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疗卫生领域中卫生服务公平性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医疗卫生领域中卫生服务公平性的思考
1 我国卫生服务公平性现状
1.1 卫生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卫生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主要指按照需要和需求分配卫生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我国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医疗资源的分配在城乡之间差距极大。城乡居民在保健服务利用和健康水平方面存在的差距。据调查,占总人口30%的城市人口享有80%的卫生资源配置,占总人口70%的农村人口享有20%的卫生资源配置,87%的农民是完全靠自费医疗的。全国47%以上的大中型医疗机构和49%以上的卫生技术人员集中在城市,而广大农村,到1996年,无医疗点的行政村仍占总数的10%左右,据卫生部基层卫生组织的有关资料显示,农村36%的患病农民应就诊而未去就诊,65%的患病农民应住院而未去住院,这种情况比往年都有所增加。第二个方面是,医疗资源的分配,在阶层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官方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中国享有医疗卫生保障的人只占15%,85%的人没有医疗卫生保障。这85%没有保障的人群中,主要就是处于社会贫困阶层的人。从卫生资源的分配来看,存在着过度消费和消费不足并存的现象,一方面,在城市,卫生资源过度配置的情况十分普遍,由于资源的过度配置,又引发了供给者诱导需求和消费者的过度消费行为,由此就造成了资源极大的损失和浪费,另一方面,在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卫生资源的配置又相对贫乏,缺医少药的情况仍然很严重,其结果必然是造成宏观效率低下。
1.2 我国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公平性:我国卫生资源利用的效益不能令人满意,浪费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投资不配套,表现在卫生人力、设备与房屋的配置比例不合理,其次,卫生资源利用不充分,由于卫生管理体制的限制,缺乏有效的区域规划,使卫生系统难以安排卫生发展规划,出现医院布局不合理,床位不能充分利用,设备闲置等现象,一些地区争相购买进口先进仪器设备,我国一些大城市已远远超出英法标准,高新设备趋于饱和状态,助长了医疗的高消费,导致利用率低,效益差。过度引进高科技医疗设备,占用大量资金,导致了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促使卫生保健费用不断上涨,同时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过度引进高科技医疗设备,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还导致医德水平的降低。另外由于患者就医观念的转变,加之管理上缺乏有效措施,致使基层卫生资源的利用率显著下降。
1.3 卫生服务筹资的不公平性:卫生服务筹资的公平性指根据收入或支付能力来筹集资金,它可分为水平公平和垂直公平。水平公平是指具有相同支付能力的人应支付相同的费用,垂直公平是指具有不同支付能力的人应支付不同的费用,具体地讲,经济条件好的人或家庭要多支付,反之,支付能力弱者则少支付。但在我们国家,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年收入分配悬殊已经成为公开的事实,而我国原有的医疗保险制度,不分收入高低,或享受同样的国家卫生补贴,或交
纳同样的费用参加社会医疗保险,许多社会成员如儿童和老人是卫生保健需求最高的人群,但是他们又是最不具备支付能力的人群;另外,有许多特困企业职工因个人负担过重而不具备支付能力,但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的不健全,医疗机构为了生存和发展,在资本逐利本性驱动之下致使医疗费用高居不下,导致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一片怨声载道,为此,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进行了医疗体制改革,但其取得的成效并不令人满意。
2 主要对策与建议
2.1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区域卫生规划是根据国情、地情以及公平、效率、效果三大准则,有计划、分层次、有重点地配置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卫生机构,尽可能满足区域内所有人群的健康需求。区域卫生规划是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的必要措施,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实现公平性目标的保障,三者紧密相联。因而,要改变我国卫生服务公平性低下的现状,必须进行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建立健全经济、有效、公平的卫生服务体系。
2.2 卫生资源的投入和政策应向农村、欠发达地区适当倾斜: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占总人口30%的城市人口享有80%的卫生资源配置,而占总人口70%的农村人口享有20%的卫生资源配置,政府只有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卫生资源投入,改变重城市,轻农村,重医疗,轻预防,重上层,轻基层的局面,才有助于加快缩小城乡之间、贫富之间卫生服务公平性的差距,从整体上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和效率。
2.3 政府应为弱势群体提供保障计划:社会上弱势群体主要指儿童、老人以及下岗工人等,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在医疗保障方面的经验,建立和完善“医疗保健”、“儿童保健”、“医疗救助”以及各种健康计划,“医疗保健”计划主要针对65岁以上的人群和长期患病的65岁以下的部分人群。“儿童保健”计划主要针对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医疗救助”计划主要针对特定需要医疗救治的人群。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基本的医疗保障安全网,为弱势群体更好的提供医疗保障,从而提高整个社会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2.4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是一种为群众提供有效、方便、经济、综合、连续并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与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它诊疗费用低,并可通过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进行早期干预,在降低发病率、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医疗费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因而,这种健康服务模式能以低成本的服务使弱势群体从中受益,从而大大提高了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2.5 在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中强化政府的责任: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
济不富裕,社会所能提供的医疗卫生资源是有限的,而社会成员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几乎是无止境的,那么,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以及不同的医疗卫生需求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时我国卫生事业是具有一定福利性的社会公益事业的性质,这都决定了政府必须对卫生事业进行一些干预,主要表现在政府通过规划、指导、监管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提供保障,表现在政府通过制定医疗卫生政策来优化投入结构,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2.6 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的主要是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而大批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下岗职工等未被纳入医保范围,要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最根本的是要遵循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扩大医疗保障覆盖范围,在城市,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责任分担,社会化,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使基本医疗保险从面向部分城市人群,向汇及整个城镇劳动者转变。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解决农民健康问题的主要手段,也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卫生公平的有效方式,要根据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和医疗费用需要情况,坚持自愿原则,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只有依靠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才能保证绝大多数城乡居民都能公平地享受基本医疗服务。
2.7 拓宽卫生投资渠道,努力增加卫生投入:据中国卫生年鉴等有关资料,1997年我国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2.45%,远低于我国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最低8%的标准,即使按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计算,1997年我国也仅为4.52%,距WHO至少有5%的国民生产总值用于卫生事业的最低要求还有缺口,政府应努力拓宽卫生投资渠道,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