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年12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成立于1952年,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建校以来,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也是80年代恢复学位制度后全国第一批设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2013年入选首批“2011计划”国家协同创新中心,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把培养拔尖人才与强化爱国担当相结合,在知识创造中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创造知识,着力培养理想高远、学识一流、胸怀寰宇、致真唯实的领军领导人才。
经过六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基本形成了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内在凝聚力和国内外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跻身国内高水平大学的第一方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遵循“尚德务实、求真拓新”的办学理念,践行“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以更宽广的视野谋篇布局、更扎实的行动继往开来,大力推进空天信融合、产学研结合、理工文综合,实现培育创新人才、引育高端人才、引领科技发展和拓展国际合作的新突破,同心同德、锐意创新,加快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努力铸就新的辉煌。
本教学质量报告的教学数据统计时间段是2016年9月1日到2017年8月31日。
一、学校基本情况
北航的教育教学目标集中体现在16字本科人才培养方针:“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其高度概括了学校在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基本理念。
“强化基础”就是要学生在思维最活跃、精力最旺盛、条件最优越、时间最充裕的年龄段,接受最重要的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特别是数学、物理、英语等基础课程,为学生获得再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打好坚实基础,形成分析、解决关键问题的自信和能力以及日后发展所需的学术创新实力。
“突出实践”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与实践教学中逐步形成较强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求真务实的精神。
“重在素质”就是要通过教学环境和育人环境的统一,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工程能力的协调发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相互支撑,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在学科交叉
与融合、团队合作等复杂环境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面向创新”就是要把创新的理念贯穿并融合在本科人才培养的所有教育环节当中,以国际的视野和发展的眼光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环境,为学生未来的创新实践提供潜力和后劲。
学校精育良才,立德树人。
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弘扬“爱祖国、爱航空、爱航天、爱北航”的大爱精神,把培养拔尖人才与强化爱国担当相结合,坚持学术培养与政治塑造并重,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校学科繁荣,特色鲜明。
现有30个学院,涵盖工、理、管、文、法、经、哲、医、教育和艺术10个学科门类。
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并列全国高校第7名),2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0个国防特色学科。
有67个在教育部备案的本科专业,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五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工程学进入全球前1‰,具备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基础。
在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评估结果为A类的学科合计14个,其中A+学科共计4个,A+学科排名位列全国第12名。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9763人,其中本科生15629人,硕士生9424人,博士生4101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2.51%。
学校在职教职工3745人,其中专任教师2009人,教授510人、副教授710人,教授、副教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73%;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1651人,占82.18%。
生师比为17.61。
学校本科专业60个,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
2017年新增专业5个:飞行学院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经管学院能源经济专业、宇航学院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化学学院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空间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
2017年招生3887人。
2017年,本科应届毕业生3709人,其中3600人获得毕业证书,应届本科生毕业率为97.06%;3541人获得学位证书,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为95.47%;应届本科生就业率为98.65%,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为91.00%。
2016-2017学年,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2395门,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85.95%,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的23.83%。
各学科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依次为艺术学10.09%、理学15.21%、法学12.41%、工学23.48%、经济学12.47%、管理学13.29%、文学7.58%。
各学科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依次为艺术学23.25%、理学23.15%、法学37.59%、工学21.01%、经济学16.79%、
管理学12.84%、文学28.16%。
学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8.2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6256.98万元。
图书馆现存纸质图书2607909册,生均纸质图书64.73册;电子图书6656735册,中外文电子期刊共计5.2万种。
学校生均教学行政用房23.6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2.9平方米。
2016自然年,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0.59万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9790.98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0.07万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0.03万元。
