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基塘农业的现状与出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塘农业的现状与出路
前言
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三农”问题。珠三角目前成为全国经济发达地之一,工业强镇、工业立镇成为其发展纲领,农业成为工业的发展的服务对象继续做贡献。的农业面临既要满足本地巨大人口的基本需求又要具有进入港澳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因此,农业生产的问题要重新从全盘和长远考虑,怎样让原来的基塘农业模式再展雄风,继续发挥其在新的形势下的优势呢?
基塘农业的辉煌
被称为“世界工厂”的珠三角地区在改革之前是靠农业称雄厚全省甚至全国的,农产品无论是产量还是种类是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其中有一种生产模式是特有的,那就是基塘农业,它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智慧杰作,由于珠三角河网众多,地势低洼,土地不肥沃,农民以水产养殖为主,在这种自然条件下,综合利用与养鱼有关的条件,充分发挥一石多鸟的作用,创造的一种以鱼塘为主体的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具体是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基塘互相促进,以桑基鱼塘最典型。
这是珠三角地区具有独特的生态农业,立体农业,饮誉一时。俗谚:桑茂,蚕壮,鱼肥大;塘肥,基好,蚕茧多。基塘模式的生产将桑、蚕、鱼三者结合,可节省饲料及肥料费用。利用水患严重的低洼地,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堤以塘泥为肥料种植作物。作物又可作为饲料,如此塘基互养,形成良性“水陆互养”。塘鱼、蔬菜、瘦肉型猪、家禽、优质水果、花卉等产品不但可以充分满足本地消费,并大量出口港澳,运销地。
今天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其作用集中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集约”,即集约经营土地精细,体现出技术、劳力、物质、资金整体综合效益,规模产生效益;二是“高效”,即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同时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三是“持续”,即减少有害物质的残留,提高农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质量,增强农业后劲,不断提高土地(水体)生产力;四是“安全”,即产品和环境安全,体现在利用多物种组合来同时完成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农业发展,建立一种天然的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观。五是“精细”,即精耕细作,投入的劳动力多,回报也高。这种精细化农业方式可以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缓解珠三角人地矛盾,缓解粮食与经济作物、蔬菜、果树、饲料等相互争地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通过间作、套作、混作等立体种养、混养等立体模式,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物质产量,从而缓解食物供需矛盾;同时,提高化肥、农药等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缓解残留化肥、农药等对土壤环境、水环境的压力,体现了珠三角人们的勤劳和智慧,摸索出一种原始的绿色生态农业。在集体化的农村,市场经济不发达,这种基塘农业带
有自给自足的性质,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目前的现状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农业的特色,集中分布在、南海、等市。不过,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已发生巨大变化。现在珠三角农村镇区很少见到原来立体式的基塘生产模式了,桑基已不存在,更多的是变成专业化集约式的生产模式,如花基生产。从我们实地考察和观看珠三角地区的航拍可看出基塘边的景观发生了变化,桑
树林、甘蔗林不见了,塘基上种草、种菜、养家禽。“基”上作物多样化,“桑基→菜基(花卉、玉米、花生等)→草基(橡草)→杂基(蔬菜、瓜果)”,“塘”鱼养殖科学化,饲料养殖、网箱养殖、机械养鱼。
