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教案(四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口鼻眼眉争辩》
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我上?”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察天际,惟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我上?”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若无眉,成何面目?”
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小古文《口鼻眼眉争辩》
2.初步知道学习小古文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能流利地朗读小古文《口鼻眼眉争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引导朗读
1、示范读,教读
2、我们开火车读,每人读一句。
3、男生、女生交替读。
三、理解古文内容。
1、读了好几遍了,能读懂吗?(屏幕上同时出现白话文、文言文。
)看注释理解:曰、尔、谓、亦。
说说它们之中谁的本领最大呢?
2、学生自由发言。
重点理解:
(1)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察天际,惟我当先。
”
理解“毫端”:形容像头发那样细微的东西。
“惟”:只有。
“当先”:排名第一。
师:瞧,眼睛认为自己的本领无人能比,细小的,遥远的,什么都能看清,天下第一的就是他。
他是多么的骄傲自满啊!
谁来读好这一句话?指名读,齐读。
(2)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若无眉,成何面目?”
这一句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眉毛有什么本领呢,我们来看一下图。
师演示。
你看到了什么?(没有眉毛,脸就不像脸了,感觉特别怪)
没想到大家认为什么也不会做的眉毛居然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难怪他是那么自信满满的。
能读好它吗?指名读,齐读。
3、这四个朋友你一句,我一句,谁也不服输,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再想想究竟谁的本领大?(他们各有各的用处,缺了谁也不行)
4、没想到他们争辩了几千年的难题一下子就被你们解决了,真聪明。
这样吧,我们的头上除了口鼻眼眉还有耳朵呢,谁来充当耳朵劝一劝他们,让他们重归于好吧!
5、学生试用白话文续写结尾。
师:你们说得都很在理,相信口鼻眼眉一定会再次和睦相处的。
老师也想试试当一回古人,把你们说的话变成文言文,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
出示:耳在一旁,目睹此辩,叹曰:“尔等莫再争也,世间万物,皆有其用,无谓乎高低。
”口鼻眼眉闻之默然,互视一笑。
师读。
四、分角色表演古文。
这篇古文不仅短小精悍,而且特别好玩,把我们脸分成了口鼻眼眉四个角色,让人读后若有所思。
这么有趣的古文愿意来表演一下吗?
四人小组练习,指名表演。
凡“示”字旁的汉字,往往与天地祖宗鬼神有关,如祸福神祖祭祀祥等等。
)
“豊”,象形字,象古人祭祀时用的祭器。
(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豊”字象豆【古代的一种高脚盘】上放着祭祀的玉。
)
所以,《说文》是这样解释繁体“礼”字的:“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礼,履行,用以事奉神灵获得福祉。
)以礼祭拜神灵,必须恭恭敬敬,并有庄重的仪式。
后来,表示敬意、举行仪式都与“礼”字有关了。
2《礼》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及小古文《礼》
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是一种美德。
初步知道学习小古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文字入手,初步感知小古文
1、先看老师写一个字,谁认识?左边是一个示字,现在就是示字旁,左边是一个豊字古代象古人祭祀时用的祭器。
表示敬意,举行仪式都与“礼”字有关了。
2、给礼组个词。
(礼貌,敬礼)
3、其实。
我们中国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从古到今也流传下来很多经典的诗文和有关礼的故事。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小古文,它的题目就叫礼。
二、初读
1、请同学们先借助拼音把这篇小古文读上两遍,把字音都读准了。
出示:小古文
同学们你们刚才读着小古文有什么感觉?(短小、不容易懂)
古文与白话文的区别:两种文体都是都可以作为记录,写在纸上,不同的是“古文,只是写在纸上平常说话却不是这样。
而现在我们的文章,写在纸上的意思就是你想说的,和我们平常说话的语言差不多。
2、看看如果去掉拼音读行不行?
指导速度慢一点、有节奏、有韵味。
3、同学们读古文有读古文的语气,我们这样读,只是在念字,这还不够,老师想和你们一
起来研究怎样读。
老师想先来试一试,好吗?给点掌声!谢谢。
老师配上音乐范读,要读好古文还必须要有节奏、有韵味。
听老师读,看我是怎样停顿的,
你认为必要停顿的地方可以用笔画一下斜线,做个记号。
4、同学们根据你刚才画的节奏先自己练习两遍。
两句分开读
5、第一句谁来试试。
知道读出韵味、节奏。
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6、潘老师给你配上音乐,谁来把小古文整个地读一遍。
6、老师再请一位同学读一遍,其他同学思考,这篇小古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一说吗?
