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楚方言词举证

《列子》楚方言词举证
《列子》楚方言词举证

《列子》楚方言词举证

摘要:《列子》一书多楚方言,历来关于《列子》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对《列子》的真伪、成书年代和作者上,而对于此书的楚方言词研究却甚少涉及,本稿主要对《列子》一书中的楚方言词进行了考释研究。

关键词:《列子》楚方言词举证

《列子》八卷是子部中的重要典籍,东晋张湛即为之注,唐殷敬顺又有释文,今通行的是杨伯峻撰《列子集释》。列子其人,在《庄子》书中屡次出现,有时尊称他为“子列子”,还专有《列御寇》一篇。这个人实有其人,因为提到他的不止《庄子》一书,但对于《列子》一书却争议颇大。历来关于《列子》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对《列子》的真伪、成书年代和作者上,而对于此书的楚方言词研究却甚少涉及,本稿主要对《列子》一书中的楚方言词进行了考释研究。

本稿举证了《列子》楚方言词语料10余条,供治古楚语者参考。我们所确定的楚方言词,以《方言》所指明的为准;《方言》未确指者,则以《说文》、《玉篇》、《玄应音义》、《慧琳音义》、《广韵》、《集韵》以及《楚辞》王逸注、《方言》郭璞注、《史记》三家注等指明为楚语的为准。并大量引用其它文献材料加以佐证。

所谓的“楚地”,主要在今长江中游,以及淮、汉、湘、赣诸水流域,往东曾扩至吴、越、扬州,往西则扩至汉中,这个概念至少保留到西汉时期。

本稿以《列子集释》本为底本,征引诸家说未列出处者,为简省篇幅,不一一注明。

(1)子列子适卫,食于道,从者见百岁髑髅,攓蓬而指。(《天瑞篇》)

张湛注:攓,拔也。

按:攓,典籍或作“搴”、“扌寒”。《庄子·至乐》:“列子行,食于道,从见百岁髑髅,攓蓬而指之曰。” 为此文所本。《方言》卷一:“攓,取也。南楚曰攓。”《方言》卷十:“攓,取也。楚谓之攓。”《说文》:“扌寒,拔取也。南楚语。从手寒声。”《楚辞·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王逸注:“搴,取也。”《楚辞·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2)视其前,则酒未清,肴未昲。(《周穆王篇》)

张湛注:扶贵切。《释文》云:昲,扶贵切。《方言》:昲,干物也。又音沸。

按:《方言》卷十:“昲、晒,干物也。扬、楚通物也。”郭璞注:“昲音费,亦皆北方常语也。”《淮南子·地形训》:“扶木在阳州,日之所昲。”

赤壁方言

赤壁方言声母及声调的基本特点 摘要: 湖北省赤壁市方言与湖北其他方言差异较大,与周边的咸宁市、通山县、崇阳县、嘉鱼县方言统称为咸宁地区方言,自成体系,受湘方言,赣方言以及湖北西南官话影响,是湘方言与湖北西南官话的合体。赤壁方言至今还保留这大量的古音,显示出浓厚的楚地特色。 关键词:赤壁方言、声母、声调 一、赤壁简介 赤壁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东南岸,地处鄂南边陲,为低山丘陵与江汉平原的接触地带。它北倚省会武汉,南邻湖南重镇岳阳,最南端与湖南临湘相邻,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辖赤马港,陆水湖,蒲圻3个街道,赵李桥镇,官塘驿镇,新店镇,神山镇,车埠镇,赤壁镇等十多个乡镇。赤壁市原称蒲圻市,三国东吴置县,因出产蒲草,又处岸边,故名蒲圻。所以,习惯上还是称赤壁话为蒲圻话,且地道的蒲圻话以车埠(赤壁所辖镇)话为代表。 二、赤壁方言分区 赤壁话就是在黄廖本《现代汉语》方言分区里湖北话中“咸宁地区除外”的一部分。赤壁话常被划分到赣方言区,并被看做是赣方言的一种变体。然而,赤壁话与赣方言也有着许多的不同,比如赤壁话中没有赣方言中最明显的浊音轻化现象,虽然浊音浊得不是很厉害,但最起码是不送气的。赣方言中一般平翘舌不分,赤壁方言中平翘舌是严格区分的,且翘舌卷舌幅度很大,发音部位整体往后靠。初次之外,

在赣语尤其是南昌话中边音l和鼻音n都读作边音l,而赤壁方言中 是都念做鼻音n。由此,有学者认为普气话是吃笔画是湘语与湖北西南官话的混合体。 与湖北大部分地区方言不同,咸宁地区方言自成一派,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与魅力。咸宁地区方言又称鄂东南方言,是包括咸宁市以及周边的通山县,崇阳县,嘉鱼县,赤壁市的方言。任何方言的内部不可能完全一致,由于我是赤壁人,所以我这篇文章的论述其实是以赤壁方言为主体的咸宁地区方言。 赤壁方言大致有三种不同的口音:第一种是以城关音位代表,包括赤壁市区、车埠镇、赵李桥镇等,人口占全市的二分之一;第二种是以官塘话位代表,包括神山镇和桂花畈的一部分,人口占全市的四分之一;第三种是以羊楼洞话位代表,包括赵李桥镇的大部分地区,人口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在这三种不同的口音中,城关话是威信最高的一种,因此,城关话可以作为赤壁话的代表。和所有方言一样,赤壁话与普通话最大的不同也是在语音上体现出来的,下面是赤壁话声调表,供大家参考: 赤壁话中有较多的浊音声母。这是因为赤壁方言保留了较多的古浊塞音、塞擦音声母。在这篇文章中,将主要为大家介绍赤壁话中的声母和声调。 一、声母

