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基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在进行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主要建设过程中,促使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同时,正确完成这项任务有助于进一步构建农村社会的新秩序。此外,将农村文化同现代文化实现进一步地融合,促使特色的文化环境得到不断建设,进一步将人文精神进行传承,同样也是给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

标签:基层农村;公共服务;文化空间

一、农村基层公共文化发展现状亟待改善

1.农村社会和谐受到冲击

目前,农村人口主要就是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此类人口的活动范围不大、社会关系简单、生活方式较为单一,这都加剧了家庭走向“离散化”。在这些发展与变化中,人们由于感情冷漠和认同缺失等问题会促使其精神变得更加空虚。这些因素都使很多危害社会安定与团结的因素显露出来。

2.农村文化弱化和缺失

城市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趋势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比来看,农村文化有着非常显著的弱化趋势。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农村文化明显是需要较多投入却无法在短时间内收到成效的,这也就意味著官员很难通过文化建设凸显个人政绩。因此,长期以来,一些农村地区往往都有公共空间不足、产品供给缺乏等方面的问题,民众无法获得基本的休闲娱乐的享受。也有很多较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物质的缺乏,还在通过“打麻将”进行娱乐,而在一些节日聚会时,这甚至会演变为赌博。庙会是农村地区十分常见的一种集会,很多农村地区在进行此类集会时往往也有一些庸俗的元素掺杂其中。文化缺失给民众生活带来的最严重的问题莫过于助长了封建迷信以及非法宗教的风气,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建设。

3.受传统城镇化建设负面影响

新农村建设本应是与城镇化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工作,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不但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还有利于中国城乡结构的合理化建设。但是,这些年来,我国并未开展集约化的城镇化工作,很多村落都不再具备自己原本的特征。在以往农村的公共空间,像祠堂、集市、戏台、庙会等传统的元素也在这种情况下慢慢消失,而农村居民的很多传统活动,像红白喜事、文艺演出等也由于公共空间的不足很难开展下去。这不但极大地削弱了农村居民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导致了农村文化的衰落。

二、新型农村基层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策略

1.重塑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文化

为促使农村地区摆脱这种恶性循环的不利影响,应当注意:第一,要明确文化建设并不是经济建设的附加品,也不是农民生活的“调味品”。第二,要革除农村地区现有的恶习,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进一步挖掘农民的文化需求,帮助他们实现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双重富裕。第三,政府部门要转变自身职能,由主导地位逐渐转向辅助,让农民真正拥有自己的权利,这也是实现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举措。

2.提升农村文化内涵

第一,在规划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大局,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理解与认知,注重对农村历史遗迹的保护,使农村地区的“记忆”得以留存。第二,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领域,要吸收在这一领域先进的国家的经验,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建设,进一步实现文化产业的构造,促使文化能够不断得到传承。只有让农村地区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才能促使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建设不断完善。

3.建立新型农村社会秩序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农村地区基本都存在一种“宗族式”的社会形态,它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拥护“族长”或“里正”,以宗庙祠堂为最神圣、庄严的场所。但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农村地区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观念显然会受到冲击,公共的思想也被逐渐瓦解,以往的社会秩序与伦理观念在当前的社会下很难继续下去,这都是不利于家庭和社会稳定的因素。

为构建新的农村社会秩序,促进和谐农村环境建设,我们应当重视建设现代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以已有的宗庙祠堂、文化广场等农村社交的文化节点为基础,结合当地居民现有的文化活动进行生活空间的重建,借助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促使民众形成新的价值理念,这也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符秋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视域下贫困地区农村儿童早期阅读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7).

[2]周效柱,胡雪芳.构建江苏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路[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