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人的生命意识

中国古代诗人的生命意识
中国古代诗人的生命意识

河北联合大学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号:201114040215

姓名:***

中国古人生命意识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

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

这是执著;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

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

一番选择,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对生

命的不同追求,就有不同的生命意识。

古人有人生短促的生命意识,高扬的个体生命意识,及时行乐

表面背后自我意识的觉醒等,但是从古至今有一点是不变的-----个人的生命意识始终逃离不开社会背景的影响。

初唐,国家繁盛,百姓富足,生活安逸,在这种大国的气势下,唐人的精神是积极向上、斗志昂扬的,在唐诗里,他们滤掉个人的

忧伤,积极融入社会,对自己的仕途和国家的前途都有着极大的信心,因此诗人笔下都是明快的,如王维的“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

江北送君归”友人已乘船而去,诗人眺望大江两岸,桃红柳绿,碧

草如毡,春光明媚,心中感到无比的依恋不舍之情,就如同眼前的

春色,一同随友人而去,同时诗人以春色化解了自己的忧伤之情。

唐代诗人也逃脱不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命运,出则入仕,“齐家治国

平天下”,这是中国文人的宿命。苏东坡的一生也曾风光过,“大

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曾位及人相,也曾低落过,被

贬闽南,方有“日啖荔枝三百颗”的闲情雅兴。这种大开大合的人

生历程,使得苏轼也只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柳永,天

纵其才,却不能为当权者所用,只能在醉生梦死的边缘挣扎,“杨

柳岸,晓风残月”何其凄婉。我们只能感受到他们那一时的生命意识,没有哪个人就是那种意识的对号入座,在他们身上有很多矛盾

和冲突,也有他们自身情绪上的“维恒”。他们的思想是复杂的,

他们的生命意识也是复杂的,这是个人历史的不可逆转性造成的。

在南宋,词人们就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思想,抵抗外敌,收复失地,维护大宋。于是有岳飞、辛弃疾抗金,只是希望越大,当希望

破灭时失望越大。这两个抗金的代表人物,一个以死来增添了《满

江红》中的悲愤,一个则清醒地看着王朝的衰败,“塞马空肥”。

当他们认识到现实的残酷时,意识也变得消沉,于是有归隐,不仅

是人的归隐,也是心的归隐,终日不谈国事,放逐于山水田园之间。

生命意识,听者一听难免感慨万千,一下子有种思接千载,神游八荒的感觉。古之有楚,楚有屈原,一代《天问》,流传千古,有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就有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那种超越时空的孤独和凄凉的悲壮;有东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有鹤梅老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种超越世俗,物我两忘,归返自然的人生境界;有诸葛孔明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有范文正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种生为苍生,福为社稷的胸怀、理想和气魄;有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就有辛弃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那种征战沙场,保卫边疆,以及守疆拓土的雄心壮志,更有一种英雄迟暮,壮志未酬的恨。

古人诗中的生命意识内涵丰富,其核心价值取向是更看重生存的价值。虽然带有情感化,是时代造就的被迫无奈的产物,但是它影射的社会内涵广泛,包容面广。诗篇中建功立业的抱负,对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悲叹以及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使魏晋时代的文人士子自我生命意识得到强化,他们寻找到了人生出路,同时促使了建安时期慷慨任气、悲凉为美的文风的开创。总之,中国古代诗人的生命意识使后世文人发现了自我,重感情欲望,重个性表现,使他们更能将解放自我的精神注入诗歌创作中,为中国诗歌发展演变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古代诗人词人简介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在今甘肃静宁,出生于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青年时期曾经游历各地,结识了许多朋友。李白才华横溢,博学多才,精通剑术,一心想为国家建功立业。他一生曾两次做官,结果不是遭宦官排挤,就是被皇帝流放,很不得志。他写的诗,风格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很有艺术感染力。后人称李白为“诗仙”。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 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孟浩然(689-740) 今湖北襄阳人。比李白大十二岁,是李白所敬仰的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读书做诗。四十岁时到京城长安考进士,没有考中,非常失意,回家后仍然过隐居生活。他的诗以写田园隐逸生活为主,诗风恬静淡远。著有《孟浩然集》。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虽然生活在北宋王朝比较安定的时期,但他的政治生涯非常曲折。由于他多次反对王安石革新变法,因而大部分时间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做官,他因此有机会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接触社会现实生活,了解民生疾苦,创作出不少被后人传诵的名篇。他的诗气象万千而又精致秀丽,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白居易(772年~846年) 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韩愈(768~824) 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主要成就:提出复兴儒学,反对佛教和道教代表作品:韩昌黎集 柳宗元 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

