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食品工业专业建设规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食品工业专业建设规划

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对食品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格局与办学水平。为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对学科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并结合高职教育建设的要求,借鉴农业职业教育能力建设计划制定本规划。

一、整体建设规划

以培养遵纪守法、热爱劳动、热心食品工业,适应食品工业生产、加工、检验、营销、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五年内将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成为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建设体系;形成以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优秀课程—示范中心建设为框架的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格局。使其办学条件先进、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并使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在国内领先的具有显著特色的食品加工专业。

二、具体建设目标

1、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突出能力、面向应用、注重创新,体现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教育理念,根据食品加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进一步修订和完善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扩大食品加工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计划于2010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

2、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按照“数量保证、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整体优化”的方针,培养和引进人才。计划到2010年,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拥有教授2名,副教授3名;硕土学位的老师占食品加工专业教师比率的70%以上。

3、加强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五年内出版特色教材2部;建设2门精品课程,1门优秀课程;食品加工专业90%以上的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采用多媒体教学。

4、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努力打造食品加工实训中心品牌,并使之成为院级专业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增加仪器设备投资,五年内投入设备费300万元以上,用于食品加工学科和专业建设。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开放实验项目的申请与管理。

5、加强科学研究,申请高水平自然科学基金、各类发展基金及具有重大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横向项目,在提高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师科研能力的同时,促进教学水平上一个台阶;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向生产力的转化,在产—学—研基础上,创建2个适合食品加工专业的实习基地,并将1个实习基地建设成为实习教学示范基地。

三、主要任务

1、逐步推行模块教学法和学分制,实施弹性教学。

将全部课程分为基础文化课、专业通用模块、专门化方向模块、选修课模块和综合实习。基础文化课和专业通用模块为全体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服务于职后继续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形成职业能力的基础。专门化方向模块是根据当地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有侧重、可选择、可替换的课程,是本专业能力培养的核心,通过专门化方向模块的学习,学生分重点、分批次的掌握农产品加工工艺、食品分析、卫生检测、食品营养、果蔬贮运、畜产品加工等不同侧面的技能体系,为就业打好基础。选修课模块是学生在毕业综合实习前根据个人学习的专门化方向模块和就业趋向,根据个人爱好选修择业就业,创业立业,礼仪常规,书法体育等课程,增强就业竞争能力。综合实习是对学生前期所学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逐步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可根据食品加工企业生产季节性规律,灵活组织教学,并尝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时间、学习模块甚至任课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

2、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产教研结合的培养途径。

校外建成一批专门化方向实训基地,满足模块教学和能力建设要求。可以在检验、检疫部门、食品加工厂等单位建立长期开放实训基地,力争到2010年建立10个长期、稳固的实习、就业单位。同时建立自己的科研、实训基地,通过研发推广自己的产品,建立骨干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培养骨干教师,造就技能型人才,推进产教研结合。

3、建立食品加工基础实验室,为加强能力建设夯实基础。

校内建成一批基础学科重点实验室,满足教学实习实验要求,包括:食品检验分析实验室、食品加工操作实验室、微生物培养检验实验室等3个重点基础实

验室。

4、加快教材开发与建设,因地制宜,因地选材。

目前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教材滞后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之间的矛盾比以前任何时候都突出,况且各地区实际情况又不尽相同,统编教材很难适应这种变化。为体现高职教育的时代特色,在选择教材上要坚持因地制宜,因地选材原则,除选用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外,教师尤其是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要把已被社会和企业广泛引入和使用的最新应用技术以及自己从事教学和生产实践的最新成果编入自己的教案或编写成讲义,最终形成自编教材。使选用教材能持续适应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职业教育的强劲需求。

5、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施教水平。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提高单位课时的教学容量、直观演示复杂的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实现直观生动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其教学效果绝非一张利嘴、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可比。所有专兼职教师都应该在专业教学中大量制作和使用电子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其他电子影像制品等电子教材,利用多媒体授课。3~5年内至少每位教师有一门骨干课程是电子教材,彻底把教师、学生从“黑板、粉笔、手写教案”三大件中解放出来。

6、建立教师进修制度,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

分期分批选拔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着重在专业实践能力、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外语与计算机水平、科研能力及技术推广、教育心理学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力争在5年内使所有专职教师到不同岗位轮训一次,不断进行专业知识充电,提高业务能力。一是实行教师梯级制,根据教师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将教师分为见习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不同梯级,制定各梯级教师选拔考核标准,并与津贴挂钩,打破职务职称界限;二是青年教师要依次过好“四关”,即实验技能关、生产实践关、课堂教学关、学生管理关,培养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三是积极实施教师进修计划,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提高学历和学术水平;四是聘请行业界有经验的专家、技能人才做兼任教师,或定期选派教师到相关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或顶岗锻炼,提高教师生产实践及管理能力,改进师资结构,同时引入先进的企业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