据资料表明:六七十年代,珠江三角洲曾是全国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的蔗糖基地、塘鱼基地,以荔枝、香蕉为代表的亚热带水果产区。而目前蚕桑生产已经消失,桑基鱼塘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象草(塘鱼饲料)或蔬菜、水果、花卉;甘蔗面积不断减少,最大蔗糖基地已让位给雷州半岛和。各地的糖厂或缁丝厂相继关闭,糖厂、南海糖厂等停产多年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基塘生产方式的衰败。人喜欢的蚕蛹也在餐桌上消失了。
:糖厂作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设备和自行建筑安装投产的大型糖厂之一,经历了30年的辉煌,被誉为中国工业的符号之一。糖厂于1957年12月27日建成投产。1959年10月,该厂投产两年就为国家积累的资金,相当于建厂投资金额的两倍,被省政府评为“先进集体”。当年,该厂的负责人还出席了全国工交、基建、财贸方面的群英会。会上,周恩来总理亲自授予糖厂一面锦旗。如今被珍藏于博物馆。
现在基塘生产仍存在,只是“物非人非”,一是“塘里的主人”变了,以前是四大家鱼为主角,80年代之后,农村不断调整优
化养殖品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在发展
多品种养殖的基础上,扩大主导产业规
模,缩减低效益养殖品种面积,重点以对
虾、鳗鱼、甲鱼等为代表的名优水产品和
观赏鱼类的养殖,并且迅猛发展,以此实
现农民增收的“加速器”。省是全国最
大的观赏鱼生产和分销基地,其销售额占
全国的六到七成,它不再需要生物肥需要
的是饲料。
市是省渔业强镇,一直以来业界流传
一句话:对水产品,是高看一眼,厚爱三
分。渔业多年来更是市农业、农村经济的
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的乡镇城市化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水产养殖转向经济
价值较高的经济鱼类,市自然而然成为承接水产养殖(包括大鱼和鱼种)首选区域,加上多年来的坚持通过高标准整治鱼塘,养殖产业链日趋成熟,包括养殖、免疫、饲料和流通,每个环节都有成熟的市场运作,并且养殖呈现区域性分布特点,形成九大优势水产品养殖产区,包括七大淡水养殖优势产区——横栏、板芙、坦洲南美白对虾养殖区;西区、港口、横栏罗氏沼虾养殖区;东升、黄圃、民众、三角鲩鱼养殖区;坦洲、黄圃鳗鱼养殖区;横栏、黄圃、沙溪桂花鱼养殖区;港口、东凤、三角、民众鲮鱼养殖区;横栏、三角、民众、黄圃中华鳖养殖区;以及两大海水养殖优势产区——神湾坦洲禾虫养殖区,南朗白蚬养殖区。黄圃镇是目前乃至最大的草鱼鱼种生产基地,鱼种养殖面积达2.8万亩。海洋局长梁梳九表示,目前的渔业布局初步形区域化、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现代渔业格局。
塘基发生变化,没有桑树和果树的掩映,“鸡鸣桑树巅”的情形没有了,种草、种菜、养鸡鸭。以前以基堤栽种的作物不同而分的桑基鱼塘,蔗基鱼塘及果基鱼塘界限不存在,由原来的混合农业变成单纯的水产养殖业。
在及珠三角各地见到的是,基塘路面变窄而新。为了运输方便,塘基变成简易的公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符合特种鱼类的生长环境需要,鱼塘两三年要挖一次,进行高标准整治。不适宜各果树。
二是基塘上的种植东西变了。
土地承包后,个人拥有面积有限,是
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投入大,年限
长产生不了经济效益。农民是一个精明的
“利益人”,不如来短期的种植、养殖业更
划算。为什么不种桑树,我们从一位曾经
担任过村长的老人口中得知受目前由于工
业发展,污染环境严重,以至于蚕不吐丝,
既无纱抽,也无蚕蛹可卖,种树又占地方,
不如不种。种甘蔗吧,本地没有糖厂,自
己运出去卖,经济效益低。种果树吧,难管理,产量少。桑蚕与甘蔗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退出了基塘。
三是基塘的流转快。由于经济的原因,基塘承包人变化快,承包人的观念和养殖对象影响到塘基的利用价值。例如虾类的养殖以水质要求高,对水温要求高,气温低时要搭棚,三
个月要捕捞一次,塘基四周
种果树是不可能的。
据资料统计,目前大幅
压缩了“四大家鱼”的养殖
面积,改为养殖南美白对虾
和罗氏沼虾,使虾类品种养
殖面积增加了2050亩,
虾类养殖面积占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的37%,成为水产的一大支柱产业,也由此一跃而成的虾类养殖主产区之一。
再来看一看情况,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鱼塘被征用,使得塘租越来越贵。目前水产养殖已经转向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而传统的、单位经济效益不高的四大家鱼正逐渐被淘汰出养殖区域,著名的甘竹牌豆豉鲮鱼的鲮鱼已不再由本地提供了。的村已成为著名的花木基地是一个例子,基塘农业生产自然寿终正寝。更不用说了,其城镇化程度更高,没有基塘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