古代文人雅称(印)

古代文人雅称 中国诗史上有给诗人起“浑名称谓”的习惯,往往以一个“浑名”,或“别称”,或“雅号”,去概括人们对这位诗人特征的认识与把握。在此列举如下: 古代文人雅称: 衡山居士:明代文征明青莲居士:唐代李白东坡居士:北宋苏轼 香山居士:唐代白居易六一居士:北宋欧阳修幽栖居士:北宋朱淑真 石湖居士:南宋范成大后山居士:宋代陈师道千湖居士:南宋张孝祥 芦山居士:宋代张元平易安居士:宋代李清照六如居士:明代唐伯虎 店村居士:南宋刘克庄柳泉居士:清代蒲松龄清真居士:宋代周邦彦 淮海居士:北宋秦观姑溪居士:北宋李之仪更生居士:清代洪亮吉 芹溪居士:清代曹雪芹随园老人:清代袁牧白石道人:南宋姜夔 遗山山人:金代元好问齐东野人:元代张养浩倚松老人:南宋陆游 东皋子:唐代王绩幽忧子:唐代卢照邻已斋臾:元代关汉卿江东生:唐代罗隐 中国古代历史圣人 至圣:孔子(春秋)亚圣:孟子(战国)诗圣:杜甫(唐朝) 词圣:苏轼(北宋)文圣:欧阳修(北宋)书圣:王羲之(东晋) 画圣:吴道子(唐朝)医圣:张仲景(东汉)药圣:李时珍(明朝) 茶圣:陆羽(唐朝)草圣:张芝(汉)史圣:司马迁(西汉) 十七位作家原名 鲁迅:周树人茅盾:沈德鸿周扬:周起应冰心:谢婉莹 萧军:周田军田汉:田寿昌沙丁:杨朝熙艾青:蒋海澄 殷夫:徐柏庭巴金:李芾甘叶圣陶:叶绍钧老舍:舒庆春 丁冷:蒋冰之夏衍:沈端先曹禺:石家宝韬奋:邹思润 阿英:钱杏树 诗癖——萧纲 萧纲(503~551),字世缵,梁简文帝,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初封晋安王,昭明太子卒,立为皇太子,后嗣位。谥曰简文帝,庙号太宗。萧纲六岁能属文,七岁有“诗癖”,是一早慧文学少年。三国魏曹植封东阿王,梁武帝惊叹六岁的萧纲的文才,以曹植比之。 诗杰――王勃 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运城市万荣县)人,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为“王杨卢骆”,号称“初唐四杰”。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中国古代诗人简介及代表作

