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汉语史稿》----复习提纲(练习题)

王力《汉语史稿》----复习提纲(练习题)
王力《汉语史稿》----复习提纲(练习题)

王力《汉语史稿》复习提纲(练习题)

一、绪论部分

第一节

1、汉语史的性质及其实践意义是什么

第二节

2、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著名的学者和重

要的著作这些著作的性质和体例大致是怎样的

3、语言科学以前的语文学和作为语言科学的汉语史有什么区别

第三节

4、研究汉语史在方法上应当注意哪些方面遵守哪些原则

5、什么叫做“历史比较法”在汉语史的研究中怎样应用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的主要

缺点是什么

第四节

6、汉语史的研究跟世界其他语言史的研究比较起来有哪些特点研究汉语史的根据有

哪些方面每个方面对于汉语史的建立有什么重大作用

第五节

7、汉语在汉藏语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汉语和汉藏语系其他诸语言在语音、语法两方面

有哪些共同点和主要的差别

8、亲属语言的研究对于汉语史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第六节

9、分期在语言史的研究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汉语史应当如何划分时期分期的主要标

准是什么文体的转变为为什么不能作为汉语史分期的标准汉语史各时期的主要特

点是什么

第七节

10、从整个历史上看,汉民族共同语是怎样形成的

第八节

11、什么是字体什么是字式汉字字形的演变经过哪些主要阶段在文字发展过程中,

人民群众是怎样创造文字的简化汉字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

二、语音发展部分

第九节

1、从双声叠韵的事实中如何看出语音和语法、词汇的密切关系

2、什么叫做骈词骈词是怎样构成的

第十节

3、中古文学语言的语音为什么应以“切韵系统”为标准

4、中古语音的声母和韵母是怎样研究出来的

5、什么叫做“反切”“反切”在语音的研究上有什么作用

6、《广韵》35声母和传统的36字母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试就“五音”和“清浊”两方面给

36字母加以分类。

7、《广韵》206韵可以归出哪61韵类,哪92个韵母其中平声韵有哪些入声韵有哪些它们

的读音是怎样的

8、“平水韵”的性质和体例是怎样的它和《广韵》有什么不同

9、什么叫做韵摄每一摄包括哪些韵母

10、什么叫做“四等”在韵图上声母和韵母是怎样分等的

11、什么叫做“四呼”“四呼”和“四等”有什么关系

第十一节

12、清代学者对于古音的研究有什么卓越的成就他们是怎样研究出上古的韵部来的

13、先秦古音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各有哪几类它们是怎样相配的阴阳入互相通转的

规律又是怎样的

14、研究先秦韵母的主要根据是什么先秦声母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

15、清代学者对于上古声调问题有哪些分歧的看法我们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先秦的

声调和中古的声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6、什么叫做古音的重建重建古音应当遵守什么原则高本汉重建先秦古音的时候犯了

什么样的错误

第十二节

17、钱大昕说“古无舌上音”是什么意思我们怎样从谐声偏旁和现代某些方言的读音证

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18、餘母(喻四)在先秦是怎样一个声母它从先秦到中古变化的结果和原因是怎样的

19、先秦照系二三等各声母的读音是怎样的它们到中古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

第十三节

20、上古纯元音韵母可以分为哪三类每一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化为

哪些韵类

21、上古促音韵母可以分为哪四类每一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化为哪

些韵类

第十四节

22、上古鼻音韵母可以分为哪三类每一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化为哪

些韵类

第十五节

23、为什么说高元音是汉语语音发展规律之一

第十六节

24、在先秦古韵到中古的发展中,声调对韵母有什么影响先秦-m韵尾在什么条件之下

变为中古的-ng韵尾

25、什么叫做“阴阳对转”为什么说“阴阳对转”是汉语语音发展的一种规律

第十七节

26、为什么说现代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基础在14世纪已经形成了《中原音韵》是一部什

么性质的韵书它的声韵调的特点是怎样的它与现代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有什么异同

27、《韵略易通》声类的特点是什么

第十八节

28、从中古到现代的发展中,最稳固的声母有哪些

29、什么叫做“古无轻唇音”轻唇音是在什么时候分化出来的它的分化条件是什么

30、现代zh、ch、sh三个声母是从中古哪些声母演变来的它们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过

程是怎样的其中澄、崇、船、禅四母有什么复杂的演变情况

第十九节

31、什么叫做尖团音现代z、c、s、和j、q、x六个声母是从中古哪些声母演变来的它

们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规律是怎样的

第二十节

32、现代r[?]这声母的来源和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3、什么叫零声母现代普通话的零声母是怎样从中古演变来的

34、现代普通话“儿韵”的来源及其演变的条件是怎样的在什么时期形成了“儿韵”

35、古代声母发展到现代普通话里已经消失或者发生变化的在现代各方言里是怎样保

存下来的

36、什么叫做“韵头的转化”它的转化规律和条件是怎样的

第二十二节

37、现代普通话的a韵(包括a、ia、ua)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们的对应规律

