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操的人力资源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曹操的人力资源管理
王亮
大连大学化工10级
摘要: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重要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已经成为当今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中国古代许多名著中都蕴含着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其中《三国演义》更具有代表性。由于“拥刘反曹”的思想使得人们对曹操有所偏见,但是曹操在人才管理上的卓越表现,其“唯才是举”、“因才授任”等管理思想值得现代企业加以借鉴。
关键词:曹操;人力资源管理;唯才是举;管理思想
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获取人力资源,并将其整合到组织中,保持和激励他们对本组织的忠诚与积极性,控制他们的工作绩效并做相应的调整,尽量开发他们的潜能,以支持组织目标的实现。即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进行获取(选人)、开发(育人)、保持(留人)和利用(用人)等活动来达到实现企业发展的一种管理行为。而《三国演义》中曹操集团之所以可以从一个只拥有一州的割据势力发展到后来成为三足鼎立,不仅仅是因为他本身具有独特魅力,更为重要的是对人才的重视与运用。其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企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曹操的人力资源管理
1.外部招聘发家快
现代企业的招聘可以分为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由于内部招聘人员的选择范围比较小,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尤其当企业处于创业初期和快速发展时期。因此外部招聘通常成为企业的首选。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路英雄人物辈出,大大小小的集团为求发展纷纷通过各种渠道网络天下英才。曹操刺董卓失败后,回乡创业,其父散尽家产,招募人才。“操大喜,于是先发矫诏,驰报各道,然后招集义兵,竖起招兵白棋一面,上书‘忠义’二字。不数日间,应募之士,如雨骈集”。曹操算得上《三国演义》中第一个竖起招募大旗的老板。在这次招募中,曹操引进了乐进、李典、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等大将。而讨伐董卓失败后回到山东,又开始大力招贤纳士。先是荀彧、荀攸叔侄应召而来,二荀又推荐了程昱,程昱又推荐了郭嘉。武将方面,于禁、典韦两员大将也被他网罗而来。一时间,曹操所拥有的人才,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排在同一时期的领先位置。这种招募方式与现代的一种社会公开招募方式极为相似,公司通过发布招募广告,或者媒体宣传,然后应聘者通过自荐来满足公司的需要,这种方式对于一个处于草创阶段的公司而言,是非常具有实用性的。
2.唯才是举选人多
曹操的取士思想是“因才授任、唯才是举”。曹操选才“尚功能”,而不“尚道德”。强调从能力方面考察和提拔,不应过多的关注他的品行和出身,应该注重的是实际才能,而非世俗的声誉。哪怕“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的网罗,即使在现在社会里,有如此识见和气度的领导,也不多见。如官渡之战前,陈琳曾为袁绍写讨曹操檄。这篇檄文把曹操及其祖宗三代骂个透,曹操见了,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操破翼州获陈琳,他不加责备,仅问道:“汝前为本初作檄,但罪状孤,可也;何乃辱及祖父耶?”琳答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意思说为袁绍所使,不得不然。左右劝操杀之,操怜其才,乃赦之,命为从事。
