酸、嘌呤以及嘧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相应变化引起的光谱变化建立Hela细胞的紫外吸收光谱模型,并且可以通过该光谱模型判读出Hela 群体大致处于细胞周期的哪一时相。[2]通过此项研究可以从细胞分子水平的变化来了解肿瘤细胞增殖周期的规律。研究细胞周期的规律与调控机制对于探索肿瘤发生机制、抗癌药物的设计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DNA与靶向药物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生物的基本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许多分子能与DNA结合,破坏DNA的模板作用,影响基因调控和表达功能,从而诱发很多生物效应。因此DNA与靶向药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重要领域。DNA与靶向药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不仅可以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过程机理、疾病的致病机制,而且可以引导药物的设计与合成、药物体外筛选以及探讨药物的治病机理。另外,对双链DNA(或单链DNA)具有选择性结合或具有序列特异性结合的靶向药物分子可以作为DNA分子杂交与否或识别特定序列

细胞衰老和凋亡教学设计.docx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细胞像生物体一样也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所以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死亡是生命的必然。那么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呢?细胞衰老有哪些表现呢?细胞衰老的原因是什么?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过程,衰老和凋亡有什么关系?这一连串的问题构成本节内容的主线。对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学习,能使学生对细胞的整个生命过程有个完整的认识。同时细胞衰亡机制的研究与生物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对细胞衰 亡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2)描述细胞的衰老的特征和原因。 (3)简述细胞凋亡的含义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2)学会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问题的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健康状况和生活状况

(2)通过有关衰老问题的讨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1?细胞衰老的概念及特征。2?细胞凋亡的含义。 学习难点:细胞衰老与细胞凋亡的区别和联系。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增殖、分化的内容,对本节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了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一个自然的生命过程。本节的内容接近现实生活,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五、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教学基本环节: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布置作业及预习 六、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细胞衰老与凋亡内容。教师制作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展示刘德华的电影一一童梦奇缘的剧照:谁曾经没有幻想过一夜长大?谁又在垂暮之年没有产生过如果生命可以重来的念头?但是如果真的有那么一种方式,可以让你体验一下一夜长大的感觉,你会为此付出青春的代价嘛? 问题1:人的一生必然要经历哪些生命历程:出生→生长→成熟→繁殖→→的生命历程。(学生思考回答)

细胞研究进展概述

细胞研究进展概述——干细胞技术 20092358 谢芬霏16120901 生物技术 摘要:干细胞是人体及各种组织细胞的最初来源,具有高度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项分化的潜能。干细胞的研究正在向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等各个领域交叉渗透,干细胞的研究也成为了生命科学的热点,本篇就几个干细胞的研究方向的进展展开一些介绍。 关键词:干细胞;多能性;神经干细胞;造血干细胞 引言: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和成体干细胞(somatic stem cell)。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stem cell,TSC)、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和单能干细胞(unipotent stem cell)。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干细胞的形态上具有共性,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体积小,核相对较大,细胞核多为常染色质,并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胚胎干细胞(Embrtibuc stem cell)的发育等级较高,是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stem cell),而成体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低,是多能干细胞或单能干细胞。据最新研究发现,成体干细胞可以横向分化为其他类型的细胞和组织,为干细胞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在胚胎的发生发育中,单个受精卵可以分裂发育为多细胞的组织或器官。在成年动物中,正常的生理代谢或病理损伤也会引起组织或器官的修复再生。胚胎的分化形成和成体组织的再生是干细胞进一步分化的结果。胚胎干细胞是全能的,具有分化为几乎全部组织和器官的能力,而成体组织或器官内的干细胞一般认为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 1 胚胎干细胞 1.1 胚胎干细胞的概念和生理学特性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胚胎干细胞当受精卵分裂发育成囊胚时,内层细胞团(Inner Cell Mass)的细胞即为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可以自我更新并具有分化为体内所有组织的能力。胚胎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有:①全能性,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 胚胎干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机体的任何组织细胞。全能性的标志是细胞表面有胚胎抗原和Oct4蛋白【1】。②无限增殖性。胚胎干细胞在体外适宜条件下, 能在未分化状态下无限增殖。③胚胎干细胞具有种系传递的功能。④胚胎干细胞易于进行基因改造操作。⑤细胚胎干胞保留了正常二倍体的性质且核型正常。早在1970年Martin Evans已从小鼠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并在体外进行培养【2】,而人的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直到最近才获得成功。进一步说,胚胎干细胞(ES细胞)是一种高度未分化细胞。它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分化出成体动物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包括生殖细胞。研究和利用ES细胞是当前生物工程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ES细胞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畸胎瘤干细胞(EC细胞)的发现开始了ES细胞的生物学研究历程。目前许多研究工作都是以小鼠ES细胞为研究对象展开的,如:德美医学小组在去年成功的向试验鼠体内移植了由ES细胞培养出的神经胶质细胞。此后,密苏里的研究人员通过鼠胚细胞移植技术,使瘫痪的猫恢复了部分肢体活动能力。随着ES细胞的研究日益深入,生命科学家对人类ES细胞的了解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98年末,两个研究小组成功的培养出人类ES细胞,保持了ES细胞分化为各种体细胞的全能性。这样就使科学家利用人类ES细胞治疗各种疾病成为可能。然而,人类ES 细胞的研究工作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很大争议,出于社会伦理学方面的原因,有些国家甚至明令禁止进行

