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紫云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面对渔业资源逐步衰退,渔业科技水平不高的局面,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渔业资源增殖和保护,推动农、林、牧、渔业综合全面发展,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符合我县县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紫云渔业资源,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渔业经济,对于促进全县渔业全面持续健康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贵州省渔业条例》和《紫云自治县畜牧业发展规划》(2006-2007)等,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由紫云自治县畜牧兽医局于2007年11月组织编写,于2008年12月定稿。

紫云自治县畜牧事业局

二00八年十二月

一、全县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地形及地貌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安顺地区南部,地处东径105°55′~106°29′,北纬25°21′~26°3′。东与黔南布依族自治州的长顺、罗甸两县为邻,南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交界;西与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北靠西秀区。是安顺、黔南、黔西南三地州交界地带。全县南北长76公里,东西宽52公里,国土面积2283平方公里,占贵州省国土面积1.29%。

紫云属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低中山丘原峡谷区,地势南北两端高,中部低而平缓,东西两边较低,河流顺地势由中北向西南和东南部分流。县境内最高海拔1681米,最低海拔623米。最大相对差1058米,地貌与山地丘陵为主。

(二)水域资源现状

紫云境内河流纵横,塘库棋布,丰富的水域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我县渔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河流

紫云自治县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是长江、珠江的生态屏障和环境保护重点区域。境内河流属珠江流域,以贯穿南北的安望公路为分水线,东半部河流属格凸河水系,

西北部属北盘江水系,南部属桑郎河水系,格凸河、桑郎河均注入红水河,其中红水河水系面积1469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64.57%,北盘江水系面积806平方公里,占35.43%。全县共有大小河流238条,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7条,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7条,流域面积不足20平方公里的溪流214条,主要河流有格凸河、猫营河、猴场河等,河道总长1074.3公里,平均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168米。

2、水库、山塘

(1)小型以上水库资料

已有10个水库开展水产养殖,养殖面积86.2公顷,占库容面积的48.13%;

(2)山塘全县有山塘23个,面积22公顷,由于小山塘具有投入少、易管理等特点,因此利用率较高,有16.2公顷开展水产养殖,占山塘水面的80%以上。山塘多由村集体管理。

3、池塘

全县池塘286口,面积39公顷,发展水产养殖的有31公顷,占池塘养殖面积的80%,其中国营1口,有0.8公顷;其余为集体或个人所有。

4、稻田

全县有水面保灌稻田4,807公顷,适宜发展稻田养鱼的面积有3,042公顷,占保灌稻田面积的63.3%,主要分布在猫营镇、水塘镇、板当镇、松山镇、火花乡和四大寨乡等几个乡镇。

5、冷流水资源

紫云森林覆盖率高(37.9%),生态环境好,降雨量充沛,山涧溪流和地下泉水十分丰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许多地下暗河,常年水温均保持在16℃以下,为我县发展冷水鱼养殖提供了资源保障。已知的、流量较大的、且可开发利用的冷水资源有18处,分布在板当、松山、水塘、火花、猴场5个乡镇,目前尚未用于冷水鱼养殖。

适宜利用河流落差发展流水养鱼的乡镇有:猫营、板当、松山、水塘、猴场等地的河流。全县现有流水养鱼场3个,面积28亩。

(三)水文气候条件

1、气候

受地形因素的影响,紫云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夏湿冬干,气温年变化小,平均气温15.3℃,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5.7℃,最热月7

月份,平均气温22.7℃,历史极端气温最高33.6℃,极端最低气温-7.3℃,无霜期288天,年日照数1440小时,大于10℃有效积温4560℃。

2、水文特性

县内降雨量丰富,年平均降雨量1,337毫米,雨热同期,冬春干旱,多集中在5~10月5个月中,汛期降雨量占全年降雨的75%,容易发生大雨或特大暴雨,给渔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危害。

3、水质

境内天然水域的水PH值7以上,呈弱碱性,水质良好,无污染,水质清新。雨季河流混浊主要由山洪暴发引起,雨停3日内能见度即可达到20㎝以上,冬季清澈见底,部份河段是人畜饮水的取水点,适宜发展无公害水产养殖。

(四)生物资源状况

1、植物构成

(1)水生植物:适宜草食性鱼类利用的水生植物主要有金鱼藻、棉条草、浮萍、水葫芦、芦苇、菹草等。

(2)陆生植物:用于养鱼的陆生植物主要有三叶草、聚合草、黑麦草、菊苣、黄竹草、玉米叶、马塘草、各种蔬菜等。

2、水生动物组成

(1)鱼类:我县现有鱼类27种,分属5个目7个科。鲤形目有鲤科、鳅科2种;鲶形目有鮰科、鲿科、胡鲶科3种;

鲑形目有银鱼科1种;合鳃目有合鳃科1种。

主要经济鱼类有:鲫鱼、红鲤鱼、鲢鱼、鳙鱼、草鱼、银鱼、黄颡鱼、胡子鲶、武昌鱼、云斑鮰、泉水鱼、白甲鱼、黄鳝、泥鳅等。除鱼类外,还有罗氏沼虾、河蟹、蚌、螺等经济动物。

濒危珍贵鱼类有:岩原鲤、唇鯪鱼(猪嘴鱼)。

(2)浮游生物

浮游植物:有蓝藻、隐藻、甲藻、金藻、黄藻、硅藻、裸藻、和绿藻8种;

浮游动物:主要为桡足类、枝角类、轮虫类3种。

(3)主要养殖品种

常规养殖鱼类品种有鲤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武昌鱼、罗非鱼、云斑鮰等。其中鲤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在全县各乡镇均有饲养;银鱼饲养在猫营格八水库;胡子鲶主要在火花、四大寨等乡镇的低热河谷地带饲养;武昌鱼、云斑鮰饲养主要分布在松山。

二、渔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发展现状

1、渔业发展现状

“十五”以来,紫云渔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