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作者:tzyy1

--基于经济资本的风险管理考评体系RAROC模型研究

【摘要】:

随着股份制改革的深入和推进,中国银行业将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全面迎接银行风险管理的挑战。而另一方面,国际先进银行历经几十年研究和创新发展,已经形成了《新巴塞尔协议》下以RAROC为核心的,用于经济资本分配和绩效评估的风险资本框架。然而,国内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本文正是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研究的,从风险与经济资本的关系引入介绍经济资本的定义,分析了经济资本的计量,并阐述了经济资本的作用。接着以RAROC模型为基础,对银行经济资本的计量、分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基于RAROC模型在我国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前景,结合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的新形势,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及RAROC的建议。

【关键词】:新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济资本的计量;RAROC模型;

【正文】:

一、新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银行管理领域发生的最为显著的变化是,银行的管理重点逐渐从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过渡为以风险计量和风险优化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为了促进国际银行体系的稳健与安全,维护平等竞争的国际环境,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于1988年颁布了《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简称1988年协议)。1988年协议提出了“资本充足率”(注1)的概念,并规定了8%的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形成了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随着金融市场金融风险的发展,委员会于1996 年推出了《〈资本协议〉关于市场风险的修订案》,将市场风险也纳入银行风险管理体系。2004年6月,代表国际银行业新的监管趋势和要求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正式对外公布。

为了应对巴塞尔资本协议对国际银行业的监管要求,增强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力,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4年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八,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四。可以预见,资本监管将成为中国银行也目前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资本充足率决定银行资产业务的规模,银行的市场准入和机构设置,从而决定了银行的价值和利润。银监会颁布实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对国内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更高的监管要求。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将迫使国内银行必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必须考虑如何高效地分配资本、配置资产,尽可能在有限的银行资本约束下,以一定的风险来获得银行业务的最大展开和银行价值的最大化。

因此,在资本约束条件下,如何用有限的资本支撑起相对多的规模,进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摆在我国商业银行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在此背景下,对银行经济资本计量及分配进行研究,即具有了比较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风险管理与经济资本的关系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无论是传统的信贷业务还是包括表外衍生品业务在内的现代银行业务,风险是银行经营过程必须面对和控制的因素,银行必须准确地识别、计量、管理和控制各种可能的风险以及给银行带来的潜在损失。随着现代风险计量和管理实践的发展,VaR(注2)自1993 年被正式提出以来,逐步被应用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计量,并被巴塞尔协议认可和推荐,已经逐渐成为金融风险计量的统一框架。

在准确计量风险之后,银行需要提取或准备相应的资本来缓冲和吸收由于风险实际发生所引起的损失,以确保银行不会因为损失的发生而陷入破产,保证银行稳健经营发展。因此,从银行风险管理逻辑来看,银行风险损失与资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本节首先介绍了银行风险损失与资本之间的关系,然后对常见的三种银行资本做了概念上的阐述、理解;然后详细讨论了其中最重要的银行资本——经济资本的计量。

(一)风险损失与资本的关系

银行业务发展所带来的风险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的风险损失,即预期损失(Expected Loss,EL)、非预期损失(Unexpected Loss,UL)以及超出银行正常承受能力以外的异常损失(Catastrophe Loss)(注3)。

预期损失,是在正常情况下银行在一定时期可预见到的平均损失。这类损失要通过调整业务定价和提取相应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来覆盖,从业务的收益中作为成本来扣减掉。预期损失的弥补即是通过银行提取减值准备来覆盖。

非预期损失,一般是指贷款在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发生不能偿付的情况超出了一般正常情况下的损失水平,这些增多的问题贷款就是非预期损失。这部分损失银行必须有充足的资本来覆盖,作为最后的防线,保证银行在不利的情况下也能正常经营而不会破产。经济资本即是这道与银行实际承担的风险直接联系的风险防线,如同防洪的堤坝,要根据一定时期内最大水位超出一般平均水位的情况以及管理者的审慎程度而设置。因此,在数量上,经济资本等于非预期损失。

异常损失,则是指超出银行正常承受能力的损失,通常有发生概率极小但一旦发生损失巨大的特点。这部分损失银行一般无法做出更有效的准备,一旦发生意味着银行面临倒闭的风险;通常通过压力测试和情景模拟等手段予以关注,并制订相应的应急计划谋求生存。

下图2.1表示了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两个概念。

图1 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

预期损失是一条直线,从统计意义上来讲,它是一个常数。非预期损失是一个形状未知的分布曲线,随着时间的推进,非预期损失的实现值是不确定的,它围绕均值和预期损失上下波动。它是一个概率分布区间,而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值。

银行预期信用风险的度量,取决于三个关键参数的确定,即:违约概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PD),即特定时间段内借款人违约的可能性;违约损失率(Loss given default,LGD),即违约发生时风险暴露的损失程度;违约风险暴露(Exposure at default,EAD),即对某项贷款承诺而言,发生违约时可能被提取的贷款额。如果考虑的更为复杂些,还可以考虑期限(Maturity,M ),即某一风险暴露的剩余到期日(注4)。

习惯上,上述四个参数称为风险因子,也称为风险要素。风险因子是构成风险计量模型的重要参数,计量风险因子是计量信用风险的基础和前提。从业界实践和理论文献来看,常用的计量方法主要包括经验统计、理论模型(如KMV模型)以及计量模拟法。

根据上述三个关键风险要素,即可得到预期可能遭受的信贷损失,即预期损失。公式表示如下:

EL = EAD×PD×LGD (2.1)

非预期损失,也即经济资本公式如下:

经济资本EC =非预期损失UL=k×标准差(2.2)

其中,k 表示资本乘数,也即损失分布的标准差数。资本乘数取决于置信水平c,置信水平越高,资本乘数k 越大,反之亦然。

(二)经济资本的计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