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熔炼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熔炼技术原理
14
区域熔炼技术原理
对于k>1的情况,杂志由固相向液相迁移。在熔 区向右移动过程中,熔区左侧金属凝固,熔区内 的杂质在固相中富集,由于杂质在固相内不能随 熔区右移,也不能向次左侧凝固区迁移,因此熔 区通过棒锭一次后,相当于把棒锭最右侧L(熔区 宽)长度内杂质均匀分布在左侧x-L长度内范围内。 进行一次提纯后,提纯区域为最右侧L长度范围, 进行两次提纯后,提纯区域为最右侧L+θ(θ<L) 长度范围,进行三次提纯后,提纯区域为最右侧 2L+θ’ (θ’<L)长度范围,依次类推,因此至少被提 纯S/L次才能将杂质富集于最左端。
20
区域熔炼的影响因素
熔区长度z对区域熔炼效果的影响也很显著。这从 两方面看,由一次通过的区熔提纯公式可以看出: 当K为恒定时,随着熔区长度l的增大,C的值将减 小,即提纯效果好。 在多次通过熔区时。由极限分布方程看出:K一定 时,l值增加一B值减小一A值增加一C(x)增加,因此, 熔区长度l值增加,杂质浓度C(x)也增加,此时的提 纯效果较差。
4
简介
此法可制取纯度达99.999%的材料,一次 区域熔炼往往不能满足所要求的纯度,通常 须经多次重复操作,或在一次操作中沿细棒 的长度依次形成几个熔融区。此法设备与操 作简单,且可自动化,但生产效率低。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区域熔炼已经发展成 为制备高纯材料的重要方法。目前1/3的元 素和数百种无机、有机化合物都能通过区域 熔炼提纯到很高的纯度。
29
区域熔炼方法及设备
30
区域熔炼方法及设备
制造硅单晶垂直悬 浮区熔法(简称FZ法) 先从上、下两轴用夹 具精确地垂直固定棒 状多晶锭。用电子轰 击、高频感应或光学 聚焦法将一段区域溶 化。移动样品或加热 器使熔区移动。
31
硅单晶悬浮区熔炉
JN-FZ-3A型高真空悬浮区熔硅单 晶炉
32
谢谢欣赏!
第五小组
33
区域熔炼技术
制作:第五小组 演讲:我是学长
目录
简介
区域熔炼技术的原理
区域熔炼的影响因素
区域熔炼的方法及设备
1
简介
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工业、半导 体行业等尖端技术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对所使用的基本材料的纯度要求特别高。 就材料本身而言,一直认为材料的某种独特 性质是取决于杂质的含量,纯度越高的金属 往往改变材料的性质。因此为了发现有色金 属及其化合物的光、电、磁等潜在性质,也 需要更高纯度的金属。
3
简介
区域熔炼(zone melting technique) 由Keek 和 Golay 于1953年创立的。又称区域提纯。是用以提 纯金属、半导体。该方法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的任何 时刻都只有一部分原料被熔融,熔区由表面张力支 撑,故又称“浮区法”。 通常将材料制成细棒,用高频感应加热,使一小 段固体熔融成液态。熔融区慢慢从放置材料的一端 向另一端移动。在熔融区的末端,固体重结晶,而 含杂质部分因比纯质的熔点略低,较难凝固,便富 集于前端。
22
区域熔炼的影响因素
熔区间距(两熔区之间固体长度)i的选择是根据实际 经验确定的。当沿着锭条同时通过几个熔区,则 保持最小的熔区间距,在经济上是最合算的。各 熔区之间的实际距离,对于以后的杂质分布并无 影响,只需大到能在两相邻的熔区之间起一个分 隔物的作用就可以。一般i是一个熔区长度的大小, 对于热导率好的材料可以长些。 熔区通过的次数,可根据经验公式n=(1-1.5)L/l来 定,其中L是锭料长度,l是熔区长度。一般来说, 经常使用的条件L/l=10,则n最大为15,所以次数 为20左右为宜。
21
区域熔炼的影响因素
可见,熔区的长度要综合考虑来决定。在实际的 区熔中,最初可用大熔区,后几次用小熔区,这 样的提纯效果比用熔区不变的更好些。此外具有 高熔点和导热不良的材料,较之熔点接近室温而 热导率良好的材料,更易产生狭熔区。Chii-Hong Ho等得出最优的熔区长度随分配系数的增加而增 加,随区熔次数的增加而减小。
12
区域熔炼技术原理
对于K<1的情况,此时析出的固相中杂质的含量 比原来的少,同时杂质在熔化区富集。这样,当 加热环均匀的移动到右端以后,杂质富集在右端。 然后将加热环放到左端再重复以上过程,如此多 次操作,则棒锭中的杂质就会被定向的“赶”到 右端,从而使棒锭金属达到提纯的目的。如下图 所示。
13
23
区域熔炼的影响因素
熔区温度 熔区温度不宜过低,以免产生熔化不完 全,影响杂质的扩散速度;但也不可过高,否则 将使熔区中部变细,导致线圈对细处耦合不好, 未熔金属粒落于下界面,成为新的晶核。操作过 程中应保持温度平稳,不然可能会使结晶界面产 生多晶。 熔区提纯次数 在区熔速度不变的情况下,通常, 提纯次数增加,金属的纯度提高,当杂质达到极 限分布时,再增加次数则没有意义,而且有些杂 质反而会有增多的趋势,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况 而定。
2
简介