(孔融让梨)
三、精读,明文意
1、现在我们同学已经读得很不错了,但是除了会读,还要理解古文的意思。
古文为了便于我们读者理解,常常标有注释。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般古文难理解的字都会在右上角有个数字标记,然后根据数字标记我们在下面去找相应的解释。
我们现在看诸是1,我们来看下面的注释找到1:解释是其他的兄的。
其他的字你也可以看看注释再理解,然后整篇小古文连起来看看。
说给同桌听一听。
2、通过看了注释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3、第一句话谁来先说一说。
第二句,连起来说一说。
4、理解了古文的意思肯定能读得更好。
点名读,男女生读。
5、老师这有几张图片,但是缺少文字,老师想请你们用今天学过的小古文给图片配上文字。
(边配边读)
6、去掉图片谁能用古文来讲这个故事。
7、刚才我们用孔融让梨这四个字来概括了古文的主要内容,现在你能否用上这其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孔融的品质。
我们连着题目一起读一遍。
是啊,正是孔融有礼让的好品质,所以这个故事代代相传,在三字经中也有记载。
这一句不光讲了孔融的故事,也讲了孔融的品质。
请大家利用看注释的方法来自己读读这句三字经并试着自己理解意思。
8、请一个同学说说意思。
9、古代的童子读的时候都会摇头晃那,我们来试试看,连读两遍。
孔融因为礼让而流芳百世,我们的语言文字中还有很多与礼有关的成语,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四、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的都是中国的经典型古诗文,其实我们平常多读读、多背背古诗文你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
让我们再一次在古典音乐中回味孔融让梨的故事。
3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古文大意,并能领会寓意。
2.诵读古文,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3.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古文,培养古文语感。
2.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难点:
1.读准字音:曝、雨、夹、即。
2.正确理解“方、曝、箝、雨、得、禽”的意思,为正确理解古文意思奠定基础。
教学方式:激趣——自学——明理——拓展——诵读
教学流程:
一、引发兴趣,创设情境(讲述赵王欲伐燕的历史故事。
)
同学们,我们通过以前的学习认识了春秋战国时期,谁知道这个时期有什么特点?
(国家多,战争多)
今天老师就来讲一个战国时发生的故事。
战国时有许多国家,其中有齐、楚、燕、韩、赵、魏、秦实力较为强大,称之为战国七雄。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最强了。
它总想一统天下,可一举吞并六国又不太可能,所以秦国只能等待机会。
有一次,赵国和燕国闹了一点小矛盾,赵王为了出这口气,想出兵攻打燕国。
燕王听说了,就委托当时著名的游说家苏代,去劝阻赵王出兵。
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就使赵王打消了出兵的念头。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居然能制止一场战争呢?
(PPT出示题目)
就是——鹬蚌相争。
读古人的故事,就要看古人的文章,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出示古文正文)
古人的这种文章叫文言文(板书),大家粗略的浏览一下课文,说说课文给你什么初步印象?(字数少、简洁、生动、有趣)
全文只有59个字,就起了这么大的作用,制止了一场战争,真是一字千金、字字珠玑啊。
你们想让老师讲给你们听坐享其成,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把这个故事读懂呢?
准备好了吗?那就开始我们的探索之旅吧!
二、反复多读,自学文意
1、注音,读准字音(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不理解的可以多读几遍)
2、读出节奏感(出示有停顿符号的正文)
3、读出古文的韵味(试读、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4、看注释,讲故事(先自学注释,再探究解决不懂的字,最后试着讲故事)
5、教师引导、先范讲,再出示词语,让学生利用词语把故事讲生动
三、提炼成语,思考明理
1、后人通过这个故事得出了一个成语——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的结局是——渔翁得利
2、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什么叫做寓言?
(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的故事就叫做寓言)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做事情之前要多思考,退一步海阔天空)
4、这节课刚开始的时候老师给你们讲的故事还记得吗?
