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能力验证实验室内比对结果的判定原则

合集下载

实验室之间比对

实验室之间比对

实验室之间比对
1,利用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
利用不同方法进行检测是复现性检测,结果判定原则:

1
式中:
x和2x为两次检测结果值;
1
U1和U2为两次检测结果值的扩展不确定度。

2,对存留物品进行再检测
对存留物品进行再检测同样是重复性检测,结果判定原则
1

3,利用相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
利用相同方法进行检测是重复性检测,结果判定原则:
=≤
1
式中:
x和2x为两次检测的结果值;
1
U为检测的扩展不确定度(U1=U2=U)
4,在实验室间选择同类型(含准确度等级、测量范围)的三台以上设备直接进行比对。

由同一组人员、
采同相同的方法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检测。

结果可按以下公式判定:
()1、2、3
i ni N x x
E i N k U -== 11N i i x x N
==∑
)1、2、3N K i N ==
式中:N —参加比对的设备台数;
i x —参加比对的设备测量结果值;
U —参加比对的设备的扩展测量不确定度;
当E ni ≤1时表示满足要求;
E ni >1时表示不满足要求。

比对试验与能力验证程序DOC9

比对试验与能力验证程序DOC9

批准实施日期:2003—03—261 目的范围本程序规定了为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有效和可靠而参加的比对试验与能力验证活动的原则、计划、方式、过程。

本程序适用于实验室之间的比对与能力验证活动,包括比对试验、使用标准物质验证、对留样的重复试验等有关活动2 职责2.1 业务室负责制订年度比对和验证试验计划,负责实验室间的联系,对计划完成进度与状态进行监督,并对该项工作进行分析总结。

2.2 技术负责人核实并批准比对和验证计划,审批分析总结报告。

2.3 检验室按计划实施比对和验证工作。

3 程序3.1 比对验证的原则3.1.1 比对验证活动在不同实验室进行时,应优先选定经国家实验室认可或通过省级计量认证的实验室,同时需在双方或多方协商认可的条件下进行。

3.1.2 比对验证活动应可能采用同一(或同批)试样和相同的试验方法。

3.2 比对验证计划的制订3.2.1 上级主管部门(或技术监督部门)下达的实验室之间的比对验证活动,纳入比对验证计划。

3.2.2 根据仪器设备、人员等的变化,制订年度比对验证计划。

3.2.3 当客户对检验数据提出质疑时,可制订临时比对验证计划。

3.2.4 与其它实验室约定进行比对试验时,制订约定比对验证计划3.2.5 《比对和验证试验计划》由业务室制订。

3.2.6 比对和验证试验计划由技术负责人审批。

3.3 比对验证活动方式:a 参加实验室之间比对;b 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验证实验;c 对保留样品重复试验;d 对无试验方法标准的试样,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重复试验;e 其它合适的方法。

3.4 比对验证活动过程3.4.1 业务室负责制定比对验证计划,包括确定样品、试验项目、参加人员,选定实验室、标准或方法以及试验误差范围、试验结果评价、实施时间等。

3.4.2 比对和验证试验计划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由检验室按计划组织实施。

3.4.3 必要时,业务室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参加人员、实施时间、试验项目等作适当调整,并及时补办相关手续。

测量结果判定原则

测量结果判定原则

三、期间核查
期间核查结果的判定原则:
x1 x2 2U
1
其中:x1——核查首次测得值(为参考值)
x2——核查时的测得值
U——测量设备的扩展不确定度
四、实验室间比对
• 实验室间比对结果判定原则:
x1 x2
2 2 U1 U2
1
• 式中:x1 和 x2 为两个实验室的比对检测结果 值;U1和U2为两实验室检测结果值的扩展不 确定度。
一、能力验证
• 为了评价参加实验室能力验证结果,使用了 基于稳健统计的Z比分数(中位值和标准四分 位数距离IQR)。 • 对于一个样品的结果而言。简单的稳健Z比 分数(用Z表示)为:
A 中位值 ( A) Z 标准 IQR( A)
其中 标准IQR(A)——样品A的标准四分位数距离 IQR=Q3-Q1 标准IQR=(Q3-Q1)×0.7413 Q1为四分位数值低于结果四分之一处(n+1)/4 的最近的值(n—是能力验证数据的个数)。 Q3为四分位数值高于结果四分之三处3(n+1)/4 的最近的值。 |Z|≤2时为满意结果;2<|Z|<3时为可疑结果 |Z|≥3时为不满意或离群结果。
使用A、B二个样品进行能力验证时。 获得了“A、B样品的结果对”,将计算两个Z 比分数。其中一个是实验室间Z比分数,另一 个是实验室内Z比分数。它们分别基于“结果 对”的总和与差值。 “结果对”的标准化总和(用S表示)和标准化差

