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开发技术对策探讨
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技术探讨
技术与检测Һ㊀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技术探讨王希宁摘㊀要:低渗透油藏在油气资源中所占比例较大,会成为未来油藏开发的主要对象㊂因此,研究低渗透油藏储层特征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展新型采收率技术,对改善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指导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有重大意义㊂关键词: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技术一㊁引言低渗透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严格而明确的标准,根据油气勘探开发实际状况,将渗透率为0.1ˑ10-3 50ˑ10-3μm2的油藏定义为低渗透油藏㊂近年来,低渗透油气资源所占比例持续增大,低渗透油气产量比例逐年上升,随着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低渗透油藏将成为未来石油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㊂因此,进一步研究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展新型采收率技术,对改善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有重大意义㊂二㊁低渗透储层特征(一)岩石学特征低渗透油田绝大部分是典型的陆相沉积,其显著特点是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主要表现为长石和岩屑含量高,石英含量低,据统计,低渗透油藏石英平均含量约40.86%,长石及岩屑平均含量高达51.3%,岩性多为长石砂岩及岩屑砂岩㊂(二)储层物性特征陆相沉积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沉积物复杂㊁沉积物源多㊁沉积规模小㊂这使得储层粒度分布范围大㊁分选差㊁磨圆程度低,导致不均匀压实㊁成岩作用后期物性变化剧烈,形成低孔㊁低渗㊁结构复杂的储层㊂通过对26个低渗透砂岩油藏物性统计,低渗透砂岩油藏孔隙度主要集中在0.13 0.17,平均约为0.157;渗透率主要集中在1ˑ10-3 14ˑ10-3μm2,平均约为20.13ˑ10-3μm2㊂粒度中值㊁孔喉半径普遍偏小,孔渗正相关关系差㊂此外,含油饱和度低也是一个显著特点,最高不到75%,平均含油饱和度只有59.76%㊂(三)储层敏感性特征储层敏感性主要是由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㊁含量及分布特征所决定,尤其是粘土矿物,它是储层敏感性的决定因素㊂据统计,低渗透砂岩油藏粘土平均含量为9.88%,并以伊利石㊁高岭石及绿泥石为主,表现为较强的水敏㊁速敏及酸敏,其中水敏伤害最大,一般达40%以上,最高达80% 90%,这也是低渗透砂岩储层注水开发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㊂一般而言,储层粘土矿物含量越高,渗透率就越低㊂(四)裂缝特征低渗透砂岩油藏要获得较高产能,裂缝必不可少㊂低渗透砂岩油藏裂缝系统发育,且以微裂缝及潜裂缝为主㊂微裂缝与潜裂缝在原始地层条件下一般处于闭合状态,通过压裂酸化等措施,使得裂缝开启,其导流能力大幅改善,单井产能提高㊂但是,裂缝的存在必然会导致注入水水窜,甚至局部水淹,在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裂缝的双重效应㊂三㊁低渗砂岩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低渗砂岩储层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开发中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㊂(一)油藏天然能量不足㊁能量补充困难形成 井井有油,井井不流 注不进,采不出 的局面㊂低渗油藏边底水水体小㊁不活跃,天然能量不足;储层物性差㊁连通性差㊁孔喉半径小,注水地层能量补充困难㊂开采过程中,地层能量衰竭快,弹性采收率低,一般小于5%;年递减率高,一般在25% 40%,最高达60%㊂(二)注水对储层污染严重储层污染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储层粘土矿物敏感效应;(2)注入水与地层流体不配伍产生沉淀,造成储层堵塞,其中粘土矿物敏感效应影响更大㊂低渗透砂岩储层泥质含量高,粘土水敏性强,膨润度大,造成储层渗透率大大降低;同时孔喉半径小㊁渗流阻力大,高压注水速敏效应明显,孔喉堵塞严重,渗透率大幅降低㊂(3)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水窜严重㊂在低渗透砂岩储层中,裂缝与基质渗透率差异显著,储层非均质严重,导致在注水开发过程中,裂缝水窜严重,裂缝及裂缝边缘出现强水洗,而基质波及系数很低,原油动用程度不均,剩余油分布非均质严重㊂四㊁提高低渗砂岩油藏采收率方法(一)发展注气技术注气提高采收率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对低渗透砂岩油藏㊂与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相比,其主要有以下优点:①气体与原油混相或非混相作用,使原油弹性能量增加㊁粘度降低㊁界面张力减小㊁毛管阻力减小;②气体流动性强,解决了低渗透 注不进 的问题;同时,可解决注水油藏局部区域压力过高的问题,保证油藏均匀稳压㊁长期稳产开采,提高了油藏整体动用程度;③低渗透砂岩油藏敏感性较强,注气可有效避免水敏及速敏效应;④发展注气 化学驱技术,解决气窜问题,提高气体利用效率及驱替效率㊂(二)发展微生物驱油技术随着生物工程的快速发展,微生物采油技术已经有了质的飞跃㊂微生物不但可以降粘㊁改变储层润湿性㊁降低原油凝固点㊁降解原油中重质成分,还可以调剖㊁防蜡㊁除垢㊁破乳等㊂低渗透砂岩油藏原油蜡质含量较高,据统计,蜡质含量最低为9%,最高达28%,平均含量为18.88%;同时,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孔喉小㊁裂缝发育㊁非均质严重㊁窄薄砂体较为发育,大力发展微生物裂缝调剖技术㊁窄薄砂体微生物吞吐技术㊁超小微生物采油技术,对大幅提高低渗透原油采收率有重大意义㊂(三)发展微波采油技术微波采油技术是一项新的采油技术,目前正处在研究初级阶段,其主要驱油机理是加热作用㊁造缝作用及非热效应,对于低渗透砂岩油藏来说,造缝尤为重要㊂低渗透砂岩储层主要是泥粉砂岩㊁粉砂岩㊁粉细砂岩及细砂岩,泥质含量丰富,束缚水含量高,这为造缝作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㊂水对微波的吸收能力比石英砂的吸收能力高数十倍,因此,在微波作用下泥质温度升高程度是砂质的数十倍,使得储层中泥质和砂质热膨胀和冷收缩不均匀,导致储层微裂缝的产生,从而提高导流能力,达到增产的效果㊂总之,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物性较差,注水开发问题显著,要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必须发展新的采油技术㊂研究发现,注气㊁微生物驱油㊁微波采油㊁超声波采油及各种新型采油技术的有效组合有利于大幅提高低渗透砂岩油藏采收率㊂参考文献:[1]胡延旭.低渗透砂岩油藏特征及其发展趋势[J].河南科技,2014(6):184-185.[2]努尔古丽.裂缝在吉林两井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2(8):195.作者简介:王希宁,胜利油田东胜精攻石油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㊂781。
分析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中的几点认识
分析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中的几点认识低渗透砂岩油藏是指孔隙度较低、渗透率较小的砂岩油藏,一直以来都是油田开发中的难题。
