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都市型现代渔业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河南水产现状分析报告

河南水产现状分析报告

河南水产现状分析报告河南省是一个内陆省份,地处中国中部,地势平坦,无海洋资源,因此水产业在该省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以下是对河南水产现状的分析报告:一、水产资源分析河南省地理位置内陆,水产资源有限。

主要水产资源包括江河湖泊的淡水鱼类和养殖水产品。

其中,豫东南部分河流和湖泊有部分淡水鱼类资源,如黄河和淮河流域;豫南和豫西部分有部分水产养殖业,如鱼、虾、软体动物和水生植物等。

但整体而言,水产资源相对不足,无法满足当地市场需求。

二、水产养殖现状1. 养殖品种:河南省养殖业主要以鱼类为主,常见的养殖品种有鲤鱼、鲢鱼、草鱼、鳙鱼等。

此外,还有部分养殖虾类、螺类和贝类的生产。

2. 养殖规模:养殖规模相对较小,大部分是农户家庭经营养殖,养殖面积有限。

3. 养殖技术:由于河南省地理位置特殊,且水产资源有限,水产养殖技术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

养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育苗技术和水环境管理方面的问题,导致养殖效益不高。

三、水产品市场1. 供需状况:河南省的水产品市场以本地消费为主,供需状况相对平衡。

由于河南省没有海洋资源,进口水产品较多,市场竞争加剧。

2. 消费习惯:河南省属于内陆省份,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淡水鱼类和人工养殖水产品上。

对于海产品的需求相对较低。

四、发展前景1. 技术改进:应加强水产养殖的相关技术研究和宣传推广,改进养殖管理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2. 增加养殖规模:推广大规模养殖和产业化养殖模式,提高养殖规模,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3. 发展水产加工业:鼓励水产加工业发展,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延长水产品的保鲜期,扩大市场营销渠道。

4. 拓展水产市场:加强水产品市场的拓展,积极开拓外销市场,提高水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河南省水产资源相对有限,水产养殖规模较小底,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但通过技术改进、养殖规模的扩大以及水产加工业的发展,可以为河南省水产产业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郑州发展现代农业问题的调研

郑州发展现代农业问题的调研

健康 安 全 生 态 环 保 人 水 和 谐 的 基 本

) 没 有 真正 树 立 现 代农业 的发
念 两 家 企 业 已 占 到 全 国 速 冻 食 品市 场 份 额 的 5 0 % 左 右 各 类农 业 专 业 合 作 组

理 念 编制 了《 州 市生 态水 系规划 》 郑
, ,
展理 念
启 动 了 生 态 水 系建 设 工 程 加 强 黄 河 湿
立 方 米 水 利 库 容2 6 l 亿立 方 米



小塘
进农业结构调 整 使全市 农业 产 业结构

坝 4 2 2 处 打 机 电 井 4 4 1 5 0 眼 配 套4 1 6 1 1
, ,
由种植 业 为 主 向农林 牧 渔 协调 发 展 转
眼 小 提 水 站 5 8 5 处 小 型 引 水 工 程 15 2
使 全 市农 业 区 域 布 局 得 到 优 化 调
在 种 植 业 内 部 结构 方 面 : 大 力 发 展

奶产量分别达 到5 8 3 万 头和 25 8 万 吨

通 过 实施 整 村推 进和 社会化

全市奶 产 量和 奶 牛规模 饲 养量居 全 省
帮 扶等措施 使贫困 地 区 的生产 生 活条

用 量 ( 折 纯 量 ) 达 到2 2 万 吨 达 到4 2 3 万 千 瓦


农机 总 动 力

畜 牧 业 良种 普 及 率 达 到 9 0 %
拖拉 机 ¨

29
万台 其

以上
经初步调 查 郑州市林 业 用地面 积

中 大 中 型 拖 拉 机 6 6 0 0 台 小 麦联 合 收 割

郑州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对策研究

郑州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对策研究

郑州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对策研究郑州市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近年来,郑州市在产业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为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郑州市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本文将针对郑州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现状分析1.产业结构单一郑州市目前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特别是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传统制造业为主。

这种产业结构单一导致了郑州经济的脆弱性,一旦国际市场出现波动,郑州市的经济就会受到严重的冲击。

2.创新能力不足郑州市的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模仿跟随的阶段,难以实现真正的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

