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音和辅音 元音:a, e, i, o, u. (i 和y 发同一个元音[i] ) 辅音:b, d, f, g, h, j, k, l, m, n, p, r, s, t, v, z
浊辅音—b, d, g, v, j, l, m, n, r, z. 清辅音—p, t, k, f, s, h. 某些字母的读音规则
罗马帝国的国语就是拉丁语。 从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的崩溃,拉丁语曾被
应用了一千多年,在科学、宗教与文化方面,尤其是诗歌文 学方面给人类留下了大量不朽著作,从而深刻的影响着当今 的欧洲文化。
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拉丁语渐渐地向两个方向演变和发 展:
(1) 拉丁语和西班牙、意大利、法兰西、罗马尼亚以及葡 萄牙等国土语相结合而演变成这些国家的国语,即现代拉 丁语系的语言。
名称 发音
[a] [a] [be] [b] [tse] [k] [ts] [de] [d] [e] [e] [ef] [f] [ge] [g] [ha] [h] [i] [i] [jota] [j] [ka] [k] [el] [l] [em] [m] [en] [n]
O o [o] [o] P p [pe] [p] Q q [ku] [k] [kv] R r [er] [r] S s [es] [s] [z] T t [te] [t] U u [u] [u] V v [ve] [v] X x [iks] [ks] Y y [ipsilon] [i] Z z [zeta] [z]
Dictionary of the fungi (ed.9, Kirk, P. M. et al. 2001)
Ainsworth (ed.7, 1983)
Ainsworth (ed.8, 1995)
第四节 微生物的鉴定
微生物鉴定的技术水平有三个不同水平 一、经典分类鉴定方法 二、现代分类鉴定方法 (一)微生物遗传型的鉴定
(二)种的概念:
种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 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着明显差 异的菌株的总称。
在微生物中,一个种只能用该种内的一个典型菌株 (type strain)来作具体标本,故这一典型菌株就是该种 的模式种(type species)。
种的定义应建立在遗传物质即DNA鉴定的基础上,把 DNA同源性的大小作为划分种的标准。
蜡状芽孢杆菌荧光变种:
把Bacillus cereus var. fluorescens Laubach
variety
有关学名的其他知识: 1)属名 2)种加词 3)学名的发音 — 拉丁文
拉丁语
拉丁语是公元前八世纪时居住在地中海阿平宁半岛上的拉丁 民族的语言。
拉丁民族在建成罗马城之后,将其版图扩展至几乎整个欧洲, 印度,非洲。这就是历史上的罗马帝国。
③组织分化程度差,一般有发达的菌丝体和各种子实体构造。
④核分裂方式简单,除正常有性生殖外,还有准性生殖(发 生在体细胞间的基因重组方式,从而导致了变异和广泛 适应不同环境的特性)。
⑤真菌细胞色素c的结构比较接近动物而远于植物,它与动 物的差别要大与动物与植物的差异。
(3)真菌界及其有代表性的分类系统 Ainsworth系统(1966年) Ainsworth (ed.7, 1983)的真菌分类系统纲要:
五界系统
二、三域学说及其发展
三域学说(Three Domains Theory): 1977年C. R. Woese提 出三域学说:(真)细菌域、古细菌域和真核生 物域。
依据:生物的16S和18S rRNA的寡核苷酸测序,并比 较其同源性水平,而提出各个界级分类新系统。
三域学说
内共生学说
第三节 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纲要
拉丁文有九种词,分变化词与无变化词两大类 。 1)变化词,有性、数、格变化的词类:
名词:aqua, 水 形容词:albus, 白的 代词:tu, 你 动词:signa, 标明 数词:unus, 一 2)无变化词: 副词:non, 不 前置词:cum, 和,用 连接词:et, 和,及 感叹词:o! 噢!