在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中,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
本文将分析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中的几个重要认识,并探讨其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
1. 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地质条件复杂、储层特性不均一、油藏开采率低、成本高等。
由于砂岩孔隙度小、孔隙结构复杂,油气难以流通,导致采收率低,开发难度大。
低渗透砂岩油藏地质条件多变,储量分布不均,对开发技术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提高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效率的关键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要提高效率,关键在于充分认识油藏地质特征,合理选择开发技术和方法。
首先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评价,了解油藏储层特性、流体性质和运移规律。
要结合油藏地质特征,选择合适的开发技术,如水平井、酸化增产、水驱等,进行增产试验,提高采收率。
要合理组织油田开发,优化生产作业,降低成本,提高开采效率。
3. 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中的技术创新为了解决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中的难题,人们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创新和研究。
通过多年的实践和验证,水平井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水平井能够有效改善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提高采油效果。
酸化增产技术也成为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
通过注入酸液,改善油藏孔隙结构,提高渗透率,达到增产的目的。
注水开采技术也是提高低渗透砂岩油藏采收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向油藏注入水,提高地层压力,推动油藏中的油气流向井口,进而增加采收率。
4. 科学的管理和调控是保障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效率的重要保障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需要科学的管理和调控。
要加强对油藏地质条件的认识,结合地质勘探结果,合理规划油藏开发方案。
要加强对采收技术和方法的研究,选择适合油藏特点的开采技术。
分析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中的几点认识
分析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中的几点认识
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是目前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但低渗透砂岩油藏在开发中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针对其特点采用合适的开发技术。
以下是对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中的几点认识的分析:
1. 低渗透砂岩油藏具有渗透率低、储量分散、油层良品率低等特点。
因此,开发难度大、成本高。
在开发中需要针对这些特点制定合理的勘探和开发策略,避免资源浪费和投资风险。
2. 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技术主要包括增强油藏有效性、加快油藏压裂和提高采收率等方面。
其中,增强油藏有效性是提高渗透率、改善孔隙度和减少油水相分离等方面,需要选用合适的增油技术和采油方案。
3. 压裂技术是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的有效手段,能够显著提高油气产量。
在压裂方面,需要根据油藏特点合理选择数据分析、模拟模型、压裂技术等方面,进而制定合适的压裂方案。
4. 采收率是衡量油气勘探开发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采收率方面,低渗透砂岩油藏需要采用前进性采油法和连续捞取采油法等技术手段,确保油气产量的增多和采收率的提高。
5. 现代科技手段对低渗透砂岩油藏勘探和开发的贡献日益突出。
现代科技手段包括岩石物理、地球化学、气象、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其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低渗透油藏勘探和开发的重要手段。
6. 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中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尤其是技术领域和油气勘探开发的相关学科。
这样才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挖掘出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潜力,实现利用油气资源的最大化。
总之,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是一个复杂且繁琐的过程,需要选用正确的技术和方法逐步实现各个环节的优化,提高产量和采收率,支持国家经济发展。
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分析
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分析
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是指在油藏孔隙度低、渗透率小于0.1mD的条件下,有效地
开采和生产油气资源的技术措施和方法。
由于在油田低渗透砂岩中,油气的运移速度较慢,导致传统的开发技术难以实现高效生产。
研究和应用适合低渗透砂岩开发的技术是非常重
要的。
1. 水驱技术:在低渗透砂岩油藏中,由于石油黏度较大、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常
采用水驱技术,通过注入水来驱替油藏中的油资源。
还可以采用多点注水和多层注水等技术,以加大驱替效果,提高采收率。
2. 改造增渗技术:低渗透砂岩油田中,常采用改造增渗技术来提高油藏的渗透率和
孔隙度,以使油气更加容易流动。
常用的改造增渗技术包括酸化、水泥浆堵漏和增压等。
3. 气体驱替技术:在低渗透砂岩油田中,气体驱替技术被广泛应用。
通过注入气体(如天然气或二氧化碳)来驱替油藏中的油气。
气体的溶解度较低,能够降低油藏中的压力,从而提高采收率。
4. 水平井技术:在低渗透砂岩油藏中,水平井技术可以有效增加井底面积,提高有
效寻找面积,增加采收率。
通过水平井的布置,可以减小开发井与低渗透储层之间的距离,提高油气采集率。
5. 压裂技术:压裂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高压液体或气体来对低渗透砂岩进行裂缝处
理的方法。
通过创建人工裂缝,增加渗透率,改善油藏的产能。
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是针对低渗透砂岩油田特点而研究和应用的技术措施和方法。
通过水驱、改造增渗、气体驱和压裂等技术,可以提高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的采收率和开
发效果。