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与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综述与进展 p38M APK信号转导通路与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王誉霖1,张励才2 作者单位:1.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麻醉科242000;2江苏徐州医学院作者简介: 王誉霖(1978,女,吉林市人,住院医师,硕士。研究方向:疼痛信号转导及调控。 主题词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细胞凋亡;综述 中图分类号R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8166(201012 1665 03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 en2activated pr otein kinase,MA PK级联是细胞内广泛存在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超家族,是将细胞质的信号传递至细胞核并引起细胞核发生变化的重要物质。目前在人类已鉴定了4条MAPK途径: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 激酶(ex tra cellular sig nal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途径,C Jun 基末端激酶(c Jun N term inal kinase,JN K/应激活化蛋白(stress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APK途 径,ERK5/大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1(big MAP MAP kinase,BM K1途径和p38M APK(p38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MA PK 传导途径[1]。p38 信号途径是 MAPK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种炎症因子和生长因子及应激反应可使p38MAPK的酪氨酸和苏氨酸双磷酸化,从而激活p38M APK,使它在炎症、细胞应激、凋亡、细胞周期和生长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p38MAPK 通路参与了多种刺激引起的信号级联反应,表明它在引起多种细胞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并且,p38在细胞凋亡中也有着重要的调节效应。1 p38M APK信号转导通路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 ito gen activated pr otein kinase,MA PK级联是细胞内重 要的信号转导系统之一。在哺乳动物细胞M APK通路主要有: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 eg ulated kinase,ERK ffi路、p38MA PK 通路、c jun 氨基末端激酶(c jun N term inal kinase,JNK通路和ERK5 通路[1]。其中,p38MAPK 是M APK 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黄芪研究进展综述

中药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发展 周春竹 【摘要】黄芪为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的根。黄芪性微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固表敛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等功效。现代研兜分析发现其舍有苷类、黄嗣、多糖、氧基酸、亚油酸、生物碱和胆碱等多种有效成分。本文就黄芪的药理作用的研究发展作出综述。【关键词】黄芪;药理作用;综述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和托毒生肌的功效[2]。黄芪用途广泛,可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之症;卫气虚所致表虚自汗;气血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以及浮肿尿少和气虚血滞导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气虚津亏的消渴等症[3]。 多年来人们对黄芪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对黄芪新的药理作用成为研究焦点。本文主要针对黄芪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1.对心脏器官的作用 1.1改善心功能 1.1.1 增强心肌收缩力黄芪对改善心功能具有肯定的作用。黄芪皂苷是黄芪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不但对正常犬和心功能受抑制犬左室表现正性肌力作用,且对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有改善作用,而不增加心肌耗氧[4]。王氏等[5]采用B受体阻滞剂心得安诱发麻醉犬体内急性心衰模型的方法,通过血流动力学测定,观察到黄芪注射液增加心输出量,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改善心脏舒缩功能的作用。 1.1.2 减轻心脏负荷研究表明[6],黄芪扩血管作用和组胺释放或肾上腺素d、B受体无关,而可能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的产生,促进NO产生,继而激活血