S (A B) / 2和
(D)为: ( B A) / 2 (中位值 A 中位值 B时) D ( A B ) / 2 (中位值 A 中位值 B时)
当|ZB|≤2时为满意结果; 当2<|ZB|<3时为可疑结果 当|ZB|≥3时为不满意或离群结果。 当ZW|≤2时为满意结果; 当2<|ZW|<3时为可疑结果 当|ZW|≥3时为不满意或离群结果。

化学实验室-能力验证和实验室比对程序

化学实验室-能力验证和实验室比对程序

1.目的:参加有资质的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和实验室之间比对活动,或由本实验室组织的内部比对活动,检查本实验室的技术能力,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范围:适用于:参加CNAS或CNAS认可的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参加外间实验室组织的比对活动及本实验室组织的实验室内部比对活动。

3.职责3.1技术负责人负责制订相关计划,组织实施和评左结果以及不满意结果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

3.2监督员负责实施相关计划,负责检测,报告检测结果,以及不满意结果的原因分析、纠正和预防。

4.定义(以下术语定义引自CNAS-RL02能力验证规则)4.1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规左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被测物品进行校准/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

4.2能力验证: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左实验室的校准、检测能力或检查机构的检测能力。

4.3能力验证活动:用于监控实验室能力的任何实验室间比对或测量审核,例如由国家或区域的认可机构、合作组织、政府、行业组织或提供正式能力验ilE计划的商业提供者运作的实验室间比对和测量审核。

4.4能力验证计划:为保证实验室在特沱检测、测量或校准领域的能力而设计和运作的实验室间比对。

4.5测量审核:实验室对被测物品(材料或制品)进行实际测试,将测试结果与参考值进行比较的活动。

5.工作程序5.1参加能力验证活动、实验室间比对活动及本实验室内部比对活动必须遵守的原则:5.1.1本实验室检测活动内的项目,只要存在可获得的能力验证活动,每个项目每4年至少参加一次能力验证活动。

5.1.2本实验室申请扩项认可时,只要存在可获得的能力验证活动,拟扩项的项目在近4年内应参加过不少于一次的能力验证活动。

5.1.3除认可机构以外,当英他机构或实验室组织实验室间比对,邀请本实验室参加时,应本着相互合作的精神, 尽可能参加。

5.1.4本实验室每年应组织一次实验室内部比对活动,内容应包括本实验室所有检测项目,形式上可以是测试人员之间的比对,测试仪器之间的比对和测试方法之间的比对。

比对试验结果的评定方法

比对试验结果的评定方法

比对试验结果的评定方法一、总则本方法适用于试验室内以及试验室间的重复性或复现性比对试验结果的评判。

其中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复现性解释如下:[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注:①这些条件称为重复性条件。

②重复性条件包括: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观测者;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相同地点;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

[测量结果的]复现性: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注:①改变条件可包括:测量原理;测量方法;观测者;测量仪器;参考测量标准;地点;使用条件;时间。

二、比对试验评判标准1.对于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土工、集料及化学试验的比对数据,按相应规范重复性和复现性规定的允许差值来评定。

2.对于相应规范无重复性和复现性规定的允许差值且具有一定量样本的比对试验,按以下方式评定:满 意:σ2<-L L ; 基本满意:σσ2≤-≤L L ;不 满 意:σ3>-L L 。

其中:L — 各参试人员或单位或按不同方法、测量设备测得的测量值; L —各参试人员或单位或按不同方法、测量设备测得的测量值的平均值; σ —所有样本试验结果的标准差。

