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间比对与能力验证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间比对与能力验证程序
1.目的
通过参加实验室之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综合考察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为无法溯源的检测设备提供测量结果可靠性证据,确定新的检验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增强客户对本中心的信任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中心参加由上级及本单位组织的或本中心组织的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
3.定义
3.1 实验室间比对(以下简称试验):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被测物品进行校准/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的活动。
3.2 能力验证: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活动,它是为确定实验室进行某项特定检测的能力以及监控其持续能力而进行的一种实验室间比对。4.职责
4.1 质量管理科负责制定试验计划,检测科室负责实施,质量管理科和检测科室共同组织试验并对结果进行评定。
4.2 相关检测科室参加试验,按规定报送试验结果。
4.3 质量负责人批准试验计划和试验结果报告。
5.工作程序
5.1 质量管理科负责制定试验计划
每年1月,质量管理科制定试验计划,包括参加外单位组织的试验和本中心组织的试验。计划内容: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技术方案(实验项目或实验参数,实验样品,测量仪器,测量条件,测量方法,数据处理,结果评定方法
等)、参加单位、计划进度、经费预算。计划由质量负责人批准后执行,相关检测科室负责实施。
5.2 参加由外单位组织的试验
5.2.1 省疾控中心组织的本中心开展的检测项目本中心都应参加,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时,应由质量管理科报请中心主任批准。
5. 2.2 兄弟单位组织的试验由质量管理科会同相关检验科室协同商议是否参加,报请质量负责人批准执行。
5.2.3 检验科室接到样品后,按试验方案的要求进行试验并报送结果,以本中心名义参加的试验,报送材料由质量管理科审阅并存档,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发送;以检验科室名义参加的试验由检验科室科长审批发送,备份送质量管理科存档。
5.2.4 质量管理科对本中心的试验结果进行评定,当试验结果判为不满意时,质量管理科及时向质量负责人报告,并按本中心程序文件《纠正措施程序》和《预防措施程序》进行纠正。
5.3 本中心组织的试验
5.3.1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5.3.1.1 按《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2001版要求,质量管理科每年组织对本市各县、区及本中心有关检验室进行一次检验质量控制考核。5.3.1.2 根据本中心年度工作目标及考评办法,质量管理科准备考核样品并在质控前开会布置质控内容及有关要求,将考核样品分发给各县、区、及本中心检验室。
5.3.1.3 各参加单位按预定方案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报送质量管理科。5.3.1.4 质量管理科对报送结果进行整理、统计、评价,考核通报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发参加考核单位。
5.3.1.5 当本中心检验室的考核结果被判为失控时,质量管理科应及时向站质量负责人报告,并组织有关检验室查明原因,进行纠正。具体参见《纠正措施程序文件》和《预防措施程序文件》。
5.3.2 检测结果双边比对
5.3.2.1 本中心和参加考核的单位对某一批样品或同一对象分别进行检测,进行结果比对。特别是当检测必要的设备无法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时,通过检测结果双边比对来确认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5.3.2.2 质量管理科对本中心检测结果和参加考核单位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给出评价意见。当双边比对不一致时,质量管理科合同检验科分析原因,提出今后的工作建议,并向站质量负责人报告。
5.3.3 采用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用相同或不同的方法进行重复检验、对保留样品的再检验等方法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5.4 本程序所产生的记录,由质量管理科立卷存入质量记录档案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类,档案资料保存期不少于三年。
6.相关的体系文件
6.1 HJK/CX 03 纠正措施程序
6.2 HJK/CX 04 预防措施程序
6.3 HJK/CX 10 非标准检测方法的评审程序
6.4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2001年版)
7.质量记录表
7.1 HJK/JL-28 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计划表。
7.2 HJK/JL-08 不合格项报告的控制和纠正记录表
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是获得准确临床检验报告的关键环节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获得准确临床检验报告的关键环节
临床检验报告在临床诊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临床医生及患者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但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误区是:"检验报告是检验科出的,检验科理应对结果的准确性负责。"
随着近年来检验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使我们逐步认识到,要实现准确,及时,完整的临床检验报告的质量目标,实验室质量管理要覆盖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环节,而分析前质量控制,虽然处在检测标本入科之前的环节,但却恰恰是最重要的环节。据有关资料分析,分析前所产生的误差占整个实验误差的70%~80%,并且这种误差是检验仪器、试剂、质控品等无法解决的。
下面,我们就具体来谈一谈分析前质控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首先,让我们来按照时间的顺序,界定分析前环节。从临床医生开出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启动时终止的步骤,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标本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进行传输。这一系列的步骤都是分析前环节。如果说,一次检验分析,反映的是患者在特定病理生理时刻的特定标本的特定检测指标的定量或定性结果的话,那么,控制检测前的所有的变量,是获得一次准确检测结果的前提。这就是分析前质控的内容。
卫生部临检中心2012年就分析前质量控制,制定了分析前质量指标,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检验项目的申请是否适当有效;患者和标本信息识别;采集标本的操作符合规范要求;标本运输与接收的操作符合规范要求。每个部分中又相应制定了多个评估指标,比如,检验项目的申请是否恰当有效就包含:1.医嘱录入错误率;2.申请医生的身份不明确率;3.申请科室信息错误率;4.申请不易识别率;
5.申请单上患者信息错误率五个指标。不难看出,分析前环节的实施者是临床医护人员及患者。是检验科之外的环节。最重要的环节,却是最难控制的环节,那么要做好这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检验科与临床之间的密切配合和沟通必不可少。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认为下列这几方面是必须要沟通和合作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