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通识课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变能力。 • ──保持身心健康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 ──养成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
命传统、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 • ──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树立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 观念。 • ──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树立科学精神,形成创新思维习惯,充分发展个性、自主 性和独创性。 • ──陶冶人文精神,正确认识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增进 国际理解。
6-
地方与学校课程
10-
周课时 累计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学年课 时累计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
在作为方法的科学技术与作为人类生活 与行动目的的价值观之间建立平衡。
知识与技能目标三要素 体验性目标
能力与方法目标 五要素 技制能度性层目标
美国学者布赖恩·霍尔姆
和日本学者扇谷尚的课 改革思想
原苏联学者卡斯思的
《苏联学校教学内容和 学方法的改革》
英国学者J. B.英格拉
《综合课程的作用
西德学者 D·瓦特卡姆泼 《国际课程发展比较简 》
新课程特点:三项目标
行为目标 展开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
表述方式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评价, 但这种表述方式不便于用来表述学生在个性 和创造性以及其他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发展。
• 体验性目标
•
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
反映(认同)──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
•
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
课程改革培养目标
形成不同素质
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为优先目标 与价值观
能力(过程) 与方法
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能力、 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目标
加快发展步伐 关注质量的提高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改革的 总体规划 进行工作
进一步加强 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环节 、重要措施 、艰巨任务
着眼于经济社会 发展的现实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 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整体提高教育质量
面对新世纪的 紧迫挑战和经济全 球化的发展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理解 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逐步扩大知识范围。
能力与方法要素
• 能力与方法作为体现能力的目标,它应该包括以下基 本要素:
• ──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初步养成终身学习的 习惯。
• ──开发创造潜能,初步养成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 ──发展科学思维能力、技术操作与运用能力。 • ──发展团结协作能力和竞争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
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
合理配置 教育资源
义务教育 学校
国家制定 适时调整 义务教育 基本需求 编制工资 建设标准 公用经费
确保“三增长”
规范教学内容 严格课程管理 明确考核要求
经费投入 师资配置 资源管理 以及监督
保障学校安全 规范学校收费 加强教师培养 保障教师待遇 加强教师管理 明确教师要求 减少书的种类 保证书的质量 降低书的成本
广东省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 训通识课程
广东省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通识课程
英语课程标准修订 课改中必须明确的问题
英语课改国际视野 英语课改中国特色 中小学管理与校长素质
英语课标修订
第一节 英语课程标准修订
说明了什么?
缘起和进展:从国家修订新课标说起
• 2007年4月5日,为期两天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会在北京万 寿庄宾馆召开,教育部、中科协等有关领导、各学科课程标准 研制组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姜沛民司长 主持。
建立实施义务教育的目标责任制,规定了人大对义务教育的监督、政府对义 务教育的督导和社会对违法行为的监督,并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规定了严格、 具体的法律责任。
义务教育小学课程设置
语文
外语
数学
科学 科学理化生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历史与社会
义务教育小学课程设置
小学综合课程 与学科课程 外语分一年级
或三年级起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标 五要素
经历
认知性目标 了解理解
模仿 迁行为移层
(感受) 领悟
知识与技能要素
• 知识与技能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 ──理解和掌握适应社会进步和个性发展所必须
具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初步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知识
的应用范围和应用价值。 • ──注重综合化的学习,认识到各门学科之间、
四种基本能力的学习
学会认知
学会生存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做事
调研中各方面 对课程改革的
反映
继承我国的教育传统 合理吸收了发达国家
的经验
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发生 积极而深刻的改变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创造实施素质教育的宽松环境
招生考试改革
多元录取 制度改革
考试内容
为实施素质教
形式的多样化
育 创造宽松的环
境 综合素质
等级制
评价
方式呈现
学校 自主招生
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经与保障
发展战略方针
教育发展的战 略方针是:普及 、发展、提高。
即普及义务教 育、发展职业教 育、提高高等教 育。
科学发展观
周部长对课程 改革给予了肯定 ,并强调,课程 改革要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坚持 科学发展观。
确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课程标准
是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环节
根据基础教育
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
规范教学内容 严格课 程管理 明确考核要求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保障措施得力 确保义务教育