这个寓言和燕赵两国的战争有什么关系呢?开动脑筋,看谁能看透寓言的言外之意。
四、寓意拓展,创意无限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美国前总统林肯关于多思考、多退让的一段话
五、指导诵读,感受魅力
1、分角色诵读
咱们班谁最会读课文?请你来读旁白。
谁最厉害,请他来读鹬、蚌。
2、老师读旁边,男生、女生分别读鹬、蚌,男女生展开竞赛,教师适当指导(正确、流利、停顿适当、读出古文韵味)。
3、指读,自己分饰三角
4、填空背诵
5、试着背诵
4《伊索寓言》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古文大意,并能领会寓意。
2.诵读古文,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3.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古文,培养古文语感。
2.整体感知内容。
一、导入
今天我们想学习《伊索寓言》,听说五年级学过了,今天再学一遍愿意吗?有没有说心里话?(生:温故而知新)
二、引导学习
1、《伊索寓言》是谁写的?都是写谁的?(动物)都是动物吗?它是用动物来表现
一些事情。
写得最多的是狐狸,老师数了,大概有三十多个。
你能说一说吗?(狐狸和乌鸦狐狸和葡萄蝉和狐狸狼和狐狸喜鹊和狐狸……)
2、《伊索寓言》是什么时候被翻译到中国来的?不知道了吧!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
些新东西。
温故而知新。
阅读材料,看看什么是“故”,什么是“新”。
3.学生自读材料。
(时间很充分)
4. 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生:看不懂,是古文,中学才学)(生:题目也不一样《意拾喻言》)你怎么知道这个题目不一样,读一读。
(指名读第一段)你们喜欢吗?(很喜欢)
5.有新有旧,新的是没见过这样的表达方式。
旧的是还是那个故事。
读读这三则寓言,不懂的看看解释,或问问老师。
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则?
6.学生自由朗读。
(又一次充分朗读)
7. 你最喜欢哪一则?
8.生:《鸦狐》因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甜言须防是饵。
说明甜言蜜语说出来可能是个诱饵,所以喜欢。
9. 师:能不能读一遍?生读。
(很流利)师:你比中学生还了不起。
还有喜欢哪一则的?
10.生:《豺烹羊》,它说明……
11.师:为了中国的一句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能读一读这则寓言吗?生读。
12生:《狐与葡萄》因为道理……
13.师:有没有别的地方你也喜欢,能不能不和大家一样喜欢这个道理?生:有一句话好,望则生怒……很有趣。
(生读)介绍“噫”等字(再指名读)
14.一起来读读第一首。
这篇文言是当时最早的书塾中的课文,当时的老师称——先生,今天我们和先生一起来读一读。
(师读一句,生读一句)(师读一完整的句子,生跟读,注意语气语调、停顿。
老师读得越来越快)读出一种什么味道?(生:快,止不住想摇头)那你摇头读一读。
(生读)你们做先生,摇头晃脑读一读,老师做学生。
(师生互读)(这里用三种不同的形式又读了三遍)
15.在过去的学堂里,先生见徒子不错了,就要提个问题考考学生了。
现在你们来提提问题呀?(生:用现代文说说这篇文章的意思。
师扮徒子,假装不会)哪位同学帮帮我?(指名回答)清高的意思就是假装自己很高尚,先生满意吗?先生还有补充吗?请先生指引。
(指名回答:说寓意)
16.读了这篇文言,你最喜欢它什么呀?可以和现代文比较一下。
(指名说:和现代文比较,表达得更丰富了。
)比如在树下的心里:望则生……想象一下,这只狐狸在树下怎么样?(指名回答)看了这句话,这只狐狸的形象就呼之欲出,好在给了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
(板书:想象)还有什么好的地方?(生:万紫千红,累累可爱)好在把葡萄可爱的样子写出来了。
你们看,这段文言里有很多四字词,找一找。
(生说)这样的词连在一起,读起来多么有节奏呀!