致密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致密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致密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具有丰富的储量和潜在的开发价值。
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对能源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致密气的开发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领域。
在致密气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致密气属于非常难以开发的气藏类型之一,其气体储存空间狭小,气体渗透性低,导致开采难度较大。
在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井壁塌陷、矿井地质变化等问题,增加了开采的难度和风险。
致密气开采过程中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才能更好地开采。
我们需要对致密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技术创新方向,以提高致密气的开采效率和质量。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对致密气的开发问题、气藏特点、开采技术挑战、对策建议和技术创新方向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致密气开发领域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2 问题意识在致密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
致密气属于非常难开采的天然气资源,由于其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导致气藏开发难度大,生产成本高。
致密气的开发对于油气公司来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难以盈利,因此投资风险较高。
由于致密气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开采过程中容易导致地质压力的异常变化,可能引发地层裂缝、井筒堵塞等问题,严重影响开采效率和安全生产。
致密气开发还面临着水平井控制技术、压裂技术等方面的挑战,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致密气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提高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只有不断创新技术、加强合作,才能更好地利用致密气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问题意识】2. 正文2.1 致密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地质条件复杂:致密气藏地质构造复杂,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小,导致气体难以采出。
二、压裂技术难度大:由于致密气藏渗透率低,传统的压裂技术难以有效开采出气体,需要开发更加高效的压裂技术。
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分析
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分析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增加,对油田开发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在石油资源枯竭的情况下,对于低渗透砂岩的开发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低渗透砂岩是一种石油资源储量丰富但开发难度较大的油藏类型,其开发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石油产量、延长油田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低渗透砂岩的开发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当前主流的开发技术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一、低渗透砂岩的特点低渗透砂岩是指孔隙度低、渗透率小的砂岩储层,其孔隙度一般在10%以下,渗透率在0.1md以下。
由于其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导致原油在砂岩储层中的储集和流动受到一定限制,从而增加了石油开发的难度和成本。
与常规砂岩油藏相比,低渗透砂岩在开发过程中面临着更高的技术挑战,需要更为先进的开发技术来解决石油开采的难题。
二、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1. 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技术是一种有效开发低渗透砂岩的方法,通过对井筒进行水平延伸,可以有效延长井底在储层中的接触长度,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与常规垂直井相比,水平井具有更大的采油面积和更高的采收率。
水平井还可以减少油井的开采压降,提高油井的产量和稳产能力,降低开采成本。
2. 酸化改造技术低渗透砂岩往往存在着岩石孔隙度不均匀、渗透率差异较大的问题,酸化改造技术可以通过注入酸液来溶解岩石中的一些矿物质,减小孔隙度之间的差异,提高砂岩储层的渗透率,增加原油开采的效率。
酸化改造技术还可以改善岩石表面的亲水性,减小岩石孔隙中原油的黏附和凝结,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3. 气体驱替技术气体驱替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气体(如天然气、二氧化碳等)来推动原油向井口移动的技术。
在低渗透砂岩储层中,原油的黏度较大,常规的水驱和压裂技术难以有效推动原油的产出,而气体驱替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原油的黏度,提高原油的渗流性,增加原油的采收率。
气体驱替技术还可以减小油藏中原油和水的混合,提高原油的质量和净化度。
1. 高成本由于低渗透砂岩的特殊性,采用先进的开发技术需要更大的投入成本,包括井筒改造、酸化液的采购、气体注入设备的购置等。
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分析
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分析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是指在保证油田开采效率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
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相对于高渗透砂岩油田开发而言,面临更大的挑战,包括储层特点、油藏工程特点等。
因此,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的难度也相对较大。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进行分析。
一、储层特征和油藏工程特点低渗透砂岩储层渗透率低、含水饱和度高、粘土含量高等特点,使得其对油田开发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
低渗透储层开采难度大,采油压力要求更高,采油率低,采收油量小,钻井和完井难度大等问题都需要解决。
油田低渗透砂岩工程特点比高渗透砂岩更加突出,拥有一些特殊的性能和特征,这些特征阻碍了其开发的难度和复杂性。
比如宜人的油藏,低渗透,高含水,严格的区域和成本限制等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需要选择适合的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