各级政府应当将义务教
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明确义务教育经费总体需求
经费“三增长”
改革方向普遍
普及义教、发展职教、提高质量
认可新课程成
符合国情的教育规律和途径
为重要载体 师资培养
有200多万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知识与技能,二是过程 与方法,三是情感、态 度、价值观。
三项重要收获
继承、学习和发展
ORC模式(消除对改革
的抵制模式 )
兰德变革动因模式
( Rand Model)
LOC模式
(领导一障碍过程模式 )
法国学者沙费尔的《从信息 手段的发展看其对普通教育 内容的影响》
兼收并蓄 科学型改革模式
兼收并蓄 科学型改 革模式
培训作为 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工作重点
享有平等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预算倾斜 资经扶持 支援实施
经费投入
均衡配置 巡回流动 引导鼓励
师资力量的配置
均衡发展 评估分析 督导检查
资源管理以及监督
义务教育学校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主要场所
保障 学校安全 规范 学校收费
加强教师培养
保障教师待遇 加强教师管理 明确教师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课程标准凝聚了多方的关心、支持与智慧
中宣部、外交部等参与审议
• 2001年,党 中央、国务院 批转了《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 纲要(试行) 》 • 全国1.7亿 义务教育阶段 的学生全部使 用新课程
新课程顺利推进
方向和成果 得到了普遍认同 验证、探索、改革
地方与学校 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
艺术 音乐 美术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六年级Fra bibliotek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九年 时比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思想品德
7-
历史与社会
3-
科学
科学或理化生 7-
课
语
文
20-
程
数
学
13-
门
一年级起点外语
三年级起点外语
6-
类
体
育
10-
艺术或音乐、美术
9-1
综合实践活动
规范义务教育 教科书的编写、
出版和发行
以学生为本
六年课改给我们的启示
6.养成和 谐的个性
1.新型公民素质发展 的核心在于“品德”
5.形成终身 学习的基础
4.环境意识的培养 成为突出亮点
启示
2.创新精神、实践 能力成为新型公民 素质发展的重点
3.科学与人文 素养并重
我国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
1
近现代我国课程改 革经历了由私塾到 学堂、由四书五经 到学科中心、由传 道授业解惑的知识 能力本为到建构主 义人本主义的进步 和发展。
从目的的内在性出发,认为课程目标是内在于课程 实施过程的,不是预设的、外在的,它重点考虑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变化、能力形成以及个性发展等
方面,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重视学生的内部感受性、 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利于 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整合
解读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修改重点
义务教育 经费保障
、历史、地理 • 体育──体育,体育与健康 • 美育──艺术,音乐,美术 • 劳动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包含)
课程结构设置
课程结构 的逻辑
课程结 构的均 衡性
课构择程的性课结结选程构
校本化 的课程 结构设 计
课程结构 的综合性
终身教育四种基本学习
• 以终身教育为指向的现代教育应该围绕四种基 本学习加以安排。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 中的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 ;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 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 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 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 式。当然,这四种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一个整体 ,因为它们之间有许多连接、交叉和交流点。
三大历史进程
2
近20年我国课程 改革研究大致经历 了起步、拓展和深 化三个阶段 :起 步阶段(1978-
1985)拓展阶段( 1986~1993)深化 阶段(1994~1999 )
三个发展阶段
3
新世纪课改课程改革 的动因、条件、过程 、内容、模式等方面 ,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确立了我国课程发 展的三维结构。一是
• 中国科技界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修订工作中,有许多院士参与了进来。
• 学生的体质全社会要高度重视,要重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把 青少年体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课程标准也要进一步修改,在 全国范围动起来,重视体育工作。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 手,也是一项指标。要让学生每天多锻炼1小时,多睡1小时。 体质问题上我们要解决的是体育教育。
国家高度重视课程改革和课标修订
国家高度重视
教育部、中 科协等有关领 导、各学科课 程标准研制组 专家出席了会 议。
教育要优先发 展,教育投入要占 到GDP的4%。这 个数字表明了中央 将教育放在优先发 展战略地位的决心 。中国要走一条科 教兴国的路。
课程改革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高度重视
周济部长在讲 话中指出,国家 高度重视义务教 育课程标准的修 订工作,这项工 作现在是最重要 的。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为基础目标
新课标的八个培养目标
公民 意识
价值 观念
社会 责任
感
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终身学习的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和方
法
健康的审美 情趣和生活
方式
科学人文素
健壮的体魄和
教育对应的课程
• 德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 • 智育──语文,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
认知、技能、体验
• 认知性目标(结果性目标)
•
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
•
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
•
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
• 技能性目标(结果性目标)
•
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
•
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
•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 义务教育阶段 22个学科的课 程标准 • 对20多个国 家和地区的课程 改革情况进行了 比较研究 • 各学科领域的 院士、专家、学 者先后审议了课 程标准
大学、研究机构和 教学一线的专家、教师直接参与
基于实践的基础上的调整、修改与完善
思想道德建设 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
