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

思考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后由各个时代各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丰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么克斯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观和法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哦普遍规律的学说。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结构谨、容丰富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部分。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首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的固有的深刻矛盾逐渐显示出来;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尖锐化,对于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提出了强烈的需求;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实践个主观努力。

3.如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根本特征:科学性和革命性;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始终站在最广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如学习马克思主义?意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如学习:认真学习和钻研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要善于学以致用,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不断增强社会服务的本领,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能力。

5.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马克思问答题

马克思问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侠义之分: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条件。

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真正科学的理论。

4、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5、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极其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是指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即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之间存在一种相对独立的关系。

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原理之一,对于理解社会意识的本质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是基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而提出的。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物质基础,而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之间既存在着相互作用又存在着相对独立的关系。

这种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不是简单地受社会存在的支配和决定。

其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是指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社会意识不仅受社会存在的影响,还能够对社会存在进行反映和认识,并且能够对社会存在进行改造和变革。

因此,社会意识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社会存在,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和反映社会存在。

再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是指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独立的领域和范畴。

社会意识包括了政治、法律、宗教、道德、艺术、哲学等多种形式和内容,这些形式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不是简单地受社会存在的支配和决定。

因此,社会意识在不同的领域和范畴中具有相对独立性,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规律。

最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是指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独立的历史发展趋势。

社会意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发展和变化的。

社会意识在历史发展中具有自身的规律和趋势,能够适应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从而具有相对独立的历史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原理之一,对于理解社会意识的本质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原理指出了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仅受社会存在的影响,还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具有相对独立的领域和范畴,具有相对独立的历史发展趋势。

因此,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社会意识的本质和特点,更好地推动社会意识的发展和变革。

大学生马原考试简答论述题

大学生马原考试简答论述题

简答论述绪论(p1-p2)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规律观?5、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6、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第1章(p12-p14)1、什么是重点论?什么是两点论?二者是什么关系?举例说明其方法论意义。

2、为什么要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哪些方面?3、请阐述联系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4、试阐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5、根据以上材料试说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以及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6、试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7、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8、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说明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

9、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并指出唯心主义运动观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运动观的主要错误。

10、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主要表现11、简述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12简述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1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论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14、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15、试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16、简述度的含义以及把握度的意义。

17、试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大指导意义?(77)18、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19、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20、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并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马原--判断题--辨析题题简答题

马原--判断题--辨析题题简答题

绪论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的。

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它我们就能永不犯错误。

2、马克思恩格斯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是分不开的。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体系,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五、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特别是公社的经验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材料2: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

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

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材料3:“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

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答案的任务。

真正的马克思列宁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2020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真题及答案

2020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真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A.马克思和列宁B.马克思和圣西门C.马克思和斯密D.马克思和恩格斯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A.全面性和深刻性的统一B.逻辑性和历史性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统一3.唯物主义哲学发展所经历的第二种基本形态是A.朴素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4.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这表明物质和运动A.不可分割B.不易区别C.完全对立D.绝对同一5.与自然规律相比,社会规律A.不具有客观性B.是通过各种盲目力量实现的C.不具有普遍性D.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6.把意识说成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一种A.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7.在认识论上,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A.实践论B.先验论C.反映论D.矛盾论8.真理的价值问题也就是A.真理是否具有客观性的问题B.真理是否永恒存在的问题C.真理是否具有阶级性的问题D.真理是否对人有用的问题9.下列选项中,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的是A.辩证唯物主义可知论B.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C.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D.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10.下列各项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是A.政府机关B.政治思想C.社会科学D.自然科学1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⑴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⑵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在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公然申明自己的阶级性,申明自己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

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客观规律。

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17、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2】马克思主义问世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又通过总结实践经验、理论研究和与反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论战,不断把自己的理论推向前进。

【3】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内容:A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3】意义:A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B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3、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1】、列宁的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

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

题1: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把握这一原理对于我们现阶段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何指导意义?答: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本身不是绝对独立的,而是最终由社会存在所决定;在社会存在庙宇的限制范围之内,社会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历史,有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

首先表现为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其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在发展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再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在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上;最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也表现在它的变化往往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先进的社会意识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见社会存在的变化的某种趋势。

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要无产阶级政党组织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长期的、自学的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必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在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同时要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具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使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而且要做到常抓不懈。

题2: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这一原理在正确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上有何指导意义?答:①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虽然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属性,但是从真理是一个发展过程来看,却是人们获得真理性认识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是有区别的。

其次,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统一的,其统一性表现在:第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马原重要知识点

马原重要知识点

▲ 第三章重要知识点的回顾:
8、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有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 最活跃的因素是:劳动者。 102-1 9、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方面是:生产资料的所 有制关系(或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103-1 1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104-105 11、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其中 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政治上层建筑。 106-107 1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108-109 13、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其中推动社会历史 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 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14 14、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仅表现为通 过革命实现社会的新旧更替,而且表现为通过改革实现社会的 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 122-2 15、科学技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重大影响作 用。 125
▲ 第一章重要知识点的回顾: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同时也是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问题。 3、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内容是意识和物质、思维和 存在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对此不同回答,哲 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 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 可知论。 5、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31-32 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 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物质性(即世界统一于物质)。 7、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33)。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3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对文化建设的作用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对文化建设的作用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对文化建设的作用首先,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强调了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意识形态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看问题的观点、态度和理论体系。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存在的性质和规律。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告诉我们,意识形态并不是简单地由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而是相对独立于社会存在的。

