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陵游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显陵游记
明显陵位于湖北钟祥市城东郊的纯德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祐杬、母亲章圣皇太后蒋氏的合葬墓。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建成,前后历时共47年,是我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寝。它的独特,不仅在于由王墓改为帝陵而形成的“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而且其巧妙的布局构思、高超的建筑艺术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也为世人所称奇。
一、明显陵的简介
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东郊的松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后追封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
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明朝第十位皇帝,年号正德(1505—1521)。武宗在位16年,享年30岁,因无子嗣,由兴献王朱祐杬16岁的长子朱厚熜(当时在湖北广安府)继皇帝位,是为明世宗,年号为嘉靖(1521—1566)。嘉靖皇帝60岁去世,在位45年,是明朝实际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
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成,历时共47年,围陵面积183.13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外逻城长3600余米,墙高6米,墙体厚1.8米,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蜿蜒起伏于山岚叠嶂之中,雄伟壮观,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墓中遗存最为完整的城墙孤品,陵园由内外逻城,前后宝城、方城明楼、棱思殿、陵恩门、神厨、神库、陵户、军户、神宫监、功德碑楼、新红门、旧红门,内外明塘、九曲御河、龙形神道等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其布局构思巧夺天工,殿宇楼台龙飞凤舞,工艺浮雕美绝伦、一陵双冢举世罕见,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明正德14 年(1519 年),墓主朱佑杬因病去世,依封建礼制,他的陵墓只能按潘王的规制建造。1521 年朱厚璁登基后,追封其父为“献皇帝”,并一度想将其父的陵寝迁往北京,与其他已故明皇帝葬在一起,这一想法由于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而未果。嘉靖17 年(1539 年)12 月,嘉靖皇帝的母亲章圣皇太后在北京病故。为了给母亲寻找“吉壤”,嘉靖帝于次年 2 月南巡承天府(即钟祥市),在拜谒了其父的陵墓后,他认为这是一片难得的风水宝地,便决定将其母亲的灵柩由京城送至显陵与父亲合葬。但经检查发现,停放其父棺椁的地宫已经进水,并且规模较小。于是嘉靖便命工部在其父原有的墓冢后面重新修建一座新地宫以供放其父母的灵柩。这样就形成了由最初的单冢潘王坟经嘉靖帝在位几十年的不断扩建,变成一座规模宏大的前后双冢帝王陵。
二、独特的明显陵
1、龙形神道
与其它陵墓前笔直宽敞的神道不同,在明显陵的中轴线上修建有这样一条弯弯曲曲的神道,如同一条蜿蜒前行的龙,这便是神奇的龙鳞神道。神道的中间铺筑石板,谓之“龙脊”,两侧以鹅卵石填充,谓之“龙鳞”,外边再以牙子石收束,总称为“龙鳞道”。显陵是明代帝陵中唯一整体保留神道龙鳞做法的陵寝。
2、内外明塘
在明显陵大门外的右侧,建有一个圆形的池塘,因处在风水术中明堂的方位,故名外明塘。在显陵内的棱恩殿前也有一个圆形的池塘,名为内明塘。内外明塘的建置也是其他明陵所没有的。按照风水理论,在陵区设置明塘,起着聚集灵气,防止龙气流失的作用,它将使千秋帝业永葆昌盛。据介绍,这是一个人工开掘的池塘,直径33 ,米,水深约 4 米。没有水源与外界相通,却大旱不干涸,大雨不外溢。水位始终保持在一个固定的高度,这一现象自显陵始建至今近500 年均未变化。据专家考证,其塘底为铜铸锅底状,水位之所以能长期稳定,可能锅沿暗藏排水系统与陵区的地下水系巧妙衔接有关,如此即保持了一个完整的水位平衡。据说这内、外明塘还有一奇特功能,就是在白天塘中有太阳,晚上塘中有月亮,有引日月进塘,让日月同辉之意。
3、九曲河