17.我们再来评读《豺烹羊》。
这个“烹”我们现在作什么讲?(烧)这里的意思是——豺吃羊。
我们来读一读。
第一遍我的声音响一点,你们轻一点。
第二遍男女同学分。
第三遍读到狼说话的地方老师读(老师的语气很好,其实对学生是一种影响与指导),羊说话的地方你们读。
18. 哪只狼读得好?为什么我这只狼读得好?(生:读出了语气)狼的语气在一次次变化。
(指名分角色读)最后一句话一定会说得铿锵有力。
现代文就不可能这么有力,而用文言很简洁,读起来就会很有力了。
这就是文言的魅力。
(板书:简洁)
三、拓展延伸
1、读得不错,还应该写一写。
敢不敢?蝉和狐狸,老师没找到古文版,你们敢不敢编一编古文版的《蝉和狐狸》?对照原先的现代文,编一编古文版的。
2、交流第一句。
(生:昔有一蝉,栖树而歌……)和汤姆比一比,看看谁写得好。
文言好吧,找些来读读。
(感叹于我们东降这个班的学生真不错,写得很好。
贡老师最好把学生的作品添在我的评论里。
)
5《蜀鄙二僧》教案
教学目标:
1、落实朗读,疏通文意,掌握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故事情节,多角度概括寓意。
重点难点:
1、在理解古文的基础上落实有节奏感的朗读
2、多角度分析理解寓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一、激趣导入并解题
1、板书:蜀。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简称吗?
2、就在这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继续完成板书:蜀鄙二僧
5、齐读课题,能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吗?指名说
二、初读了解文章大意
1、课文围绕着二僧讲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读读课文吧。
学生自由读文,纠正字音。
谁想来读读。
指名学生三人读。
谁能连起来读读。
指名一人读。
2、这是一篇文言文,要想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就要联系注释来好好地读读课文。
让学生联系注释了解文章大意。
谁能来说说。
指名一人说,相机解决字义和句义。
还有谁想说说?再指明一人说。
3、现在你们一定会比刚才读得更好,试试看!
学生自由读。
4、你们都明白了吗?那我来考考你们。
出示句子
之: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2)吾欲之南海,何如?
(3)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你:
(1)子何恃而往?
(2)孰为汝多知乎?
(3)尔安敢轻吾射!
能说说带点字的意思吗?
仔细观察这两组,你有什么发现吗?
5、是呀,我们在读文言文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这些地方啊!来,自己再试试。
6、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这个故事?
指名说,教师完成板书。
三、细读悟文
1、蜀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二人皆欲往南海,终贫者至,而富者未至,这是为什么?赶紧读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2、指名学生说。
出示句子:
吾一瓶一钵足矣。
(1)仔细读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些什么?
指名读
(3)你知道他要去的地方有多远吗?
出示句子: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1)指名读,从西蜀到南海有多远?指导朗读
(2)读到这儿,你想到什么?指导朗读
(3)可贫者却说“吾一瓶一钵足矣”
(4)你再读贫者的话,有什么想说得吗?指导朗读(5)是啊,从四川到南海要经历5省,这其中既有海拔4000多米,空气稀薄的高原,也有杳无人迹的原始森林,更有一望无垠的大海,贫者一人只身前往,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
可贫者依然说。
齐读贫者的话。
面对同样的路途,富者的态度如何呢?
出示句子: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1)为什么富者认为贫者去不了南海呢?
(2)贫者仅靠“一瓶一钵”,而富者呢?指名读(3)这句话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富者为去南海做了精心的准备?指导朗读
(4)可结果呢?
(5)将贫者的话和富者的话对比起来读读,你有什么想说得?
四、分角色朗读,明理
1、对待同一件事,僧富者和僧贫者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们说话的语气也大不相同,请同桌2人分别来扮演富者和贫者,看看谁能读出他们当时的神情和语气。
2、学生自由练习。
3、指名2人读。
听了他们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想对他们说得吗?
4、我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行吗?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也,不为则易者亦难也!
5、作者听他们的故事也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拓展
1、听完这个故事使我想到前不久自己猜得一个谜语,你们想来猜猜吗?
2、口述谜语,学生猜谜。
2.26米,NBA china——
1.60米,NBA——
3、1.60和NBA几乎毫不相关,但博格斯却做到了。
NBA向来是巨人的王国,它吸引着无数天资优异、热爱篮球的少年,可成功者却寥寥无几,但身高仅仅只有1.60米的博格斯
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创造了一个奇迹,他的成功鼓舞着我们。
4、听了这个故事,读了我们的课文,你们一定有许多想说得吧?那就赶快拿出笔,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5、学生写感受,并朗读自己的感受
6、我也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立志、勇行,事必成!
6猫二则
一、谈话导入
喜欢小猫咪么?
二、新授《猫捕鱼》
1.想听小猫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带来两个有趣的故事。
板书:猫二则,解题。
2.出示图,指导看图。
3.出示《猫捕鱼》指读齐读。
4.这只小猫趴在鱼缸上想些什么呢?(欲捕食之,之指的是小鱼。
多馋呀,指读。
)
捉到了没有?你怎么知道的?