3.对于试验室间的能力验证比对试验,经各参试试验室商讨,将各试验室的测量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按下面方式计算n E 后来评定:22ref lab n u u X x E +-=其中:x — 参比试验室的测量值;X — 主导试验室的测量值; lab U — 参比试验室的不确定度;ref U — 主导试验室的不确定度。

能力评价:|n E |≤1为比对满意,|n E |>1为比对不满意。

实验室间比对规定

实验室间比对规定

实验室比对程序一、目的通过进行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综合考察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为无法溯源的检测设备提供测量结果可靠性证据,确定新的检验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保证本实验室检测人员的能力、仪器设备和检测方法。

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增强临床对本实验室的信任感。

二、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参加由上级组织或本实验室组织的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

三、作用1、确定实验室进行特定测量的能力,以及对实验室进行持续监控的能力。

2、识别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这些措施可能涉及个别人员的行为或仪器的校准等。

3、确定新的测量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并对这些方法进行相应的监控。

4、识别实验室间的差异。

5、确定某种方法并评价它们在特定测量程序中应用的适用性。

四、比对办法1、人员比对1.1、使用标准物质,同一方法同一条件下,检测同一样品,通过对结果的统计分析考察不同检测人员的检测结果的符合性。

1.2、相同的方法或不相同的方法重复检验。

1.3、留存样品的重复检验。

2、仪器设备比对2.1、使用一个样品分取多份,用本实验室不同类仪器,或不同实验室仪器检测一个或几个指标,通过对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判定其符合性。

3、方法比对参加其他机构进行的比对或能力验证,判定其符合性。

四、比对计划5.1、人员比对:主要表现内部考核办法的实施工作中,每年一次。

5.2、仪器设备比对:不定期与同行业沟通联系,同一样品多处分发,通过对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进行判定。

5.3、每年至少两次与其他检测机构进行比对或能力验证。

5.4、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两次检定或自校之间至少应进行一次。

以上比对的实施可根据日常检验工作的需要,酌情进行安排。

检验科。

ISO17025:2017比对和能力验证程序

ISO17025:2017比对和能力验证程序

1 目的为定期开展实验室之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综合考察实验室的检验能力或者对无法溯源的检验设备提供测量结果可靠性证据,特制订本程序。

2 范围适用与本所参加由外单位组织的或由本所组织的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

3 职责3.1 所长批准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以下简称试验)计划和结果报告。

3.2 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试验,负责试验结果的评定。

3.3 有关检验室参加试验,按规定报送检验结果。

4 程序4.1 定义4.1.1 实验室间比对:按照原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被测物品进行校准/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的活动。

4.1.2 能力验证: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校准/检测能力的活动,它是为确定某个实验室进行某项特定校准/检测能力以及监控其持续能力而进行的一种实验室间比对。

4.2制定试验计划。

每年1月份,质管科制定试验计划。

包括参加外单位组织的试验和本单位组织的试验。

计划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技术方案(试验项目或试验参数、试验样品、测量仪器、测量条件、测量方法、数据处理、结果评定方法等)、参加单位、计划进度、经费预算等。

计划由质量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4.3参加由外单位组织的试验。

4.3.1参加原则:a.上级疾控部门或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组织的试验,属本中心已开展的检测项目都应以中心的名义参加。

应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时,应由质管科报请中心主任批准。

b.兄弟单位组织的试验由质管科会同有关检测科室商议是否参加,参加时可以用中心的名义,也可以用检测科室的名义,视具体情况而定,报请质量负责人批准。

4.3.2 参加试验的检测室,接到样品后,按试验方案的要求进行试验并报送结果。

以中心名义参加的试验,报送材料由质管科审阅并留存备份,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发送。

以检测科室名义参加的试验由检测室主任审批发送,备份送质管科备案。

4.3.3 收到主持单位发布的试验总结(或报告)后,质管科对本中心的试验结果进行评定。

比对试验结果的评定方法

比对试验结果的评定方法

比对试验结果的评定方法一、总则本方法适用于试验室内以及试验室间的重复性或复现性比对试验结果的评判。

其中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复现性解释如下:[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注:①这些条件称为重复性条件。

