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缚娄古国遗址上(文物与考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站在缚娄古国遗址上(文物与考古)

横岭山下春秋战国古墓群发掘现场

邓东方摄

银岗松毛岭古窑场龙窑遗址

邓东方摄

古墓中出土的古编钟

邓东方摄

横岭山下古墓群遗址

邓东方摄日前与北京作家、记者一行20余人,前往广东惠州博罗县,作文化采风之旅。位于罗浮山下的这一古老之地,7年前因一系列考古文物的重大发现,而被考古界乃至全国民

众投去高度关注的眼光。长期被古人乃至史家称为“蛮夷之地”的岭南,也因此发现而更被刮目相看。我第四次到访此地,这里的历史和现状,都让我格外兴奋。

这里曾是一个小国

从古籍的零星记载中概略知道,“博罗曾是一个国家”,但此说无证无据,也就被看作只是一个远古传说。

而2000年在博罗县城附近发掘出的古墓群,让专家们确认了一个事实:博罗县便是“缚娄古国”的所在。

“缚娄”为何称“国”?语出《吕氏春秋》:“扬汉之南,百越之际……缚娄、阳禺、欢兜之国,多无君。”这是关于这个先秦古国的最早记载。又据史载,公元前337年楚威王伐越,越国灭亡后,其王室后裔纷纷南逃,相继在福建、浙江、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立国,名为闽越、东越、瓯越、骆越、南越、西越等,史家又称之为“百越”。缚娄等小国,大约就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出现,又在这一进程中消亡。

近现代的专家们,从历史学、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早已考证出,“缚娄”曾有“扶娄”、“傅罗”之称,虽字音字形有别,却都是今之博罗。汉代(一说秦代)臵县名博罗,其名沿袭至今。它是广东省四大古县之一。

2000年广(州)惠(州)高速公路的建设,揭开了“缚娄古国”的千古之谜。在博罗县城以北3公里的横岭山下,

挖出300多座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古墓群。专家们论证,距今2500年至3000年的庞大古墓群的存在,证明它周围必有大规模的人群居住。由此推测,缚娄古国可能就在附近。

岭南文明史需改写

横岭山下的古墓里,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青铜器和玉石制品。特别是水晶手镯、铜甬钟和青铜鼎,显示出贵族气象,证明只有皇家贵族才有的“钟鸣鼎食”的存在。这里出土的两个编钟,其质地和形态,都与中原的编钟大致相似,而花纹又有所不同,说明这里曾有高水平的制作工艺,文明程度与中原相当。这一实物发现,打破了“岭南没有青铜器时代”的说法。广东省近50年来的这一最为重大的文物发现,改写了整个岭南的文明史。“蛮夷”、“蛮荒”之类的说法,从此当视为不确。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的价值,具有崭新的内容和信息,给时代提供了新的认识,因而被评为2000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岭南文明,曾经先进,曾经辉煌,广东人引以为骄傲。

岭南的先进和辉煌,是历史所造成,是岭南人所创造。南逃的越国王室及其后裔带去的先进文化,造成了这里的文明基础。秦始皇统一岭南后,曾将一些中原人迁来岭南,与土著人杂居,又造成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这些中原人,也就是所谓客家人。他们和当地人,共同继承着先人的文化,并继续创造着新的文明。经过几十代人的繁衍,发展成一个

人数众多的群体。直至今天,在博罗县所见,95%以上是客家人。他们说的话,与我梅州客家话相近。同为客家人,我听来格外亲切。

感受古文明的脉动

博罗县,此前我曾来过3次,领略过它在“文革”前、“文革”中和改革开放后的点滴物事,印象极为深刻。它的陵迁谷变和远古文明的新发现,都让我格外感兴趣。这天,我们从罗浮山返博罗县城,热情的县委办公室的邓先生和林先生,开车把我们带到银岗古窑场。车到窑场遗址之一的松毛岭,太阳已经下山。暮色之下,我们看到7个低矮的山岗,上面都覆盖着浓密的树林,共同围着一个圆形的小湖。10万平方米的地底下,是大面积的古窑场。松毛岭于1999年发掘,出土了4座龙窑,挖出大量的陶器和青铜器,还有板瓦、筒瓦和瓦当,堪称岭南最早的建筑材料。专家们认为,如此庞大的窑场,又证明当时这里有庞大的消费需求。我们盘桓于西周时期的龙窑遗址之上,饶有兴趣地捡拾着古陶碎片,仿佛领略到2500年前的古代文明,其乐融融。

我们兴犹未尽,第二天一早,又请邓先生带我们来到横岭山下,感受古墓群的神韵。这里离县城中心很近,驱车1 0分钟即到。我们下车眺望,于晨曦中,只见高速公路上车来车往,一片繁忙。公路之下,正是300多座千年古墓的所在。“你看,这里三面环山,古墓坐北向南,如坐太师椅,

风水极好!”邓先生一面讲解,一面赞叹。我们则为古墓被覆盖而无限惋惜。我不禁设想,假如它得以保存,或许会得到类似秦兵马俑般的待遇,也是没准儿的事儿。高速公路的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何以会为了当时少花钱,不惜将价值无限的古文明遗址深埋地下?这难道是唯一的选择吗?事后诸葛如我,真有点儿搞不懂。

此刻,我站在古墓遗址之上,也是站在缚娄古国的遗址之上,遥想千年古国的往事,观照今日博罗县沧海桑田的变化,真有难以描绘的心情。古国曾经灿烂,而今又续写着辉煌,博罗的经济发展,文化先进,在惠州市均列前茅。我由此又想,历史的轨迹,想必真的是循着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螺旋式地前进的。从古之缚娄到今天的博罗,不正是如此吗?!

缚娄古人有知,当喜世界殊!

2007年08月0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