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研究

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研究 准考证号:300208200051 指导教师:陈颖作者:何园园 摘要:称谓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会行为。而亲属称谓词则是指称谓人际亲疏、尊卑、长幼关系的词语。本文主要是对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洛阳方言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其次,对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构成及社会文化特征进行了概括的研究;最后,论述了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发展趋势,使其对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研究 一、引言 (一)有关称谓词语 随着方言称谓词研究的不断增多,其名称也各不统一。《辞海》和《汉语大词典》都是以“称呼”解释“称谓”。如:《后汉书·郎顗传》:“改易名号,随事称谓。”唐刘知几《史通·称谓》:“古往今来,名目各异,区分壤隔称谓不同。”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型。而本文主要介绍亲属称谓。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如:父亲、母亲、爷爷、伯父、姨夫、姑父等)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在现代汉语中,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繁复多样,只有恰当的称谓语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而不恰当的称谓语则会给交际带来障碍,妨碍交际的正常进行。 亲属称谓词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类词,也是能深刻反映人们思想、心理以及社会文化制度的一类词.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词作为一种基本词汇在民族语言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是汉民族亲属关系和亲属观念的外化符号,其间富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家庭结构,社会组成和文化渊源。因此,研究洛阳地区的亲属称谓词,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洛阳地区社会文化特点的认识和研究。同时,考察亲属称谓的变化能够折射出社会生活、时代背景和人们的心理状态等的变迁。由于亲属称谓词是随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发展起来的,其中叠置着不同历史时代的成分,所以在语音方面、语义方面都会有所放映,对不同方言的亲属称谓进行比较时,这种语音、语义的差异都有所突显,对于揭示方言语音、语义的发展演变具有重大意义。 (二)洛阳方言简介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洛阳因位于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地处东经111.8’至112.59’,北纬33.35’至35.05’之间,美丽的洛河水悠悠地从城中穿过。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东西长约179公里,南北宽约168公里。洛阳位处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南北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洛阳方言为典型的中原官话。 洛阳,简称“洛”,地处古洛水北岸而得名,地处九州之中;有五千年文明史四千余年建城史,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世界上第一座统筹规划的城市;自夏朝开始有13个王朝在此定都。河图洛书在此诞生,儒、释、道、玄、理肇始于此,科举制度创建于此,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五大都城遗址、邙山古墓群和天子驾六震惊世界,“宅兹中国”“中国”一词源自洛阳,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豫、晋、

红安方言

红 安 方 言 与 普 通 话 对 照 表 黄伦 2013级汉语言文学2班 学号:201301010212

红安方言 前言:红安方言的特点雅俗文化的融合:一、从语音方面来讲,在日常交流中与普通话相比,红安话约有40%的语音与普通话相近,约60%的语音与普通话差异较大,这些差异主要是由红安话不同于普通话发音的三个韵母ê、ü、?0?3与声母组合形成的,以及红安话自身的方言发音习惯造成,如红安话把韵母ei、ui发成“i”,把韵母"ao"大多数时间读“o”,卷舌音zh、ch、sh一般发z、c、s等,而且红安话还保留了一些原始音(应为楚语),这些音大多为模拟事物发音,通过简化逐渐转化为红安话词汇,如红安话“牛”(yong)、“羊”(y?0?3)、“猫”(mor)、“猪”(zhü)“水”(shü)、“咬”(音ê )、的读音基本上都属于模拟音,模拟音与现代汉语差异相当大,体现了原始性,另外红安话还保留着一些古汉语的读音,如“街”读“gai”,“ 下”读“h?0?3”等,由于红安话保留了一定的古汉语发音,因此有些古诗词用普通话读不压韵的诗词用红安话来读就比较压韵。 因此从音韵上来讲,红安话比普通话要好听。表现力要丰富。更抑扬顿挫。(吴语有7个声调、闽南语有8个声调、粤语有9个身调、因此,用闽南语和粤语演唱的歌曲比普通话要好听的多,原因就在于其方言声调多,表现力丰富),由于红安话比普通话音调要多,因此同音字数量比普通话相对要少,在交往中,出现“表达失误“的几率较普通话要小。由于声调较普通话多,因此用红安话正常交往时说话的语速较普通话要略快一些。红安话声调的魅力还不仅于此,同一个词,音调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如在普通话中“你的”中的“你” 一般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差异 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仅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异,情况有三: 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 三、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 分述如下: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由于是对50年前的记忆,多出的声母原来用什么注音符号或拼音字母,已经留在了学生时代;笔者又毕竟不是语音专业人员,手里没有目前全面表示各种语音,甚至本主题讨论所涉及语音的现行表示方式的专业书籍或文献。因此,在以下叙述中,只能以自己权宜杜撰(只用于本贴主题讨论)的,希望通过描述和举例能为泡友理解的非专业符号表示。四川方言多出的声母为[ni:]和[gn],均为浊音. 1. [ni:]。发[ni:]时,气从舌颚间出,舌扁平;发音位置比普通话拼音字母的"n"靠后;发音时,摩擦通道较长,摩擦力较大。如宜、义(含仪、议等义与形旁组合字),你、泥、拟、凝,等。宜宾口音与普通话一样,也基本上没有这个声母,而分别成为宜宾口音和普通话的"y"(如宜、义等)和"n"(如你、泥、拟、凝,等)。 2. [gn]。气从舌、颚最后部(近喉部)发出,摩擦力也较大,有如"g"的软浊音。四川方言语音中的我(及如哦、俄、饿、鹅、娥等)、恶(及如垩)、额、厄、鄂(及如颚、萼、鳄、腭等)、讹、遏、……等。宜宾口音中除个别字使用这个声母(如我、恶、厄等)外,大多数与普通话声母相同(如哦、俄、饿、鹅、娥,讹,等);而重庆口音中,连"我、恶、厄"等,都几乎与普通话相同,只不过音节中口形变化的过程没有普通话清楚。记得,四川方言语音多出的上述声母,在50年前的汉语拼音字母表中,分别排列在g、k与h,和j、q与x之间,与其他由4个一排的声母,组成了较为整齐的方阵。即: b p m f d t n l g k [gn] h j q [ni:] x zh ch sh r z c s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语音多出的声母就是人们熟知的翘舌音:zh、ch、sh。因此,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居民,在学说普通话时,都要下相当大的功夫,才能从自己的全部z、c、s中,准确剥离出zh、ch、sh来。 " 大多数"以外的少数地区,即由自贡市市区及富顺县,内江的隆昌县及宜宾县北部(靠近自贡市区部分)、泸县靠近富顺县的边界地区组成的连片翘舌音地区;