②重复性条件包括: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观测者;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相同地点;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

[测量结果的]复现性: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注:①改变条件可包括:测量原理;测量方法;观测者;测量仪器;参考测量标准;地点;使用条件;时间。

二、比对试验评判标准1.对于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土工、集料及化学试验的比对数据,按相应规范重复性和复现性规定的允许差值来评定。

2.对于相应规范无重复性和复现性规定的允许差值且具有一定量样本的比对试验,按以下方式评定:满 意:σ2<-L L ; 基本满意:σσ2≤-≤L L ;不 满 意:σ3>-L L 。

其中:L — 各参试人员或单位或按不同方法、测量设备测得的测量值; L —各参试人员或单位或按不同方法、测量设备测得的测量值的平均值; σ —所有样本试验结果的标准差。

3.对于试验室间的能力验证比对试验,经各参试试验室商讨,将各试验室的测量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按下面方式计算n E 后来评定:22ref lab n u u X x E +-=其中:x — 参比试验室的测量值;X — 主导试验室的测量值; lab U — 参比试验室的不确定度;ref U — 主导试验室的不确定度。

能力评价:|n E |≤1为比对满意,|n E |>1为比对不满意。

比对和能力验证的实施

比对和能力验证的实施

比对和能力验证的实施一、比对和能力验证的定义和作用(一)什么是比对和能力验证比对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实验室,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测量同一个性能稳定的传递标准器,通过分析测量结果的量值,确定量值的一致程度,确定该实验室的测量结果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从而判断该实验室量值传递的准确性的活动。

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校准/检测能力或检查机构的检测能力。

任何用于监视实验室能力的实验室间比对和测量审核的活动称为能力验证活动。

能力验证活动包括能力验证计划、实验室间比对和测量审核。

能力验证计划是为保证实验室在特定检测、测量或校准领域的能力而设计和运作的实验室间比对。

将一个已校准具有参考值的样品寄送给实验室,将实验室结果与参考值进行比较的活动称为测量审核,该参考值通常由国家计量院提供。

(二)比对与能力验证的作用比对测量活动能考察计量技术机构测量量值的一致程度、考察实验室计量标准的可靠程度,检查各计量技术机构实验室的检定准确度是否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通过比对也能够考察各实验室计量检定人员技术水平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发现问题、积累经验。

国家计量院参加国际计量局和亚太区域计量组织组织实施的比对且测量结果在等效线以内,比对结果可以作为各国计量院互相承认校准及测量能力的技术基础,测量能力得到国际计量局认可,其校准和测试证书在米制公约成员国得到承认。

国家实验室按照政府协议参加双边或多边比对且结果满意,可以按协议条款在一定条件下互认证书。

国内比对的目的是加强对国家计量基、标准的监督管理,提高我国计量基、标准的水平,确保量值正确、一致、可靠。

参加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比对且测量结果在等效线以内,比对结果可提供给各种认证、认可、考核评审,作为实验室能力的有效证明。

尤其,当无法向上一级计量标准溯源时,可以采用比对的方式,考察计量器具计量性能的量值一致性。

能力验证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评价实验室和检查机构技术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与现场评审构成了互为补充的两种能力评价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外部质量保证活动,也是内部质量控制程序的补充;能力验证结果是CNAS 判定申请认可实验室/检查机构和获准认可实验室/检查机构维持其技术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

比对试验结果评定方法

比对试验结果评定方法

比对试验结果评定方法一、比对试验的方法和要求1、实验室间比对:采用各个参加实验室分别测试同一个肓样的某个量值来实现的,对肓样的要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空间变化稳定性要好,确保各实验室测试结果期的差异中尽可能不包含肓样变化的影响。

比对可以是双边的可以是多边的,除了xx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能力验证组织外,一般进行实验室间的比对,在选择比对的实验室中尽能包含其测量不确定度明显低于3倍或3倍以上,比对也可在具有相同或基本相同测量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的实验室间进行。

2、不同人员之间的比对试验:采用比对样品稳定,具有足够的分辨力;用同一台仪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测试。

留样再试的物品,要求存留试样性能稳定,具有足够的分辨力,前后两次采用相同测量方法、测量设备、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两次测量期间相隔在一个月以上。