(一)水平井工艺技术水平井技术是一种较为成熟的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
在适当的情况下,水平井技术可以提高油井的采油效率和生产率,特别是对于低渗透油田。
水平井技术通过在储层中钻一条或多条水平或近水平井段,使得井眼和储层具有更高的接触面积和采油压力。
水平井的斜度可以达到4度到5度,长度可以超过500米,有效增加储量、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有助于提高油井的生效时间和可采率。
水平井技术应用于低渗透储层开发中,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首先,水平井可以提高储层的管道通道,缓解储层的压力,降低油井的动态阻力。
其次,水平井能够增加油井水平部分的接触面积和采油压力,能够提高采收率,增加生产效率。
此外,水平井不仅能够提高采油效率,还可以节约成本和投资,降低运营成本。
(二)低渗透储层压裂技术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中,压裂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油率的措施。
压裂技术通过将压裂剂注入储层中,同时用压力将砂石裂开,使得井眼和油藏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增加采油压力和采油强度,提高采收率。
低渗透储层压裂技术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压裂技术有助于套管的封堵,防止污水和其他流体进入井眼,减少储层阻力,提高采收率。
榆林低渗透砂岩气藏开发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榆林低渗透砂岩气藏开发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榆林低渗透砂岩气藏开发技术研究1.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使得非常规天然气成为了现代能源领域的重要来源。
而低渗透气藏因为含气量高、储量大以及具有分布广泛等特点,成为了天然气勘探和开发的热点。
研究发现,以榆林地区为代表的低渗透砂岩气藏储量巨大,但受储集岩的物性特征、构造特征和成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充分开发利用。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该气藏的开发技术,为气藏开发提供参考。
2.研究意义(1)对于榆林地区的低渗透砂岩气藏开发,研究开发技术和方法,可有效提高天然气勘探开发效率。
(2)对于全国范围内低渗透砂岩气藏的勘探开发,研究成果可为开发技术和方法提供参考。
(3)本研究是对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的探索和创新,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实际价值。
3.研究内容和方法(1)分析低渗透砂岩气藏的地质特征以及物性特征,探究其成因及分布规律。
(2)研究低渗透砂岩气藏的渗流规律和开发特点,分析开发难度及潜力。
(3)结合实际开发案例,研究低渗透砂岩气藏的开发技术和方法,探究优化开发方案以及增加产量的途径。
(4)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室模拟等方法,验证低渗透砂岩气藏开发技术与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
4.预期成果(1)深入了解低渗透砂岩气藏的地质、物性、开发特点,为气藏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2)研究低渗透砂岩气藏开发的技术和方法,为提高气藏生产效率提供参考;(3)验证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实际气藏开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5.研究进度安排第一阶段:文献综述、理论探讨(1-3个月)第二阶段:数据收集,野外调查分析(4-7个月)第三阶段:开发技术研究,优化方案设计(8-12个月)第四阶段:数值模拟和实验室模拟(13-18个月)第五阶段:论文撰写、答辩准备(19-24个月)6.参考文献[1] Qi X.W., Xiong X., Jing F.L., et.al. Gas storage mechanism of low-porosity and low-permeability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in Yulin area[C]//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8.[2] Wang J.C., Xue Z.Q., Song Z.Y., et.al. Types of sedimentary facies and their control on distribution of gas reservoirs in Upper Palaeozoic of Ordos basin, China[J].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 Engineering. 2016, 137: 11-18.[3] Lu X.C., Li H.Z., Zhang J.J., et.al. An Improved Transient Pressure Analysis Model for Low-permeability Gas Reservoir[J]. Procedia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2017, 17: 851-856.[4] Wang J.S., Li Z., Zeng P. Optimization of gas well pattern for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using a differential searchalgorithm[J].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5, 127: 181-191.[5] 张洪泉, 秦建华. 基于Xinci1.0的低渗透特厚砂岩气藏储层特征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7, 44(3): 386-394.。
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分析
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分析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是目前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中的热门话题之一。
低渗透砂岩的开发难度较大,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开发技术,以保证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
1. 常规开发技术常规开发技术主要包括水平井、多段压裂、水驱、气驱和泵驱等。
这些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勘探开发中,具有开发成本低、开发周期短、效果稳定等优点。
但是,在低渗透砂岩中应用时,这些技术的效果有限,需要进一步进行改进。
2. 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技术是目前油气开发领域中最热门的技术之一。
通过在井筒中铺设水平段,可以增大井筒与油层的接触面积,提高井筒的生产能力。
此外,水平井还可以在目标层段内进行多点射孔,从而提高油气产量。
在低渗透砂岩中,水平井技术可以减小井间距,提高单井产能,但是其应用范围受限,需要进一步考虑其适用性。
3. 压裂技术压裂技术主要包括水力压裂和化学压裂。
水力压裂技术利用高压液体将岩石破碎,从而扩大了油气与岩石之间的接触面积。