得到不断加强
校园文化开始发挥 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 ──养成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
命传统、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 • ──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树立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 观念。 • ──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树立科学精神,形成创新思维习惯,充分发展个性、自主 性和独创性。 • ──陶冶人文精神,正确认识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增进 国际理解。
6-
地方与学校课程
10-
周课时 累计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学年课 时累计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
在作为方法的科学技术与作为人类生活 与行动目的的价值观之间建立平衡。
知识与技能目标三要素 体验性目标
能力与方法目标 五要素 技制能度性层目标
美国学者布赖恩·霍尔姆
和日本学者扇谷尚的课 改革思想
原苏联学者卡斯思的
《苏联学校教学内容和 学方法的改革》
英国学者J. B.英格拉
《综合课程的作用
西德学者 D·瓦特卡姆泼 《国际课程发展比较简 》
新课程特点:三项目标
行为目标 展开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
表述方式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评价, 但这种表述方式不便于用来表述学生在个性 和创造性以及其他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发展。
• 体验性目标
•
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
反映(认同)──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
•
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
课程改革培养目标
形成不同素质
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为优先目标 与价值观
能力(过程) 与方法
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能力、 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目标
加快发展步伐 关注质量的提高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改革的 总体规划 进行工作
进一步加强 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环节 、重要措施 、艰巨任务
着眼于经济社会 发展的现实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 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整体提高教育质量
面对新世纪的 紧迫挑战和经济全 球化的发展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理解 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逐步扩大知识范围。
能力与方法要素
• 能力与方法作为体现能力的目标,它应该包括以下基 本要素:
• ──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初步养成终身学习的 习惯。
• ──开发创造潜能,初步养成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 ──发展科学思维能力、技术操作与运用能力。 • ──发展团结协作能力和竞争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
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
合理配置 教育资源
义务教育 学校
国家制定 适时调整 义务教育 基本需求 编制工资 建设标准 公用经费
确保“三增长”
规范教学内容 严格课程管理 明确考核要求
经费投入 师资配置 资源管理 以及监督
保障学校安全 规范学校收费 加强教师培养 保障教师待遇 加强教师管理 明确教师要求 减少书的种类 保证书的质量 降低书的成本
广东省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 训通识课程
广东省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通识课程
英语课程标准修订 课改中必须明确的问题
英语课改国际视野 英语课改中国特色 中小学管理与校长素质
英语课标修订
第一节 英语课程标准修订
说明了什么?
缘起和进展:从国家修订新课标说起
• 2007年4月5日,为期两天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会在北京万 寿庄宾馆召开,教育部、中科协等有关领导、各学科课程标准 研制组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姜沛民司长 主持。
建立实施义务教育的目标责任制,规定了人大对义务教育的监督、政府对义 务教育的督导和社会对违法行为的监督,并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规定了严格、 具体的法律责任。
义务教育小学课程设置
语文
外语
数学
科学 科学理化生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历史与社会
义务教育小学课程设置
小学综合课程 与学科课程 外语分一年级
或三年级起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标 五要素
经历
认知性目标 了解理解
模仿 迁行为移层
(感受) 领悟
知识与技能要素
• 知识与技能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 ──理解和掌握适应社会进步和个性发展所必须
具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初步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知识
的应用范围和应用价值。 • ──注重综合化的学习,认识到各门学科之间、
四种基本能力的学习
学会认知
学会生存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做事
调研中各方面 对课程改革的
反映
继承我国的教育传统 合理吸收了发达国家
的经验
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发生 积极而深刻的改变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创造实施素质教育的宽松环境
招生考试改革
多元录取 制度改革
考试内容
为实施素质教
形式的多样化
育 创造宽松的环
境 综合素质
等级制
评价
方式呈现
学校 自主招生
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经与保障
发展战略方针
教育发展的战 略方针是:普及 、发展、提高。
即普及义务教 育、发展职业教 育、提高高等教 育。
科学发展观
周部长对课程 改革给予了肯定 ,并强调,课程 改革要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坚持 科学发展观。
确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课程标准
是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环节
根据基础教育
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
规范教学内容 严格课 程管理 明确考核要求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保障措施得力 确保义务教育
各级政府应当将义务教
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明确义务教育经费总体需求
经费“三增长”
改革方向普遍
