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禅诗的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月藏鹭--千首禅诗品析

三若欲修行,在家亦得——士大夫禅诗选析(6)

吴可(一首)

学诗

学诗浑若学参禅,竹榻蒲团不计年。

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闲拈出便超然。

品析:近些年来,许多写禅与诗的小册子,都爱引用吴可的这一首诗。的确,这一首诗明白生动地表达了诗与禅的关系。禅是心地最为灵动的状态,诗为文章中最为灵动的语言。禅是自然的,是“天然去雕琢”的,好的诗也是如此。都必须“自家都了得”,才能达到“等闲拈出便超然”的成果。不在“蒲团”

上苦参苦吟,能有如此火候吗?

史弥宁(一首)

诗禅

诗家活法类禅机,悟处工夫谁得知。

寻着这些关棙子,国风雅颂不难追。

品析:宋人以禅入诗,参禅入诗,看似高明,结果宋诗似乎总是显得不如唐诗,这真是怪事。禅无规矩方圆,唐人作诗,原无许多窠臼,本之性情而发,反暗合禅机。而宋诗入此笼罗,貌似老到,结果反失其真,真的应了“骑驴觅驴”的老话,结果诗也不成,禅也不就,还妄谈什么“国风雅颂不难追”,真正是“痴人说梦”,不知天高地厚了。

陆游(二首)

感事逍

心明始信原无佛,气住何曾别有仙。

领取三山安乐法,蒲团纸帐过年年。

品析:在陆游有关谈禅论道的诗中,这一首最为新奇独到,无一点媚态。说,孟子说“聪明正直之谓神”,俗话说“神闲气定即是仙”。佛者觉也,迷则有佛,悟则无佛。明眼祖师早已道出其中三昧。但是要达到这样的火候谈何容易,海外“三山”的安乐法是什么呢?“蒲团纸帐过年年”,人们能看得破,放得下吗?是陆游一生不得志,无可奈何之言吗?

浮生

浮生真是寄邮亭,短鬓匆匆失故青。

睡少始知愁有力,病增方叹药无灵。

谋生懒似逢秋燕,访旧疏于欲旦星。

自笑若为消止恨,浊醪聊复倒余瓶。

品析:陆放翁的这一首诗,真是出于肺腑,令人感触良深。曹操盖世英雄,尚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之叹。秦皇汉武,雄威化外,也有“朝不虑夕”,忙着寻仙求药,以祈长生。人们不到晚年,就不知其味。

“浮生真是寄邮亭”,人的一生如同邮亭驿站一样,被动地为命运驱动,无法自主,事不由心,真是“无可奈何之谓命”啊!

“短鬓匆匆失故青”,前几天还满头黑发,不知怎的,如今却匆匆变白。

“睡少始知愁有力,病增方叹药无灵”。睡不着觉,恰恰是心中有“事”,令你真拿它没法。而老病之际,任何“仙药”都是无回春之力的。真的,药只能治好人,对那些失去或夺去生命活力的“病”,什么药都是“无力”的。

“自笑若为消比恨,浊醪聊复倒余瓶。”面对这一切,有什么办法可以消“恨”呢?没有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喝酒,“但愿长醉不愿醒”,多少失意之人,不是在酒中,找到了归宿吗?

朱熹(三首)

春日

胜日寻春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品析:朱熹(1130—1200)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所谓宋明理学,就是相对于先秦飞汉唐儒学的“新儒学”,这个“新”,就“新”在在儒学中注入了佛学,主要是吸取禅宗和华严宗的内容。朱熹本人就爱看大慧宗杲禅师的语录,并与其弟子道谦禅师交好,所以朱熹对佛禅是下过功夫的。而这三首诗,可以说是参禅所得,显得格外活泼自在。

“胜日寻春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对于长时期闭户不出,唯知伏案著书的朱熹来说,可能大半个冬天都把自己关在书斋里。到了清明这样的节气,亲朋们把他拉出来,到泗水边去游春,触目之处都是“无边光景”,对他所感受的冬寒而言,这种“光景”当然是“一时新”了。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什么叫东风?什么是春天?这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当然,现在可以用地理学,气候学的理论来解释,但在古代没这些学问,又怎么回答呢?梅花报春吗?报春花、迎春花吗?都属“超前意识”。不过,对一般的人来讲,在这“万紫千红”之时,没有人会否定这是春天吧!

读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品析:朱熹为一老道学先生,民国以来众多的新派思想家,大多对他不是咬牙切齿,就是感到头痛。

他对儒家《四书》的注,成为明清两朝近六百年间的官方学说,成为唯一正统的学说,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学说。八股取士制度,凡要当官进身的,只有读他的书才是“进士”的唯一途径,这是朱老夫子始料不及的。也与他这首诗大相违悖,致使中国思想界六百年来再无“活水”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一个小小的,只有“半亩”大小的池塘,如同一面天然的镜子,一年四季,阴晴朔望,云雨风涛,都曾在这面“镜子”中“徘徊”来来去去,既留下了景象,又无半点痕迹,真是“清光可鉴”啊!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方池塘的水为什么这样清朗呢?为什么不是死水而腐烂发臭呢?啊,原来在上游有一条小溪,源源不断地把那洁净清幽的“活水”输送进来。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蠧。”池塘尚且如此,那么,人们思想的“活水”是什么?社会的“活水”又是什么呢?

泛舟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身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今日中流自在行。

品析:春秋末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破。越王卧薪尝胆,试图报灭国之仇,其主要谋略,来自范蠡的“天时有反”和“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对外极其耐心的等待时机,对内,则实行“十年生畜,十年教育”的富国强兵政策。果然,十年之后,越国强盛,而吴国则穷兵黜武,国势日弱。

勾践看准机会,一击而成,终于灭吴,使越国成为与中原大国抗衡的强国。《周易》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机而作,不俟终日。”朱熹这首诗,生动道明了这个道理。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身轻。”春水时至,百川汇融,长江之水,终于度过了干涸的冬季,又浩浩荡荡,一泻千里了。水深则浮大舟有力,像“艨艟巨舰”这样的庞然大物,在浩荡的江水中,显得是那样轻巧自在。

“向来枉费推移力,今日中流自在行。”在冬季,“巨舰”搁浅于江滩,百牛都拉它不动,何况人的“推移”了。但春水一至,人们都不费丝毫之力,就可以驾驶着它,在长江的“中流”自在航行。

只要把握好机遇,一两可拨千斤。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学习中的机遇是什么呢?

元好问(二首)

饮酒

万事有定分,圣智不能移。

而于定分中,亦有不测机。

人生桐叶露,见日忽已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