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鸟苷酸环化酶途径,导致血管扩张。 1.2保护心肌细胞 1.2.1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彭氏等[7]利用培养的心肌细胞造成缺氧模型,发现缺氧30分钟时细胞凋亡率较正常细胞显著增高,109/L黄芪对缺血心肌无保护作用,1009/L、10009/L的黄芪使凋亡率分别降低34.96%、37.02%,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黄芪可能抑制缺氧心肌细胞的凋亡,但作用并非与浓度呈正相关,且缺氧心肌细胞中TNF-otmRNA的水平和凋亡率都增高,提示TNF.a可能参与诱导缺氧心肌细胞凋亡。 1.2.2稳定细胞膜李氏等[8]观察到一定浓度的黄芪可提高SOD活性,使MDA、CK水平降低,但未恢复正常,该作用并非与浓度呈正相关,提示黄芪可能通过抗自由基和稳定细胞膜来防止细胞受损。 1.3 心脏的保护作用采用体外兔心缺血再灌注模型和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从器官和细胞2个水平,运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流式细胞仪、免疫印记、RT—PCR、生化学检测等多种方法,发现该药物具有调节抗再灌注损伤的MAPK细胞信号通路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很可能是其心肌保护效应的机制之一。并且特异性抑制剂并不能减弱黄芪作用,说明黄芪可能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9]。 1.4对血压的影响黄芪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在大鼠体外胸主动脉环灌流模型上[10],表明黄芪注射液对去除内皮的血管具有舒张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质网上的三磷酸肌醇敏感的钙离子通道,抑制内钙的释放有关。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1 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细胞免疫是由T细胞结合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通过直接杀伤靶细胞或产生多种细胞因子来发挥效应。朱培成[11]等观察到斑秃患者给服黄芪多糖后可显著下调Thl型细胞因子(IFN-y,IL-12)及转录因子T-bet基因表达,逆转斑秃患者Thl型反应,提示APS可抑制斑秃患者转录因子T-bet及Thl型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逆转Thl型反应,促进Th2型细胞因子IL-IO基因表达,逆转Thl型反应,使之向Th2型漂移。蔡小燕[12]通过研究黄芪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胞凋亡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发现黄芪治

钙离子在调控细胞凋亡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综述

钙离子在调控细胞凋亡和细胞迁移中的作 用综述 中国农业大学植生071 薛永铭0702040118 摘要钙离子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集中讨论钙离子在细胞凋亡与迁移的调控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亚细胞区室内钙离子分布的微妙变化可以有效地正调控或负调控细胞凋亡,这是钙离子参与四条信号通路来调控细胞凋亡的基础。程和平教授研究组最近发现钙闪烁在细胞定向迁移中的作用,对细胞迁移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钙离子信号通路细胞凋亡Caspase(半胱天冬酶)细胞迁移钙闪烁 一、钙离子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钙离子对多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在动物生理的教科书中对其主要生理功能进行了总结: 1.钙离子是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 2.参与肌肉(包括骨骼肌、平滑肌)收缩过程(内质网内钙库的释放); 3.参与神经递质合成与释放、激素合成与分泌; 4.是骨骼构成的重要物质。 这些重要生理功能已经有了几十年的研究基础,然而近些年的研究却揭示了钙离子在细胞凋亡与迁移的调控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使人们得以钙离子的生理功能,所以我认为集中笔墨将这两个方面进行介绍也是很有意义的。 二、钙离子参与四条主要的凋亡信号通路。 长期研究表明,亚细胞区室内钙离子分布的微妙变化可以有效地正调控或负调控细胞凋亡,因此钙离子扮演着细胞生存的捍卫者或是无情的死刑执行者的双重角色。近年来,研究者发现并总结出了引起哺乳动物细胞凋亡的四条信号通路:外部