这就意味着,在社会的文化建设中,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经济基础决定论应用于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

相反,我们应该注重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充分发挥人们的创造性,推动意识形态的更新和发展。

其次,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强调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集中体现,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认为,文化并不是直接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而是相对独立于经济基础的,它有独立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这就提醒我们,在文化建设中,不能简单地将经济建设作为唯一目标,而要注重保护和发展文化,加强对文化的引导和培育。

只有坚持创新的文化观念,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再次,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强调了知识的相对独立性。

知识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告诉我们,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社会存在决定的,而是相对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具有相对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注重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加强对知识的研究和创新。

只有强调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才能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强调了人的相对独立性。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意识的主体,是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认为,人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社会意识的灌输,而是能够主动地选择和创造社会意识。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人们的人文精神,加强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

只有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保护和发展人的权利和自由,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问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问答题

绪论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4、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5、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6、说明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7、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8、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第一章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它们的基本形态。

3、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4、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5、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

6、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7、简述联系的含义及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8、简述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9、新事物为什么必然战胜旧事物?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12、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3、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

14、度的含义及掌握事物的度的意义。

15、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6、辩证唯物主义否定观的内容及坚持辩证否定观的意义。

17、试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8、简述意识的本质。

19、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20、规律的含义和特点。

21、社会规律的客观性22、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第二章1、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为什么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认识主体的含义及其性质和特点。

4、认识客体的含义、构成及其性质5、简述认识的本质及其理论意义。

6、简述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7、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

8、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各自的特点。

9、说明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答题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理来源。

1.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后继者发展的,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分析实际问题。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①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答:(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重要意义: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4)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对文化建设的作用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对文化建设的作用
第三,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使物的要素和人要素有机结合,即管理是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科学技术与经济广泛结合,使得管理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范畴。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力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3)掌握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对于建设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①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存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完全同步性,因此,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就可以建设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②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身历史的继承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因此,努力继承祖国的一切优秀精神文化遗产,遵循社会意识发展的特殊规律,就会有力地促进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③由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因此,建设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同世界关系的深刻变化,使得中国成为当今和未来世界关注的重要焦点,也向我们提出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本要求。由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世界高度关注中国,高度关注中国的发展方向,高度关注中国在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高度关注中国对世界的影响,高度关注中国产品的竞争力。这是世界对中国发展的正常反应,这种反应反过来又对我们的工作和国内的发展带来影响。这样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具备战略视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充分理解和深刻认识国内国际因素的相互影响,切实把握和妥善运用国内国际条件的相互转化,周密考虑国内政策的国际效果,敏锐应对国际事件的国内反应,善于在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善于在国内事业的不断发展中优化外部环境,有效调动和充分发挥国内国际有利我国发展的各种积极因素,努力消解和遏制阻碍我国发展的一切不利条件,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社会稳定。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对内改革后社会稳定和发展了才能保证对外的顺利开放。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改革开放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原理,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相互联结和不可分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本质属性。它们相互连结,不可分割。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我国的发展既要对内改革又要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所以对内改革显的犹为重要。对内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发展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只有把对内改革这个矛盾的同一性和对外开放这个矛盾的斗争性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下面我从衣、食、住、行、用方面来阐述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以及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对维护社会稳定产生的影响。衣: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淮阴师范学院(淮师)马原重要知识点

淮阴师范学院(淮师)马原重要知识点
习资料请访问淮师乐享获取
▲ 第一章重要知识点的回顾: 8、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物质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9、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的特点是:一维 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33 10、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 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 唯心主义。 33 1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的基 本特征是: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35 1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主要表现 在三个方面: 39 13、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根本特点是:客观性。 14、意识的能动作用(或意识的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 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具体有四个方面表现: 淮师乐享 分享你所想 本文件由淮师热心学长提供 更多复 习资料请访问淮师乐享获取 41
▲ 第一章重要知识点的回顾:
15、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是:联系和发展。事物之间的联系 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事物的相互联系导致事物的运动、变 化和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4 16、唯物辩证法体系中包含两个总的特征、三个基本规律以及 一系列范畴。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对立统一规律。 17、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矛盾的斗争性(或对立)和矛盾 的同一性(或统一) 。 47-48 1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49-50 19、事物的质、量、度。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 限。度这一哲学道理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 度的原则。 20、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51-52 21、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 力;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 式;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 淮师乐享 分享你所想 本文件由淮师热心学长提供 更多复 道路。 习资料请访问淮师乐享获取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出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独立于社会存在的。

这一原理的提出,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意识的本质和特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强调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相互作用。