是怎样的

38、现代普通话的uo韵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的演变条件是什么

第二十三节

39、现代普通话的[?]韵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在现代各主要方言里的情况是怎

样的

40、现代普通话的e韵(包括e、ie、ye)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的演变条件是

什么

第二十四节

41、现代普通话的ei韵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们的演变条件和对应规律是什么

42、现代普通话的i、u、y三个韵母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们的演变条件和对应

规律是什么

第二十五节

43、中古哪些韵母在什么条件之下变为现代普通话的-i(zi)和-i(zhi)它们在现代各主要方

言里的情况是怎样的

44、现代普通话的ai、au、ou三个韵母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们的对应规律是

怎样的

45、现代普通话的白话音au、ai、ei、ou的来源是怎样的跟它们相对的文言音唸什么

46、古代的入声韵在现代各主要方言里保存的情况是怎样的

第二十七节

47、现代普通话的-n尾韵母包括哪些韵母它们是从中古哪些韵母演变来的中古-n韵母

和-m韵母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

48、中古的山咸臻深四摄在现代方言里演变为哪几种不同的类型

第二十八节

49、现代普通话的-ng[?]尾韵母包括哪些韵母它们是从中古哪些韵母演变来的关于-ng

尾韵母的发展值得我们注意的有哪三件事情

第二十九节

50、现代普通话的四声和中古的四声有什么不同它们的演变规律是怎样的

51、什么叫做轻音现代普通话轻音的性质是什么它是在什么时代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第三十节

52、试从上古到中古、从中古到现代的语音变化事实说明语音变化是有着非常严密的规

律性和制约性的。

53、什么叫做“异平同入”它怎样表明汉语韵母的高度系统性和语音发展规律的严整性

54、在分析语音发展规律的时候,我们应怎样注意不同的原因造成相同的结果举例加以

说明。

55、文字的形式和语音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它们是怎样相互发生影响的

56、为什么说汉语语音简化是语音发展的一般趋势从上古到现代普通话,声、韵、调是

怎样趋向于简化的它们的简化规律如何为什么说这种简化是进步的、有利于语言发展的

57、语音演变的性质和特点是怎样的它怎样受时间、地点和各种不同的条件所制约的

三、语法发展部分

第三十一节

1、汉语语法的稳固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形态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3、什么叫做“读破”“读破”在汉语史上的作用怎样

历史形态学

第三十二节

1、名词词头“阿”字的产生时代及其发展情况。

2、名词词头“老”字的产生时代及其发展情况。

3、在汉语史上,有哪些“子”字是不应该认作词尾的名词词尾“子”字的发展情况。

4、在汉语史上,有哪些“儿”字是不应该认作词尾的名词词尾“儿”字的发展情况。

5、名词词尾“头”字的发展情况。

6、五四以后有哪些新兴的名词词尾

1、在上古汉语里,事物数量的表示有哪几种方式

2、殷虚卜辞中所见的天然单位的表示方法是怎样的

3、汉语里天然单位的单位词萌芽于什么时代到什么时代才真正发展起来

4、单位词的应用范围都是一成不变的吗如果不是,有过些什么发展变化

5、数词、天然单位词和名词的结合方式在历史上有过什么转变这种转变在语法上有什么重

要意义

6、单位词附加在名词后面用作词尾(例如“车辆”、“船只”),起源于什么时代

7、表示行为的单位词出现于什么时代哪些行为单位词是从事物单位词转变来的

8、在现代汉语里,行为单位词和事物单位词的用法有什么不同之处唐宋时代也有这种区别

第三十四节

1、“两”和“二”的用法古今有什么不同

2、现代的“再”字和古代的“再”字在意义上有什么区别它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3、古今零数和分数的表示法有什么不同现代零位的称数法是怎样发展来的

4、上古序数的表示法和现代有什么不同“第”字是在什么时代怎样演变为表示序数的词头的

第三十五节

1、试述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的应用情况。

2、中古时期,人称代词有哪些重要的发展事实

3、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的出现时代及其发展。

4、五四以后,在书面语言里,人称代词的形态变化表现在什么地方

5、试述汉语史上人称代词的礼貌式的应用情况。

1、上古指示代词在来源上和用法上有哪些特点它们到了后代起了一些什么变化

2、现代指示代词“这”和“那”是什么时代产生的它们是怎样发展出来的

3、现代副词“这么”和“那么”在唐宋时代应用情况怎样

4、上古疑问代词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到了后代它们在用法上起了些什么变化

5、跟“何”的意义相同的“底”字首先见于什么时代它在后代的应用情况怎样

6、现代汉语的“什么”(甚麽)和“怎么”是在什么时代产生的它的演变情况怎样

7、现代疑问代词“哪”(那)是怎样发展来的

8、为什么说上古“者”和“所”具有指代的性质后来“所”字在用法上起了一些什么变化第三十七节

1、动词词尾“得”字的来源及其应用情况。

2、动词形尾“了”字的来源及其应用情况。

3、动词形尾“着”字的来源及其应用情况。

第三十八节

1、上古汉语的形容词有哪些类似词头的附加成分

2、上古用做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的有哪些成分其中有哪些一直沿用到现代它们是怎样演