显陵的九曲河为陵内人工挖掘的御河,砖石结构,全长1596米、宽4米、深2米~3米。河水由城东北引上游山泉水入陵,环绕神道两旁,来去迂回,形成九道弯曲,故而得名。
九曲河上建有这样的五处并列三座汉白玉石拱单孔桥。九曲河五道桥,附会“九五之尊”的含义,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九曲河是显陵陵区的主要排水系统,也是显陵最为独特的景观之一。它的设计和营建不仅满足了封建帝王陵寝对风水的要求,而且还将陵区内的建筑群连成了一个整体,显得错落有致,富有生气,景色更加秀美。
4、茔城与瑶台
“一陵两冢”,是明显陵最具特色、也是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的。显陵前后两个茔城的形成与其主人身份的变化紧密相关。前茔城建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是朱祐杬死后按藩王规制建兴献王坟时建造的。世宗朱厚熜登基后,追封其父为“兴献帝”。嘉靖十八年(1539年),世宗亲临钟祥,选定新址,将其父母合葬于新寝。
呈“8”字形的两大茔城,之间用很长的平台连接起来称为“瑶台”。两座隐密的地下玄宫由瑶台相连,更显其神秘莫测。且每个茔城都建有一套月牙城、哑巴院和琉璃影壁,并有独立的排水系统,这也是显陵的独特之处。
显陵的前后茔城各有向外悬挑的散水螭首16个,将茔城上的水直接排向城外。
茔城城头上的排水孔道,那个用汉白玉雕的龙头装饰,就叫螭首(chī shǒu)。据史书记载,螭为古代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所以,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我想,这可能也是现代称谓“水
龙头”的起源吧。
明显陵以其优美的环境风貌、精巧的布局构思、独特的陵寝建筑、丰富的地下宝藏及其珍贵的历史价值而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观赏。
钟祥因为地处内地,经济不发达,而且陵墓本身对游客的吸引力也不大,所以游客很少,自己可以在里面慢慢的游览,那天下午来参观的游客并不多,不过有很多当地的妇女(大概30多人),好像是祭拜还是干什么,前后花了近2小时,我也没好意思问。在太阳快落山时,夕阳洒下,陵区内一片金光,使景区呈现了另一番景色。
三、旅游过程
这次前往钟祥,目的就是一睹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的风采。显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气没有十三陵大,却比十三陵更早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该陵有三大特色,一是新旧红门不对称,二是双茔城,三是龙形神道。当然保存完好的内外城墙也是很少见的。出发时天还未亮,湖北人显然不喜欢这样早起,整趟火车只坐了寥寥数十人。火车行过刘皇叔的封地宜城,天色才渐渐亮起来,顺利抵达钟祥。
出火车站,冷清的感觉更加浓烈了,不仅看不到车站旁常有的旅馆饭店,连拉客的黄牛都没有,因为钟祥站不在市内,而是坐落在一大片的田野之上。买好回武昌的火车票,是下午4点30分的车,如果只是到一个显陵参观,时间绰绰有余。搭上了2路公交车,往钟祥市行去。行至半道,见有6路公交就挥手拦车,直奔世界遗产显陵而去,此处的公交还保留着当年乡村中巴的习惯,可以沿路随意挥手拦车,反而是正点的公交站台上,没什么人等车。路上还有一处景点,名叫莫愁湖,是一个半原生态的湖泊,湖水很清澈,湖边稀稀拉拉种些树木,尚处于旅游开发的初级阶段。到是路另一侧的莫愁湖国际大酒店门口停了不少的轿车,一派繁荣景象。
到达显陵游客中心。终于见到了久违的兜售香烛的小贩,可能因为我们是早晨第一拨的游客,所以对我们特别热情,一定要我们烧这个头香。大明早已成为历史,祭拜皇陵也不是我辈有资格做的事情,香不烧也罢。显陵在松林山下,是明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在游客中心下车以后,沿着石板路走了100多米,就是一个坐在高台上的嘉靖皇帝汉白玉像。四周是大片麦田,看地图似乎显陵就应该在附近,但是却找不到陵园红门的所在。于是爬上嘉靖帝坐的高台,借助相机的长焦镜头,终于在一公里外的山脚下,找到了陵园的红门。
陵墓大门即为新红门,由于献宗生前没有做过皇帝,是死后被儿子嘉靖皇帝所追“献”为皇帝,所以原先陵墓是按照“王”的规制建的,嘉靖皇帝在“大礼仪”斗争中胜利后,才开始扩建成目前的规模。所以有新旧两大红门。面向新红门左手边的水塘就是外明塘(堂),新红门门口一道石碑叫“下马碑”,新红门与陵墓并不在同一中轴线上。这是显陵的一大特色。
与陵墓处于同一中轴线上的,是旧红门。过旧红门,就是御碑楼,内有“御制睿功圣德碑”,但是碑楼的顶已毁与明末,形制有些像南京的四方城。碑文也模糊不清了。过碑楼后的石桥,就是12对石像生,比较有趣是是排第一位的两个文官,着公朝服,而第二位的两个文官,着一品朝服。
过棂星门,就是“龙鳞神道”,可能是为了体现龙蟠的模样,因此神道是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