5.“全身皆湿”会是什么样的呢?看图,对着湿漉漉的小猫,你想说些什么呀?
谁能把这个有情有趣的故事演好。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有趣的小猫。
6.练习背诵。
三、新授《猫斗》
1.出示“猫斗”。
理解,看到这个题目,你想问什么?
2.出示《猫斗》指读齐读。
3.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
在哪里斗?斗得怎样?
练读: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
4.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猫斗的结果怎样?.请两个学生上台做动作,表演得怎样?
(2)练读:稍退缩、奋起逐之。
(3)齐读。
四、作业
出示:小古文。
用古代人的话写的文章。
你知道老师在哪里找到这两篇小古文?我们学校编了本小古文的教材,里面有很多故事,例如:。
有……感兴趣的同学等教材编出来可以让老师带着读哦~~~~~
7《狐假虎威》小古文教案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老师写一个成语,板书狐假虎威,读,谁能简单说说这个故事?
2.同学们,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是2200多年前西汉刘向编的《战国策》中的故事。
说的是当时的楚国很强大,但是楚宣王担心北方各诸侯国害怕大将昭奚恤,而不怕他。
有个大臣给宣王讲了个故事,然后告诉他北方的诸侯国怕昭将军是因为大王把军队都交给他掌管,所以,诸侯国真正怕的是大王啊。
大臣讲的就是狐假虎威这个寓言,(出示古文)你们边看边听老师讲。
3.这篇古文和我们学的课文狐假虎威有什么不同啊?简短)
4.那仲老师以前是怎样教大家学懂古文的呢?(生交流)
一、古今文对照,理解古文的意思。
1、参照古文后的注释理解意思。
2、多读几遍,猜猜古文的意思。
3、查字典,理解意思。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 大家说的真好,今天我们也用这些方法来学懂狐假虎威这篇小古文。
首先请你借助拼音把课文试读一读,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大家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还把句子读通了。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所以啊,请你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至少读3遍,然后用学习古文的方法自学文章,看看你能读懂多少。
(出示学习方法)
三.精读文章
(一)第一句话
1.狐假虎威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啊?你能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吗?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
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
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
2.古文中只用了简短的一句话就说清楚了,你能找到吗?
3.所以,求的意思是“寻找,寻求”,得的意思是“逮到,得到”。
4.让我们再次读好它。
(二)狐狸说的话
1.狡猾的狐狸甘心被老虎抓住吗?(不甘心)
所以,它开始蒙老虎,对老虎说——(出示狐狸的话)
2.指名读。
3. 子无敢食我也!
(1)狐狸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不敢吃我)
(5)这儿,秦老师要问问大家,子是什么意思啊?(你)
回忆一下你们学过的古文,还有哪个字也是表示你呢?(汝)
板书你子
汝
(2)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你这样可骗不了老虎啊?要扯着嗓子喊呢!
(3)“也”在古文中是语气助词,读的时候要拖长声调,提高嗓门。
谁再来扯着嗓子,拖长声调试试?你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指名2个学生读,可以加上动作)
(4)全班加上动作读。
4.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1)狐狸继续骗老虎,它又说——(生说)
出示句子
(2)是什么意思呢?
(3)你能用以前学的课文中的话解释这个句子,真好。
老师再考考你,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使:派。
长:掌管。
逆:违背。
)
(4)是啊,狐狸还是虚张声势,把掌管天下万物的老天爷抬出来了,谁来骗住老虎?我们要读出它的装腔作势来。
(4)指名读。
男女生读。
5.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1)虎闻之,信吗?(半信半疑)我们从这句话中也能看出来(子以我为不信:你不相信我)狐见虎半信半疑,又曰(出示句子: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2)谁能说说它的意思。
说出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的意思。
(3)谁来读?随机指导反问句的读法,反问句语气更强烈,要求读出情感来。
6.全班读好狐狸的话,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三)虎与百兽的反应
1.大家读的真投入,以前我们根据现代文演了这个故事,今天,你能否挑战一下,根据古文演一演呢?你们听老师讲古文旁白,狐狸也要用古文说话。
(两人分别演狐狸、老虎,其他同学演百兽。
)一定要听清楚了。
2.(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