变成为词尾的

3、现代形容词词尾(兼作一切定语的语尾)“的”字最初出现在什么时代它是怎样演变来

的“地”和“底”产生在什么时代它们最初的分工情况怎样五四以后“的”和“地”“底”

在书面语言里又起了一些什么变化

4、上古否定副词“弗”和“勿”的语法特点怎样它们和“不”“毋”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5、上古“莫”字在用法上和在意义上有什么特点它在后来的发展情况怎样

6、“相”字在上古的词汇意义和语法作用怎样它在现代口语里的应用情况怎样

1、先秦时代,介词“于”“於”“诸”的语法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分别。

2、介词“之”的来源及其语法作用。

3、上古汉语联结词“而”“与”的职能。

4、现代汉语连词“和”的来源及其发展情况。

历史句法学

第四十节

1、为什么说汉语构词法的发展是循着单音词到复音词的道路前进的

2、上古汉语是不是纯粹的单音节语为什么

3、汉语复音词的构成方式可以分为哪几类其中哪一类是主要的

第四十一节

1、试述先秦判断句的结构方式。

2、为什么说先秦时代“是”“为”“非”三个字不是系词

3、系词“是”的产生时代及其用法的发展。

第四十二节

1、上古的词序有哪些特殊的情况形成这种结构的条件是什么

2、在上古哪些结构中,代词宾语必需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它们到后来的发展情况怎样

3、什么叫做处所状语和工具状语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自上古至现代起了一些什么变化

4、现代可能式的词序是怎样演变来的

5、五四以后汉语中产生了哪些新兴的词序

1、什么叫“致动”和“意动”

2、哪几类词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造成“致动”和“意动”

3、怎么样运用修辞手段和语法形式的结合来造成“致动”和“意动”

4、名词、形容词、内动词在怎样的句子结构中才可以带有外动词的性质

5、临时作副词用的名词可分哪两类

第四十四节

1、什么叫做关系位什么叫做关系语

2、从意义上说,关系语可以分哪几种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如何

第四十五节

1、什么叫做句子的仂语化为什么说句子的仂语化是古代汉语的句法的重要手段之一

2、介词“之”是怎样使句子变为仂语结构的这种结构可以包括哪几种情况它们的语法作用

怎样到了后代这种结构起了一些什么变化

3、为什么说“所以”在上古是个凝固的仂语形式它在句子的的仂语化中起了什么作用它是

在什么时代和怎样发展成为连词的

第四十六节

1、从结构形式上说,使成式可分哪几种试述它们在汉语史上的产生时代及发展情况。

第四十七节

1、处置式的产生时代及其结构的发展。

2、从意义上说,处置式在汉语史上有什么发展

1、被动式的语法特点怎样它与概念上的被动有什么区别

2、汉语的被动式是什么时代产生的先秦的被动式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结构特点怎样

3、到了汉代被动式有了一些什么新的发展它们的结构特点怎样

4、中古以后被动式又有了一些什么新的发展为什么说现代汉语的被动式在这个时期已奠

定了基础

5、在近代和现代,被动式又有了哪些新的发展

6、试从汉语被动式的发展历史上看汉语使用被动式的条件和特点。

第四十九节

1、什么叫做递系式宾语兼主语的递系式从上古到现代起了一些什么变化

2、谓语兼主语之递系式在现代汉语中的作用怎样这种结构是怎样发展来的

3、带“得”字的紧缩句产生在什么时代它和递系式的“得”字句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第五十节

1、试述上古时代语气词“也”“矣”的用途。

2、试述上古时代主要的几个疑问语气词的用途。

3、近代汉语疑问语气词的来源及其应用情况。

第五十一节

1、试述上古汉语的一些省略法。五四以后汉语的省略法有了一些什么演变

2、试从汉语史的角度谈谈所谓“倒装法”和“省略法”。

第五十二节

1、五四以后,“无定冠词”的应用情况及其作用。

2、五四以后新兴的联结法和插语法。

3、五四以后新兴的平行式的应用情况。

第五十三节

1、什么叫做句法的严密化汉语的句法是怎样由简单向复杂发展的

2、五四以后,汉语的句子结构在严密性方面起了一些什么大的变化试举例加以说明。

3、汉语语法的今后发展的基本趋向是什么

四、词汇发展部分

第五十四节

1、基本词汇大致包括哪几方面

2、有关肢体的基本词在汉语史上的应用情况。

3、上古时期时令方面的词汇和生产的发展有什么密切的关系

4、从哪些语言事实中看出词汇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5、从基本词汇的发展事实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第五十五节