普及义教、发展职教、提高质量
认可新课程成
符合国情的教育规律和途径
为重要载体 师资培养
有200多万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知识与技能,二是过程 与方法,三是情感、态 度、价值观。
三项重要收获
继承、学习和发展
ORC模式(消除对改革
的抵制模式 )
兰德变革动因模式
( Rand Model)
LOC模式
(领导一障碍过程模式 )
法国学者沙费尔的《从信息 手段的发展看其对普通教育 内容的影响》
兼收并蓄 科学型改革模式
兼收并蓄 科学型改 革模式
培训作为 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工作重点
享有平等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预算倾斜 资经扶持 支援实施
经费投入
均衡配置 巡回流动 引导鼓励
师资力量的配置
均衡发展 评估分析 督导检查
资源管理以及监督
义务教育学校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主要场所
保障 学校安全 规范 学校收费
加强教师培养
保障教师待遇 加强教师管理 明确教师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课程标准凝聚了多方的关心、支持与智慧
中宣部、外交部等参与审议
• 2001年,党 中央、国务院 批转了《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 纲要(试行) 》 • 全国1.7亿 义务教育阶段 的学生全部使 用新课程
新课程顺利推进
方向和成果 得到了普遍认同 验证、探索、改革
地方与学校 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
艺术 音乐 美术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六年级Fra bibliotek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九年 时比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思想品德
7-
历史与社会
3-
科学
科学或理化生 7-
课
语
文
20-
程
数
学
13-
门
一年级起点外语
三年级起点外语
6-
类
体
育
10-
艺术或音乐、美术
9-1
综合实践活动
规范义务教育 教科书的编写、
出版和发行
以学生为本
六年课改给我们的启示
6.养成和 谐的个性
1.新型公民素质发展 的核心在于“品德”
5.形成终身 学习的基础
4.环境意识的培养 成为突出亮点
启示
2.创新精神、实践 能力成为新型公民 素质发展的重点
3.科学与人文 素养并重
我国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
1
近现代我国课程改 革经历了由私塾到 学堂、由四书五经 到学科中心、由传 道授业解惑的知识 能力本为到建构主 义人本主义的进步 和发展。
从目的的内在性出发,认为课程目标是内在于课程 实施过程的,不是预设的、外在的,它重点考虑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变化、能力形成以及个性发展等
方面,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重视学生的内部感受性、 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利于 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整合
解读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修改重点
义务教育 经费保障
、历史、地理 • 体育──体育,体育与健康 • 美育──艺术,音乐,美术 • 劳动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包含)
课程结构设置
课程结构 的逻辑
课程结 构的均 衡性
课构择程的性课结结选程构
校本化 的课程 结构设 计
课程结构 的综合性
终身教育四种基本学习
• 以终身教育为指向的现代教育应该围绕四种基 本学习加以安排。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 中的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 ;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 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 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 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 式。当然,这四种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一个整体 ,因为它们之间有许多连接、交叉和交流点。
三大历史进程
2
近20年我国课程 改革研究大致经历 了起步、拓展和深 化三个阶段 :起 步阶段(1978-
1985)拓展阶段( 1986~1993)深化 阶段(1994~1999 )
三个发展阶段
3
新世纪课改课程改革 的动因、条件、过程 、内容、模式等方面 ,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确立了我国课程发 展的三维结构。一是
• 中国科技界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修订工作中,有许多院士参与了进来。
• 学生的体质全社会要高度重视,要重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把 青少年体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课程标准也要进一步修改,在 全国范围动起来,重视体育工作。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 手,也是一项指标。要让学生每天多锻炼1小时,多睡1小时。 体质问题上我们要解决的是体育教育。
国家高度重视课程改革和课标修订
国家高度重视
教育部、中 科协等有关领 导、各学科课 程标准研制组 专家出席了会 议。
教育要优先发 展,教育投入要占 到GDP的4%。这 个数字表明了中央 将教育放在优先发 展战略地位的决心 。中国要走一条科 教兴国的路。
课程改革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高度重视
周济部长在讲 话中指出,国家 高度重视义务教 育课程标准的修 订工作,这项工 作现在是最重要 的。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为基础目标
新课标的八个培养目标
公民 意识
价值 观念
社会 责任
感
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终身学习的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和方
法
健康的审美 情趣和生活
方式
科学人文素
健壮的体魄和
教育对应的课程
• 德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 • 智育──语文,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
认知、技能、体验
• 认知性目标(结果性目标)
•
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
•
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
•
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
• 技能性目标(结果性目标)
•
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
•
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
•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 义务教育阶段 22个学科的课 程标准 • 对20多个国 家和地区的课程 改革情况进行了 比较研究 • 各学科领域的 院士、专家、学 者先后审议了课 程标准
大学、研究机构和 教学一线的专家、教师直接参与
基于实践的基础上的调整、修改与完善
思想道德建设 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
得到不断加强
校园文化开始发挥 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