通路(死亡受体通路)、内部通路(线粒体通路)、依赖Caspase-2的通路、不依赖于Caspase的通路(GrA介导通路)。四条通路图示见图1。 图1 引发哺乳动物细胞凋亡的四条信号通路。(引自Sten Orrenius et al., 2003)1.钙离子与死亡受体通路 死亡受体(DR)通路是目前研究最多最清楚的凋亡诱导机制。死亡受体包括Fas、TRAILR2、TRAILR1等,都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以Fas为例,Fas 触发的凋亡机制是通过升高钙离子浓度来实现的。钙结合蛋白对内质网腔内钙离子变化非常敏感,与Fas结合后使钙离子内流,启动细胞凋亡,激活Caspase-8。在I 型细胞中,Caspase-8激活Caspase-3,而Caspase-3是细胞凋亡的直接执行者之一;在II型细胞中,Caspase-8剪切Bid蛋白,而后依赖线粒体通路诱导凋亡。 2.钙离子与线粒体通路 线粒体是胞内重要的钙库,内质网与线粒体之间的钙离子交流对细胞命运有深刻地影响。在一些刺激作用下,内质网将其储存的钙离子释放,然后线粒体摄取钙离子,引起钙离子超载,导致线粒体的损伤。线粒体的损伤会导致细胞色素c的释放,引发凋亡体(apoptosome)的形成,apoptosome激活Caspase-9,Caspase-9又激活了细胞凋亡的直接执行者Caspase-3,诱导了细胞凋亡。线粒体通透孔的开放使

人胚胎干细胞研究进展

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周进学号10170807 【摘要】干细胞( Stem Cell)是一类具有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的早期未分化细胞。胚胎干细胞( Embryonic stem cells, ES细胞)是一种早期胚胎内细胞(inner cell mass, ICM)或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 PGC)经体外分化抑制培养,分离和克隆得到的具有发育全能性的高度未分化细胞。人类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是人类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揭示了人体发生发展奥秘的进程,可能为现代临床医疗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现对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建系、生物学特性、应用前景及所涉及的伦理学问题作一综述。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克隆;伦理学,医学;综述 1、胚胎干细胞的概念 胚胎干细胞是从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内细胞团(ICM)或桑椹胚分离出来的、能在体外长期培养的、高度未分化的全能细胞系,可在适合的条件下分化为胎儿或成体的各种类型的组织细胞。 胚胎干细胞属全能干细胞。ESCs 这一名词因其来源于胚胎而得名, 但从研究角度来说, 其概念一直没有一个特殊的标准, 2001 年美国国立卫生院根据Austin Smith 对小鼠ESCs 的研究, 概括了ESCs 的一些基本特征, 对其概念提出了一系列标准[1]: ①、来源于内细胞团或囊胚上胚层; ②、能够无限地进行对称分裂并保持未分化状态( 长期自我更新) ; ③、显示并维持正常、完整( 二倍体) 和稳定的染色体核型; ④、全能的ESCs 能够分化成三个胚层( 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 来源的所有细胞类型;⑤、在发育过程中能整合到所有胚胎组织中( 体外经长期培养的小鼠ESCs, 被植入另一胚胎形成嵌合体动物后, 仍能产生所有组织) ; ⑥、具有能克隆形成胚胎细胞系的能力, 并能产生卵子或精子细胞; ⑦、基因克隆, 即一个单一的ESCs 能产生一群具有相同遗传特性的细胞( 克隆) , 这些细胞有着与亲代细胞