12.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风格雄奇奔放,前无古人,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清新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达到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高峰。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誉为“诗仙”。大纲选其《古朗月行》《静夜思》《秋浦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行路难》《将进酒》《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中览古》《蜀道难》17首。 13.崔颢hào唐代早期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体验边塞生活,诗风变为雄浑奔放。大纲选其《黄鹤楼》1首。 14.王翰唐朝恃才不羁,诗多壮丽之词,多属边塞风格。大纲选其《凉州词》1首。 15.刘长卿唐朝其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贬谪漂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之情。他善于描写自然景物,风格清雅洗练,接近"王孟",擅长五言,尤工五律,有"五言长城"之称。大纲选其《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首。 16 杜甫唐朝其诗显示唐朝由盛及衰,称为"诗史",思想深厚,境界开阔。以古体、律诗见长,反映民间疾苦,表达爱国之情。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人称为“诗圣”。大纲选其《江畔独步寻花》《赠花卿》《绝句四首》(其三)《绝句二首》(其一)《江南逢李龟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望岳》《旅夜抒怀》《春望》《咏怀古迹》(其三)《蜀相》《登高》《兵车行》《阁夜》《客至》《登岳阳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8首。 18. 岑参唐朝以七言诗见长,后期边塞诗生动夸张,慷慨激昂,表现了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积极乐观精神。作品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语言变化自如,形成了奇峻壮阔的风格。大纲选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首。 19、韦应物唐朝其诗多关心民间疾苦,表达愤世忤wǔ时之作,以描写田园景物者最著名。简淡秀朗,意境高远,语言简洁,风格淡雅,富有诗情画意。大纲选其《滁州西涧》1首把春雨中荒山野渡的景色写

古代诗人别称大全 如李白 诗仙

中国历代诗人的别称(2007-04-16 13:43:09)转载▼ 分类:风情集 1.“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2. 诗圣”杜甫 在形容自己的诗艺时,杜甫曾说过:“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的确,杜甫的七古、五古、七律、五律在唐代都是一流的,古体的七言诗在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在他手里变了格调,在“温柔敦厚”外另开“沉着痛快”一派,五律,杜甫以前用来写艳情、写山水,他却用来写广大的实在的人生,拓宽了诗歌领域。他的五律最多,差不多穷尽了这种体制的变化,七律精于组织,富于变化,七绝虽直抒胸臆,但颇有清新刻画之句。他不大做乐府,但他描写社会生活正是乐府的精神,他的写实的态度也源于乐府。 杜甫是一位集大成者和承前启后的诗人,汉魏的浑朴古雅,六朝的藻丽纤秾、淡远韶秀杜甫无一不备。杜甫之后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的:韩愈跟着他将诗进一步散文化;而又造奇喻,押险韵,铺张描写,逞才使气,是“沉着痛快”的诗,元稹、白居易将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理论化,导引了“新乐府”运动。也是元稹,在为杜甫写的墓志铭中,对杜甫的创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许以最高的地位。两宋诗之冠冕的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宗都以杜甫为祖、金、元、明之诗坛巨擘都是杜甫为之开先。陆游有诗曰:千载《诗》亡不复删 少陵谈笑即追还 尝憎晚辈言“诗史” 《清庙》《生民》伯仲间。 他视人们尊杜诗为诗史为不足,必置于雅、颂之音中犹若诗中之经才好。秦观在《韩愈论》中,将孔子与杜甫同提并论,孔子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总结整理之功可用集大成者来赞,“呜呼,杜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虽未直接称圣,实亦许之矣。到了明代,杜甫已经正是被称为诗圣了。 正是因为杜甫推崇儒家思想,再加上其诗歌的影响,才被后世称为诗圣."圣"在古代是对儒家人物的神化评价和称号.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3.“诗佛”王维 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

古代诗人的生平介绍模板

古代著名诗人的生平资料 陶渊明(365~427) 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 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王维(701?-761) 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不仅如此,王维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别称大全

别称大全: 一讲月令: 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二讲季令: 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三讲节令: 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正月初七:人日。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四讲婚龄: 第一年纸婚第二年棉婚第三年皮婚 第四年花果婚第五年木婚第六年糖婚 第七年毛婚第八年铜婚第九年陶婚 第十年锡婚第十一年钢婚第十二年丝婚 第十三年花边婚第十四年象牙婚 第十五年水晶婚第二十年磁婚

