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电压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电压技术
高电压工程系 刘春
三、提高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方法
提高以及保持油的品质——过滤、防潮、脱气 油和固体电介质组合 ——覆盖层 ——绝缘层 ——屏障
2.3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
气、固、液三种电介质中,固体密度最大,耐电强度 最高 空气的耐电强度一般在3 — 4 kV/mm左右; 液体的耐电强度在10 — 20 kV/mm; 固体的耐电强度在十几 — 几百kV/mm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过程最复杂,且击穿后是唯一不可 恢复的绝缘
普遍规律:任何介质的击穿总是从电气性能最薄弱的 缺陷处发展起来的,这里的缺陷可指电场的集中,也可指 介质的不均匀性
击穿电压与电压作用时间的关系
Ub
1
2
3
电击穿
热击穿
电化学击穿
10-6 10-3 1 103 106 109
t(s)
固体击穿电压与电压作用时间的关系
这两个区域内的击穿都具有 电击穿的性质
500
450 400
350
300 区域A 区域B
250
Φ50
200
区域C
150 100
Φ100
μs 50
s min
278h
0பைடு நூலகம்
10-1 1 10 1 10 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010 1011 1012
时间(μs)
电工纸板的击穿电压 与电压作用时间的关系
固有击穿理论——单位时间内传导电子从电场 获得的能量与因碰撞而失去的能量不平衡而引 起击穿
电子崩击穿理论——传导电子由电场得到了可 使晶格原子电离的能量,产生了电子崩,当电 子崩发展到足够强时(d足够大),引起固体 介质击穿
(2)热击穿理论
介质内部的热不平衡过程所造成的。电导电流 和介质极化引起介质损耗,使介质发热,介质 温度升高,而介质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急 剧增大,所以电流进一步增大,损耗、发热也 随之增加。发热和散热的不平衡导致。
热击穿的特点:击穿电压随环境温度的升高按 指数规律降低;击穿电压与散热条件有关,如 介质厚度大,则散热困难,因此击穿电压并不 随介质厚度成正比增加;当电压频率增大时, 击穿电压将下降;击穿电压与电压作用时间有 关。
(3)电化学击穿理论
介质劣化的结果。 介质的局部区域发生局部放电,这种放电并不
电击穿的特点:电压作用时间短,击穿电压高, 击穿电压与环境温度无关,与电场均匀程度有密 切关系,与电压作用时间关系很小。
当固体电介质的介质损耗很小、有良好的散热条 件,且内部不存在局部放电,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击穿通常是电击穿。其击穿场强一般可达105~ 106kV/m 。
碰撞电离引起击穿的解释
区域C:击穿电压随击穿前 时间的增加而明显下降,具 有热击穿的特点 区域D :C区以外
A、B 区:属于电击穿 C 区:属于热击穿 D 区:为电化学击穿、电老 化,击穿时间在几十 个小时以上,甚至几年
击穿电压为一分钟耐压的百分比数(%) 15.3
500
450 400
350
300 区域A 区域B
250
立即形成贯穿性通道,而是非完全击穿,它使 介质引起化学离解,形成树枝状通道,这些树 枝状通道,随时间推移不断伸长,使绝缘进一 步劣化,最终发展到整个电介质击穿。 电化学击穿的特点:由于它是绝缘性能下降之 后发生的击穿,因此击穿电压比电击穿和热击 穿低。电化学击穿不发生在很高电压下,而是 在较低电压下甚至是工作电压下发生。
Φ50
200
区域C
150 100
Φ100
μs 50
s min
278h
0
10-1 1 10 1 10 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010 1011 1012
时间(μs)
电工纸板的击穿电压 与电压作用时间的关系
二、 固体介质击穿理论 (1)电击穿理论
电击穿理论建立在固体电介质中发生碰撞电离基 础上,固体电介质中存在少量传导电子,在电场 加速下与晶格结点上的原子碰撞,从而导致击穿
一、固体电介质的击穿过程
击穿电压为一分钟耐压的百分比数(%) 15.3
1. 固体电介质击穿特性的划分
区 域 A : 击 穿 时 间 小 于 10s
的区域,此范围内击穿电压 随击穿时间的缩短而提高。 类似于气体介质击穿的伏秒 特性
区 域 B : 击 穿 时 间 在 10 s
0.2s范围的区域,此范围内 击穿电压恒定,与时间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