社会意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它受到社会存在的影响,但并不是简单地被社会存在所决定。

相反,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对社会存在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使得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不是社会存在的被动反映,而是在社会实践中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社会变革。

其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强调了社会意识的多样性和相对独立性。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社会交往的复杂性,人们的社会意识表现出了多样性和相对独立性。

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社会地域,都会形成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表达。

这种多样性和相对独立性,使得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不是单一的、统一的,而是多样的、多元的。

再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强调了社会意识的创造性和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中。

在社会实践中,人们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表达,这种创造性和相对独立性,使得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不是被动地接受和传播,而是主动地创造和发展。

总之,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强调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相互作用,社会意识的多样性和相对独立性,以及社会意识的创造性和相对独立性。

深入理解和运用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社会意识的本质和特点,更好地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论述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论述题含答案)

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答:(1)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主要表现在:1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暴露于事物外部,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深藏于事物内部,是不能直接感知的,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2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多种多样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3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相对平静的。

(2)本质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这样那样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是现象存在的根据。

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含义: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作用:1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2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4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简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答:(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有两个因素: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

(2)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受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重要影响。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反之,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

简述垄断阶段同自由竞争阶段竞争的不同点。

答:垄断阶段同自由竞争阶段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竞争的目的不同。

垄断时期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竞争的手段有了新的变化。

不但以前的各种竞争手段在继续使用,而且由于垄断的存在,各种凭借垄断地位采取的新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

(3)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

由于垄断组织的实力及其所采用的手段与自由竞争阶段的企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竞争的激烈和持久及其造成的破坏,也大大超过了自由竞争阶段。

(4)竞争的范围不同。

浅论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浅论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浅论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现实意义摘要历史唯物主义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同时又有相对独立性。

本文就社会意识的独立性展开思考,分析了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及其表现形式,阐释了它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和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这是我们认真深入贯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生产生活的现实作用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我们发挥意识的作用,发挥精神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社会意识独立性表现形式现实意义1 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理论社会意识是指人们对于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生产及其活动的能动反映,包括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如法律、宗教、哲学等。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社会意识的一般表现特点,但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内容。

1. 1 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它会或早或晚地反映社会存在。

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这个概念最早是恩格斯在其晚年的一封书信中提出来的,按照恩格斯的提法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相关概念的阐释,大致可以这样理解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上的一个特殊的领域,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发展规律,不论社会意识何时反映社会存在,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规律永不会改变,意识形态归根到底还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

(2)因此,意识的独立性只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1. 2 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特点1. 2. 1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落后性在历史唯物主义中,总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通常是先有了社会存在,然后才有为适应社会存在而产生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发生变化时,往往不是立刻就反映在人脑中来,而是有一个时间过渡和反应期限。

一般来看,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落后性。

20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卷及答案(简答题)

20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卷及答案(简答题)

2020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卷及答案(简答题)2020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卷及答案(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列宁、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实际情况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互相联系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2、简述矛盾的同一性的含义答: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

它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共处于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矛盾双方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趋势。

3、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的焦点。

4、简述社会主义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答: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了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怒有不同的特点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即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函道路的不同的另一原因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因此更具多样性。

5、简述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答:第一、辩证的否定观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不是单纯的外力作用的结果。

第二、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其二,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有保留的否定,保留旧事物的积极地东西在自身中,新旧事物通过否定的环节联系起来。

马原习题-第三章

马原习题-第三章

2A
7C
3D
8C
4C
9D
5B
10D
6C
11C
16B
12C
17D
13D
18B
14B
15B
2019/3/10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E 3、ABC
2、ABCDE
2019/3/10
三、辨析题
1、当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当生产关系超前于生产力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019/3/10
第三章
2019/3/10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2019/3/10
2、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意识形态 D、人口因素
)
2019/3/10
3、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 识形态范围的是( )
)
2019/3/10
1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 在于人民群众 ( )
A、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2019/3/10
17、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唯
物史观基础是 (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B、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原理
2019/3/10
13、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阶级斗争 B、社会革命 C、科学技术 D、社会基本矛盾
)
2019/3/10
14、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人类理性 B、社会基本矛盾 C、社会革命 D、阶级斗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社会意识的变化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并阻碍其发展。比如我国目前存在的一些封建迷信、贪污腐败等落后的社会意识就是这一种情况。它们是剥削制度的产物,是剥削阶级思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遗留,其根源并不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腐败现象同党的性质、宗旨是不相容的,它像一个毒瘤会葬送党和国家的前途,所以我党一直非常重视反封建迷信、反腐败斗争.另一种情况是社会意识可能先于社会存在而出现,这种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趋势,起着指导社会变革的作用。
第二,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经济上先进的国家,并不一定在社会意识上也是先进的;经济上落后的国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也可能是先进的。我国能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很发达的情况下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就是这种情况,当然这也同精神性。
第四,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教材主要是讲了这一方面。
当然,社会意识的这种独立性始终是相对的,它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的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所反映的内容和社会存在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