小学生常见古代著名诗人

小学生常见古代著名诗人 诗仙——李白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 仙人”。汉族,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静宁)。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代表作品:《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望 庐山瀑布》《侠客行》《春思》《秋歌》等。 诗神——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故人称“诗神”,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 和《东坡乐府》等。 诗圣——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唐代诗人,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原籍襄阳)。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人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诗佛——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及风格精品名师资料.doc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及风格(格式:作家——人生经历——思想内容——艺术特点) (1)王维——身陷叛军,皈依佛门——前期积极,后期求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人生经历:(公元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因事贬为济州司仓参军。曾奉使出塞,回朝后累官至给事中。安史之乱,身陷叛军,接受伪职。乱平,受降官处分,后官至尚书右丞。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别墅,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思想内容:前期诗歌表现出一种政治理想,积极入世精神。诗豪壮雄阔,内容充实。后期着意表现大自然之美。 艺术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描写景物优美,精工刻画;意境动人,浑然完整,语言高度清新洗练,朴素中有润泽华采。 (2)孟浩然——应试落第,归隐山林——寄情田园,寻求归隐——清远空淡,韵味深长 人生经历:(公元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入长安应进士考落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越,即所谓“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张九龄出镇荆州,引为从事,后病卒。他是不甘隐沦而以隐沦终老的诗人。 思想内容:其山水田园诗,主要反映隐居生活,描写山水田园风景。内容并不丰富。 艺术特点:清远空淡,韵味深长,往往以自然清朗的格调表达深长意韵,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怀,给人一种清纯之美。语言朴实无华,平淡、自然。 (3)李白——供奉翰林,漫游各地,晚年飘泊——揭露黑暗,怀才不遇,向往自由——意境壮阔,想象奇特,真率自然,清新飘逸 人生经历:(公元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今属四川省江油)青莲乡。唐玄宗时供奉翰林。后赐金放还,漫游各地。安史之乱中,曾入永王李璘府,因璘败以“附逆”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思想内容:浪漫主义诗人。深刻尖锐地揭露朝廷的黑暗和统治者的荒淫,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和痛苦,表现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体现刚正不屈的斗争精神。充满火一样的热情和美好的理想,主观感情强烈,个性特征鲜明,向往人生自由,追求个性解放。 艺术特点:往往给人开阔壮美的意境,给人一种积极奋进的勇气,也给人激动心胸的鼓舞。广泛采用民间神话传说,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大胆的夸张,使诗歌洋溢着浓厚的浪漫情调,构成奇幻无穷、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语言往往冲口而出、真率自然、浑然天成,清新飘逸。 (4)杜甫——早年漫游,科场失利,身陷叛军,晚年漂泊——忧国忧民,揭露黑暗,同情百姓——意境壮阔,沉郁顿挫 人生经历:(公元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裘马清狂而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后入长安,困顿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始博得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乱起,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麻鞋见天子,被任为左拾遗,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弃官西行,客秦州,寓同谷,入蜀定居成都浣花草堂。严武镇蜀,荐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次年严武死。即移居夔州。后携家出峡,漂泊鄂湘,死于舟中。 思想内容:盛唐现实主义诗人。真实反映人民疾苦,表达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和关怀;揭露批判统治集团的腐败、昏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描写和表现个人亲情以及朋友情谊,往往和自己的忧时伤世之感紧紧结合在一起;描写祖国河山和自然景物;表现对生活的热爱,特别是一些寄情写景诗,有的渗透着诗人的爱国之情,是内在情感的折射。 艺术特点:善于从生活中选择和提炼典型事件,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深刻地揭示生活本质;善于把个人和家庭的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现实而深刻;在描写事物时体察事物特征非常细致,能鲜明地展示事物特征。语言丰富多彩,雅俗共赏,善于学习前人和民间语言而锤炼出优美的诗歌语言,自然而平易。风格沉郁顿挫。