高纯材料的制备分为物理精炼和化学精炼。 物理精炼主要有区域熔炼法、结晶法等;化学 精炼主要有电解法、真空蒸馏、离子交换法等。 化学精炼提纯法由于容器与材料中杂质的污染, 使得到的金属纯度受到一定的限制,只有用化 学方法将金属提纯到一定纯度之后,再用物理 方法如区熔提纯,才能将金属纯度提到一个新 的高度。
24
区域熔炼的影响因素
熔区宽度 在悬浮区熔时,熔区宽度变化有限,对 工艺过程影响不大,一般,熔区的宽度为棒直径 的1/2~1/3为宜。 熔区的移动速度 降低熔区的移动速度,有利于杂 质的扩散,金属纯度的提高;但移动速度过慢, 会导致金属蒸发损失增加。 真空度 保持较高的真空度有利于气体杂质的排出, 但过高的真空度也会引起金属的挥发损失增加。
15
区域熔炼技术原理
16
区域熔炼的影响因素
区域熔炼的实际过程面临很多问题,这个方法需 要不断的熔化、凝固、分离,再熔化、再凝固、 再分离等许多重复的操作。而这些的操作既要方 便、高效,还应该避免锭料受到污染。
17
区域熔炼的影响因素
在区域熔炼提纯中,主要有两种参数,一种是材 料的参量如物质的分配系数K,分配系数对于区域 熔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量。它的大小是与凝固 速度有关,凝固速度越快,杂质就越没有充分的 机会往溶液中扩散,于是就较多地停留在凝固的 金属中。如果凝固速度很慢,固液两相中杂质均 可以充分扩散;在所谓的平衡条件下凝固,此时, 杂质的分配系数称为平衡分配系数,用K0表示。 而在实际过程中,凝固不会很慢,即不可能达到 平衡状态,此时的分配系数称为有效分配系数, 用Keff表示。
7
区域熔炼技术原理
由于从熔区右端熔化面熔入的杂质大于左端凝固 面进入固相的杂质而右端又慢慢熔化,则熔区中 的杂质浓度就会随着熔区移动不断增加,相应析 出得固相杂质浓度也增加。 当熔区杂质浓度增加到Ct=Co/K时,进入熔区和 离开熔区杂质是相等的,这样区熔就进入一个浓 度均匀区,直到最后一个熔区中杂质急剧增加, 一次通过后锭料的杂质浓度分布如图2所示。
8
区域熔炼技术原理
9
区域熔炼技术原理
单熔区一次通过沿锭长的杂质分布,由瑞德方程 得出
式中:C-固体中的杂质浓度,x-从开始端算起的距 离。
除最后一个熔区长度以外,这个方程在原料所有 的地方都是有效的。不同分布系数的杂质经过一 次区熔后锭料的各部分杂质分布可以从下图看出。
10
区域熔炼技术原理
2
区域熔炼技术原理
18
区域熔炼的影响因素
1953年伯顿(Burton)、普里(Prim)斯里奇特(Slichter) 分析讨论,推出Keff和K0的关系,即BPS公式。

在实际的区熔过程中分配系数不是恒定不变的。
19
区域熔炼的影响因素
另一种是仪器的参量如熔区的移动速率f、熔区长 度l、熔化次数n、熔区间距i、锭料长度L等。 在决定熔区的速率f时,必须同时从理论上和经济 上加以考虑。一般来说,大的f值可使每次通过的 时间少;但是增加f也会引起分布系数K接近于1, 因而降低熔区通过的效率。反之,小的f值可使Keff 一Ko,有利于杂质的分凝和提纯,但速度慢,会 降低生产效率。因此,为了最有效的提纯,必须 同时考虑熔化次数n和移动速率f,使得n/f的值最 小,它的意义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次数和尽快的 速度进行区域熔炼,已达到最佳的效果。
27
区域熔炼方法及设备
相关设备示例:
区熔半导体材料提纯炉
28
区域熔炼方法及设备
悬浮区熔提纯: 金属锭垂直放置,不用容器盛装,锭料 两端固定,锭料加热时依靠金属表面张力保 持一个狭窄的熔区,金属以液态悬浮于金属 棒中间,熔区沿锭长自下而上移动通过锭料, 使金属得到提纯。熔区的获得可采用感应加 热或电子束轰击加热。采用电子束加热,称 为电子束悬浮区熔方法。
5
区域熔炼技术原理
6
区域熔炼技术原理
区域熔炼是利用杂质在金属的凝固态和熔融态中 溶解度的差别,使杂质析出或改变其分布的一种 方法。当固液共存时,杂质在固相中的浓度Co和 液相中的浓度Ct是不相同的,两者之比称为分布 系数,即K= Co/ Ct 假设锭料的初始浓度为Co,在锭料中保持一个(或 数个)熔区,并使熔区从一端缓慢移动到另一端。 在熔区从左端向右端移动过程中,左端慢慢凝固, 而凝固出来的固相杂质浓度为Cs,最左端熔区中 Ct=Co,如果K<1,则固态杂质浓度为Cs=KCt<Co, 可见,开始凝固部分的纯度有所提高。
一次区域提纯往往不能达到所要求的纯度,提纯 过程需要重复多次或者用一系列的加热器,在一 个锭条上产生多个熔区,让这些熔区在一次操作 中先后通过锭料。经过熔区多次通过以后,区域 纯化的效率将会越来越低,直至溶质的分布达到 一个恒稳状态或极限分布,这就表示所能获得的 最大分离。 极限分布方程可由 表示,其中A和B都是 常数 式中:Co-平均杂质浓度;L-锭长;l-熔区长度。
25
区域熔炼方法及设备
区域熔炼提纯分为两种: (1)水平区熔提纯 (2)悬浮区熔提纯
26
区域熔炼方法及设备
水平区熔法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熔区被限制在 加热器加热的狭小范围内,绝大部分的原料处于固 态。加热器从一端向另一端缓慢移动,晶体逐渐生 长。该法创始人是美国人Pfann,硅单晶生长初期的 提纯即采用此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