二、比对结果的评定方法(计算比率值Ea来进行评定)1、参加实验室间比对结果可参照能力验证结果的评定方法: (1)其中,XL——本实验室测量值;XR——指定实验室测量值;UL——本实验室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置信水平95%);UR——指定实验室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置信水平95%)。

2、如果参加比对实验室中不包含指定实验室,比对双方的测量不确定度相同或基本相同,设比对双方的不确定度均为U,这时如只找到一个实验室进行对比,则: (2)其中,YL——本实验室测量值;YR——另一实验室测量值;如找到了多个实验室参加比对,则: (3)其中,为多个实验室测量值(包括本实验室的测量值)的平均值,n为包括本实验室在内的参加实验室的个数。

3、本实验室不同人员之间或留样在再试的比对试验则: (4)其中,X1——第一组人员的测量值;X2——第二组人员的测量值。

4、当产品标准或试验方法标准由规定人员之间或实验室间的实验允差值时,设标准规定的允差值为W,则: (5)5、如参加比对的实验室(含本实验室不同人员之间或留样再试的比对试验)给不出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只能给出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即测量仪器经检定合格的准确度指标)而且其最大允许误差相同或基本相同(设为±△),这时上述公式中的U可以用2(△/)代替〉。

【管理精品】能力验证规则

【管理精品】能力验证规则

能力验证规则1.前言1. 1文件规定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以下简称:认可委员会下,英文缩写:CNAL)能力验证的规则。

1. 2本文件参照ISO/IEC有关指南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PLAC)的相关要求制订。

1. 3能力验证是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评审技术的重要补充,是判断和监控实验室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实验室通过外部措施补充其内部质量控制方法的技术;同时,能力验证还是维持认可机构间国际互认的基础之一。

为了进一步推动和提高我国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认可委员会的实验室认可活动,特制定本规则。

2.适用范围本规则适用于认可委员会的能力验证活动。

规则中阐述了认可委员会对其认可的实验室以与申请认可的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活动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并对认可委员会在组织、选择和使用能力验证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做出了规定。

3.引用文件3.1 ISO/IEC导则58:1993《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认可体系运作和承认的通用要求》3.2 ISO/IEC指南43:1997《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3.3 ILAC-G13:2000《能力验证计划提供者能力的通用要求》3.4 APLACT001:1998《校准实验室间比对》3.5 APLAC T002:1998《检测实验室间比对》3.6 CNAL/AR01:2002《认可程序规则》3.7 CNAL/AR04:2002《认可标志于认可证书管理规则》4.定义本文件引用ISO/IEC指南2、ISO/IEC指南43以与ILAC G13中的有关术语并采用下列定义:4.1 能力验证: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校准/检测能力。

4.2 能力验证活动:所有与能力验证有关的活动成为能力验证活动。

它包含了能力验证计划、实验室间比对计划和测量审核。

4.3 能力验证计划:某一为确定实验室在某个特殊领域的检测、测量和校准能力而设计和运作的能力验证项目。

4.4 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被测物品进行校准/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和比对

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和比对
不难看出,全部测量结果中大于或小于中位值的测 量结果各为一半。显然,中位置的特点是不受过大、 过小的离群值的影响。
2 标准四分位数间距IQR 由于各实验室之间测量结果的发散,即其标准偏差也会受到离群值的 影响,因此无法直接剔除离群值。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用四分位数间距 IQR来代替标准偏差。 四分位数定义为四分之一位置处的数值,一般可通过四分之一位置两 侧最近的两个测量结果通过内差得到。在高端和低端各有一个四分位 数值,分别称为高四分位数值QH和低四分位数值Ql。
3 Z比分数 对检测实验室间的比对结果一般采用Z 比分数来评估,定义Z比分数为:
Z=|Ylab –中位值| /NIQR 正常情况下,Z值将大致服从正态分 布N(0,1),大多数情况|Z|<1,在 一个良好的系统中,Z评估落在-3<Z >3之外的概率仅为0.3%,所以|Z|≥3 是非常少见的。
返回
用Z比分数评价测量结果时,由于中位值相当于平均值, 在比对中就作为参考值,而NIQR相当于标准偏差,于是 可知Z比分数的最大允许值相当于包含因子k。因此对各 参加实验室所得到的Z比分数的要求为: 当|Z|≤2,由于该结果在95%置信区间,因此该结果满意。 当2<|Z|<3,由于测量结果出现在该区间的概率较小,仅 为5%左右,因此该结果为可疑结果,或成为有问题结果。 当实验室给出的测量结果在该区间内时,应该仔细地检 查他们的测量结果是否存在什么问题。 当|Z|≥3,该结果出现的概率不到1%,为小概率事件,一 般不会发生,故认为该结果为不满意结果,或称为离群 结果。 Z比分数的符号表明测量结果偏离的方向,Z>0表示测量 结果大于中位值,Z<0表示测量结果小于中位值。
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和比对
一 常用的综合性统计量 二 比对测量结果的评价 三 对离群结果原因的分析