1、在历史上国内各种语言对汉语词汇有过什么影响

2、在鴉片战争以前汉语来自国内的借词和译词可以分为哪几类其中哪一类对汉语的影响

最大

3、汉唐时代汉语中来自西域的借词和译词的特点是什么

4、佛教借词和译词是怎样影响汉语词汇的

5、鸦片战争以前汉语里已经出现了一些样的的西洋借词和译词它的特点怎样

第五十六节

1、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特点是什么

2、为什么汉语在吸收西洋词语时大量利用日本译名

3、由日本传到中国来的意译的译名大致可分哪几种情况

第五十七节

1、什么叫做同类词研究同类词对于语源的探讨的作用及其局限性如何

2、什么叫做同源词为什么说从语音的联系来看词义的联系是研究汉语词汇的一条非常宽

广的道路

3、汉语词汇的系统性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第五十八节

1、举例说明古今词义的异同。

2、举例说明词义发展的历史联系。

第五十九节

1、试以汉语为例,说明词和概念在历史发展中的关系。

2、什么叫“引申”汉语词义的引申可以分为哪三类

3、汉语词义转移的特点怎样

4、词义的变迁和修辞学有什么密切的关系

第六十节

1、举例说明汉语词汇中概念改变了名称的事实。

2、概念的一般化和特殊化同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风俗习惯的关系怎样

3、避讳、禁忌和避亵对词汇发展的影响怎样

第六十一节

1、成语和典故是怎样产生的

2、成语的典故在语言的历史发展上和语言的表达上起着什么重要的作用

第六十二节

1、试述汉语对日本语、朝鲜语和越南语的影响。

2、朝鲜语中的新词基本上是从日本语来的,越南语中的新词大部分也是间接从日本来的,

为什么我们仍然说它们受到汉语的巨大影响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常用词(五) 63字 说听毁誉劝居登临过称量鬻市假离合因改作为 取求奉致得益竭 坚利完备陈故穷难夷平庸已必一参什伯 晦朔时世期官吏爵权衡果实聪明功名北中下 253.【说】 (一)说明,解释。论语八佾:“成事不~。”(已经作了的,不要再解释了。)又名词。墨子非攻上:“若以此~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 (二)学说,主张,说法。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韩非子难一:“矛楯之~也。” (三)读shuì。说服。孟子尽心下:“~大人则藐之。”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成安君曰。” (四)读yuè。喜悦。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乎?”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与郑人盟。”这个意义后代写作“悦”。 254.【听】 (一)读tīng,又读tìng。听。礼记檀弓下:“夫子式而~之。”引申为理会。韩非子五蠹:“先王胜其法,不~其泣。” (二)旧读tìng。听从。礼记曲礼下:“三谏而不~,则逃之。”汉书张骞传:“其势宜~。” (三)读tīng。旧又读tìng。治理,判断。论语颜渊:“~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成语有“垂帘~政”。〔~事〕(1)治理政事。汉书韩延年传:“是日移病不~事。” (2)名词。中堂叫“~事”。世说新语政事:“~事前除雪后犹湿。”晋书陶侃传作“厅事”。后代“客厅”的“厅”即由处理政事的中堂逐渐发展而来。 (四)读tìng。任从,由着,放任。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而斫之。”今成语有“~其自然”。 255.【毁】 (一)损坏,伤害。论语季氏:“龟玉~於椟中,是谁之过与?”(二)毁谤,说别人的坏话。跟“誉”相对。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韩非子五蠹:“誉辅其赏,~随其罚。” 256.【誉】 称赞。墨子非攻上:“从而~之,谓之义。”引申为好名声。孟子告子上:“令闻广~施於身。”现代变为双音词“名~”。按:动词的“誉”读平声(yú),名词的誉读去声(yù)。 257.【劝】 鼓励,奖励。与“惩”,“沮”相对。庄子胠箧:“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左传成公二年:“我戮之不祥。赦之,以~事君者。”又成公三年:“所以惩不敬而~有功也。”又表示奋勉。论语为政:“举善而教不能,则~。”引申作劝说(说明道理使人听从)的意思(后起义)。王维渭城曲:“~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注意:在上古汉语里“劝”字用於积极的鼓励,而不用於消极的劝阻。直到中古还是这样。杜甫遣兴:“足以~元凶”,意思是说:这足以劝使那些最大的恶人不再作坏事。在古代汉语中“劝”字后面不用否定词。 258.【居】 (一)坐。论语阳货:“~,吾语女!”引申为居住的意思。孟子滕文公下:“仲子所~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筑与?”又为处在。孟子离娄上:“~下位而不获於上。”又名词,住处。左传宣公二年:“问其名~,不告而退。”又为当或任。老子二章:“功成而弗~。”今成语有“~之不疑”。 (二)用於“有顷”,“久之”,“顷之”的前面,表示相隔了一段时间,意义比较虚。战国策齐策四:“~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史记李将军列传:“~久之,孝景崩。”又:“~顷之,石建卒。” 259.【登】 (一)从低处走上高处。荀子劝学:“故不~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今成语有“一步~天”。 (二)成,特指庄稼成熟。孟子滕文公上:“五谷不~。” 260.【临】 (一)从高处往低处看。荀子劝学:“不~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诗秦风黄鸟:“~其穴,惴惴其栗。”今成语有“居高~下”。引申为从上监视着。诗大雅大明:“上帝~女。”又为从上面到下面来。这个意义往往被用作敬词。左传襄公三年:“请君~之。”后代双音词有“莅~”,“光~”。又用於抽象的意义,表示遇到。论语述而:“必也~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二)对着书画的范本进行摹仿(后起义),如说“~摹”,“~帖”。 (三)众人相聚而哭。左传宣公十二年:“卜~于大宫。”又:“国人大~,守陴者皆哭。”(陴:读pí。城上的短墙。)又特指众人定时在灵柩前哭。汉书霍光传:“朝暮~。”按:这个意义旧读lìn。 261.【过】 (一)走过,经过。论语微子:“孔子~之,使子路问津焉。”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卫。”引申为超过,胜过。左传隐公元年:“大都不~参国之一。”论语公冶长:“由也,好勇~我。”又为过分。战国策齐策四:“王闻之~矣。” (二)名词,过错。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又动词,犯错误。论语学而:“~则勿惮改。”左传宣公二年:“~而能改,善莫大焉。” 注意:第一义读平声(guō)或去声(guò),第二义只读去声。 262.【称】 (一)称量物体的轻重。庄子胠箧:“为之权衡以~之。” (二)举。诗豳风七月:“~彼兕觥,万寿无疆。”引申为举荐,推举。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解狐。” (三)称颂,称道。国语周语:“君子不自~也。”礼记檀弓:“其仁不足~也。”引申为称述,述说。史记淮阴侯列传:“常~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四)读chèn。相称,适合,配得上。洛阳伽蓝记开善寺:“朝臣莫不~力而去。”今双音词有“~职”,“相~”。 263.【量】 (一)读liáng。动词,计算物体容积。庄子胠箧:“为之斗斛以~之。”引申为量长短。枚乘上书谏吴王:“石称丈~,径而寡失。” (二)读liàng。名词。斗斛之类的量器。论语尧曰:“谨权~。”左传昭公三年:“齐旧四~:豆、区、釜、钟。”引申为容积,分量。论语乡党:“唯酒无~,不及乱。”又子张:“多见其不知~也。”又为度量衡的规定。史记秦始皇本纪:“器械一~。”(甲胄戈矛之类的大小长短轻重都有统一规定。)