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内容摘要】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华民族家庭结构,社会组成,和文化渊源。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陕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不仅在语音构词方面独具特色,同时体现出了鲜明社会文化特征。 【关键词】陕西方言亲属称谓词特点发展 亲属称谓是指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族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着中华民族家庭结构,社会组成,和文化渊源。同时,考察亲属称谓词的变化能折射出社会生活,时代背景和和人们心理状态等的变迁。 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文字初祖”的仓颉就是陕西宝鸡人。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中可以了解到古老的华夏文化发展轨迹,又可领略到今人溢于方表的真情实感。研究陕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有助于进一步加深陕西地区文化特点的认识和研究。 一、亲属称谓词的构成。 1.从音节上看,陕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主要以单音节词为主,如:爸、妈、爷、婆、姨、姑、哥等等。还有少数的双音节词,如:老姑、老舅、老姨等。 2.从声调上看,主要以阳平声调为主,如:爸(bá)、姑(gú)、哥(gé)、姐(jīé)等。 3.亲属称谓词主要是采用附加式构词法。最常见的是前加“老”和“大”。有的加了之后意义发生了改变。如:“老姑”是指父亲或母亲的姑母;“老姨”是指父亲或母亲的姨母;“老爷”是指曾祖父。有的则只是为了增加亲切感。如:对兄妹中排行最小的弟弟或妹妹常亲切地称之为“老妹”或“老弟”。 二、亲属称谓词的发展。 随着普通话的推行,陕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方言中有些称谓已被其他称谓所代替,有的则已绝迹。 陕西方言中称“爸爸”为“答”或“爹”,现在这一称谓即将绝迹,但在大龄人中还能听到,常常是一个家庭中,三代对“爸”的称呼均不一样。 “妈妈”则称之为“娘”,现在已不常使用,通常称为“妈”。 “伯父”在陕西方言中通常被称之为“白白”,伯母则通常称之为“大大”这一称呼现在仍在普遍使用。 “舅妈”陕西方言中通常称之为“妗子”;外公不叫“姥爷”而称之为“魏公”;这些称呼在城市中已逐渐消逝,但在农村仍在普遍使用。 “屋里人”陕西方言中常把媳妇称之为“屋里人”。过去的农家,男的在田间劳作,女的便在家纺织织布,内外分明,各行其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把女的称之为“屋里人”的称谓,就连《红楼梦》里也有这样的称呼。如:《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有,袭人想:“······其实我究竟没有在老爷太太跟前回明就算了你屋里人。”这里的屋里人已与陕西方言中所指的已婚妇女含义大致相近。 三、陕西方言亲属称谓词中所体现出的社会文化特征 1.强调他称,体现尊敬。 亲属称谓词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面称,是用于当面招呼的的亲属称谓词。另一类是背称,不用于当面招呼,常用在书信中或正式场合及向别人介绍时的亲属称谓词。无论是背称还是面称,都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 陕西方言在面称中为了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常强调他称,如:称呼老人一般前加儿孙辈的名字,如“某某他爷爷”或“某某他奶奶”;称呼平辈一般以自己孩子的称呼为标准,如:如果自己孩子的大娘则称之为“他大爷”“他大娘”或“某某他大爷”“某某他大娘”。对晚辈的

出自诗经辞楚的好名字大全

出自诗经辞楚的好名字大全

出自诗经辞楚的好名字大全 诗经取名注意事项 易写易读。 即使从诗词中选,也不要挑那种生僻的字词。生僻字不好记,别人不认识,或者字典、电脑里都没有,以后就很麻烦。 如今,很多家长为了避免重名率,都希望给宝宝取一个独特的名字,但是这“独特”也被特意地演化为“繁复”,因为,大家都不认识你的名字,难免会引起一些笑话。这样的结果是不仅给别人带来麻烦,还给孩子增添了一份苦恼。其实,用最简单的字组合成最有意义的名字,才是最难的,用些生僻字不算本事,象毛泽东、刘少奇这样的名字都是很常见的字组成的。

读音洪亮。 有些名字很好看,但读起来是在拗口,名字就是用来让人唤的,所以尽量别挑变扭的词。还要注意方言中的读法。 新颖别致。 本来不想提这个的,因为用诗词取名已经很新颖别致了,但以前看到有人居然推荐明月这个名字,容许小编小小的汗颜一下吧…… 出自诗经楚辞好名字大全: 子奕-奕奕寝庙,君子作之。《诗经·巧言》 一诺-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上湖南崔中丞》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

子佩-青青子佩,悠悠我思。《诗经) 子慕-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楚辞》 一川-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志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昊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两句诗词首字组合而成。) 子荣-咄嗟徇权子,翕习犹趋荣《全唐诗·韦道安》 子文-松萝长稚子,风景逐新文。《秋日夏口涉汉阳,献李相公》婉清-水木清华,清扬婉兮。《诗经》

云泥-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上湖南崔中丞》竹猗-占彼淇澳,绿竹猗猗。《诗经》 兰泽-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古诗十九首) 玉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清秋-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海若-海若不隐珠,骊龙吐明月。《全唐诗·赠僧行融》 梦泽-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晴川-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烟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秦汉时期楚方言区文献的语音研究