3.产业发展不均衡郑州市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不够均衡,南北差距较大。

南部地区产业密集、经济发展较快,而北部地区产业发展滞后,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二、对策研究1.优化产业结构为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郑州市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尤其是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2.推动创新驱动郑州市应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加快推动转型升级。

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端人才,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3.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为了实现产业发展的均衡性,郑州市要加强南北协调发展,引导南部地区的产业向高端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大对北部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4.加强产业链协同郑州市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建立健全的产业链体系,促进产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5.优化营商环境为了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进驻郑州市,郑州市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程序,降低税费负担,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激发企业的发展潜力。

郑州市产业结构评价研究

郑州市产业结构评价研究

郑州市产业结构评价研究郑州市是河南省的省会,也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具有丰富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及地理位置优势。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郑州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和升级。

本文将对郑州市的产业结构进行评价研究,旨在全面了解郑州市的产业现状,为其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一、郑州市产业结构的总体评价郑州市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在过去,郑州市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和传统工业,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在逐渐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在逐渐上升,整体呈现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1. 第一产业:农业仍然是郑州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渐下降。

农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郑州市的农业主要以小麦、玉米、棉花和水稻为主,同时也发展了蔬菜、水果、畜牧业等多种农业产业,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食品资源。

2. 第二产业:传统工业始终是郑州市的重要产业,但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渐下降。

郑州市的工业主要包括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随着技术和产业的不断升级,传统工业也在不断调整结构,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郑州市还发展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产业结构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3. 第三产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郑州市的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

商贸、金融、信息技术、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成为郑州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郑州市还加大了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力度,加快了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发展步伐,为经济的多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郑州市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不断优化、多元化的趋势,其中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撑。

但与此郑州市的产业结构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编辑2013年郑州农村发展报告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编辑2013年郑州农村发展报告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编辑2013年郑州农村发展报告的通知【法规类别】会计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郑政办[2013]21号【发布部门】郑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13.04.15【实施日期】2013.04.1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编辑2013年郑州农村发展报告的通知(郑政办〔2013〕2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梁”的定位,高位谋划、高标推进,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为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全面记载和反映郑州农业和农村发展,为全市经济科学发展服务,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强《郑州农村发展报告2013》编辑工作通知如下:一、编辑内容《郑州农村发展报告2013》含现代农业、农村社会事业、农业与农村政策评价、农民生活、县(市、区)篇、专题篇、资料篇、特辑等8个篇章(含电子图书)。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现代农业发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收入与消费,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农业与农村政策执行情况和效果评价,有关“三农”问题的专题研究,农业和农村经济统计资料、图片等。

二、具体要求(一)切实负起工作责任。

各县(市、区),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要明确1位领导分管《郑州农村发展报告2013》撰稿工作,并指定专门人员承担具体事务。

承担撰稿工作的同志要相对稳定,其工作岗位如有变动,应及时调整补充,并做好交接工作,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各县(市、区),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要于4月20日前将分管领导、具体撰稿人员名单、职务及联系方式报编辑部。

(二)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各部门要按照编辑出版工作要求,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按时、保质完成稿件撰写、图片资料提供和《郑州农村发展报告2013》编辑部委托的其他事项(见附件1)。

中国渔业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渔业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渔业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渔业经济是指个体渔业经济单位有效取得和利用经济资源及物品,促进自身发展的一切活动。

渔业经济是农业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经济。

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一、渔业经济发展现状1、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27543亿元,其中,渔业产值13517亿元,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产值5935亿元,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8091亿元。

在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中,休闲渔业产值826亿元,同比下降14.32%。

在渔业产值中,淡水养殖产值6387亿元,占渔业产值的47.25%;海水养殖产值3836亿元,占渔业产值的28.38%;海洋捕捞产值2197亿元,占渔业产值的16.26%;水产苗种产值693亿元,占渔业产值的5.12%;淡水捕捞产值404亿元,占渔业产值的2.99%。

2、渔业人口和渔业从业人员《2021-2027年中国渔业行业市场经营管理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渔业可为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提供食品和工业原料。