古代诗人简介范文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中国最早的大诗人。战国时楚国贵族,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后遭放逐,自沉汨罗江而死。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三国时期着名诗人。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诗品》称他为“建安之杰”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汉族,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 、散文家。田园诗派创始人、文学史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田园诗派创始人、有《陶渊明集》。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宋诗人。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曾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山水诗派的开山祖师。 唐朝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着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着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河南新郑,后迁居河南荥阳。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着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 王勃(650或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与杨炯、39、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现存诗作以五言居多,清新流丽 ,朴质自然,对促进五律的成熟作出了贡献。有《王子安集》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性格豪放旷达,喜欢喝醉了酒以后挥笔写诗,被杜甫称为“酒中八仙”之一。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着名的边塞诗人,善于描写塞外风光和征战生活。他的七绝《凉州词》与五绝《登鹳雀楼》都是唐诗和中国诗史上的绝唱。 王昌龄(约698—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年间进士。因担任过江宁丞和龙标尉的职位,后人也称他为“王江宁”或“王龙标”。善于写七言绝句,被人称作“七绝圣手”。有《王昌龄集》。

中国古代诗人

【先秦】主要诗人 屈原宋玉 【两汉】主要诗人 枚乘贾谊司马相如王逸东方朔朱穆王褒刘彻班婕妤赵壹秦嘉班彪班昭班固扬雄张衡蔡邕蔡琰祢衡曹操孔融 【魏晋】主要诗人 曹丕曹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瑀应璩应玚繁钦曹叡嵇康向秀阮籍何邵潘尼潘岳张翰张华张协张载傅玄陆机陆云石崇孙楚左思曹摅陶渊明郭璞刘琨卢谌袁宏 【南北朝】主要诗人 谢惠连谢灵运鲍照谢朓鲍令晖孔稚珪萧衍江淹沈约范云何逊阴铿徐陵庾信江总朱超 唐朝主要诗人 骆宾王(约638—约684) 今浙江义乌人。唐初文学家。从小聪明过人,才华出众,曾经当过侍御史,这在当时算是很大的官了,可当了没多久就得罪了很多人,进了监狱。获释后,被贬到浙江临海当县丞。擅长写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笔调高昂,风格雄放。与当时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合称“初唐四杰”。 李峤(约645—约714) 今河北赵州赞皇人,唐朝诗人。唐高宗时考中进士,先后见过高宗、武后、中宗三朝皇帝,当过中书令。他的诗多数以风、月、雨、露为题材,语言清新,讲究声律,当时很有名气。 贺知章(659-约744) 今浙江萧山人,唐朝诗人。他性格狂放,喜欢喝酒,自称“四明狂客”,是李白的好友。武则天女皇期间考中进士,当过太子宾客、秘书监等官,晚年退休还乡后当了道士。少年时就以写诗而闻名,特别擅长写景诗和咏物诗。他的诗清新通俗、意境优美。他的书法也很有名,草书和隶书写得特别好。 王之涣(688-742) 字季淩,今山西太原人。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做过县主薄、县尉等小官,由于遭人诬陷,一度放弃当官,四处漫游。他的诗与高适、岑参、王昌龄齐名,风格也相似,内容大多描写边塞风光,表现出热情进取的人生观。 孟浩然(689-740) 今湖北襄阳人。比李白大十二岁,是李白所敬仰的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读书做诗。四十岁时到京城长安考进士,没有考中,非常失意,回家后仍然过隐居生活。他的诗以写田园隐逸生活为主,诗风恬静淡远。著有《孟浩然集》。