秦汉时期楚方言区文献的语音研究 【摘要】:論文以秦漢時期楚方言區文獻中反映語音的資料為研究對象,從調類、韻部、聲類三個方面對這些語音资料進行描寫與分析。全文可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討論秦汉楚方言區的劃界與文獻的確定,上古楚方音研究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本論文研究意義,同時還介紹了本論文的語料來源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調類的討論。我們分別對秦與西漢、東汉兩個時段楚方言區文獻韻語中的聲調問題進行考察。統計結果表明,秦汉楚方言區文獻韻語中有平、上、去、入四個聲調,長入變為去聲,陰聲韻與陽聲韻均有平、上、去三個聲調。以甲類韻部作為觀察点,統計数據表明東漢時期長入與去聲的關係更為密切,同時長入與短入沒有通押的用例,表明東汉時期楚方言區文獻韻語中甲類韻部的長入已徹底地歸入去聲,不再與短入發生關係。乙類韻部中,東漢時期長入與去聲的關係也較秦及西汉密切。結合前面的分析,我們認為秦漢楚方言區文獻韻語中長入與去聲的合併在不同韻部内並非同步的,甲類韻部的合併進程速高於乙類韻部,同時長入與去聲的合併並非突變的過程,從西漢到東漢,長入與去聲、短入的關係發生著變化,表現為長入與短入關係逐渐疏遠,以致不再發生關係,最終變為去聲。第三部分:韻部的討論。論文首先從歷時、共時不同平面對秦漢楚方言區文獻中反映語音的资料進行了较為詳盡地描寫。以合韻為切入口,著重討論了魚部與侯部、東部與冬部、支部與歌部、幽部與宵部、脂部與微部的合韻問题,初步得

到如下结論:①古侯部一等字與魚部合流是上古楚方音的特點。②東冬合韻带有楚方音的色彩。③歌支合韻带有楚方言的色彩。東汉時期大量歌部支韻字併入支部,直至魏晉宋時期歌部支韻字與支部字完全合流,这一通語音變起初是發生在楚方言裹的。④幽宵合韻與方音有關,帶有楚方言色彩。古幽部的豪、肴、蕭韻字與古宵部宵韻字相押,並最終與其合併,这種通語音變起初是在方言中發生的,是秦汉時期楚方言、秦晉方言、蜀方言共有的特徵。⑤脂微合韻首先在方言中產生,先秦時期無論是傳世文獻還是出土文獻,都表明楚方言裹脂微合韻現象較為突出。第四部分:聲類的討論。在整體描寫的基礎之上,對清鼻音、濁聲母、舌根音、複輔音等幾個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探討。由於材料的局限性,本部分在探討與研究的深度上还存在一些不足,這些都是需要借助於其他材料來加以深化。【关键词】:秦漢楚方言區調類韻部聲類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171 【目录】:論文摘要6-7ABSTRACT7-110引言11-470.1秦汉楚方言區与楚方言區文献12-320.1.1楚語與楚方言12-140.1.2秦汉楚方言區的

普通话与方言词语对照表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中有一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话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是“我没有他好”。孤立地看,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但是普通话中“我不比他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没有他好”,二是“我和他一样”。广西话“我不比他好”只能表达前一层意思,如果要表达的是后一层意思,这种说法就错了。所以对于这一类句式,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判断出正误来。 一、词尾 普通话和各方言都有一些词尾,最常见的如“子、儿、头”等,但这些词尾用在什么词语里,普通话和方言不所不同。最常见的是“子”尾,但普通话说“虾”,不带“子”,江苏很多地方都说“虾子”。与此相反,普通话中的“袜子”,在吴方言大都说“袜”或“洋袜”。普通话的“鼻子”,吴方言说成“鼻头”。江淮方言中名词的“子”尾特别多,儿化普遍比普通话少,甚至完全没有儿化。普通话中的“明年、麦穗儿、豆角儿、鸡、蝴蝶、脸盆、嘴唇、脚底板儿、肚脐眼儿、裤头儿、面条儿”等,在江淮方言中说成“明年子、麦穗子、豆角子、鸡子、蝴蝶子、脸盆子、嘴唇子、脚底板子、肚脐眼子、裤头子、面条子”。“裤子”“帽子”,山西某些地区说成“帽的”“裤的”或“帽儿”“裤儿”,“狐狸”说成“狐的”“狐子”。山西方言还往往把儿化词语的“儿”尾去掉,前边的词语重叠。各方言区还有一些普通话中没有的词尾,如吴方言普遍有“厨房间、厕所间、客堂间”的说法,普通话都不带“间”字。南昌话中重叠副词的词尾“子”,相当于北京话的“儿”。总体上说,方言中的词尾比普通话用得多些。我们说普通话时,要多加注意,去掉这些词尾,或改用普通话的词尾。 a、腿变粗了。 b、腿子变粗了。(选对a* b方) a、我买了一顶帽子、一条裤子。 b、我买了一顶帽的、一条裤的。 c、我买了一顶帽儿、一条裤儿。(选对a* b c方) a、有一窝鸡都让狐狸吃了。 b、有一窝鸡都让狐的吃了。 c、有一窝鸡都让狐子给吃了。(选对a* b c方) a、灯丝儿又断了。 b、灯丝的又断了。 c、灯丝子又断的。(选对a* b c方) a、门上有一个眼儿。 b、门上有一个眼眼。(选对a* b方) a、把瓶子上的盖儿拧开。 b、把瓶瓶上的盖盖拧开。(选对a* b方) a、我捉住它的小腿,把它带回去。 b、我捉住它的小腿子,把它带回去。(选对a* b方) a、我就这样度过了童年。 b、我就这样子度过了童年。(选对a* b方) 二、这普通话中,指示代词“这”用来指代人和事物,表示“近指”,与“那”(远指)相对。在一些方言里常常没有“这”。 a、这支笔是谁的? b、支笔是谁的?(选对a* b方) a、这朵花真好看。 b、朵花真好看。(选对a* b方) a、这本书是我的。 b、本书是我的。(选对a* b方) 三、数量 福建等一些方言的称数法与普通话说法不大一样,有的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往往在数量上加以替代或省略。 a、他今年二十一岁。 b、他今年二一岁。(选对a* b方) a、我有一百一十八块钱。 b、我有百一八块钱。(选对a* b方) a、这大米有一千三百公斤 b、这大米有千三公斤。(选对a* b方) a、这座山有一千九百五十米高。 b、这座山有千九五米高。 c、这座山有一千九五为高。(选对a* b c方) a、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 b、距离考试还有月把天/月把日。(选对a* b方) a、我们写作业用了一个多月。 b、我们写作业用了一点半钟。 c、我们写作业用了点半钟。(选对a* b c方) a、他审阅了二百一十三个方案。 b、他审阅了二百十三个方案。(选对a* b方) 四、二与两 在普通话里,“两”一般只作基数词,“二”除了作基数词,还可以作序数词,但在一般量词如“层”的前面,“二”只能作序数词,“二层楼”是第二层楼的意思。“二”与“两”都作基数词的时候,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根据普通话的习惯,用法也有许多不同。一些方言的习惯说法也与普通话不一样。 a、二比二(竞赛比分)。 b、两比两。(选对a* b方) a、二比五。 b、两比五。(选对a* b方)