在低渗透砂岩中,压裂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大井筒与油层的接触面积,提高产量,但是存在施工复杂、成本高等问题。
化学压裂技术通过注入化学药剂,使岩石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实现岩石破碎,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施工简单、成本低,但是其效果不如水力压裂。
水驱技术是一种注水开采技术,主要是利用水的稳定性和渗透性,将水压入油层,将储层压力提高,进而驱动油气向井筒运移。
在低渗透砂岩中,水驱技术可以提高采收率,但是其应用范围需要进一步考虑。
5. 气驱技术综上所述,针对低渗透砂岩开发,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开发技术的优劣,选择合适的开发技术。
此外,还需要进行持续研究和改进,以提高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
苏里格低渗砂岩气藏水锁损害防治技术探索
苏里格低渗砂岩气藏水锁损害防治技术探索苏里格低渗砂岩气藏水锁损害防治技术探索一、引言苏里格低渗砂岩气藏是我国南方尚未解决的一大难题。
由于气藏所处位置的深度,以及砂岩脆性大、渗透性低等因素,致使气藏开采难度大,同时,砂岩内的水分子也难以排出,形成水锁,对气藏产量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因此,如何防治水锁对气藏的损害,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水锁的危害水锁是由于气井产气速度不足或表层水岩比较接近导致砂岩孔隙内的水分子与气分子同处于孔隙中,形成水锁的现象。
水在砂岩孔隙中的存在,会导致气体向孔隙中的所有方向发散困难,产生内部摩擦、变形等损害,从而使气藏的产能受到严重的影响,给油气勘探带来巨大的难度。
三、低渗砂岩气藏水锁损害防治技术为了有效解决水锁对气藏开采的影响,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以下是几种防止水锁现象的技术措施:(一)改善采气条件通过改善采气条件,如加大卸油泵的排量,提高卸油泵的静液位和泵冲程,增加气井的产量,从而使砂岩内的水分子被冲走,减少水锁对气藏产量的影响。
(二)应用减压排水技术减压排水技术是在井口形成一定的真空度,从而加速井眼内的气液排出,避免水倒灌,使气参与排泄,减少水锁现象。
(三)砂岩流段调剖技术采用砂岩流段调剖技术,可以有效地调整砂岩孔隙的流通性,使砂岩内的气体能够顺畅排出,达到减少水锁现象的效果。
(四)使用化学剂抑制水锁通过添加化学剂的方式,可以调节水和气在孔隙中的比例,促进气体变形,减少在流动过程中水分子对气体流动的阻力。
例如:采用顺酐磷酸盐抑制砂岩内的水分子,使其不受孔隙吸附而凝聚。
四、总结以上是几种低渗砂岩气藏水锁损害的防治技术探索。
不同的情况需要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且技术手段的操作要及时准确,方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希望能够在不断交流与学习中,总结出更多适合苏里格低渗砂岩气藏防治水锁损害的技术方法和经验。
五、采气条件的改善在苏里格低渗砂岩气藏开采过程中,由于砂岩内存在的水分子难以排出,容易形成水锁,影响开采效果。
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分析
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分析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石油开发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油田低渗透砂岩是一种开发难度较大的储油岩层,其开发技术一直是油田开发领域的难题之一。
本文将对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油田低渗透砂岩是指渗透率较低的砂岩层,通常渗透率在0.1~10mD之间。
由于其渗透率低,导致油田开发难度大、成本高。
研究和开发油田低渗透砂岩的技术一直是油田开发领域的热点之一。
目前,针对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勘探方面,地震勘探技术和测井技术的发展为发现和评价低渗透砂岩储层提供了重要手段。
在油藏工程方面,先进的水平井、多级水平井、压裂技术等手段的应用有效提高了低渗透砂岩油田的开发效率。
研究人员还针对低渗透砂岩的地质特征、流体性质、岩石物理性质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油田低渗透砂岩的开发技术提供了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存在的问题尽管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低渗透砂岩对流体的渗透性较低,使得开采难度增大,产量降低。
低渗透砂岩油田往往受到地质构造的影响较大,导致储层非均质性较强,难以找到有效的开发方法。
低渗透砂岩油田的油层厚度通常较薄,难以形成经济开发规模。
对于低渗透砂岩油田的注水开发技术、油藏数值模拟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
在国内外一些油田实践中,一些新兴技术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和推广,比如水平井和多级水平井技术、压裂技术、地震成像技术等,在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这些技术有望进一步得到改进和提升,更好地满足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的需要。
四、结语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的进展对于我国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能够找到更多更好的解决低渗透砂岩开发难题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从而更好地推动低渗透砂岩油田的开发和利用。
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分析
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分析砂岩是油气储集的主要岩石类型之一,而低渗透储层是指渗透率小于1md的储层。
低渗透砂岩储层开发难度大,成本高,因此需要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开发效率和经济性。
一、堵漏技术水分不充分可以成为砂岩储层生产的主要瓶颈,因为低渗透砂岩的渗透率非常低。
浸润性混凝土受到广泛应用工业建筑、水电工程等领域。
这种材料同样可以被成功应用于油田的开发中。
浸润性混凝土具有一系列的优点,例如抗压强度高,使用寿命长,而且可靠性好。
使用混凝土注入砂岩储层可以显著提高渗透率,缩短开发周期,减低生产成本。
二、砂石迹井技术砂石迹井技术即通过特殊的盘绕标线的装置将砂和石按比例注入砂层中,从而填充了岩层之间的空隙。
砂石迹井技术可以在低渗透储层中采用,通过注入砂石,使得岩层中的孔隙得到填充。
通过提高储层的渗透,砂石迹井技术可以显著地提高产能,并缩短开发周期。
三、水平井开采技术水平井开采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开采技术,它通过在油气储集层中构建水平井,提高储层段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产出效率。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低渗透储层,可以有效地减少排液压力和油层压力,降低压力梯度,从而提高油气的产出。
四、水力压裂技术水力压裂技术是通过在砂岩储层中注入一定量的高压水,使其在砂岩中形成裂缝,从而提高砂岩渗透率。
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低渗透砂岩储层开采,通过水力压裂可以显著提高储层的渗透率和产能。
