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地下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及展望
摘要: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重要的经济资源,也是一种消耗性的自然资源,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和利用必须依据地下水的固有特性,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逐渐协调好地下水开采与保护的矛盾,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改善生态与环境,实现地下水资源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资源;地下水;生态与环境;开采量;可持续利用
1 引言
地下水是整个水资源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地表水相比,地下水具有分布广、水量相对稳定、水质好、不易受污染、就地开采、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在供给居民生活用水、支撑经济发展、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地下水开发不合理、供需紧张等问题的加剧,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地下水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就是地下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满足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同时也要满足保护其不受由于人类开发利用而导致的破坏和枯竭。
实际上,目前对地下水水资源的管理、优化和决策方面的研究,其最高目标就是实现地下水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
具体来讲,未来的研究重点仍然包括水量和水质两个大的方面。
在水量方面,研究水资源的区域循环视律、进行水资源的评价、预测和管理。
其中采用人工方法对水资源进行调节以达到最优化是非常重要的,如利用人工补给地下水、流域间调水等措施来解决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问题等。
此外.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在未来还要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开展节水方法技术的研究工作。
在水质方面,应加强地下水污染的预防研究,如地下水脆弱性编图、地下水防护带等寄。
因为地下水一量遭受了污染,对其进行恢复治理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同时也要研究己污染地下水的恢复补救方法技术,此外,对大然劣质地下水的改良和再利用技术的研究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 我国地下水资源及研究现状
地下水资源在我国水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其分布广、水质好、不易被污染、调蓄能力强、供水保证程度高,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开发利用。
尤其在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许多地区和城市,地下水成为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水源。
据计算我国可更新地下淡水资源总量为8700亿方,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31%。
我国著名水文地质专家、两院院士张宗祜指出,我国地下水资源约占水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正在迅速增加,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地下水年均开采量为572亿立方米;80年代,增加到748亿立方米;到上世纪末的1999年已达1058亿;近几年,这个数字一直在每年1000亿立方米以上。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规模大幅度增加。
2005 年全国地下水供水量为 1038.8 亿立方米,比1980 年增加了 7 成多,占总供水量的18.4%。
全国 660 多个城市中,利用地下水供水的 400 多个;农田灌溉地下水开采量已占地下水开采总量的 54.3%。
至 2000 年,全国地下水累计超采已达 1531 亿立方米,其中 2000 年超采量约为 117 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超采达43 亿立方米。
浅层地下水超采区 2000 年实际开采量是其可开采量的1~2 倍,个别地区甚至在 3 倍以上。
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已从 80 年代初的 56 个发展到 164 个,年超采 117 亿立方米。
3 过量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地下水开发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地下水开发正由浅而深、从点到面,开采层不断加深,开采范围不断扩大。
张宗祜院士指出,近年来,由于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与不合理利用,不仅加剧了供需矛盾,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重大损失。
主要有:
(1)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由于超量集中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含水介质压密所至,在我国地面沉降比较严重的有北方的天津、沧州、西安、太原、南方有上海、阜阳市以及苏锡常地区。
(2)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岩溶水分布地区,特别是城市地下水集中开采局部地段较为多见。
地面塌陷问题在我国分布较广,但受岩溶水分布的控制,南方的发生率高于北方,在南方地面塌陷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有水城、遵义、咸宁、黄石、湘潭等地,北方有临沂、泰安、枣庄等。
(3) 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主要发生在我国沿海城市地区,主要是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后,引起海入回灌,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主要有辽宁的大连市、河北的秦始岛市,山东的青岛市、福建的厦门市以及广西的北海等。
此外,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还有地裂缝、矿区地质灾害等。
4 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措施
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应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开源和节流并节约优先、治污为本,高效利用”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方针,实施以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支持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外专家对我国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主席史蒂芬·福斯特斯特提出,构建“公众意识”对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至关重要。
贯彻以上方针,必须做到以下6个方面:
(1)实施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规划、联合调蓄、综合利用战略
按照地表水和地下水综合利用的思路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流域和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水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为前提,坚持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配、上下游统筹兼顾、综合利用的原则。
水资源调蓄要实行从以地表调蓄为主向地表、地下联合调蓄的战略转变,充分发挥地表水库和地下水库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
(2)调整开采井布局和开采量,控制最优地下水位战略
一是在地下水超采区调整井孔布局,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增加人工回灌量,把地下水位恢复到不产生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的最佳位置。
以地面总允许沉降量和年允许沉降量为约束条件确定深层地下水开采量,同时充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资源,发挥浅层地下水具有接受降水补给量大、更新速度快的调节功能和优势。
二是在引地表水灌区增加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地表水灌溉量,把地下水位控制在蒸发极限深度以下。
