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毕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艺术院校大学生因专业熏陶、成长经历、学习模式的特殊性,在个性心理上也
呈现出与普通高校学生不同的特征。作为处于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自然也面临着与其他
高校辅导员不同的工作境况和工作压力,因此如何发挥艺术院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
的重要作用就成为值得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艺术院校;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
艺术院校大学生是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特殊群体。艺术院
校辅导员作为直接面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者,是艺术院校开展各项学生教育培养工作的重要
力量,也是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基础结构,但艺术院校辅导员自身所面临的如
工作压力大、学生个体心理差异较大等问题也成为制约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中充
分发挥自身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发挥艺术院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就成为值得我们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一、艺术院校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艺术类大学生所学的专业范畴如音乐、美术、戏剧等都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重要形式,
长期在这些艺术情景的熏陶下,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及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有别于普通高等
院校大学生,在普遍性基础上又具有丰富性、复杂性、矛盾性等独特的发展特点。
一过于追求个性,缺乏集体心理体验艺术院校大学生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下,一般热情
开朗,情绪体验丰富,喜怒哀乐溢于言表,看待问题偏于直接感性;“对于所有表演者来说,得到社会赞赏以及功名有所成就也许是他们心中占绝对优势的需要”[1]。因此他们
对流行时尚敏感度高,喜好标新立异,追求个性张扬,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品位;他们的
学习模式一般是师生一对一单独授课或小班上课,个人有较多时间独立进行专业练习。以
上因素使得他们的思维方式一般以个体为中心,往往特立独行,追求与众不同,对个体的
内在感受非常重视,“希望别人理解自己,自己却不能理解和宽容他人”[2]。
二理性分析能力不足,感性认知占主导艺术类专业学习一般要求他们情感丰富、气质
热烈,在舞台表演或创作中有爆发力。这使他们感性认知明显,看待问题趋于简单直接,
想问题做事情富于幻想且思维跳跃性大,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缺乏理性分析和认知,凭个人直觉和主观感受去判断,容易产生偏执、敏感、冲动等行为倾向。
三个性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突出艺术院校大学生在艺术学习和创作中有着坚强的意志力,但在文化课学习及生活上则自制力较差。一般社会上对艺术院校大学生有一种“不爱学习”的误解,事实上基于对艺术的热爱,对未来自身发展的期待,都使得他们在艺术专业学习
上不懈追求,勤学苦练,不畏寒暑,体现出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他们一般家庭经济条件
较好,从小投身艺术学习,大部分精力用在专业练习上,其他事情则由父母包办,这就使
得他们文化课程基础薄弱,理论课程接受能力弱;在处理具体生活事件中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经不起打击,容易产生冲动、逃避、自制力下降等心理状况。
二、艺术院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辅导员工作内容繁杂、压力大,缺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需的时间和精力艺术类院
校一般招生规模较小,教职工人数也相对较少,甚至有的学校辅导员身兼多职。他们的工
作内容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学生工作,还包含了教学管理、艺术实践等其他工作内容,工作压力大,在努力完成“硬性”工作后很难腾出时间和
精力再开展需要细致观察、冷静思考,掌握专业知识才能开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
活动。
二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力有待提升艺术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是一对一、小班教学,专
业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形成一种“师徒关系”,他们之间接触时间最长,学习成长背景
相近;而辅导员大部分来自普通高校,所学专业与艺术相隔甚远,即便是毕业于同类院校
且专业背景相同的辅导员其专业造诣、艺术实践水平也不能与专职教师相比。因此学生往
往因对专业教师的艺术造诣敬仰而延伸至学习生活各个层面,对专业教师的话“言听计从”,却可能对辅导员的话“入耳不入心”。
三辅导员已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当前艺术院校对辅导员的心理
健康教育知识学习重视度有所提升,一般都参加了相应的短期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健
康教育常识,但知识的系统性还不够,尤其是针对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
知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易产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德育化的倾向,以说服教育为主,对学
生易发的冲动、偏执、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心理疏导、情绪调节方式运用不够熟练。
三、艺术院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辅导员及院校相关部门应从主客观方面分别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其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艺术类院校的专业性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院以教育教学为主,
向教学倾斜[3]。这使得投身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相对处于教师系统的较低层次,学生
往往更重视专业导师对其的教育引导。因此首先要关注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职业规划,为他们切实提供良好学习机会和晋升空间,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他们能够在
大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增强他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影
响力,进而提升他们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二与学生专业导师紧密配合,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基于学生与其专业导师之
间的亲密关系,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多与专业教师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学生专业学习及
个体生活情况;尤其对于需要心理支持的学生可以请专业导师参与配合,以其在学生心目
中的“权威性”起到较好的疏导和引导作用,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逐步增加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习的时间和经费投入,并合理规划出有针对性
的知识培训体系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系统学习不仅有助于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同时对于缓解和调节他们因经常处理突发事件,面对各类学生事件心理压力陡增而产生的
不良情绪大有裨益。同时要针对艺术院校大学生理性分析认知能力不足的情况,有的放矢
地要求辅导员参加相关心理调节方法的学习与培训,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以恰当的方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