此外,水力压裂技术还可以减少采油工艺中的油层堵塞现象,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低渗透砂岩储层开采的难度和成本都很高,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有效技术手段来提高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堵漏技术、砂石迹井技术、水平井开采技术和水力压裂技术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和经济性。
对低渗透气藏气井一些问题的探讨
对低渗透气藏气井一些问题的探讨摘要:低渗气藏的勘探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现有技术能力和水平条件下,低渗透气藏的勘探开发程度很低,开发难度极大,开发效果也不理想。
目前我国发现的气藏大都是低渗透气藏,这类气藏的渗流规律不同于常规气藏渗流规律,如果按常规气藏的产能评价方法对产能测试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将得出错误的结果。
低渗透油气藏存在不符合达西定律的渗流,从大量实验和产生低速非达西渗流的影响因素分析,低渗透油气藏确实存在启动压力。
关键词:低渗透藏气井增产评价一、国内外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现状1.国外开发技术从目前国外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看,主要是以室内研究与现场试验为主(如美国应用各种先进技术,发挥地质、地震、测井、试井、压裂增产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取得了不少新的认识)。
由于受经济效益的制约,进行工业开采动用的较少。
目前动用的低渗透油田,其储层渗透率都10×10-3μm2以上,如喀尔巴阡地区油田储层渗透率平均20×10-3μm2,十月油田渗透率10~80×10-3μm2。
国外开发象大庆外围油田储层渗透率只有1~2×10-3μm2和丰度只有20×104t/Km2的实例很少。
2.国内开发技术低渗透油田油藏工程理论研究方面低渗透油田油藏工程理论研究方面低渗透油田油藏工程理论研究方面低渗透油田油藏工程理论研究方面:目前国内油藏工程理论方面的研究进展缓慢,对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的机理性问题还不十分清楚,总体上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
大庆应用储层的各向异性的特征,应用矿场资料求取启动压力梯度,并应用油藏工程的计算方法,计算出了渗流阻力、有效驱动距离和井距、排距等界限,同时以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井网整体优化设计、长跨距合采分抽技术和简易多功能组合地面流程为重点,开展了系列配套技术攻关。
二、低渗透气藏气井增产分析和采收率技术的提高低渗透气藏具有孔隙度和渗透率低的特点,气体在低孔低渗的气藏中渗流时,存在启动压差,气体在压差的作用下,必须要克服启动压差后才能运动,气井增产改造是低渗气藏得以高效开发的必要手段,采用合理的增产方法和工艺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分析
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分析油田开发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地下油藏中的石油开采到地面,并进行加工、运输和销售的过程。
而低渗透砂岩是一种油田储层的类型,其开发技术一直是油田开发中的难点之一。
本文将对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进行深入分析。
一、低渗透砂岩概述低渗透砂岩是指渗透率较低的砂岩储层,通常渗透率小于0.1mD。
在这种储层中,石油被储存在岩石的微小孔隙中,导致油气的开采困难。
目前全球石油资源消耗加速,高品位储层资源已经逐渐枯竭,而低渗透砂岩储层由于其储量大、分布广、潜力大等特点,成为了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分析1. 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技术是一种通过在垂直井的基础上延伸出一定长度的水平井段,来增加油管与注水管的接触长度,提高油井的产量。
这种技术通过改变井眼的方向,使油管和注水管沿着低渗透砂岩层的方向延伸,增加了与油层接触的面积,从而提高了开采效率。
水平井技术还可以减少地面井口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益。
2. 酸化技术在低渗透砂岩储层中,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石油往往难以自行流出。
通过酸化技术可以改变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促使石油流出,提高了开采效率。
酸化技术主要通过向井下注入酸液,溶解岩石中的碳酸盐和铁笋等物质,扩大岩石的孔隙度,增加储层的渗透率,从而提高了石油的开采效率。
3. 气体驱替技术气体驱替技术是一种通过向储层注入气体,利用气体的压力和流动性来推动石油流向采油井口的一种开采方法。
对于低渗透砂岩储层而言,采用气体驱替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通过注入CO2、天然气或氮气等气体,可以改变储层中油水界面的张力,并推动石油流向井口,从而提高了采油效率。
5. 植物根系渗透技术植物根系渗透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根系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渗透作用来改善地下水环境和土壤结构的一种技术。
在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发中,通过向井下注入植物根系渗透液,可以促使石油流向井口,提高了采收率。
(仅供参考)低渗致密气藏开发
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2010年8月《复杂气藏开发技术》系列讲座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开发特点与开发技术万玉金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开发所2主要内容一、气藏基本概况二、气藏基本特征三、开发技术对策四、技术发展方向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开发所3 一、气藏基本概况1、定义低渗致密砂岩气藏是指储层物性差,需采取增产工艺措施才能投入有效开发的气藏<0.001超致密0.005-0.001很致密0.1-0.005致密层≤0.1致密气藏1-0.1近致密层>1一般层>0.1-5低渗气藏地下渗透率(mD)名称有效渗透率(mD)名称美国(Elkins)气藏分类标准(2009)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开发所4Stephen A.Holditch认为: 致密气藏是指需经大型水力压裂改造措 施,或者是采用水平井、多分支井,才能产出工业气流的气藏引自Stephen A.Holditch,2006年SPE 103356致密气储层渗透率:0.0001mD ~ 0.1mD一、气藏基本概况1、定义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开发所5美国最早使用致密气藏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将储层渗透率小于0.1mD 的气藏(不包含裂缝)定义为致密气藏,并以此作为是否给予生产商税收补贴的标准引自Stephen A.Holditch,2006年SPE 103356(1)致密气层,用现有技术不能进行工业性开采,无法获得工业规模可采储量;(2)含气砂层的有效厚度至少为30.48m (100英尺),含水饱和度必须低于65%,孔隙度为5~15%;1973年,美国能源部对一个确定为致密含气层又可作为资源进行开采的标准作了如下规定:(3)目的层埋深1500~4500m±(5000~15000英尺);(4)产层总厚度中至少有15%为有效厚度;(5)可供勘探面积不少于31km 2(12平方英里);(6)位于边远地区;(7)产气砂岩不与高渗透的含 水层互层。