二、本科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成果显著
2016-2017学年,学校围绕“十三五”规划关于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总体思路的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持续优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扎实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一)推进专业建设,修订培养方案
1、持续推进本科专业认证工作,加强新兴交叉学科建设
组织完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认证工作。
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加快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建设,完成教育部新增本科备案专业申报工作,6月启动新专业申报工作,经校内评议,最终向教育部申请新增机器人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自动化学院)、化学生物学(化学学院)、航空航天工程(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通用工程师学院)3个专业。
2016年申请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能源经济、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分子科学与工程、空间科学与技术等5个新专业于2017年全部获批。
2、修订本科指导性培养方案
围绕学校“加快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远景发展目标,结合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以及全面推进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实际情况,2017年全面启动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发布《本科指导性培养方案的修订意见》,组织召开启动会、协调会、审议会等数次,落实并完成工科试验班(航空航天类)、工科试验班(信息类)、理科试验班类三大类一年级培养方案的制定及社会科学试验班(知行书院)一年级培养方案修订,即将完成全校二至四年级各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2017年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重视大类培养与后续专业课程衔接,注重加强学科交叉、对标国际一流、加强双创建设、统筹本研一体、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等,进一步优化和加强了本科人才培养顶层设计。
(二)实施课程准入机制,建设优质课程资源
学校依托课程申报评审系统和课程中心等平台,全面推进课程站点建设、课
程申报、评审工作。
2016-2017学年,课程申报系统中已申报课程533门次,通过评审课程273门次,课程中心已建站点736个。
2016-2017学年“研究型教学”课程认证42门,其中19门课程被评为“研究型教学”示范课程。
“研究型教学”课程教学视频已通过北航视频中心上传并对外发布。
2017年核心通识课程在继续建设经典研读、人文素养、社会科学、科技文明、创新创业等5个板块的基础上,重点建设科技文明和创新创业两个板块,大力开展名师研讨课、专业研讨课以及新生研讨课建设,进一步鼓励知名教授开设新生研讨课。
2016-2017学年,全校共申报核心通识课59门,推荐开课48门。
2016-2017学年,学校继续推进MOOC课程建设,新建MOOC课程9门,其中在北航学堂上线2门。
(三)优选优用加强监督,大力推进教材建设
学校重视教材建设工作,建立了教材建设和选用制度。
坚持选用优质教材,并加强教材选用过程质量监管,形成了从教材建设立项(编写、出版)到认证、评比和选用等一整套规范体系,2016-2017学年共批准3项校级立项教材。
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使用监督和管理,依据上级要求,完成201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情况报送工作;完成全校6个文科类专业统一使用“马工程”教材整改工作;修订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材选用和评估管理办法》(北航教字〔2017〕8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文科类专业必须使用“马工程”教材的要求。
(四)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调整
为探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新机制,经过充分论证,学校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调整。
扩大人才培养规模,依托高等理工学院(沈元荣誉学院),统筹全校各类理工科试点班建设,继续贯彻“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的教育方针,将“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贯穿教育全过程,积极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
(五)推进教育教学研究,为教学改革提供坚实基础
2016-2017学年,学校组织了北京市教改立项结题验收工作,对我校2014-2015年获批的9项面上项目进行了结题验收。
学校继续开展教改项目研究工作,并对教改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以推进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度改革和高等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教改研究对本科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及改进提供了有益借鉴。
(六)稳步推进中国大学MOOC课程建设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s)建设是教育部在“十三五”期间大力支持的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项目”的重要内容,将对我校优质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共享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学校扎实推进MOOC课程建设,积极培育选拔推荐我校教师申报国家级MOOC课程。
目前在教育部“爱课程”网站上,我校已有9门课程开课,其中6门课程已经开课两轮次以上,总在线学习人数近20万人,授课教师积极在网上与学生互动交流,获得了学生广泛好评。
(七)成功举办国际暑期学校
为进一步提升北航国际化水平,加强本科生国际交流,扩大北航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搭建本土的国际化平台。
2017年,学校教务处举办了第四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暑期学校。
其间,开设全英文课程83门次;招生2863人,其中境外生源学生402人。
三、全面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2016-2017学年,为切实保障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学校推出一系列措施,全面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一)继续推进实施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
为提升北航本科教学质量,学校继续组织和实施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推动和支持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聚焦本科教育教学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确定改革重点和方向,经过学院自主申报、专家评审、修改完善、学院自主建设、学校监督检查等环节,确定了2017年我校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建设项目和建设方式。