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6(4):514-518VOL.46N0.42015 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doi:10.3969/j.issn.1000-2324.2015.04.007 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 谢昆,李兴权 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蒙自661199 摘要: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一种方式,与自噬和坏死有明显的区别。细胞凋亡的信号途径比较复杂,在凋亡诱导因子的刺激下经历不同的信号途径。本文就细胞凋亡的三条信号通路——线粒体途径、内质网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做一综述,以便为人们进一步了解细胞凋亡发生的机制,从而对癌症及其他一些相关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关键词: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线粒体途径;内质网途径;死亡受体途径 中图法分类号:R329.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324(2015)04-0514-05 The Signal Pathway of Apoptosis XIE Kun,LI Xing-quan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Honghe University,Mengzi661199,China Abstract:Apoptosis is a process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which distinguishes from autophagy and necrosis.The signal pathways of apoptosis are complex and different under apoptosis induced factor stimulating.Three kinds of signal pathways of apoptosis including Mitochondrial pathway,Endoplasmic Reticulum pathway and Death Receptor pathway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review in order to make people further comprehend the mechanism of apoptosis,so that it should make a basis for us all to treat cancer and other related diseases. Keywords:Apoptosis;signal pathway;Mitochondrial pathway;Endoplasmic Reticulum pathway;Death Receptor pathway 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 cell death,PCD)中特有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是细胞在一系列内源性基因调控下发生的自然或生理性死亡过程。Kerr等1972年最早提出了凋亡(apoptosis)和坏死(necrosis)的概念[1],随后Paweletz等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2,3]。在形态学上,凋亡表现为核浓缩、细胞质密度增高、染色质凝聚、核膜破裂、核内DNA断裂、细胞集聚成团、形成凋亡小体(Apoptosome)等特征,这些凋亡小体最终被巨噬细胞清除,但不会引起周围细胞的炎症反应,另外,凋亡发生在单个细胞之间[4,5]。坏死,通常是由相邻的多个细胞之间发生细胞肿胀,细胞核溶解,细胞膜破裂,细胞质流入到细胞间质中,并伴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从而与凋亡表现为本质性区别[6,7]。 目前认为,凋亡发生的途径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线粒体途径,也称为内源性途径,该途径包括两类,第一类需要通过激活Caspase通路促进凋亡,在一序列凋亡诱导因素刺激下,线粒体中的Cyt C(细胞色素C)释放至细胞质中,从而与Apaf-1(Apoptosis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结合形成多聚体,形成的多聚体再进一步与凋亡起始分子Caspase-9结合形成凋亡小体,凋亡小体激活Caspase-9,从而激活下游的凋亡执行分子Caspase-3,Caspase-6和Caspase-7等诱导细胞凋亡的级联反应;第二类是不依赖于Caspase途径的,通过线粒体释放AIF(Apoptosis induce factor,凋亡诱导因子)直接诱导凋亡的发生。但是在细胞内,直接检测AIF比较困难,而且AIF的变化不一定能代表凋亡发生的程度,因为引起凋亡发生的途径不一。第二种是死亡受体途径(也称为外源性途径),经由死亡受体(如TNF,Fas等)与FADD的结合而激活Caspase-8和caspase-10,进一步激活凋亡执行者caspase-3,6,7,从而促进凋亡的发生;第三条途径是内质网途径,内质网应激(蛋白质错误折叠或未折叠、内质网胁迫)会导致细胞内钙超载或钙离子稳态失衡一方面激活caspase-12,caspase-12进一步激活caspase-9而促进凋亡的发生,另一方面诱导Bcl-2(B细胞淋巴瘤蛋白)家族中促凋亡蛋白Bax和Bak的激活诱导凋亡[8]。 1凋亡的线粒体途径 在哺乳动物中,由于凋亡的激活需要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CytC)的释放,因此CytC由线粒体膜间隙释放到细胞质中的多少可以作为判断凋亡发生强弱的指标之一。有研究认为,CytC的释放是通过Bcl-2家族调控线粒体膜透化(Mitochondrial outer membrane permeabilization,MOMP),科学 收稿日期:2013-03-07修回日期:2014-09-11 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面上项目(2010ZC151) 作者简介:谢昆(1975-),男,云南富民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动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E-mail:xk_biology2@https://www.360docs.net/doc/cd423979.html, 数字优先出版:2015-06-03https://www.360docs.net/doc/cd423979.html,

