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9 桃花源记 教学案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桃花源记

教学案例一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

2.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生在新时代的自豪感。

3.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的生活。

4.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桃源胜境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梦入桃花源》,营造气氛。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句读、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归纳古今异义词,多义词等。

四、桃花源访谈节目——《新闻会客厅》

主持人(生A):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新闻会客厅》!一说起世外桃源,大家总会好奇不已,向往不已。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桃花源中的村民代表,希望能由他们为我们揭开桃花源的神秘面纱。

桃花源村民代表(生B、生C、生D)上场。

主持人:各位村民,欢迎你们来到《新闻会客厅》!话说当初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们的先辈远离尘世,进入桃花源的呢?

村民A:避秦时乱。

主持人:桃花源美景令人沉醉,你们能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吗?

村民B: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主持人:村里人日常生活怎样?

村民C: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主持人:村里人真的是与世隔绝的吗?

村民A: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主持人:来了客人你们怎么招待?

村民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主持人:桃花源人热情好客,善良纯朴。桃花源环境优美,祥和安宁,是一个宜居的理想家园!

感谢桃花源村民代表,本期《新闻会客厅》到此结束。谢谢收看!

五、赏读课文

刚才我们收看了桃花源访谈节目——《新闻会客厅》,通过桃花源村民了解了桃花源。接下来就让我们赏读课文,进一步感知美,走近美!

(一)感受桃花源之美

1.桃花源美在何处?试以“桃花源之美,美在________,不信你看(听、闻):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描绘一下桃花源的美。(提示:后一空,可以直接引用课文中的话,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

2.教师总结:桃花源美在自然更美在人情。它风景秀丽,它宁静祥和,它民风淳朴!这里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真是一个理想的家园啊!

(二)感受《桃花源记》之美

1.《桃花源记》不过三百来字,跨越千年传诵至今,其魅力何在呢?大家可以从语言(句式、用词)、结构、写法等方面来再次品读这篇美文。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就近形成学习小组,探讨《桃花源记》之美。

2.教师总结:无论是通篇纵览还是咬文嚼字,无处不让人感到此文美不胜收:叙事简洁,情节曲折;层层设疑,引人入胜;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的韵律美。它既是一幅绝美的画卷,又是一首动人的曲子。

六、探究考证

当我们为桃花源之美沉醉不已时,有同学说桃花源根本不存在,它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你同意吗?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探究考证。

(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师点两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看来,大家都认为桃花源不存在,陶渊明有感于当时的社会黑暗,郁不得志,只能创造出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世外桃源寄托自己的理想。

七、结束语

如今祖国各地不是桃源,胜似桃源,倘若陶公地下有知,他也应该无比欣慰!其实古往今来许多的仁人志士也一直在为自己理想中的桃源奋斗不息。古者如墨子、屈原、杜甫……今人如鲁迅、方志敏、焦裕禄……千百年来,“桃花源”已经成了人们的理想家园的化身,衍化成了一种“桃源情结”。我希望在21世纪的今天,同学们也能志存高远,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向着理想勇往直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