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领域信息系统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 | 电子制作 2018年1月

随着信息系统业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所实施的各业务

信息系统平台间信息交互需求不断增加,而异构系统开发语言,数据库不尽相同所带来的影响也日益显现。围绕产品价值主线,制造领域(本文中所涉及的制造领域主要针对的是零组件制造,不包括产品装配)所涉及的业务系统最多,业

务逻辑也最复杂,因此业务运行需要一个更加高效,稳定,通畅的系统环境[1]。

本报告主要针对制造领域,结合目前所进行的架构梳理工作对当前的信息系统现状进行分析,并引出平台建设的整合思路和原则,为后期系统规划提供参考思路。

1 企业信息化现状及需求

本企业是以科研生产为

主的企业,围绕产品价值主线,从设计研发、工艺制造、

物资采购、生产加工、装配实验、质量控制等各业务环节至今跨越了近十几年,初步实现了全面信息化。其中,制造领域业务涉

及的流程和内容最多,也最复杂,并且随着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业务要求的不断变化,新的需求也在不停的进行补充。

该领域主要从产品生产计划开始直至配套出库整个

执行过程,中间跨越了起初建立的多个分散应用系统,数据分析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但平台架构、数据结构相对较陈旧,扩展性有限。

PMIS/MES 系统在制造部、各分厂中应用程度较深,从

投产策划、生产订单管理、车间执行、完工入库等积累了大量的生产过程数据。平台架构也是近几年建立的,功能扩展

性较好,利于自主开发。然而在系统性能方面效率不算理想。QMIS 质量系统的应用已逐渐形成了产品故障资源库。

系统采用B/S 架构,流程设置和更新较复杂,对于需求变更往往会产生较多开发的工作量,系统扩展性有限。工装MIS 与现有ERP 同属一个平台,在此平台上也已形成了大量的工装技术资源数据。

工时软件主要是各分厂定额员在系统中进行工序的工

时维护。工艺部进行汇总统计,基于ERP/MES 的BOM 结

图1 产品主线系统平台关系图

www�ele169�com | 83

应用技术

构,已逐步形成了工时成本统计。然而许多功能均为用户定制开发,扩展性有限,另外数据库不是oracle 主流数据库,在与其他系统集成方面问题较多。

2 制造领域系统间关系分析

通过几年的沉淀和迭代,在处理制造业务过程中,从计

划下达到投料生产,直至完工入库,配套整个过程中跨越了多个业务系统,各系统间也逐步通过点对点的集成满足当时

的现实需求[2],随着数据交互覆盖面扩大,集成范围也扩展

到了更多的应用系统,以目前已实现的各系统主要集成情况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知,目前制造领域业务活动主要依托于以上各系统平台进行[3]。系统间有需要进行基础数据交互,业务数据交互的需求,且交互较频繁和紧密。

交互内容中主要包括:

(1)主数据:基础数据、BOM 数据、工艺数据等。

(2)业务数据:采购策划、完工入库、故障信息、任

务记录、工时定额、库存信息等。另外,在各系统的处理业

务和查询业务过程中还存在着大量相互间的信息读取需求。

3 平台建设

因此结合企业现状,制造业务包含最为复杂的业务,同

时面向智能制造2025的大环境,将制造业务尽可能向合理

平台靠拢也符合未来建设思路,在合理的平台上进行模块划

分,模块间进行标准业务接口的定义和规范以适应未来物联、智能的更高要求。

从当前现实情况出发,按照以下几种原则进行平台的整合可能更符合企业的现状:

(1)同业务域。(2)信息业务交互紧密频繁。(3)跨业务域或业务交互不频繁的系统平台可通过数据总线方式集成。企业内部产品主线业务最有可能实现的几大平台划分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看出,以产品价值主线进行分析:

(1)设计研发主要依托于PDM 平台,TCM 也是在PDM 平台上进行的二次开发,因此该领域的信息交互比较通畅和高效。(2)往下延伸至零组件制造环节,以完工入库后配套

结束[4]。目前分散系统太多,而系统间的交互又异常频繁和

紧密。

(3)装配环节属于产品级应用,是另一个业务循环,此时零组件的生命周期已经结束。因此与零组件制造交互并不算密切。(4)新业务需求将围绕基于合理的平台之上进行逐步扩展和深化应用。

如何进行平台整合也需要在业务架构的框架下结合实

际需求循序渐进,因此在各自领域内的应用系统可以考虑

图2 主要平台示意图

84 | 电子制作 2018年1

■4.2 单业务需求系统化

在模型成熟后,根据业务扩展需要,开始进行系统的移植开发,以实现流程固化和系统管理。 ■4.3 点对点业务系统集成在跨业务处理事务时发现,系统间需要进行信息交互,

此时更多是有限的业务域,以点对点集成实现了初步的信息集成。

■4.4 同数据底层合并

该情况适用于同业务领域内多个不用的应用系统的整

合策略,在各自处理应用架构不变的情况下,针对底层数据库进行合并,解决了网络层的交互障碍,同时不会对用户的使用习惯造成太大影响。各自保留原先应用的优势。 ■4.5 同领域业务系统合并

为保证应用风格的统一和对业务处理的高度一致,在跨

数据交互更加畅通。(2)减少了通过第三方进行集成的风险和成本。(3)对现有业务冲击最小,用户使用习惯几乎没有改

变。过渡更加平稳。

参考文献* [1]符小波.信息系统集成的风险评估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 [2]李永峰,陈冰,王彦伟.信息系统集成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信息界,2007.

* [3]杨栓昌.推进装配制造智能化[J].中国石油企业,2011.* [4]杨善林,刘心报,刘林,程浩.敏捷型生产过程优化和制造

执行系统[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表1 IP和IPH结构表

符号地址位地址及符号复位值IP B8H --PT2PS PT1PX1PT0PX0XX000000B IPH B7H PX3H PX2H PT2H PSH PT1H PX1H PT0H PX0H 0000000B

由上表不难发现若要改变中断优先级必须对IPH 和IP

两个寄存器进行设置,即必须对某一位进行赋值才能够实现使其变为默认的优先级,进而能够在程序执行时实现打断的功能,但是没有默认的优先级可以打断的说法。其次,单片机复位后IP 和IPH 均为00H,各个中断源的优先级都变成了低优先级,这里所说的优先级指的是执行优先级,默认的执行优先级都是低优先级。而前面所说的系统默认的优先级是查询优先级,并不能够作为执行优先级来看待。换句话说,

若要实现任意优先级的指定,必须对相关寄存器进行相应的设置,因为同等级的优先级的中断无法互相打断,所以会出

现这样的执行结果。

本文通过对单片机优先级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叙述,分

析了在默认优先级的情况下单片机不能够进行优先级打断的原因,进一步区分了查询优先级和执行优先级的区别,从

而解决了部分中断优先级的问题。

参考文献

* [1] 何小河.单片机中断多级嵌套的软件实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8)

* [2] 张幼麟.单片机中断控制系统[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23)

* [3] 杜洪林.周绍平.51系列单片机中断方法分析与应用[J].广西轻工业.2009(03)(上接第6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