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分析
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分析油田低渗透砂岩是一种具有较小孔隙和裂缝的沉积岩,对于石油的储集和产出存在一定的困难。
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的分析需要从储层特征、生产工艺和注水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从储层特征方面来看,低渗透砂岩在孔隙度和渗透率方面普遍较低,油气储量分布不均匀,导致开发难度较大。
生产工艺方面,由于油气藏地下条件不同,所以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注采工艺和增产措施等。
注水技术对于低渗透砂岩的开发也非常重要,通过注水可以提高油井的产能和采收率,有效改善低渗透砂岩的开采效果。
关于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需要对其储层特征、生产工艺和注水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下面我们分别进行详细介绍。
一、储层特征分析1.孔隙度低:低渗透砂岩的孔隙度通常较低,这意味着岩石中可容纳油气的空间有限,导致储层中的天然含油气饱和度低,采收率低,开采难度大。
2.渗透率低:低渗透砂岩的渗透率普遍较低,使得油气在地层中的运移速度慢,采收难度大。
渗透率低也使得油气在地层中分布不均匀,导致开采难度加大。
3.储集空间小:由于低渗透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使得其储集空间有限,对于油气的储集能力较弱,因此需要采用合理的增产措施来提高产能。
二、生产工艺分析1.水平井开发:水平井开发技术是在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中的常用技术,通过水平井可以增加有效联系油气层的长度,提高采收率。
2.多点压裂技术:多点压裂技术是针对渗透率低、渗流阻力大的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的有效方法,通过多点压裂可以改善油井的产能。
3.增产措施:可采用提高采收率的增产措施,如注气、注聚合物等,来改善低渗透砂岩的开采效果。
三、注水技术分析1.注水井布置:在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中,注水井的布置对开发效果影响较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注水井,提高注水井的有效注水范围。
2.注水配方:合理的注水配方可以提高注水井的注采效果,加快油井产能提高采收率。
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分析
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分析【摘要】油田低渗透砂岩是一种开发难度较大的储层类型,本文主要对该类储层的开发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我们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为后续内容的展开做好铺垫。
接着在我们分析了低渗透砂岩的特点、储层评价技术、开发方法、水平井开发技术以及增产技术,全面探讨了如何有效开发这一类储层。
最后在我们展望了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
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为油田低渗透砂岩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帮助更好地实现油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增产。
【关键词】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特点、储层评价、开发方法、水平井、增产技术、展望、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油田开发一直是石油行业的重要领域之一,而低渗透砂岩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油藏类型。
低渗透砂岩具有孔隙度低、渗透率低等特点,使得开发难度较大。
随着油田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油价的不断上涨,对低渗透砂岩的开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低渗透砂岩的开发技术一直是油田开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传统的开发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对低渗透砂岩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储层特征和开发规律,为制定有效的开发方案提供依据。
本文旨在对油田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油田低渗透砂岩属于复杂的油气储层类型,其开发具有一定的技术挑战性和经济难度。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低渗透砂岩开发技术,探讨其特点和评价方法,研究不同的开发方法和增产技术,以提高油田低渗透砂岩的开发效果和油气产量,实现油田的持续稳定产能。
1. 分析油田低渗透砂岩的特点,探讨其储层性质、孔隙结构和渗透性等特征,为开发技术的制定提供基础。
2. 探讨低渗透砂岩储层评价技术,包括测井解释、储层参数计算和储层分类等方法,为有效评价储层性质提供技术支持。
3. 研究不同的低渗透砂岩开发方法,包括水平井开发、压裂技术和二次采油方法等,探讨其在低渗透砂岩开发中的应用效果。
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实践与启示-以丹凤场气田须四气藏为例
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实践与启示 - 以丹凤场气田须四气藏为例摘要目前低渗致密砂岩气藏提高采收率主要措施为增压开采、钻加密调整井、查层补孔、间歇开采、排水采气、重复改造等。
丹凤场气田须四气藏为低渗致密砂岩气藏,经过30余年的开采,通过加密调整挖潜等措施,气藏采出程度从2.3%提高到9.6%,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总体来看气藏储量还未得到有效动用,气藏采出程度偏低。
因此在梳理丹凤场气田须四致密气藏开发历程的经验基础上,明确后期挖潜调整方法,对提高气藏储量动用程度和开发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低渗致密砂岩气藏井网密度丹凤场气田0 引言低渗致密含气砂岩存在于世界许多盆地中,资源量巨大。
中国低渗透致密砂岩气分布广泛,资源潜力巨大,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表明,中国陆上主要盆地致密砂岩气有利勘探面积32.0×104km2,总资源量为(17.0~23.8)×1012m3,可采资源量为(8.1~11.3)×1012m3埋深从小于1500m的浅层到埋深超过4500m的深层均有分布。
低渗砂岩气藏的储层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造成初期产量递减快,稳产能力差,因此对影响气藏产能发挥因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气藏地质特征丹风场构造为轴向呈南北向的长轴背斜构造。
该区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微相。
须四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
平均孔隙度为6.06%;平均渗透率值为0.12mD;含水饱和度为20%~30%。
丹凤场气田须四段储层非均值性较强。