细胞衰老与凋亡案例教案

第六章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教学计划李艳2011/10/17 16:32:18 宁夏固原市西吉二中30 0 一、教材分析 细胞像生物体一样也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所以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死亡是生命的必然。那么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呢?细胞衰老有哪些表现呢?细胞衰老的原因是 什么?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过程,衰老和凋亡有什么关系?这一连串的问题构成本节内容的主线。对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学习,能使学生对细胞的整个生命过程有个完整的认识。同时细胞衰 亡机制的研究与生物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对细胞衰亡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2)描述细胞的衰老的特征和原因。 (3)简述细胞凋亡的含义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2)学会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问题的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健康状况和生活状况 (2)通过有关衰老问题的讨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1.细胞衰老的概念及特征。2.细胞凋亡的含义。 学习难点:细胞衰老与细胞凋亡的区别和联系。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增殖、分化的内容,对本节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了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一个自然的生命过程。本节的内容接近现实生活,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五、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教学基本环节: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 当堂检测→布置作业及预习 六、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查报纸杂志、看电视等途径收集与细胞衰老与凋亡有关的资料。教师制作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展示“问题探讨”老年人晨练图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的完善等,人的寿命 在延长,老年人的比例上升。那如何能延缓衰老,保持身体健康显得尤其重要。 问题1:人的一生必然要经历哪些生命历程:出生→生长→成熟→繁殖→→的生命历程。(学生思考回答) 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出生,衰老,死亡都是非常重要,活细胞也一样。衰老和死亡是细胞不可忽视的部分。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章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的内容。 小组讨论:完成问题2和问题3 (3分钟) 问题2:我们学过的单细胞生物有:(举一例) 单细胞生物的衰老(= 或≠)细胞的衰老。 问题3:人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有哪些?

细胞综述

NF-κB的组成及其经典信号通路概述 在单细胞和多细胞中,都存在着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即细胞凋亡,多项实验和现在的科学家们都认为细胞凋亡不是一个简单的细胞坏死的过程,它需要诸多基因和蛋白质的共同参与,是一个高度有序、自动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在生物生命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神经纤维细胞对靶点细胞的生物的择、胚胎发育时期脚趾之间的细胞、免疫系统是细胞的死亡、植物中绒毡层细胞的死亡、酵母细胞中部分酵母细胞的死亡都属于细胞凋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一种保护性机制,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细胞的更新,种群合理密度的保持,把受伤的、受感染的、老化的的细胞及时清理出去,对于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特别是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功能。 细胞凋亡现在引人注目的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NTF)中的NF-κB,近年来在肿瘤、癌症、白血病等疾病机理的研究中均发现了NF-κB与这些疾病有关系。最近有报告指出。NF-κB信号的失调可导致炎症反应和肿瘤等疾病的发生, NF-κB信号在多种白血病细胞中, 特别是白血病干细胞中持续活化。在运动神经元与靶细胞接触时由于竞争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来与靶细胞的数量配对时也发现了NF-κB。 NF-κB的组成 NF-κB(nuclear factor k gene binding,NF-κB)的全称是细胞核因子κB 又称κ基因结合核因子,是一广泛存在于细胞中的具有多向性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分子,参与细胞激酶、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细胞黏附因子及早期反应的蛋白质分子基因的转录,其活性受到一个强抑制物Iκ B 的抑制。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NF-κ B 能介导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NF-κB 在细胞凋亡中有一定的作用。 在哺乳动物中,其五个家族成员包括:NF-kB1 (p105/p50), NF-kB2 (p100/p52), RelA (p65), RelB,c-Rel 。其中NF-kB1和NF-kB2是由p105和p50降解而成的,而p105和p50是分别由DNA上基因p50 and p52分别编码合成的。这五个成员的共同点是它们的N末端均包含一个约300个氨基酸的高度同源序列,称为Rel同源结构域(Rel homology domain, RHD), 该结构域介导其与DNA结合及二聚化。 RHD包含着一个核定位序列(nuclear localization sequence ,NLS),RHD与二聚化有关的可以与相互作用并且还可以与DNA特定序列相连接、IκB(inhibitor of kappa B)的连接都有关。RelA、RelB和c-Rel 这3个成员, 它们均含有转录激活结构域(transactivating domain, TAD);NF-κB1和NF-κB2两个成员, 无TAD结构域,缺乏转录激活活性甚至可能具有转