学校不断积累改革经验,推广改革成果,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水平。
(二)全面开展本科教学指导和教学督导工作
1、开展校级教学指导委员会相关工作
2016-2017学年,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重点关注和研究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在学校人才培养相关决策中发挥咨询和指导作用。
2017年初,为全面落实大类人才培养工作,学校启动了新版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2017年上半年,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为新版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建言献策,并完成对一年级大类培养方案、《本科指导性培养方案修订的意见》的审议,以及积极指导目前正在进行的2-4年级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同时,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还参与指导学校“双百工程(优质课程)”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等工作。
2、开展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工作
充分发挥校级和学院级本科教学督导组在学风、教风、管理作风三方面特别是教学评价过程中的监督、调研和检查作用,通过听课、查课、基层教学单位研讨会、师生座谈会和专题项目调研等方式,深入本科教学一线,主抓教风建设,
全面检查备课、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作业批改、考试和判卷等环节,加大巡视抽查力度。
2016-2017学年,校院领导和校院两级本科教学督导组共听课1126门次。
(三)完善和落实可视公开、约束激励政策
1、转专业政策公平、公开、公正
为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每学期学生均可以通过教务管理系统提出转专业申请。
各学院转专业的准入条件及名额计划均在教务处网站进行公示,感兴趣的同学不限制门槛,只要符合准入条件,即可申请。
2017年共有163名学生通过了转专业申请,初审和复审名单均公示于教务处网站。
2、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科学、规范、明确
各推荐单位坚持以提高选拔质量为核心,不断完善全面考查、综合评价、择优选拔推荐生评价体系和工作机制,做到科学、规范、明确的推荐标准和公开透明的工作程序。
学校按照教育部下达的推免名额进行分配,分配办法面向全部推荐单位公开,各单位的推荐标准和名单会同步公示于教务处网站和学院网站。
教务处、监察处对推免生工作过程进行监督。
2017年,教育部下达给北航关于2018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普通名额805个,“研究生支教团”名额20个,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补偿名额4个,国防科工招生单位补偿名额10个,共计839个推免名额。
3、教学绩效考核与时俱进、多维度激励本科教学
为提高教学单位办学主动性,激发教师投入本科教学积极性,学校在2017年年末通过本科教学绩效考核给予教学单位相应的教学奖励。
学校本科教学绩效奖励从教师开课量(师学分数)、学生选课量(生学分数)、基础指标(课程质量、管理规范、一流师资)、业绩指标(教学亮点工作)等方面入手,量化教学单位、教师的工作业绩,测算教学单位、教师的教学贡献度。
(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教学发展
1、继续推进“名师工程”,鼓励教师教学投入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继续推进实施“教学名师工程”,落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名师工程”实施意见(试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办法(试行)》等相关文件,从“量”和“质”两个方面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本科教学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建立健全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为保障,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并通过名师的示范和引领效应,带动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工作,进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研讨制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优秀奖评选办法(试行)》,奖励坚守教学
一线、不忘育人初心、在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充分体现学校对一线
教学工作的重视,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2017年首届教学优秀奖评选,共有9名教师获得一等奖,88名教师获得二等奖。
2、做好教师表彰工作,带动教师教学发展
2016-2017学年,1人获“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已公示),2人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1人获“北京市首届青年教学名师奖”,3人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5人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级教学名师奖”,8人获“校优秀主讲教师”荣誉称号。
开展“凡舟”教育基金评选,10人获课程教学类“凡舟”奖教金、2人获实验实践教学类“凡舟”奖教金、6人(集体)获教学管理类“凡舟”奖教金、9个课程教学团队项目获“凡舟”教育基金资助。
3、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继续加大对一线教学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支持力度,提高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依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选派“一线教学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学管理人员”出国研修实施办法(试行)》,组织选拔管理工作。
2016-2017学年,2位优秀教学管理人员和8位一线教学骨干教师获得资助出国
研修。
4、深化教师教学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2016-2017学年,教务处进一步优化青年教师教学业务培训的内容和结构,以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特别是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春季学期举办第十一期青年教师教学业务培训基础班,邀请教学名师和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从教育思想与师德风范、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与教学资源使用等方面做详细解读,开班培训第一讲邀请北航原党委常务副书记张维维教授做题为“坚守职责和操守,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的主题报告,从加强课堂教学意识形态监管的角度,与青年教师进行深入交流。
基础班共有91名教师获得合格证书,评选出9名教师授予“优秀学员”称号。
秋季学期举办第九期青年教师教学业务培训提高班,加大教学专业能力的培训力度,围绕探究型教学模式、优秀人才的发现培养、移动互联时代的教学基本功、研究型教学理念及实践等高等教育前沿热点,邀请校内外国家级和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开展专题讲座培训。
提高班共有30名教师获得合格证书,评选出3名教师授予“优秀学员”称号,4名教师分别获得“最佳PPT制作奖”、“最佳口才奖”、“最佳风采奖”和“最佳展示效果奖”。