武汉方言大全

武汉方言大全 一、称谓常用语 1.老特(=爸爸) 2.老俩(=妈妈) 3.拐子(=哥哥) 4.外外(=外甥) 5.舅辫子(=妻子的弟弟) 6.老亲爷(=岳父大人) 7.老亲娘(=岳母大人) 8.老几(=人,常与“个“连用。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 9.麻木(=人力三轮车) 10. 扁担(=挑夫)、二、生活常用语 1.蛮扎实(=厉害) 2.苕吃哈胀(=猛吃很多东西) 3.条子(=身材) 4.胯子(=腿,胯读3声) 5.灵醒(=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 6.称透(=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 7.打赤巴(半裸) 8.打挑瓜(全裸) 9.条举(扫帚)10.浮子(毛巾\抹布等)11.滋(=擦,如橡皮擦叫做“笔滋子”)12.灶妈子(=蟑螂)三、聊天常用语 1.么斯(什么) 2.冇得(=没有。准确地说,冒得的“冒“应写为“冇”) 3.是说唦(=表示赞同) 5.耍拉(=麻利) 6.铆起/铆倒(=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7.喔涩(意思同上,“喔“读2声)8.是/不是那个事=(①是/不是那回事;

②像/不像样)9.晕(=慢性子)10.豆里(=里面)武汉人都是活雷锋(用武汉话读,挺好玩的)老张开车克武汉——擂鸟!肇事司机抖个狠——闪鸟!多亏一个武汉伢, 送克医院钌五针——好鸟!老张丢他两活烟,牌子怀鸟他不要,他说——我们乐里都是 武汉嫩,我们乐人讲胃口的很, 我们乐里冒的乐种嫩,擂鸟人那还欣抖狠。我们乐里都是武汉嫩,我们乐里麻木多的很,我们过早都吃热干面,我们抽烟只抽“硬长城“!拐子,借个火~~!|武汉方言RAP——《在武汉》在武汉,走倒江汉路高头,在武汉,那底 有蛮多新疆的小偷,在武汉,烧香您家克归元寺在武汉,有密密麻麻的巷子,在武汉,把三轮车叫麻木,在武汉,我们过早都吃热干面在武汉,有长江和汉水,在武汉,你不晓得了吧?我屋里住汉口,他屋里住倒汉阳,我们上学都在武昌,我来回要过2条江武昌有蛮多大学在全国排名第二,汉口是商业中心和扁担的天下消夜克吉庆街,听几首麻雀的歌,哪里都有烧烤,凉面和冰冻绿豆汤半夜再到宾江公园卡拉O K 不管你想昂到么时候总有的士 回克公共汽车分有空调和冒的空调两种武汉公汽司机 是出了名的亡命那些旅游景点实在是冒的么鬼克头,克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亲属称谓词教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亲属称谓词教学 摘要:亲属称谓词是主要用于亲属之间表示称谓的词。汉语的亲属称谓词系统相较于其他语言,非常复杂,同时还存在着拟亲属称谓以及亲属称谓词的泛化现象,是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之一。教学时,在重点讲解常用称谓词的基础上,应加强不同语言间称谓词的对比,同时可进行偏误预警。 关键词:亲属称谓词;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对比;偏误预警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8006203 亲属称谓词是建立在血缘和婚姻关系之上的亲属之间用于称谓的词。亲属称谓词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与本人关系的名称,在各种语言中具有普遍性。亲属称谓词在民族语言中自成体系,相对稳定,这些称谓词不仅表达了人们之间的亲情关系,从中亦可窥见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1]。 汉语的亲属称谓系统相对于其他语言而言,非常复杂,确定关系的要素包括血亲与姻亲、直系与旁系、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这些要素纵横交错,形成了复杂的亲属网络系统,在每一个网络的结点都有一个具体的称谓词,不可谓不细密精确。 亲属关系首先可分为血亲和姻亲,而血亲又有宗亲、外亲之