Caspase与细胞凋亡

Caspase与细胞凋亡

Caspase与细胞凋亡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110041)李莉 摘要: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是机体生长发育、细胞分化和病理状态中细胞自主性死亡过程。是细胞内由基因编码调控的按严格程序执行的细胞自杀过程。细胞凋亡是细胞生长发育过程的重要生命现象,是目前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阐明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可对一些疾病的防治(如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产生积极影响。许多实验提示细胞凋亡涉及一个瀑布式(Cascade)基因表达过程。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在细胞凋亡中发挥始动和效应作用。本文就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凋亡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Caspase;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的原词Apoptosis由两个拉丁字组成。Apo指离开,ptosis是落下,意思是细胞凋亡有如秋天落叶,到一定时候即失去生命力,遂即脱落,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机体生长发育、细胞分化和病理状态中细胞自主性死亡过程,是细胞内由基因编码调控的,按严格程序执行的细胞自杀过程。通常需要30到60分钟,细胞凋亡形态学上的变化主要有DNA破碎,染色质凝集,细胞皱缩,线粒体肿胀和凋亡小体形成,而整个过程的结束以凋亡小体被吞噬为标志。多数类型细胞在凋亡的最后阶段发生细胞核DNA的降解:DNA降解成180-200bp或其倍数的片段,因此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可见到有特征性的梯形图谱。目前对凋亡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发现多种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e aspartase)在细胞凋亡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什么是Caspase 通过对美丽线虫(nematode 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发现,至少有3个基因直接参与了细胞凋亡的调节。ced-3、ced-4直接介导细胞死亡,为促凋亡基因,其编码的蛋白分别为CED-3、CED-4、ced-3在细胞中起关键作用,称为线虫自杀基因,CED-3则称为死亡蛋白酶;ced-9则拮抗其作用,为抗凋亡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为CED-9。后来发现CED-3与哺乳动物的白介素-1β转换酶(Caspase-1,原名为interleukin-1β-converting enzyme,ICE)具有高度同源性,CED-4,CED-9则分别与Apaf-1(apoptosis protease-activating factor-1)、Bcl-2同源。Bcl-2基因家族产物包括促进及抑制凋亡的两个蛋白质亚群[1]。哺乳动物的ICE 类蛋白是一组半胱氨酸蛋白酶[2];且有以下共同特点:①和ICE有同源性;②有高度保守QACXG(X为R、Q或G)五肽序列[3];③有发挥酶活性所必须的半胱氨酸;④特异地裂解天门冬氨酸位点;⑤前体蛋白均无活性,均需经蛋白水解后才产生活性;⑥转染不同细胞可诱导凋亡。因

细胞的衰老与凋亡教案

6、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教案设计 导入 每个生物个体都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最后的死亡,生物体内的细胞也是一样,要经过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增殖和细胞的分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问题一:婴儿体内有没有衰老细胞为什么老人表现出衰老,但是婴儿却没有表现出衰老 答案:有。老人体内的衰老细胞非常多,而婴儿体内很少。 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有什么关系呢 对于单细胞生物体来说,因为是整个生物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因此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但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来说,组成生物体的细胞总是在不断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也有一些是幼嫩的细胞,但从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一、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1.单细胞生物体 2.多细胞生物体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下,在45十以后,我们来参加同学聚会,你的同学会有变化吗大家现在就来想一下我们老了之后会变成什么样 答案:(1)那时候,我们的头发都会变白,这主要是由于人体内酶的活性降低。黑色素是酪氨酸酶催化酪氨酸造成的,酶的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 (2)那时候,我们脸上可能已经出现了老年斑。这主要是由于色素的积累。 (3)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年人特别怕冷。在冬天的时候,我们年轻人只穿了2-3 件衣服,但是老年人却要穿4-5件衣服。主要是由于人体的能量主要是由于呼吸 作用提供的,呼吸作用减弱了,人体得到的热能就少了。而人体的呼吸作用主 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所以衰老的细胞线粒体的数量也是减少的。 (4)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老年人的皮肤皱巴巴的,这主要是由于什么原因呢 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体内的水分减少的原因。而体内许多化学反应都要在水中 进行,所以水分的减少,必然导致人体的新陈代谢的减慢。 (5)有的老人还会出现“救生圈”,这也主要是由于老年人新陈代谢减慢的引 起的。在吃进相同的食物后,他们消耗能量的能力下降了,自然就化成脂肪堆 积了。 总结:个体衰老是由于细胞的衰老引起的,现在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细胞衰老的特点: 二、细胞衰老的特征 (1)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 (2)酶的活性降低。头发会变白,这主要是由于人体内酶的活性降低。黑色素是酪氨酸酶催化酪氨酸造成的,酶的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 (3)细胞的通透性有所改变,使物质的运输功能下降 (4)细胞核体积变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5)线粒体内呼吸速率变慢