三是合理配置河流上下游水资源,把地下水位控制在植物根系能吸收到的位置。
(3)以找水为主的多渠道开源战略
加大找水力度,发现和开辟新的地下水水源地,虽然目前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地下水资源普查和勘探工作,但由于工作研究程度不一,仍存在一些空白区或研究程度很低的地区和含水层位,有许多亟待发现和开辟的新水源地可供开发和利用。
对于解决中小城镇供水和缺水地区人畜饮用水问题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4)控制污染、综合防治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战略
地下水有比地表水水质好、不易被污染的优势,但是由于地下含水介质的隐蔽性和埋藏分布的复杂性,地下水一旦被污染,治理起来要比地表水困难得多,所需成本也要高得多,有些甚至根本不可能得到彻底根治。
所以,地下水更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或“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
防治地下水污染,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
一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源,从源头上防治地下水的污染。
二是建立地下水防护带,要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工农业生产布局,科学划分地下水防护带的范围和防护层位,并采取科学严格的防护措施,保证地下水水源地及补给区范围内的水质不被污染。
要重视做好地
下水上游补给区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工作。
三是实施含水层修复工程,恢复含水层原有供水能力在一些浅部含水层已经被疏干或深部含水层水位大幅度下降的地区,可采取人工水资源调蓄进行回灌补充。
对已受污染的地下水,应采取隔污净化、抽污换清等多种修复措施,恢复地下含水层原有的供水功能。
(5)浅层为主、深层适度、采补平衡战略
浅层地下水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补给周期短,环更新速度快,是主要开采层位。
深层地下水一般补给周期较长,循环更新速度慢,地下水的可持续开采量受到诸多因素限制。
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坚持以浅层为主、深层适度、采补平衡的原则。
要根据地下水资源的补给和赋存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开采层位和开采量,按多年平均补给量进行开采利用。
超采区压缩开采量,有资源潜力的地区扩大开采量,基本做到采补平衡,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深层地下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后又不产生较大环境地质问题的地区,应有计划地适度开发深层水资源。
深层地下水一般质量比较优良,应主要作为人们生活用水水源。
(6)加强地下水水源地储备,实行有序应急供水战略
应急打井开采地下水资源,也必须遵循水文地质规律要实行从无序应急供水向有序应急供水的转变。
当务之急是做好应急地下水源地的规划工作,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编制应急供水水源方案,并有计划地开展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的勘查工作,寻找和探明更多的地下水水源地,以备应急供水之用。
要选择具有多年调蓄能力的含水层,采取丰水年或丰水期蓄水、枯水年或枯水期疏干供水的调节补偿方式,实施应急供水,缓解供水危机。
实施以上战略,实现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和可持续利用,当务之急要重视并加强地下水资源方面的基础工作和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重点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工作,增强地下水的资源储备能力。
二是加强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监测和监督工作,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使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到有序开采、有效利用;对于大中型地下水取水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建立健全地下水监测网点和信息系统,掌握地下水动态及时为社会和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信息。
三是建立合理的投资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地下水资源勘查开发和保护的投资力度。
四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下水资源理论和勘查开发技术及管理水平。
5 结束语
地下水是地球水圈的一部分,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参与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因此,自然界中的地下水资源,大部分是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我们只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是可以做到和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
要科学认识地下水资源的客观规律,正确判断地下水在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
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地下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中的量和度。
地下水资源既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不是一点都不能动用,关键是如何把握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量和度的问题。
当地下水开采量超过地下水补给量时,必然会引起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当地下水位低于某一临界值时,量变就会产生质变,引起有关生态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 秦紫东.科学利用地下水资源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6(6).
[2] Zektser,I SandEveret,LG.Groundwater Resources of the World And Their Use
[M].UNESCOIHP-VISeriesonGroundwaterNo.6,2004.
[3] 冯尚友.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 孙雪涛.加强地下水管理的思路与对策[J], 水资源管理,2007(15).
[5] 陈德华,王贵玲,陈玺.我国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利用[J],地球学报, 2006(2).
[6] Sullivan C,Meigh,JR,Giacomello,AM.The water poverty Index :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at the communityscale[J].Natural Resourse Forum,2003.
[7] Jaroslav,V,Ricardo,H,Jan,G,Naim,H,etal.Groundwater Resources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A].In:Proceeding so f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on Groundwater Sustainability[C].IAHS Publication,2005.
[8] United Nations(UN)&World Water Assessment Programme.UN 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Water for People,Water for Life[M].Paris,New York and Oxford,UNESCOand Berghahn books,2003.
[9] 张宗祜,李烈荣.中国地下水资源(综合卷).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2004.
[10] 钱正英.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及各专题报告[R],北京:中国水利水
电出版社,2001.
[11] 刘秀华,姜玉婷,赵玉峰,陈桂红.北方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及可持续度[J],东北
水利水电,2006(8).
[12] 杨晓琴,王成端.用可持续发展观解决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J],广东化工2007(3).
[13] Sullivan,C.Calculatinga water poverty index[J].World Development,2002.
[14] 张焕林,陈红卫.强化地下水管理,促进可持续利用[J],水资源研究,2007(3).
[15] 刘凯,秦耀辰.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