中国古代30位著名诗人概述

要求:1.用记号笔标注重点,熟知著名诗人的生平,归纳常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2.一周内容,每天积累六位诗人概述。 中国古代30位著名诗人概述 (1)陶渊明——先做几年小官,后辞官隐居——田园风光,平常生活——朴素真挚,悠然冲淡 人生经历:陶渊明(365—427),东晋末年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祖父做过太守,父亲早死。曾几度出仕,担任过江州祭酒、彭泽令等小官职。自觉深受羁缚,后坚决脱离官场,归隐田园,直到病故。 思想内容: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作品主要表现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作为劳动者的喜悦,如《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和第三首《种豆南山下》。还有的诗写他的社会理想,如《桃花源诗》。 艺术特点:语言朴素,善用白描手法,情感真挚自然,意境优美,情致悠然冲淡。 (2)骆宾王——仕途受挫,起而造反——建功立业,怀才不遇——擅长铺陈,圆熟流转 人生经历:骆宾王(约638—?),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骆宾王和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号称“初唐四杰”。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父死后,早年生活贫困。仕途上历经挫折和失败,后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骆宾王参与其中。兵败,骆下落不明。 思想内容:曾久戍边城,写了不少边塞诗,抒写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或写边塞生活的亲切见闻。而《咏蝉》,则借蝉自喻,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艺术特点:五律工整精练,尤擅七言长歌,排比铺陈,圆熟流转,或被誉为“绝唱”。 (3)王勃——少时家贫,出仕废官——怀乡送友——意境开阔,清新质朴 人生经历:王勃(约650—676),字子安,唐代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青年时代就迫于家贫,道未成而受禄。出仕以后,又两次因事废官,一生处于下位。最后溺水,受惊而死。 思想内容:王勃的诗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别薛华》《重别薛华》等五律都以感情真挚动人。《山中》《临江二首》等五言绝句,则通过写景抒发深沉的怀乡之情。明代胡应麟认为王勃的五律“兴象婉然,气骨苍然……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 艺术特点:所作诗意境开阔,清新流畅,质朴自然,是新旧诗风过渡的标志。 (4)陈子昂——慷慨任侠,株连下狱——忧国忧民,生不逢时——激情奔放,刚健质朴 人生经历:陈子昂(659—700),字伯玉,唐代文学家,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随武攸宜击契丹,对边防颇有些远见。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 思想内容:其边塞诗表现洞察国家安危的远见,关怀人民疾苦的热情。既有对将帅无能、统治者穷兵黩武

古代文人雅称

古代文人雅称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古代文人雅称: 东皋子(唐·王绩)青莲居士(唐·李白)六一居士(宋·欧阳修) 姑溪居士(宋·李之仪)幽忧子(唐·卢照邻)东坡居士(宋·苏东坡)香山居士(唐·白居易)柳泉居士(清·蒲松龄)已斋臾(元·关汉卿) 淮海居士(宋·秦观)幽栖居士(宋·朱淑贞)衡山居士(明·文征明)江东生(唐·罗隐)石湖居士(宋·范成大)易安居士(宋·李清照)芹溪居士(清·曹雪芹)随子(唐·陆龟蒙)更生居士(清·洪亮吉)随园老人(清·袁牧)白石道人(清·姜夔)遗山山人(金·元好问)齐东野人(元·张养浩)倚松老人(宋·陆游) 古代着名圣人: 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武圣(关羽)词圣(苏轼) 医圣(张景中)史圣(司马迁)棋圣(黄龙士)诗圣(杜甫) 至圣(孔丘)亚圣(孟轲)画圣(吴道子)曲圣(关汉卿) 文圣(欧阳修)茶圣(陆羽)酒圣(杜康)兵圣(孙武) 药圣(李时珍)乐圣(李龟年) 男女年龄雅称: 襁褓(不满周岁)孩提(2至3岁)龆年(8岁)幼学、垂髫(10岁)及笄(女子15岁)破瓜(女子16岁)羽冠(男子20岁)而立(30岁)不惑(40)半百、知命、天命(50岁)艾老(50岁以上) 花甲、耳顺(60岁)古稀(70岁)杖朝、耋(80岁)米寿(88岁)九秩、耄(90岁)期颐(100岁)茶寿(108岁)百十(110岁)土寿(120岁) 民间四大爱情传说:《白蛇与许仙》《孟姜女寻夫》《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我国“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 我国四大史书:《春秋》(吕不韦)、《左传》(左丘明)、《国语》(左丘明)、《战国策》(刘向)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苏轼、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北宋文坛四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明江南四才子:唐伯虎文征明周文宾祝枝山 当代散文四家:杨朔秦牧魏巍刘白羽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骞(前四人又被称为“苏门四学士”) 世界十大文豪:荷马(古希腊)但丁(意大利)歌德(德国)拜伦(英国) 莎士比亚(英国)雨果(法国)泰戈尔(印度)列夫·托尔斯泰(俄 国)高尔基(前苏联)鲁迅(中国)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孽海花》《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老残游记》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中国)哥白尼(波兰)拉伯雷(法国)何塞·马蒂(古巴)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法国)欧·亨利(美国)契诃夫(俄国) 中国古典十大悲剧:《窦娥冤》(元·关汉卿)《赵氏孤儿》(元·纪君祥)《精忠 旗》(明·冯梦龙)《清忠谱》(清·李玉) 《桃花扇》(清·孔尚任)《汉宫秋》(元·马致 远)《琵琶记》(明·高则诚)《娇红记》 (明·孟称舜) 《长生殿》(清·洪升)《雷锋塔》(清·方成培)中国古典十大喜剧:《救风尘》(元·关汉卿)《西厢记》(元·王实甫) 《看钱奴》(元·郑廷玉)《中山狼》(明·康海) 《墙头马上》(元·白朴)《李逵负荆》(元·康进云) 《幽闺记》(元·施君美)《绿牡丹》(明·吴炳) 《玉簪记》(明·高濂)《风筝误》(清·李渔) 1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中国历代著名诗人一览表