体细胞克隆牛的研究进展(综述)

体细胞克隆牛的研究进展 1997年,体细胞克隆绵羊多莉的诞生,改变了以往教科书中的哺乳动物已分化的体细胞不能重新去分化而重获全能性的概念。1998年,体细胞克隆牛获得成功。体细胞克隆动物的成功是几十年来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突破之一,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兴趣和关注。因为该技术可能对未来农业、医学和人类自身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使我国科学家能抓住机遇,在体细胞动物克隆领域研究中尽快加入国际竞争的行列并走在国际前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1998年不失时机地设立了“家畜体细胞无性繁殖的研究”的重点项目。这个项目,不仅可为发育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提供很好模型,更重要的是在我国建立家畜克隆技术并在未来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该项目既具有科学上的前沿性,又符合国家重大发展需求。 “家畜体细胞无性繁殖的研究”项目(批准号39830280)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重点科研项目。1999年、2000年和2002年,体细胞克隆山羊、转基因克隆山羊和克隆牛分别在我国降生。2002年2月27日同行专家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对该项目进行了验收与鉴定。专家们对项目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通过该项目的研究,我国的家畜克隆技术已迈入世界先进水平。 克隆牛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殖生物学国家实验室克隆动物研究组与山东五里墩中大动物胚胎工程中心合作完成的。通过成批体细胞克隆牛的研究,我国科学家已建立了从家畜体细胞培养、卵母细胞成熟、卵子去核、重构胚构建、胚胎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成套的较成熟的操作方法和规程,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英国、日本、新西兰和美国等国家之后,掌握体细胞克隆家畜关键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体细胞克隆牛和克隆羊的成功,使我国在动物胚胎工程高科技领域已走在国际前沿。该项目的研究可能为未来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奶牛克隆胚胎应用技术,在我国奶牛业十分落后的条件下,一旦提高效率并投入生产应用,将对畜牧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为供核样本牛的性别和生产性能可以人为选定,原料成本很低,取材方便利于工厂化生产。这些优点使我们可以选择经济价值最高的个体进行“复制”,而且可以大批量生产和大面推广。 (一)发展回顾 动物胚胎移植技术历时20年的发展,对牛来说,在无手术情况下,可一次冲卵30枚,平均可用胚胎数为5.5枚/头。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MOET)育种计划在至少8个国家得到全面实行,遗传改良进展比预期提高了10%。奶牛胚胎移植的总数正在逐年增加,全球1997年移植胚胎数接近460,000,现在每年大约500,000枚左右。在美国,奶牛生产群中有0.2%的母牛是通过胚胎移植获得,但95%以上的种公牛和优良种母牛是胚胎移植获得的。“七五”和“八五”期间,我国“863”计划、国家攻关计划、农业部重点攻关计划和部分省市的研究计划都重点支持了动物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包括胚胎分割、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人工授精、核移植技术等,并利用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繁育了大量的优良种畜,如内蒙古共生产良种牛胚胎3万多枚,建立中试移植基地4处,几年来共移植受体1000余头(次),获得试管牛犊300余头;新疆与宁夏已建成700余头供体牛的牛胚胎移植产业化基地,生产良种牛胚胎1530余枚,进口安格斯肉牛胚胎1300余枚,移植受体牛300头,冻胚平均妊娠率40%以上;北京、河南、山东、黑龙江、广西等地也获得了较大数量的胚胎移植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