王力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王力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工具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专业提高课知识打基础。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必备的古代汉语基楚知识,培养阅读和欣赏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1)掌握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性质、编排方法和使用方法;(2)掌握汉字的构造、形体演变、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等知识,学会分析一定数量常用汉字的基本构造和本义;(3)掌握古汉语词汇知识以及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4)掌握古代汉语语法(句法和词法)知识及其特点;(5)理解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与注解体例,常用的注解术语;(6)理解古代汉语语音知识及语音发展演变的主要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的古汉语音韵学知识解释古代有关的语言现象;(7)学会给古书标点断句和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培养阅读和理解一般文言文的能力;(8)了解古代汉语常用的修辞格;(9)理解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特点,培养欣赏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和分析浅近诗歌格律的能力;了解古代词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时数 上课时间:第一、二学期;总课时:132学时;总学分:8学分。 (四)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讲练结合,重视口头训练和课外作业;使用多媒体课件。 (五)面向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六)使用原则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共1,4册。本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统编教材之一。其内容包括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部分。其文选部分,精选了历代典范作品,教学中以先秦作品为主;其常用词部分,共收一千多个,但教学中应重点选择最常用的几百个常用词,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其通论部分,又包括了工具书、文字、词汇、音韵、语法、修辞、古书注解、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诗律、词律、曲律等,其重点应放在语言知识方面,尤其是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知识。 本课的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使文选、常用词、通论三部分紧密结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选的基础上,讲授通论,使学生把对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同时,学习文选,应以解释词句为主,尤其是文选中涉及到的常用词,应抓住古汉语词义的细微差别以及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培养学生的古代汉语的语感,注意体现语言课的特点。这是本门课的难点所在。要攻破这个难点,就是坚持少而精,循秩序渐进,注重练习,培养技能等项原则。为使学生加深印象,提高教学质量,应确定重点篇章段落,要求学生熟读和背诵。并通过习题课、课堂提问与课外作业等环节检查教学效果。 因所选教材份量大,教学时数有限,故采取以下措施弥补:一是讲读与自学相结合。重点讲授第一、二两册、第三、四两册主要由学生自学。另,第一、二册中的文选、通论部分皆由教师讲读,而常用词部分则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这样,可以在一年的教学时间内基本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二是与其他课程互补。古代汉语课,历来以散文为主,韵文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 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 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 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 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 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通训定声》。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 古书注解 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一、填空: 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10、清代王引之 《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 列(上、下平声各15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11、近人张相《诗 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 笔划多少为序。笔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 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12、古代汉语以单音 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五种依次排列。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B、加上词头词 尾。 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1 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辨别本义。 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 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纠正。的分水岭。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16、押韵分为三种: 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 5、《辞源》1915 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C、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 押韵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 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17、《诗经》押韵 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 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 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19、注解古书开始于汉 代。