中国历代着名诗人一览表 巍巍中华五千年出现了数不清的风流人物和诗词名家,每个朝代都有其代表性的人物和作品,下面就跟随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都有哪些着名的诗人吧。还可以点击相应链接查看其代表作品,希望对您鉴赏古文化有所帮助! 一、先秦至隋 1、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中国最早的大诗人。战国时楚国贵族,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后遭放逐,自沉汨罗江而死。 2、荆轲(?—前227),战国时卫国人。卫人称为庆卿,燕人称为荆卿、荆叔。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不中,被杀。 3、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击败。 4、刘邦(前256或前247—前195),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王朝建立者。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 5、刘彻(前156—前87),即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介绍及代表作】 6、李延年(?—约前90),中山(治今河北定州)人。汉音乐家,善歌,又善创新声。 7、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

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官至丞相,封魏王。 8、刘桢(?—217),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五言诗在当时负有重名。 9、徐干(171—218),字伟长,北海(治今山东潍坊西南)人。东汉末哲学家、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10、曹丕(187—226),即魏文帝。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公元220—226年在位。 11、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三国时期着名诗人。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诗品》称他为“建安之杰”。 12、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13、左思(约250—约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文学家。相传左思写成《三都赋》后,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14、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诗品》中称他为“隐逸诗人之宗”。 15、吴隐之(?—414),字处默,濮阳鄄城(今属河南)人。曾

中国古代诗人简介及代表作

中国历代诗人简介及其代表作 1. 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诗歌充满追求进步的生活热情和深厚的爱国感情,表现 了他憎恶黑暗、坚持正义的高洁人格。想象丰富,辞藻绚烂,常用大胆幻想和夸张的手法,融化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构成雄奇壮丽的境界,富于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大纲选其《离骚》(节选)和《湘夫人》2首。 《离骚》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长声叹息而泪流满面啊,为老百姓多灾多难而哀伤。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丧。 ③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方枘圆凿自然不能结合啊,道路不同哪能有相同的思想。 ④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啊,古圣先贤都认为应该是这样。 ⑤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将我长长的佩带延长。清香和污臭杂糅在一起啊,唯独我明洁的品质没有毁伤。 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啊而且习以为常。肢解我的身体我也不会变心啊,又有谁能改变我的志向 2. 曹操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一其诗或反映汉末动乱现实,或抒发个人宏大抱负。情感深 沉,慷慨悲凉。大纲选其《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3首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 短歌行 3. 曹植东汉末期,三国初期魏国其诗前期大都表现游乐生活和建功立业的政治抱 负,后期作品则充满愤激情绪,有的还能反映人民疾苦。笔力雄健,辞采华茂,在学习 乐府民歌的基础上,讲究形式美,对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大纲选其《七步诗》七步 诗 g en g l u s h u q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 陶渊明东晋人其大量田园诗描绘农村风光和劳动情景,流露出对污浊社会的憎 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风格平淡自然,韵味隽永。语言简洁含蓄,深厚而富有意境。 大纲选其《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3首。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y打