截至2016-2017学年,累计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方法培训班4届,青年教师教学业务培训基础班11届,青年教师教学业务培训提高班9届,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基础班共有1429名教师获得合格证书,提高班共有384名教师获得合格证书,这些青年教师已经成长为一线优秀教学骨干,其中突出者已成为中坚力量,有16名教师在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
奖。
(五)开展多维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稳步提升课程质量依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办法(试行)》,每学期组织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包括学生评价、学院评价、教师自评和专家评价等多种方式。
启用教务顶层应用系统,开展课程教学质量学院评价和教师自评,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评价结果的可视公开。
2016-2017学年,学生评价共4901门次,覆盖比例97%,学院评价4743门次,教师自评4591门次。
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完善课内外互补的实验实践与创新体系持续完善课内、课外相互补充的“两轮式”实验实践与创新体系:一方面,以教学实验实践平台为中心,形成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自主创新实验、专业实验等递进、融合的基础性实验教学体系,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
另一方面,以科研实验实践平台为中心,设立学生创新创意中心,推进实验室开放,支持教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或实验实践内容,并结合大学生科研实践训练项目、教师科研项目、专业实验、毕业设计、学科和科技竞赛等,形成多元、开放的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
2016-2017学年,共开设专业实验课程352门,生均本科实验经费773.01元。
按学科门类统计,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情况如下:经济学12.47%,法学12.41%,文学7.58%,理学15.21%,工学23.48%,管理学13.29%,艺术学10.09%。
本科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性训练比例长期保持在85%以上。
充分利用本科实践教学联席会,加强实践教学研究与建设。
2016-2017学年共召开1次联席会会议,结合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专家组提出的亟待改进的问题,开展实践教学相关的一流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进行了本科实践教学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安排。
联席会已成为参与学校本科实践教学改革、建设和发展中有关重大事项的科学研究、规划论证、评审评议的组织。
(二)加大实验教学条件投入,全面推进实验室开放
持续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建设成果显著。
学校一直来十分重视实验及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充分利用中央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质量工程等专项资金进行实验及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现已形成以国家实验室、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核心的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实验室体系。
经过多年建设,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3个、国家级法学教育实践基地
1个、工信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北京市高
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5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3个。
探索激励保障机制,持续推进实验室开放共享。
2016年,学校重新修订了《关于全面开展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了激励与保障机制,督促各实验室(中心)制定实施细则,鼓励各学院打破学科壁垒建立统一的实验教学中心,鼓励跨学院实验平台建设,推动实验教学资源充分开放共享。
实施实验室向中学开放,在北京市教委利用社会资源丰富中小学校外实践课堂建设方案的推动下,动员基础学科优势实验教学中心实施开放,2016-2017学年,组织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学院开放共享实验室、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丝网版画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向中小学实施开放,与中学共同研究开发课程10门,面向近百所中学开课89门次,接待中学生2481人次,共计5992人学时。
建平台、育课程,建设可共享的虚拟仿真实验资源。
2016年全校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上线运行,通过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可实现实验课程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自主学习,实验教学的翻转课堂和过程管理。
2015-2016学年全面启动虚拟仿真示范性课程建设与培育工作,2016-2017学年新增8门示范性培育课程,现共有45门实验课程作为示范性课程培育并逐步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开课,进一步探索在线实验与实际场地设备结合的实验室开放模式。
(三)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扎实推进生产实习工作不断探索实习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积极开展产学研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先后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等105个企业、研究院所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并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3个、国家级法学教育实践基地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5个、北京市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3个,为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6-2017学年,航空厂所接待我校1800多名学生的生产实习,占大三参加生产实习学生总数的56.88%,航空航天相关专业的学生全部到航空厂所进行生产实习。
2017年,学校继续开展与中关村产业联盟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顶岗实习机会。
2016-2017学年生均本科实习经费为352.12元。
将航空系统的实习实践基地模式在校内进行推广,各学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建立了校内实验、实习、实践场所共494个,总面积约4.2万平方米。
(四)全方位改革,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鼓励多形态毕设,创新管理模式。
全面实施《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实施办法》(校教字[2015]8号),落实开题、中期、查重、答辩、评优各环节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