王力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2947

精心整理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补充 1、文言 [2005]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古代汉语课所说的古代汉语,主要指文言,不包括白话。五四运动后,白话占据了书面语的主导地位,文言很少使用。 2、言 一般用于随文立训,以说明词语在特定上下文中的含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说的是”。例如,《论语·八佾》:“子曰:起余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朱熹《论语集注》:“起余,言能起发我之志意。” 有时也用于串讲句意或指明词在句中的具体意义,例如,《诗经·鄘风·君子偕老》:“鬓发如云”。毛传:“如云,言美长也。”有时也可以用来说明语源,例如,《诗经·郑风·子衿》小序;“子衿,刺学校废也。”毛传:“郑国谓学为校。言可以校正道艺。” 3、辞 用以指出被注解的词是虚词。如《诗经·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毛传:“薄,辞也。”《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毛传:“思,辞也。”辞又写作词,例如,《说文·矢部》:“知,词也。”《说文·白部》:“者,别事词也”。 4、互文 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又叫互辞、互参、是一种修辞方法。即上文中含有下文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出现的词,上下文相互补充、说明,相互阐发、照应。这是为了避免行文单调平板,通过词语相互交错配合使用,使语义相互渗透、相互补足。互文一般出现在诗歌类作品中。从结构上看,互文可分三类:<1> 独句内部见互文。例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未还”;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2>对句构成互文见义,上下两句对立的词语相互提示、补足。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特殊结构的互文见义,主要表现在语义上的互相隐含和相互渗透,依据上下文补充若干词语才能表达完整清晰的意义内容。例如,杜甫的《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北朝民歌《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金文 亦称铭文、钟鼎文,乃铸或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始于商末,盛行于西周,记录的内容与当时社会,尤其是王公贵族的活动息息相关,多为祭祀、赐命、征伐、围猎及契约之事。一般以周宣王在位时铸造的毛公鼎文为代表。由于商周盛行青铜器,而青铜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因其刻在金器、大钟上,故称之金文,亦因得“钟鼎文”之名。 6、避讳 古代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在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避讳有两种情况:一是避君讳,例如汉文帝名恒,“恒”改为“常”,“恒山”被改为“常山”;唐太宗李世民,“世”改为“代”或“系”,“民”改为“人”。二是避家讳,例如苏轼祖父名序,苏洵文章改“序”为“引”,苏轼为人作序又改为“叙”。避讳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改字法、缺笔法和空字法。前面说到的“恒”改为“常”即为改字;避唐太宗李世民讳,“世”改为“卅”为缺笔。次要的有两种方法,避名称和改变称呼。《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时,改“正月”为“端月”。 7、清浊 [2005] 汉语辅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叫清,声带颤动的叫浊。区分清浊,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声带是否颤动,二是是否送气,三是声调的阴阳。清音的声带不颤动,其中又分为全清和次清。全清是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次清是送气、不带

古代汉语王力复习资料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 1 )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 )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 1 )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 )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 音。 3释义方式: 1 )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 2 )描写:对被释 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 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 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 55 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 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字三千七 1979 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 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 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 )《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1986 年第一卷出版,1994 年出版最后一卷。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 1 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8)《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10 )《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鱼 词537 个,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辞的含义和作用。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二、汉字的结构 1、汉字的结构与“六书” 1)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讲义汇编

通論一:怎樣查字典辭書 一、漢語字典辭書編排方式: 音序編排(平水韻106韻排列),部首和筆劃(《說文》首創540部首),編碼(四角號碼用了很長一段時間) 二、《說文解字》 1、許慎著。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成稿,安帝建光元年寫定,遣子沖進上 2、歷史評價: (1)《說文》是我國第一部分析字形、說解字義、辨識音讀的字典。敘目闡述對漢字起源流變的看法、“六書”理論,以及撰作緣由、原則、體例等 (2)收篆字9353個,解說133441字 (3)首創部首540部,用“讀若”和聲旁來標音。 3、大徐本和小徐本 小徐本:[南唐]徐鍇;大徐本:[北宋]徐鉉(徐鍇之兄) 4、清代《說文》四大家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桂馥《說文解字義證》;王筠《說文句讀》;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三、《康熙字典》 1、張玉書、陳廷敬等奉敕集體編纂,成書於清康熙五十五年 2、部首214,以筆數為序排列,分子丑寅卯……十二集;字下先注音後釋義,以反切注音為主;釋義主要是引用古代的字書、韻書以及古注,一般都引證古書最早的例證 3、[清]王引之《字典考證》;[日]渡部溫《康熙字典考異正誤》;王力《康熙字典音讀訂誤》 通論二:古今詞義的異同 漢語的辭彙也在不斷地發展演變,有的古今詞義迥然不同,有的古今詞義僅有細微的差別,表現出同中有異。 一、一些實例 該:[古]完備;[今]應當。搶:[古]撞;[今]搶奪。找:[古]劃船;[今]尋找。 綢:[古]纏繞;[今]絲綢。去:[古]離開;[今]相對“來”。揭:[古]舉;[今]把東西拿開二、詞義差異的分類:

1、詞義範圍的差異(詞義適用的語言環境以及所指對象。借用形式邏輯的說法是指概念的外延)(1)詞義範圍的擴大: 睡(坐著打瞌睡→打盹兒或呼呼大睡) (2)、詞義範圍的縮小 臭(一切氣味→惡臭氣味)宮(一切居室→帝王居室)瓦(一切陶器→建築材料)(3)、詞義的轉移 湯(熱水→菜湯)行李(外交使節→隨身攜帶的東西) 2、感情色彩的差異(詞義的褒貶色彩和詞義輕重程度不同兩個方面) (1)褒貶義不同 爪牙([褒義]得力助手→[貶義]替兇惡的人跑腿的人) (2)詞義輕重不同 誅([輕]口誅責備→[重]殺戮) 3、一些注意 (1)“古”概念的簡單化:古是一個歷史的概念,所謂歷史的概念就是要隨時空的變換而改變二、現代的雙音節詞在文言文中不一定還是雙音節合成詞,有的根本就不是一個詞的組合(例如:消息,睡覺,地方) 通論三:單音詞、複音詞、同義詞 一、單音詞 1、單音詞定義:以一個音節結構構成的詞 2、單音詞變雙音詞的對應情況: (1)換一種說法:信→誠實;師→軍隊 (2)在單音詞的基礎上加一構詞詞素,詞頭、詞尾:虎→老虎;石→石頭 (3)將同義的、反義的、或意義相關的兩個單音詞放在一起構成一個雙音詞,使原來能單獨成詞的字,變為雙音詞的一個構詞詞素:婚姻、險阻(同義)消息、睡覺(反義) (4)加上不同的區別性詞素:弓→安弓、危弓、王弓 二、複音詞 1、分類:單純複音詞、複合複音詞 2、單純複音詞是由一個詞素構成的詞(連綿字):忸怩、倜儻、抑鬱、逍遙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王力版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E、转注:说法不一。 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域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 10、简繁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情况。今天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来的。如礼礼、气气等。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因为同音而被采用。如后后、适适、征征、余馀。 11、判断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在古汉语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如“董狐,古之良史也”。有时在主语后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现代汉语中主谓之间一般用“是”。 12、叙述句: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的句子。 13、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可以是代词如“莫”。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35629学习资料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35629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 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 第一册: (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 第二册 (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 (五)同义词辨析例

2.复习办法: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 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收字( )个,按( )分卷,依( )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收字( )个,全书分( )卷,按( )排列。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 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 第一册: (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 (二)词的本义探求例 第二册 (三)引申义分析例(上) (四)引申义分析例(下) 第三册 (五)同义词辨析例 2.复习办法: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 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收字( )个,按(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整理完整版(汇编)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王力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2947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补充 1、文言 [2005]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古代汉语课所说的古代汉语,主要指文言,不包括白话。五四运动后,白话占据了书面语的主导地位,文言很少使用。 2、言 一般用于随文立训,以说明词语在特定上下文中的含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说的是”。例如,《论语·八佾》:“子曰:起余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朱熹《论语集注》:“起余,言能起发我之志意。” 有时也用于串讲句意或指明词在句中的具体意义,例如,《诗经·鄘风·君子偕老》:“鬓发如云”。毛传:“如云,言美长也。”有时也可以用来说明语源,例如,《诗经·郑风·子衿》小序;“子衿,刺学校废也。”毛传:“郑国谓学为校。言可以校正道艺。” 3、辞 用以指出被注解的词是虚词。如《诗经·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毛传:“薄,辞也。”《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毛传:“思,辞也。”辞又写作词,例如,《说文·矢部》:“知,词也。”《说文·白部》:“者,别事词也”。 4、互文 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又叫互辞、互参、是一种修辞方法。即上文中含有下文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出现的词,上下文相互补充、说明,相互阐发、照应。这是为了避免行文单调平板,通过词语相互交错配合使用,使语义相互渗透、相互补足。互文一般出现在诗歌类作品中。从结构上看,互文可分三类:<1> 独句内部见互文。例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未还”;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2>对句构成互文见义,上下两句对立的词语相互提示、补足。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特殊结构的互文见义,主要表现在语义上的互相隐含和相互渗透,依据上下文补充若干词语才能表达完整清晰的意义内容。例如,杜甫的《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北朝民歌《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金文 亦称铭文、钟鼎文,乃铸或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始于商末,盛行于西周,记录的内容与当时社会,尤其是王公贵族的活动息息相关,多为祭祀、赐命、征伐、围猎及契约之事。一般以周宣王在位时铸造的毛公鼎文为代表。由于商周盛行青铜器,而青铜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因其刻在金器、大钟上,故称之金文,亦因得“钟鼎文”之名。 6、避讳 古代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在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避讳有两种情况:一是避君讳,例如汉文帝名恒,“恒”改为“常”,“恒山”被改为“常山”;唐太宗李世民,“世”改为“代”或“系”,“民”改为“人”。二是避家讳,例如苏轼祖父名序,苏洵文章改“序”为“引”,苏轼为人作序又改为“叙”。避讳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改字法、缺笔法和空字法。前面说到的“恒”改为“常”即为改字;避唐太宗李世民讳,“世”改为“卅”为缺笔。次要的有两种方法,避名称和改变称呼。《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时,改“正月”为“端月”。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整理完整版学习资料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整 理完整版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带序号