能力验证规则

能力验证规则

能力验证规则第一篇:能力验证规则CNAS—RL02能力验证规则Rules for Proficiency Testing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能力验证规则1.目的和范围1.1 为了确保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英文缩写:CNAS)认可的有效性,保证CNAS认可质量,CNAS 依据ISO/IEC 有关标准和指南、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和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PLAC)的相关要求制定本规则。

1.2 本规则阐述了CNAS 能力验证的政策和要求。

1.3 本规则适用于CNAS 认可实验室(含能力验证计划提供者、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和检查机构的活动。

2.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

以下引用的文件,注明日期的,仅引用的版本适用;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

2.1 ISO/IEC 17011:2004《合格评定-认可机构通用要求》2.2 ISO/IEC 指南43《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GB/T15483,IDT)2.3 ISO13528:2005《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中的统计方法》2.4 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CNAS/CL01,IDT)2.5 ILAC-P9:2005《参加国家和国际能力验证活动的政策》2.6 ILAC-G13《能力验证计划提供者的能力要求指南》(CNAS/CL03,IDT)2.7 ILAC-G22:2004《应用能力验证作为对检测能力认可的手段》2.8 APLAC MR001《建立和保持APLAC 多边互认协议的程序要求》3.术语和定义本规则参考ISO/IEC17000、ISO/IEC 指南43 和ILAC-G13 等国际文件中的有关术语并采用下列定义:3.1 能力验证: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校准、检测能力或检查机构的检测能力。

3.2 能力验证活动:用于监控实验室能力的任何实验室间比对或测量审核,例如由国家或区域的认可机构、合作组织、政府、行业组织或提供正式能力验证计划的商业提供者运作的实验室间比对和测量审核。

能力验证规则

能力验证规则

DILAC/AR07:2008 能力验证规则能力验证规则1 前言1.1 能力验证活动是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英文缩写为:DILAC 以下简称国防认可委评价实验室技术能力的重要依据之) 一是判断和监控实验室能力的有效手段。

,,1.2 为了进一步推动和提高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规范国防科技工业能力验证活动,特制定本规则。

2 适用范围2.1 本规则适用于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认可中的能力验证活动。

2.2 本规则规定了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能力验证活动的规则,阐述了国防认可委对获准认可机构和申请人参加能力验证活动的具体要求,并对国防认可委在组织、选择和使用能力验证活动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做出了规定。

3 引用文件3.1 ISO/IEC17000: 2004《合格评定—术语和总则》3.2 ISO/IEC指南43: 1997《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3.3 ILAC-G13: 2000《能力验证计划提供者能力的通用要求》3.4 APLAC T001: 1998《校准实验室间比对》3.5 APLAC T002: 1998《检测实验室间比对》3.6 DILAC/AR01: 2008《实验室认可程序规则》3.7 DILAC/AR04: 2008《认可标识与认可证书管理规则》4 定义4.1 能力验证: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检测和/或校准能力。