灰色链霉菌 原核生物界
厚壁菌门 ――
枝形细菌纲 放线菌目 链霉菌科 链霉菌属
灰色链霉菌 伯杰氏手册(1984)
八孢裂殖酵母 真菌界 真菌门
子囊菌亚门 半子囊菌纲 内孢霉目 内孢霉科 裂殖酵母属 八孢裂殖酵母 Aingsworth(1971)
二、学名
学名= 属名+种名加词 +(首次定名人)+现名定名人+定
第一节 通用分类单元
一、种以上的系统分类单元 (一)七级分类单元
界 Kingdom (拉:Regnum)
门Phylum(拉:phylum)或(拉:Divisio) 纲Class(拉:Classis) 目Order(拉:Ordo)
科Family(拉:Familia) 属Genus(拉:Genus) 种Species(拉:Species)
三、亚种以下的分类单元
(一)亚种(subspecies, subsp,ssp.); (二)变种(variety, var); (三)型(form); (四)菌株(stain):
菌株: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或单个病毒粒)繁殖
而成的纯遗传型群体及其一切后代。
一种微生物的每一个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或纯分离物均可称
新种(species nova, sp.nov或nov sp.):是权威性的 分类、鉴定手册中从未记载过的一种新分离并鉴定过 的微生物。
(三)种的分类地位举例
三种微生物的分类地位举例:
分类单元 界 门 亚门 纲 目 科 属 种
分类系统
海扇脊螺旋体 原核生物界 薄壁菌门
―― 暗细菌纲 螺旋体目 螺旋体科 脊螺旋体属 海扇脊螺旋体 伯杰氏手册(1984)
各种格的用途
①主格(Nominative: nominativus): 主格,主语格
②所有格(genetive: genetivus): 具有英文中“of”的, 或 “belonging to”(属于)之意。
③与格(dative: dativus):间接宾语格,类似于英文中 的”for” 或”to”(对于)含意。
反应,有无运动,鞭毛着生位置和数目,芽孢的有无及芽 孢着生的部位和形状,细胞内含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形态 变化的规律性。 2.在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光泽、粘稠 度、隆起形状、透明度及边比重特征,和水溶性色素、质 地、移动性、气味等。 3.在半固体培养基中观察穿刺接种后的生长及运动情况。 4.在液体培养基中观察生长特征,液体是否混浊及混浊的程度; 液面有无菌膜;管底有无沉淀以及沉淀的形状;管中有无 气泡;培养液中有无颜色变化等。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微生物分类学(microbial taxonomy) 微生物系统学(microbial systematics) 分类学的三个任务:分类、鉴定、命名 目的:熟知物种多样性;开发和利用物种资源。 第一节 通用分类单元 第二节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第三节 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纲要 第四节 微生物的鉴定
2000— (5 卷) (1)内容丰富、5卷2界(古生菌界和细菌界) (2)分类特点:表型、实用性鉴定指标为主的旧体系向鉴定
遗传型的系统进化分类体系转变
二、真菌的分类系统纲要 (1)菌物与真菌的关系:
(2)真菌自成一界的原因(5要点)
①真菌的营养方式:分解吸收式
②细胞结构和化学成分:独特,如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 细胞中无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不同于植物。
名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份
( 必要,用斜体排字)
(可省略,均用正体排字)
举例:
金黄葡萄菌 :
Staphylococcus aureus Rosenback
猪霍乱沙门氏菌 :
Salmonella cholerae-suis (Smith) Weldin,1927
Bacillus cholerae-suis Smith,1894
为某菌种的一个菌株。 菌株是一个物种内遗传多态性的反映,其数目是无数的。 强调遗传的纯谱系 菌株与克隆的概念相同 同一菌种间的不同菌株的性状差异 自发或人工变异后,应标记新菌株名称 使用菌种时,菌株名称的标记 菌株名称的确定。