又如降将张绣叛变,夜袭操寨,如无典韦以死拒敌,操将无法逃脱。这次战役,操折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和爱将典韦,史称”清水之难”。曹操对此痛恨不已,终生难忘。后张绣又降,操因用人之际而宽恕之。曹操能不记私仇,这是因他能以事业为重。因要图天下,就要搜罗人才以扩大自己的力量,这就不能老是计较个人的恩怨,只要对事业有利,尽力化敌为友。再如毕湛,当年张邈叛变时,劫毕湛的母弟妻子。操对毕湛说:“卿老母在彼,可去。”湛表示无二心,操为之感动得流泪。可是,毕湛一转身,便溜了。后毕湛被生擒,人们都认为他必死,谁知操不仅不杀他,反任他为鲁相,说:“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例如“不治行检”的郭嘉,只有曹操这种雄才大略的人,才敢于使用郭嘉这类藐视礼法的人,并把他引为“知己” 。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不然他不会在赤壁战败后的退却路上,发出这样一声孤猿泣血般的哀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还有谋士许攸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但他爱贪小利,为袁绍不容,而操却能跌迎先拜。
曹操曾三下《求才令》,提出“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或不仁不孝而治国用兵之术的人,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使将士们认识到,凡有能力和专长者,都可受到重用,这直接激励了将士谋臣们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获得了部下的信任和忠诚。
3.广采博纳用人好
曹魏的发展壮大是在斗争中实现的。群雄争霸的实质最终归结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结果又取决于人才政策的内容与施行情况。曹操的《善哉行》云: “齐桓之霸,赖得仲父; 后任竖刁,虫流出户。”
他从齐桓公由盛转哀两个方面的历史教训中,看到了应该如何使用人才的问题,强调得人与失人,差别天渊。赤壁战后,曹操深刻地认识到:此战非败于兵
而败于谋,非败于势而败于人。从此,他不仅广泛地招揽人才,还注意放手大胆地使用人才。曹操大胆用人,人尽其才,既是有效吸引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曹操同其他割据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之处。曹操许多任用人才的做法与现代管理理论也是高度吻合的。
首先,曹操任用人才的基本特点是善用人谋,善于倾听谋士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谋士的作用。如官渡之战是世界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曹操之所以能够战胜军队人数、装备及经济实力等各方面均占据绝对优势的袁绍,除归结为曹操胆识过人,善于捕捉战机等超人的军事才能外,更重要的是他能知人善任、善用人谋,声东击西解白马之围听取了荀攸的意见,坚守官渡听取了荀彧的意见,出击乌巢听取了荀攸、许攸和贾诩的意见。可见,官渡之战的每一个胜利,既有谋士献计献策的功劳,也有武将南征北战的功劳,还有曹操高度驾驭人才,从谏如流的功劳。
再如郭嘉曾事袁绍,但他见袁绍只能效法周公那样礼贤下士,而不懂得任用人才,因而毅然弃绍投操。曹操不耻下问,郭嘉也积极为曹操出谋划策,所提建议被曹操采纳极多屡建奇功。官渡之战后,袁绍的势力基本上被消灭,袁绍的儿子袁熙和袁尚率一部分残兵北投乌桓。曹操商议北击乌桓时,众将提议“袁家兵败将亡,势穷力尽,远投沙漠。我今引兵追击,倘刘备、刘表乘虚袭许都,我救应不及,为祸不浅!”郭嘉说:“诸公所言错矣。主公虽威震天下,沙漠之人恃其边远,必不设备;乘其不备,卒然击之,必可破也。且袁绍与乌桓有恩,而尚与熙兄弟犹存,不可不除。刘表座谈之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刘备,重任只,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曹操说:“奉孝之言极是。”于是率大小三军,向前进发。途中,郭嘉由水土不服而病倒,曹操留他在易州养病,并听取他的建议,封袁绍旧将田畴为向导官,轻装倍道而进,一举击败乌桓,袁熙、袁尚逃往辽东公孙康那里。曹操回到易州时,郭嘉已经死了多日,临终留下书信一封告诉曹操,二袁往投辽东,切不可加兵。公孙康很久以来就担心被袁绍吞并,若以兵击之,其必然与二袁一起并力抵御,势难取胜。如果延缓进兵,公孙康和二袁必然自相残杀。曹操点头嗟叹,依言而行。过了一段时间,公孙康派人送来二袁的两颗人头。袁绍残余势力被彻底消灭,归根结底得益于曹操善于倾听和采纳下属的意见。
作为一个下属,自己的意见能够得到上司的重视,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强。国外有一句古老的谚语:“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导致成功。”心理学实验表明,让人联想到自己过去的成功,就会明显地使人更能坚持,更具有热情,做得更好。人的强大不仅仅在于提升自身智慧,凝集众人智慧更重要。如果我们能够经常抱着一颗坦诚谦虚之心,善纳忠言,广采博纳,凡人也可以成为超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善于集众人之智慧于一身者,方能成就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