4.2 能力验证活动:所有与能力验证有关的活动称为能力验证活动。

它包含能力验证计划、实验室间比对计划和测量审核。

DILAC/AR07:2008 能力验证规则4.3 能力验证计划:某一为确定实验室在某个特殊领域的检测、测量和校准能力而设计和运作的能力验证项目。

4.4 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被测物品进行检测和/或校准的组织、实施和评价。

4.5 实验室间比对计划:某一项具体运作的实验室间比对项目。

4.6 测量审核:实验室对被测物品进行实际测量,将测量结果与参考值进行比较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为了判定能力验证/实验室内比对的结果,识别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
采取措施进行改进,特制定此规程。
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能力验证/实验室内比对结果的判定。
3 责任者:技术负责人、化验员
4 程序:
4.1 常用的内部比对实验方法
常用的内部比对实验方法有:盲样检测、留样检测、标准物质检测、人员比对、仪器比对、
方法比对等。
盲样检测可以检验人员的技能水平、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性能、实验室耗材、检测方法、实验
室环境条件等能否满足提供准确数据的要求。
留样检测是检验实验室检测工作质量是否持续稳定的一种方式,通过对样品的再次测定检
验,检测工作质量是否有波动,以便采取必要的预防和纠正措施。留样检测的前提是样品的性
质必须稳定,含量不发生任何变化,留样检测不能识别实验室的系统误差。
标准物质可以用来校准实验室仪器、验证检测方法、识别实验室误差。标准物质检测是检测
工作质量保证的标准,是实验室不可缺少的内部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
检测人员的能力和经验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的首要前提,人员比对是检验人员技能水平的最
好方法,但是不能识别实验室的系统误差。
检验新增仪器设备能否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对检测结果造成多大影响,最好的方法是做仪
器比对实验。
通常情况下实验室会执行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但在某种特定的场合或特殊的条件下,实验
室也许会使用非标方法,选定的方法或新建立的方法是否适用于预期的用途,就必须对这些方
法进行验证,方法比对是常用的验证方式之一。
盲样检测、有证标准物质检测可以用来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留样检测、人员比对、仪器
比对可以检验检测结果的再现性,方法比对可以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检测方法的有效性,
实验室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内部比对实验方法。实验室尽量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实验室
内部质量控制活动,盲样检测、人员比对、仪器比对、方法比对如果不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只
能检测2组数据有无显著性差别,不能直接检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果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
行验证,有助于识别实验室的系统误差,分析发生偏差的原因,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
4.2 实验室内部比对实验的评价
4.2.1 采用检测方法的再现性限进行评价
一些检测方法标准依据各实验室共同实验结果提供了方法的现现性限R,当样品的标准值没
有置信区间时,可选择检测方法的再现性限进行比对结果的评价。
将样品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与标准值(已知值、参考值、有证参考值、公议值等)比较,如果
两者之差不大于方法再现性限R,此结果为满意结果。
4.2.2 通过计算En值进行评价
当实验室能提供样品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时,可根据标准值的不确定度,采用En值进行评
定。|En|≤1时,比对结果满意;|En|>1时,比对结果不满意。En值评价方法特别适用于检测
方法无允许差的情况下实验室对检测结果质量进行的评定。

En2221UUXx (1)

式中:x—样品测定结果;X—标准值;U1—样品测定结果不确定度;U2—标准值不确定度。
如果没有对测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或受实验室不确定度评定水平的限制,不能够对
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准确的评定,会导致En值评价方法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可
以将上述公式进行简化或变形。
4.2.2.1 采用标准值不确定度和平均值标准偏差
用测定结果平均值标准偏差s/n(A类不确定度)代替(1)式中U1,此判定方式比(1)
式严格。

E
n221UsnXx
(2)

式中:n-样品平行测定次数;s-样品测定结果标准偏差;U-标准值不确定度。
4.2.2.2 采用标准值不确定度
假设(1)式中U1=0,只采用标准值不确定度进行计算,此判定方式比(1)、(2)式更严格。

E
nUXx (3)

当|En|≤1时,|x-X|≤U。即:只测定值于标准值的差值不大于标准值的不确定度,比对结
果就为满意。
4.2.2.3 采用标准值和平均值标准偏差
当标准值为另一组测定结果的均值,且2个均值的标准偏差已知,不确定度未知时,用2
个均值的标准偏差代替(1)式中的不确定度,此判定方式比(1)式严格。

En22221111snsnXx (4)