第二节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一、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提出的时间、提出者、内容) (一)二界系统;1755 Linne (二)三界系统;1866 Haeckel (三)四界系统;1938 Copeland (四)五界系统;1969 Whittaker (五)六界系统;1949 Jahn (六)三总界五界系统;1979 陈世骧
(2) 拉丁文在中世纪还继续存在,并且在文艺复兴时期又 保留了下来,一直到十八世纪,它作为欧洲各国人民一种 国际上通用的学术语言。当时(十六世纪末期以前)还没 有一个欧洲国家具有发达而又普遍的本国语言能够在外交、 法律、宗教等事务中与拉丁文的优势相抗衡。
大写 小写
A a B b C c D d E e F f G g H h I I J j K k L l M m N n
分类依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血清学反 应和噬菌体敏感性等。
新分类方法:核酸分析法、数值分类法和DNA体外杂交法等。 一、原核微生物分类系统纲要 1、《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1923(主编Bergey)
1974 (第八版) 、1994 (第九版) (1)手册中的高级分类单元,有四个门 (2)手册所包括的主要科属 (3) 重要原核微生物类群简介 2、《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1984-1989(4卷)
血清学反应的方法同样可应用于病毒的分类,尤其是应用于 噬菌体的分类,具有良好的效果。一般噬菌体都是良好的 抗原,把它注射到动物体内可以产生特异性抗体。噬菌体 和抗体间的反应和其他常见的抗原抗体反应相似。
二、现代分类鉴定方法
(一)微生物遗传型的鉴定
1. DNA碱基比例的测定:(G+C)mol%,DNA分子中G和 C所占的摩尔百分比。 2. 核酸分子杂交法:按照碱基的互补配对原理,用人工方法 对两条不同来源的单链核酸进行复性,以构建新的杂合双 链核酸技术。 3. 16SrRNA寡核苷酸编目分析 4. 微生物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④受格(accusative: accusativus):直接宾语格。
⑤工具格(Ablative: ablativus):夺格,媒介格,具有英文 中”with”(和),或”by”(用,被),”in” (在),”from”(从)等的意义。
⑥呼格(vocative: vocativus):称呼时用的格,植物拉丁文中 不用。
1、DNA碱基比例的测定 2、核酸分子杂交法 3、16SrRNA寡核苷酸编目分析 (二)细胞化学成分的鉴定 三、数值分类法
菌种鉴定工作的步骤:
1、获得该微生物的纯培养物 2、测定一系列必要的鉴定指标 3、查找权威性的菌种鉴定手册
一、经典分类鉴定方法
(一) 形态特征:包括个体形态和群体形态(即培养特征) 1.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状、大小及排列情况,革兰氏染色
Dictionary of the fungi (Hawksworth, D. L. et al. 1983) 两大门(粘菌门和真菌门),真菌门又分五亚门。
Dictionary of the fungi (ed. 8, Hawksworth, D. L. et al. 1995) 真核生物域:原生动物、假菌界、真菌界
(二) 生理生化特性
1.营养要求:可根据微生物对营养的不同利用能力来区别微生 物。试验多种营养能否被微生物作为碳源和能源利用,以及 微生物对一定有机化合物或CO2的利用能力。对于氮源来讲, 看其是取自蛋白质、蛋白胨、氨基酸或铵盐、硝酸盐,还是 大气中的游离氮。
2.代谢产物:不同的微生物,因生理特性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 代谢产物。因此,检查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用来鉴别不 同的微生物。在培养基中检查微生物是否形成有机酸、酒精、 气体与类似的物质;能否与解色氨酸产生吲哚;是否产生色 素或其他物质,如抗生素等。
3.酶:产酶的种类何反应特性等。
4.对药物的敏感性。
(三)血清学反应
有时确定微生物的种,尤其是亚种,仅依据形态、生理生化 等特征很难区别开。因此,常借助于血清学反应。
在微生物分类鉴定中,应用血清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是用已 知菌种、型或菌株制成抗血清,然后根据它们与待鉴定微 生物是否发生特异性的血清学反应,来确定未知菌种、型 或菌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