别,宗亲指与自己同姓的亲属关系,包括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孙子孙女等;外亲指与自己有血缘关系但不同姓的亲属关系,如外祖父母、母亲的兄弟姐妹、自己的表兄弟姐妹及其子女、自己女儿的子女等。姻亲是指由于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属关系,包括自己的配偶以及配偶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自己兄弟姐妹的配偶、父母的兄弟姐妹的配偶、堂(表)兄弟姐妹的配偶等。由于以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当下大多数家庭普遍是独生子女,导致亲属关系不如从前复杂,加之人们的亲属观念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在逐渐淡化,当代的称谓词系统有逐渐简化的趋势。汉语三代以内的亲属称谓词如下页图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亲属称谓词之外,汉语还存在一种亲属关系词。两者的区别是,亲属称谓词是用来称呼的,而亲属关系词则是用来表明亲属之间关系的,如“妈妈”是亲属称谓词,而“母子”或“母女”则是亲属关系词;“姐姐”是亲属称谓词,而“姐弟”或“姐妹”则是亲属关系词。在一些有关个人社会关系的表格填写中,往往要用到亲属关系词。其他亲属关系词还有“姑嫂”“姑侄”“婆媳”“兄妹”“父女”“父子”“舅甥”“连襟”“叔侄”“兄弟”“妯娌”“祖孙”“姨甥”“祖孙”“夫妻”“翁婿”“叔嫂”“伯娣”,等等。此外,还存在几个主要用于口语中的亲属关系词:“哥儿们儿”指家里的弟兄们,也用于男性朋友间的互称;“姐儿们儿”指家里的姐妹们,也用于女性朋友间的互称;“娘儿们儿”是长辈妇女与晚辈的合称,“爷儿们儿”是长辈男

临潼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临潼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学生姓名 刘少坤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王宝利 2012年 5月 22日 教学单位 中国语言文学系 学生学号 20108401S039 编 号 ZW2012HYS039

总目录 论文正文 (6) 一、临潼方言血亲亲属称谓词调查与整理 (7) (一)以血亲亲属中父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7) (二)以血亲亲属中母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11) (三)血亲亲属称谓分析 (14) 二、临潼方言姻亲亲属称谓词调查与整理 (15) (一)以姻亲亲属中妻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15) (二)以姻亲亲属中夫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16) (三)姻亲亲属称谓分析 (17) 三、临潼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几个典型性语言特征 (17) (一)语音方面 (18) 1.有同形词异读别称现象 (18) 2.存在连续变调现象 (18) 3.儿化音现象 (18) (二)词汇方面 (19) 1.对古语的保留现象 (19) 2.受外来词汇的影响 (19) 3.基本无重叠别义的现象 (19) 4.同形异指和异形同指现象 (20) (三)词汇的演变发展 (20) 1.从简原则 (20) 2.从亲原则 (20) 3.规范原则 (21) 4.个别称谓语使用频率减小,其趋势是消失 (21) 附录 1.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 (25) 2.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期检查报告 (27) 3.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 (28)

4.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结题报告 (29) 5.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及答辩评议表 (30) 6.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过程记录 (32)

《列子》楚方言词举证精品文档6页

《列子》楚方言词举证 《列子》八卷是子部中的重要典籍,东晋张湛即为之注,唐殷敬顺又有释文,今通行的是杨伯峻撰《列子集释》。列子其人,在《庄子》书中屡次出现,有时尊称他为“子列子”,还专有《列御寇》一篇。这个人实有其人,因为提到他的不止《庄子》一书,但对于《列子》一书却争议颇大。历来关于《列子》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对《列子》的真伪、成书年代和作者上,而对于此书的楚方言词研究却甚少涉及,本稿主要对《列子》一书中的楚方言词进行了考释研究。 本稿举证了《列子》楚方言词语料10余条,供治古楚语者参考。我们所确定的楚方言词,以《方言》所指明的为准;《方言》未确指者,则以《说文》、《玉篇》、《玄应音义》、《慧琳音义》、《广韵》、《集韵》以及《楚辞》王逸注、《方言》郭璞注、《史记》三家注等指明为楚语的为准。并大量引用其它文献材料加以佐证。 所谓的“楚地”,主要在今长江中游,以及淮、汉、湘、赣诸水流域,往东曾扩至吴、越、扬州,往西则扩至汉中,这个概念至少保留到西汉时期。 本稿以《列子集释》本为底本,征引诸家说未列出处者,为简省篇幅,不一一注明。 (1)子列子适卫,食于道,从者见百岁髑髅,攓蓬而指。(《天瑞篇》)张湛注:攓,拔也。 按:攓,典籍或作“搴”、“扌寒”。《庄子·至乐》:“列子行,食于道,从见百岁髑髅,攓蓬而指之曰。” 为此文所本。《方言》卷一:“攓,

取也。南楚曰攓。”《方言》卷十:“攓,取也。楚谓之攓。”《说文》:“扌寒,拔取也。南楚语。从手寒声。”《楚辞·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王逸注:“搴,取也。”《楚辞·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2)视其前,则酒未清,肴未昲。(《周穆王篇》) 张湛注:扶贵切。《释文》云:昲,扶贵切。《方言》:昲,干物也。又音沸。 按:《方言》卷十:“昲、晒,干物也。扬、楚通物也。”郭璞注:“昲音费,亦皆北方常语也。”《淮南子·地形训》:“扶木在阳州,日之所昲。” (3)帝慿怒,侵减龙伯国使阨,侵小龙伯国之民使短。(《汤问篇》) 按:《方言》卷二:“慿,怒也。楚曰慿。”《离骚》:“喟慿心而历兹。”洪兴祖《补注》引《方言》:“慿,怒也。”《楚辞·天问》:“康回慿怒,地何故以东南倾?”《楚辞·九章·思美人》:“独历年而离愍兮,羌慿心犹未化。”《左传·昭公五年》:“今君奋焉,震雷慿怒。” (4)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汤问篇》) 按:《汤问篇》:“邻人京城氏之孀妻”。张湛注:“孀,寡也。”《释文》云:“孀音霜。”《玉篇》:“孀,孤孀,寡妇也。”“孀”为楚方言词,《慧琳音义》卷六十一:“孀居:《考声》云:‘孀居,寡妇也,楚人谓寡为孀居。’”又卷九十八:“孀孩:《古今正字》云:‘楚人谓寡妇曰孀。’”字或作霜,《诗·桃夭》孔疏:“许慎曰:‘楚人谓寡妇为