最新[古代文人的雅称]我国古代文人别号大全.doc

【主持词大全】 别号,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别称。以下是为你带来的我国古代文人别号大全,希望对你有帮助。 常见别号 五柳先生--晋·陶渊明青莲居士--唐·李白 香山居士--唐·白居易东坡居士--宋·苏轼 六一居士--宋·欧阳修幽栖居士--宋·朱淑贞 九华山人--唐·杜荀鹤半山老人--宋·王安石 山谷道人--宋·黄庭坚淮海居士--宋·秦观 白石道人--宋·姜夔石湖居士--宋·范成大 后山居士--宋·陈师道芦山居士--宋·张元平 易安居士--宋·李清照清真居士--宋·周邦彦 衡山居士--明·文征明六如居士--明·唐寅 温陵居士--明·李贽柳泉居士--清·蒲松龄 称“居士”的 青莲居士——李白(唐代大诗人) 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诗人) 耐辱居士——司空图(唐诗人) 乌伤居士——傅翕(南北朝梁善慧尊者) 莲峰居士——李煜(南唐后主) 龙丘居士——陈慥(北宋诗人) 无尽居士——张商英(北宋名相) 姑溪居士——李之仪(北宋文学家)

山谷居士——黄庭坚(北宋文学家) 半山居士——王安石(北宋文学家) 范仲淹居士——范仲淹(北宋政治文学家) 斜川居士——苏过(北宋文学家) 翠微居士——薛绍彭(北宋书法家) 一佛居士——郑侠(北宋文学家) 鹿门居士——米芾(北宋书法家) 草堂居士——魏野(北宋诗人) 六一居士——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东坡居士——苏轼(北宋文学家) 淮海居士——秦观(北宋词人) 后山居士——陈师道(北宋官员、诗人。) 清真居士——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 至游居士——曾慥(北宋末、南宋初) 稼轩居士——辛弃疾(南宋词人) 彝斋居士——赵孟坚(南宋画家) 简斋居士——陈与义(南宋词人) 芦川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 石林居士——叶梦得(南宋词人) 后村居士——刘克庄(南宋文学家) 深宁居士——王应麟(南宋学者) 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中国古代十大诗人

中国古代十大诗人 (1)屈原: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楚人。主要诗作《离骚》、《九歌》、《九章》。 屈原(前339?~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 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生平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全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 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2)曹植:三国魏诗人,字子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现存诗约80首,其中“七步诗”广有影响。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少有文才,善为诗文。三国魏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失宠。遭忌于兄丕。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二十五年,操死,丕废汉称帝,使就国。黄初二年(22),贬爵安乡侯;改封耶城侯;三年,徙封东阿;四年,徙封雍丘王。太和元年(227),丕死,曹睿即位,徙封浚仪;六年,封为陈王,郁郁而死。溢曰思,世称“陈思王”。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而死,年四十一岁。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这时期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有不少作品能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反映出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辞情慷慨,语言刚健。后人以“建安风骨”称誉这些作品俊逸刚健的风格。但有些篇章表现了消极出世的思想。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等。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帝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颇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之作,如《白马篇》、《吸鲤篇》等,亦有少数关涉社会、反映动乱残破现实的作品,如《送应氏》等,另有不少美邀游、叙酣宴之什。后期作品,诗如《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七步诗》、《泰山梁甫行》,文如《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赋如《洛神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