在纵向上由多套储层相互叠置,主要分布在须四段上部及下部。
平面上,储层厚度一般在10m~30m,局部区域厚度小于10m,储层高值区位于中北部,厚度一般大于20m。
2 气藏开发简况丹凤场气田须四气藏于1988年2月投产。
2010年以前投产的6口气井均为直井,气藏日均产气6.0×104m3。
2010年至2012年期间,气藏先后完钻并投产气井47口(其中斜井或大斜度井44口),日均产气量由6.0×104m3升至31.5×104m3,日产气量最高达到41.8×104m3,产气量提升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开发技术对策探讨
陈献翠,赵宇新,张贵芳,张莉英
(中原油田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濮阳 457001)
摘 要:东濮凹陷低渗致密气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气层自然产能低,为了有效地开发好低渗透气藏,在研究和开发实践基础上形成了储层改造、排液采气、储层保护等配套工艺技术。
针对特殊地质状况和开发中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提出适用于东濮凹陷低渗致密储层的采气配套工艺技术对策,以延长气田稳产期。
关键词:水平井;储层改造;排液;不压井
中图分类号:T E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23—0131—01
1 概述
东濮凹陷开发主力气田文23、户部寨、白庙气田,为低孔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均受到地质构造、储层物性、气藏类型、流体性质、井况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认识和掌握低渗致密气藏的地质、开发特征,在确定合理的开发模式和工作制度的基础上,采用适用于东濮凹陷低渗致密储层先进实用的采气配套工艺技术,保证低渗透储量的有效动用,延长气田稳产期和提高采收率。
2 气藏开发配套技术应用对策与建议
文23气田采出程度高,地层压力低,挖潜难度大,气井维护困难;白庙凝析气井深,工艺复杂,措施效果有效期短,压裂液快速返排困难,储层易被污染。
针对整装气藏、凝析气藏的开发以及存在的技术难点,通过采气工艺技术攻关,在气藏储层改造技术、排液采气技术、凝析气藏治理技术及清防盐等方面形成了系列化、配套化的实用技术,并提出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开发配套技术对策如下:
2.1 完善低渗致密气藏储层改造技术,改善产气剖面
根据低渗致密气藏不同气井特征,对长井段应优选应用填砂分层、暂堵分层、投球分层、卡封分层等多种分层压裂方式,改善气井的产出剖面,提高压裂效果。
2.2 优化低压低产气藏气井排液采气工艺,实现气井稳定携液生产
对文23气田结盐、积液、低压低产气井,建议进行小直径管排液采气先导试验,提高排液、洗盐效果;对白庙深层凝析气井,在 88.9m m油管内应用空心杆气举管柱,实现深井闭式气举;开展复杂特殊结构井气举先导试验,优化设计小直径气举阀管柱及工艺参数。
2.3 加强生产作业过程中对气层的保护,减少地层污染
文23气田地层压力低,常规作业压井液漏失严重,建议推广应用泡沫压井液、不压井作业技术、凝胶暂堵冲砂技术;针对白庙凝析气田,建议采用无固相、低密度、低界面张力、防膨、防气侵压井保护液,采取射孔与气举管柱联作,压裂与气举管柱联作技术,避免二次作业。
2.4 建立开发后期合理工作制度,发挥气井潜力
建议在气井积液规律预测的基础上,采用复合排液技术,调整工作制度,合理配产,减小生产波动,通过加强生产管理,充分发挥气井潜力,延长稳产时间。
针对低压低产积液气井,引进1.5英寸小直径管,增大气体流速,提高携液能力,依靠地层自身能量达到低水平稳定连续生产。
2.5 开展水平井、分支井复杂结构井先导试验,攻关完善配套技术
通过开展白庙凝析气藏水平井提高产能先导试验,研究深层凝析气藏开发技术经济界限,试验水平井开发配套的储层改造、投产及产量接替方式、合理生产参数和高效采气技术,探索深层凝析气藏低品位储量的有效动用途径。
3 结论与认识
中原油田相继投入开发的文23、户部寨、白庙等
131
2012年第23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收稿日期:2012-09-22
页岩气水平井改造技术研究
宋新见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海南贸易分公司,海南海口 570105)
摘 要:页岩气藏是一种超低渗透非常规储藏,水平井完井和压裂技术是页岩气获得工业性开发的关键。
综述了几种页岩气水平井的改造技术,包括储层评价技术、射孔技术、水平井钻井技术、水平井压裂技术以及水平井增产技术,分析了页岩气开发的瓶颈,具有中国特点的地质问题成为制约我国页岩气研究及勘探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水平井;页岩气;改造;瓶颈
中图分类号:T E3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23—0132—03
页岩是一种渗透率极其低的沉积岩,通常被认为是油气运移的天然遮挡。
在含气油页岩中,气产自其本身,页岩既是气源岩,又是储层。
天然气可以储存在页岩岩石颗粒之间的孔隙空间或裂缝中,也可以吸附在页岩中有机物的表面上。
对常规气藏而言,天然气从气源岩运移到砂岩或碳酸盐岩地层中,并聚集在构造或地层圈闭内,其下通常是气水界面。
因此,与常规气藏相比,将含气页岩看作非常规气藏也就理所当然了。
页岩气开发一般无自然产能或低产,单井产量低,生产周期长,采收率变化较大。
单井初期产量直井一般为2800~8000m3、水平井一般15000~33000m3。
但是,页岩气开采寿命长,一般可达30~50年。
另外,统计表明,页岩气的采收率变化大,变化范围为12%~80%。
水平井技术不算是一项新技术,但它对扩大页岩气成功开发的战果却有着重大的意义。
通过得克萨斯州中北部Fort Worth盆地Barnett页岩的开发进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水平钻井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作业者通过沿垂直于最大水平应力方向钻井的方法来增加井筒与裂缝相交的可能性,从而打开更多的页岩表面进行开采。
1 储层评价技术
通过分析测井和取心资料进行页岩气储层评价。
利用成像测井技术识别裂缝和断层,对页岩进行分层;利用声波测井技术识别裂缝方向和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实施气井增产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利用岩心分析来确定孔隙度、储层渗透率、泥岩组分、流体和储层敏感性,确定T OC和吸附等温曲线。
Schaumberg公司应用测井数据,包括ECS (Elem ental Capture Spectroscopy)来识别储层特征。
单独的GR(自然伽马测井)不能很好地识别出粘土,干酪根的特征是具有高GR值和低Pe值。
成像测井可以识别出裂缝和断层,并能对页岩进行分层。
声波测井可以识别裂缝方向和最大主应力方向,进而为气井增产提供数据。
岩心分析主要是用来确定孔隙度、储层渗透率、泥岩的组分、流体及储层的敏感性,并分析测试T OC和吸附等温曲线。
低渗致密气田,构造复杂,非均质性强,渗透率低,难动用储量较大,储层易被污染,开发难度较大。
水平井开发低渗气藏可有效增加泄流面积,提高单井产能,对凝析气藏可有效抑制反凝析污染。
但水平井压裂改造技术还不成熟,主要是对地应力认识的局限性,对压裂裂缝形状难以预测,仍需进一步攻关和试验。
针对中原油田低渗致密气藏气井积液问题,加强排水采气工艺的分析与设计,优化工艺参数,提高措施时效,同时要深化和扩大现有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适应范围,研制和更新井下工具和配套工具,提高排水采气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潘一览,毕建霞,等.东濮凹陷低渗致密砂岩气
藏采气工艺技术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2,
(6).
132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2年第2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