武汉方言常用语 版

一、称谓 1.老头(爸爸) 2.老娘(妈妈) 3.拐子(哥哥) 4.外外(外甥) 5.舅辫子(妻子的弟弟) 6.老亲爷(岳父大人) 7.老亲娘(岳母大人) 8.老几(人,常与“个”连用。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 9.麻木(人力三轮车) 10. 扁担(挑夫) 11. 家家(外婆) 12. 爹爹(外公) 13. 娘娘(父亲弟弟的老婆。读一声) 二、生活 1.蛮扎实(厉害、身体结实) 2.苕吃哈胀(猛吃很多东西) 3.条子(身材) 4.胯子(腿。“胯”读三声) 5.灵醒(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 6.称透(整洁,好看之意。“称”读一声,“透”读三声) 7.打赤巴(裸露上半身) 8.打挑瓜(全裸。“挑”读3 声) 9.条居(扫帚) 10.袱子(毛巾) 11.滋(擦,如橡皮擦叫作“滋皮”) 12.灶妈子(蟑螂) 13.刮气(长的好看。“刮”读二声) 三、聊天

1.么斯(什么) 2.冇得(没有) 3.是说唦(表示赞同) 4.耍拉(麻利) 5.铆起/铆倒(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 6.喔涩(意思同上,“喔”读二声) 7.是/不是那个事(是/不是那回事;像/不像样) 8.晕(慢性子) 9.豆里(里面) 四、吵架常用语 1.你莫跟老子"翻"。(意:你不要惹我。) 2.老子"呼"你两哈的。(意:要打人了,而绝不是叫人。哈读4声) 3.你不识"黑"是吧?(意:你是不知道我的厉害吧?。黑读核2声 4.你要"么样"?(意:你是不是想打一架?) 5.苕头日脑(=很笨) 6.板马日的(武汉人只怕也说不出真正的意思,反正是骂人的话) 7.谍务(=故意地) 8.心里冇得数(=心里没有数。数读"瘦"。常用于①识时务者为俊杰;②跟老子等倒起...) 9.弯管子(=很蹩脚,极不正宗) 10.搞么斯唦(=搞么名堂唦;你想干什么) 11.搞不清白(搞不清楚,或指头脑不清醒) 12.裹筋(=纠缠不清或理不顺。裹=搞或复杂的意思,如"裹不清白"、"这题目满裹人") 13.扳沙(=不停地动) 14.敲死(=(广州话)衰人) 15.翘胯子(=①翘二郎腿②呜呼哀哉) 16.不中神(=不行了) 17.鬼款/瞎款(=胡说、乱讲) 18.翻翘(=不服气,"翘"读1声) 19.德罗(=得意,"德"读3声) 20.掉得大(=出丑、吃亏) 21.掉底子(=丢人)

章丘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章丘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本文主要通过对普通话和山东章丘方言亲属称谓的比较,得出两个不同的亲属称谓系统的异同之处,并通过对章丘方言亲属称谓系统的分析,找出章丘方言的特色所在。 标签:章丘方言亲属称谓特色 一、章丘方言概况 章丘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是新划为济南市的一个区,距济南市中心50公里,被誉为小泉城。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李荣主编)的分区,章丘方言属于北方官话(冀鲁官话)沧惠片、章桓小片。章丘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其亲属称谓有很多区别于普通话的地方。 章丘方言有声母25个,韵母36个,声调4个。 声母:p ph m f v t th n l ts tsh s t? t?h ? ? t? t?h ? ? k kh ? x ? 韵母:? i u y ? a ia ua ? i? u? ? i? u? y? ? i? ei uei ou iou a? ia? u? y? ?? i?? u?? y?? ɑ? iɑ? uɑ? ?? i? u? y? 本文以章丘区政府所在地的明水镇现居人口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其日常亲属称谓进行调查研究。 二、章丘方言亲属称谓情况 孙玉卿[1]在《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中写道:“亲属称谓就是对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亲属称谓的发生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由出生等血缘关系所致,二是由婚姻关系所致,三是由法律认定所致。”据此,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给亲属关系划分类别,可以把亲属关系分为两大类:血亲和姻亲。 参照胡士云[2]的分类和说法,对章丘方言亲属称谓描述如表1所示。 三、章丘亲属称谓的特点 (一)从词的构成来看 从音节上看,章丘方言亲属称谓词有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三音节词等。 章丘方言中单音节亲属称谓词有很多,如“爸、妈、爹、娘、姑、叔、姨、哥、姐”等,但都需要在称谓词后面加语气词,如:“爸”实际读为[pa21a0],“姐”读为[t?i?55-21e0]。200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多用双音节称呼。万里[3]指出,“普