1 言 2 語 3 謂 4 訪 5 請 6 召 7 報 8 告 9 諫10 討11 反12 復13 舍14 次15 如16 馳17 驟18 侵19 襲20 奔21 亡22 逐23 及24 執25 免26 享27 薦28 圓29 虞30 克31 堪32 有33 無34 昭35 穆36 勤37 乏38 亂39 整40 兩41 貳42 兵43 車44 甲45 介46 卒47 乘48 君49 帥50 姑51 女52 族53 黨54 讎55 河56 防57 城58 池59 田60 館61 辭62 謝63 責64 讓65 爭66 使67 令68 屬69 托70 往71 來72 去73 從74 違75 即76 就77 趨78 赴79 戰80 擊81 引82 卻83 馮84 據85 約86 解87 釋88 具89 給90 計91 謀92 會93 習94 疾95 病96 餓97 厭98 衰99 崩100 匱101 困102 侈103 靡104 寡105 少106 微107 強108 固109 再110 三111 帝112 后113 王114 侯115 子116 息117 宗118 廟119 詩120 書121 禮122 樂123 知124 識125 見126 示127 視128 觀129 望130 矜131 哀132 恤133 憾134 恕135 憤136 患137 持138 措139 拱140 攻141 竊142 誅143 翦144 脩145 講146 設147 立148 忠149 信150 諒151 正152 邪153 辟154 好155 惡156 恭157 敬158 慎159 苟160 顯161 著162 相163 帥164 士165 僕166 禦167 右168 盜169 賊170 國171 家172 社173 稷174 仁175 義176 道177 德178 文179 質180 色181 臭182 先183 前184 後185 內186 外187 閑188 行189 走190 出191 入192 之193 適194 進195 退196 逾197 逸198 逼199 決200 治201 樹202 藝203 事204 畜205 保206 愛207 傷208 害209 比210 喻211 誠212 偽213 善214 淫215 凶216 疏217 戚218 饑219 孰220 滋221 烈222 贍223 共224 同225 殊226 異227 斤228 鈞229 鍾230 倍231 政232 教233 法234 術235 勢236 數237 朝238 野239 塗240 江241 關242 宮243 府244 衣245 冠246 屨247 商248 賈249 旅250 徒251 年252 歲253 說254 聽255 毀256 譽257 勸258 居259 登260 臨261 過262 稱263 量264 鬻265 市266 假267 離268 合269 因270 改271 作272 為273 取274 求275 奉276 致277 得278 益279 竭280 堅281 利282 完283 備284 陳285 故286 窮287 難288 夷289 平290 庸291 已292 必293 一294 參295 什296 伯297 晦298 朔299 時300 世301 期302 官303 吏304 爵305 權306 衡307 果308 實309 聰310 明311 功312 名313 北314 中315 下316 遵317 徂318 征319 歸320 陟321 降322 流323 放324 遊325 浮326 集327 采328 叔329 振330 援331 操332 秉333 舉334 斯335 伐336 稼337 穡338 獲339 納340 交341 錯342 被343 任344 負345 施346 用347 制348 貽349 懷350 慕351 懲352 悼353 淑354 幸355 偷356 薄357 險358 阻359 悠360 皇361 永362 孔363 亟364 庶365 裘366 褐367 裳368 庭369 宇370 畝371 所372 驂373 駟374 策375 矢376 躬377 身378 領379 武380 仇381 耦382 徵383 收384 發385 封386 棄387 俟388 遷389 徙390 遺391 失392 存393 處394 坐395 遇396 接397 承398 扶399 刺400 折401 戮402 問403 對404 許405 省406 審407 慮408 怨409 忍410 快411 興412 廢413 變414 曲415 直416 長417 小418 貪419 廉420 輕421 重422 狂423 殆424 危425 面426 口427 齒428 耳429 目430 指431 飯432 食433 服434 飾435 布436 鬥437 式438 檢439 英440 靈441 豪442 然443 且444 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