式中:n1-样品平行测定次数;s1-样品测定结果标准偏差;n2-标准值平行测定次数;s2-标准值
测定结果标准偏差;
硫酸铵样品中游离酸含量实验室内部比对评价结果见表1,|En|>1,说明测定值于标准值有
差异,比对结果不满意。
表1 硫酸铵样品中游离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评价(En值法)

项目 游离酸测定结果/% /x% s/% En
评价
结果
X1 X2 X3 X4 X5 X6

测定值 0.021 0.019 0.020 0.020 0.021 0.020 0.020 0.0008
1.06 不满意
标准值 0.022 0.022 0.023 0.021 0.022 0.022 0.022 0.0007

4.2.3 采用t检验法进行评价
当测定样品的标准值没有不确定度时,或有2组测定数据,每组数据有多个平行测定结果时,
可使用t检验法进行评价。
4.2.3.1 平均值于标准值比较
将测定的平均值与标准值比较,按下式计算。

tnsx|| (5)

式中:x-样品测定结果平均值;-样品标准值;s-样品测定结果标准偏差;n-样品平行测定
次数。
若t计算>t表,测定结果与标准值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比对结果不满意;若计算t计算≤t表,测
定结果与标准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比对结果满意。
4.2.3.2 2个平均值比较
当测定方法没有再现性限作参考,且2个均值的不确定度未知,检查2个均值是否存在显著
性差异,可选用t检验法进行判断,此法可信度较高。
首先求2个均值的精密度有没有大的差异,可用F检验法进行判断。

F=22小大ss (6)
式中:s大-2组数据中标准值偏差大的数值;s小-2组数据中标准偏差小的数值。
若F计算≤F表,继续用t检验法(7)式判定;若F计算>F表,说明2组结果中的精密度有显著
性差异,比对结果不满意,应查找原因,进行改进。

t=212121||nnnnsxx合 (7)

s合=2)1()1(21222211nnsnsn (8)
式中:1x-第1组数据平均值;2x-第2组数据平均值;1s-第1组数据标准偏差;2s-第2组数
据标准偏差。
硫酸铵中游离酸含量实验室内部人员比对评价结果见表2,F计算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用t检验法进行检验,t计算>t表,说明2个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比对结果不满意。
表2 硫酸铵中游离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评价(t检验法)
项目

游离酸测定结果/%
/x

% s/% F计算 F表95%置信度 t计算 t表95%置信度 评价结果

x 1 x2 x3 x4 x5 x
6

人员甲
0.021 0.019 0.020 0.020 0.021 0.020 0.020 0.0008 1.31 5.05 4.62 2.62 不满意

人员乙
0.022 0.022 0.023 0.021 0.022 0.022 0.022 0.0007
4.2.4 采用z比分数法评价
Z比分数法这项统计技术使用中位数估计样本总体平均值,标准化四分位距度量样本数据的
分散性,一般用于能力验证的结果评价。|z|≤2时,比对结果满意;2<|z|<3时,比对结果有
问题(结果为可疑值);|z|≥3时,比对结果不满意(结果为离群值)。实验室内部比对可以在
人员比对、仪器比对时使用,前提是必须取得足够的数据(单一样品有多组数据,每组数据有2
个平行测定结果或分割水平样品有多组数据时),以此来检验人员(或仪器)2次平行测定结果
的重复性和检验人员(或仪器)的总体偏差。

标准化和:S=221xx (9)

标准化差:D=2||21xx (10)
式中:x1-平行测定结果的第一个数值;x2-平行测定结果的第二个数值。
人员(仪器)间的z比分数:

zB=7413.0SIQRS)()中间值(S (11)
人员(仪器)内的z比分数:
zW=7413.0DIQRDD)()中间值( (12)
式中:IQR-四分位间距,是25%位数与75%位数之差。
尿素中总氮含量的实验室内部人员比对评价见表3,所有的|zB|<2,说明检测人员之间
测定结果的再现性比较好,没有可疑值和离群值。|zW|<2时,说明检测人员内部平行测定结果
的重复性比较好,没有可疑值和离群值,比对结果满意。
表3 尿素中总氮含量测定结果评价(z比分数法)

编 写 审 核 批 准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