红安方言

红安方言与普通话对照表

黄伦 2013级汉语言文学2班 学号:0212

红安方言 前言:红安方言的特点雅俗文化的融合:一、从语音方面来讲,在日常交流中与普通话相比,红安话约有40%的语音与普通话相近,约60%的语音与普通话差异较大,这些差异主要是由红安话不同于普通话发音的三个韵母ê、ü、03与声母组合形成的,以及红安话自身的方言发音习惯造成,如红安话把韵母ei、ui发成“i”,把韵母"ao"大多数时间读“o”,卷舌音zh、ch、sh一般发z、c、s等,而且红安话还保留了一些原始音(应为楚语),这些音大多为模拟事物发音,通过简化逐渐转化为红安话词汇,如红安话“牛”(yong)、“羊”(y03)、“猫”(mor)、“猪”(zhü)“水”(shü)、“咬”(音ê )、的读音基本上都属于模拟音,模拟音与现代汉语差异相当大,体现了原始性,另外红安话还保留着一些古汉语的读音,如“街”读“gai”,“ 下”读“h03”等,由于红安话保留了一定的古汉语发音,因此有些古诗词用普通话读不压韵的诗词用红安话来读就比较压韵。 因此从音韵上来讲,红安话比普通话要好听。表现力要丰富。更抑扬顿挫。(吴语有7个声调、闽南语有8个声调、粤语有9个身调、因此,用闽南语和粤语演唱的歌曲比普通话要好听的多,原因就在于其方言声调多,表现力丰富),由于红安话比普通话音调要多,因此同音字数量比普通话相对要少,在交往中,出现“表达失误“的几率较普通话要小。由于声调较普通话多,因此用红安话正常交

往时说话的语速较普通话要略快一些。红安话声调的魅力还不仅于此,同一个词,音调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如在普通话中“你的”中的“你” 一般只读一个声调(上声),意思为“这东西是你的(属于你所有)”,而在红安话中“你的”中的“你” (读n)有两个声调,当读入声时,表示这个东西是你的(属于你个人所有),当读阳平时,表示这个东西是你家的(属于你家人所有),而无须象普通话说“你家的”那么烦琐。诸如此类词汇还有“我的”、“他的”、“好吃”、捏大(音 lied03 通过音调不同来准确表达“这里”还是“那里”意思)、那大(通过音调表化表示“那里”还是“哪里”的意思)、讲(音gang 通过音调不同表示“吵嘴”还是“吵架”<;惹祸>等等。 二、从词汇方面讲,与普通话相比,红安大多数名词与普通话差异较小,但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惯有名词与普通话差异较大,而在动词和形容词与普通话相比则差异相当大,通过对红安话词汇方面的浅显研究得出,红安话词汇方面的构成主要有四点,一是照搬原封不动吸收现代汉语词汇,如手机、电视机、经济、文化、银行等,二是约定俗成的方言俚语,如斗嘴(接吻)、一吧(算了)、黑人(形容很脏)、嚼舌根(胡说八道)、恶噻的(形容词很很的)、高脚浪扛(形容词表示很瘦)等,三是红安话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如“撩(挑逗)、困(睡觉)、熨贴(舒服)、末了(最后)、特如(县东把“特”读“tie”故意的意思)等,四是红安话保留了大量古楚语词汇(包括发音)如伢(小孩)、塞头波(膝盖)、牛(念yong)、羊(y03)、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说明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 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赣南方言

赣南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被学术界称为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赣南客家话跟闽西和粤东客家话相比,则更能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因为:第一,赣南是赣方言和客方言的交汇点,因此,从赣南客方言中更容易考见客赣方言的联系和差别。第二,赣南的客家方言既古敦,又呈同一的多样性。说它古敦,是因为这里唐宋以来的世居客家姓氏较多,因此方言中保留中原古韵成分就较多。说它呈同一的多样性,是因为明末清初粤东、闽西的客家人又大量回迁赣南,使赣南的客家方言不象粤东、闽西那样统一,而是同中有异,县与县之间不一样,甚至乡与乡之间也显出差异。因而,赣南的客家方言也就更具研究价值。 (一)分布特点 赣南各地的客家话虽然都具有客家方言的基本特征,但是无论在语音上和词汇上均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内部的差异性,除受历史行政区划的影响外,与居民的迁徙时代及来源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从整体上来说,赣南客家话可以分为中心片和环形片两大层次。中心片包括赣县、南康、大余、于都、兴国南部、信丰北部、上犹和崇义两县东南部。其方言内部比较统一,在历史上这些地区虽然曾分属南安府和赣州府,但我们很难找出区分两府方言的突出特点。在环形片内部,又可以再分为宁石小片、散形小片和交叉小片,宁石小片包括宁都、石城两县;散形小片包括定南、龙南、寻乌、会昌东南部、瑞金东部、上犹和崇义两县的西北部;交叉小片包括中心片和环形片的交接地带,即信丰南部、安远、会昌西北部、瑞金西部、兴国中北部,它们既有环形

片方言的某些特点,同时又有中心片方言的某些特点。 中心片以元明时期从赣中迁入的居民加上一部分唐宋时期迁入的 北方居民为核心,在语言特征上与赣中方言有许多相似之处。虽然中心片内也杂居着明末清初闽粤倒迁客民,在语言上也受到了影响,但总的来说,他们还是保留着自己语言的原有特点,而将闽粤倒迁客民的语言同化了,他们自称说的是“本地声”,称对方说的是“兴宁声”、“河源声”、“福建声”等等。环形片的宁石小片基本上以晋至唐宋时期迁入的居民为基础,保留着唐宋语言的基本特点。交叉小片是几个时期迁入的居民聚居之地,但又受明末清初移民的影响较大。散形片是明末清初闽粤倒迁客民集中的地方,他们迁来的时候就自成村落,因而基本上保留了原来的风俗习惯,保留了闽粤客家话的基本特色。 在一些边缘地区,因受邻方言的影响,往往具有邻方言的一些特点。例如:宁都的肖田、东韶两乡,因与赣方言区的南丰、宜黄、乐安等县接壤,故其方言赣语的成分很浓;会昌的周田乡一带,因靠近闽西,其方言与武平客家话相似;定南的九曲,天花及龙南的杨村一带则与粤东和平县相邻,其方言亦与和平相似;大余西南的游仙一带,地接南雄,方言与南雄相似;崇义的丰州一带,与湖南汝城为邻,其方言亦与汝城相近。 (二)词汇特点 与闽西、粤东的客家人一样,赣南客家人也讲“话”。“”〔ηai〕,是客家话特有的第一人称代词,因此,“话”就成了客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