2020年,全国渔业总人口1721万人,比上年减少107万人,同比下降 5.88%;在渔业人口中,传统渔民为555万人,比上年减少45万人,同比下降7.50%。

渔业从业人员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一种职业,从事鱼、贝、藻等水生动植物的繁殖、饲养和捕捞等工作的人员。

2020年,全国渔业从业人员1240万人, 比上年减少52万人,同比下降4.03%。

3、渔民人均纯收入从全国近1万户渔民家庭当年收支情况来看,渔民人均纯收入呈逐年上涨趋势。

截至2020年底,全国渔民人均纯收入21837元,比上年增加729元,同比增长3.45%。

4、水产养殖面积2020年,全国水产养殖面积7036千公顷,比上年减少72千公顷,同比下降1.02%。

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99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千公顷,同比增长0.17%;淡水养殖面积504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76千公顷,同比下降1.48%。

关于我市现代渔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现代渔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现代渔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二)突破发展远洋渔业,拓展渔业发展空间。

将加快发展远洋渔业作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列入全市现代农业十大重点工程。

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远洋渔业发展的意见》,配套制定了《远洋渔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全市远洋渔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共获国家建船补助资金253亿元。

全市注册远洋渔业公司27家,已批远洋渔船125艘(2013年前,全市仅有1家远洋渔业企业、10艘远洋渔船),其中,正在作业渔船83艘、在建渔船36艘、待建渔船6艘。

8家企业与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项目,鲁海丰公司成功争取马来西亚50艘远洋渔船配额,并获建20平方公里渔业产业园项目。

按照“中国第一、亚洲一流、世界知名”的目标,规划建设投资总额100亿元的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目前,项目拆迁、补偿工作基本完成,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三)积极推动转型升级,增创渔业发展优势。

一是加快实施渔业资源修复。

认真落实市人大八号议案,加强海洋牧场建设,全市建成王哥庄海域、五丁礁海域等7处休闲型海洋牧场和崂山湾公益型海洋牧场,累计投资3亿元,投放礁体137多万空方。

投入资金15亿余元,放流苗种75亿单位,放流综合投入产出比约达到1∶1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大力发展健康养殖。

重点推进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集约高效的标准化健康养殖园区建设,全市60%池塘完成标准化改造,总面积达到7万亩。

建成工厂化养殖车间110万平方米,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450个。

全市海参、对虾、鲍鱼养殖面积分别达到38万亩、61万亩、18万亩,年产量分别为14万吨、19万吨、5800吨。

三是稳定发展水产加工。

积极推动城阳、黄岛水产品加工基地和明月、聚大洋海藻加工基地等项目建设。

全市发展水产品加工企业240多家,其中100余家企业获得HACCP认证和欧盟认证,成为国内获此类认证最多的城市。

2014年,完成出口创汇166亿美元,居全国城市领先。

关于省会城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以郑州市为例

关于省会城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以郑州市为例
优 、新产 品大多 集中在这 里。 因此 ,

郑 州 市农 业经 济 现 状 分
上龙 头企业 总数达 到 3 9 6 家 ,农产 品 加工 型龙头企业 实现销 售收入 4 7 0 亿
了 0

从2 0 1 2年 情况 来 看 ,郑 州 市 坚 展 都 市 型 现 代 农业 ,在 全市 建 成 1 0
形成 以名 、优 、特农产 品为 “ 龙头 , 以 “ 一村 一 品”、 “ 一品一 业 ”为 主 的农 、林 、牧综 合发展路 子 ,形成 以
高山蔬菜 、金银花 、旱地地膜 花生等
抗旱耐旱 、优质高效的旱作特色作物 , 并相应突 出打 造集食 、住 、行 、购 、 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一体 的特色 旱作农业 精品园 ,

NONG YEZON 『 Gl I - E NG
关乎省含 帘细恹 泼廉 现代 农业的恩
以郑州市为例
郑 州旅游 职 业学 院
今年 的中央 一号文件 针对农业农 村 的新 情况 新 问题 ,对加快 发展现代 农业 、进一 步增强农 村发展 活力作 出 了新部署 。从 郑州市 情况来 看 ,加 陕
六大旱作农业示范区重点引进 、 示范 、
展示旱地彩色红薯 、小杂粮 、小杂果 、
合,在郑州市旱作区特色农作物生产
区域 布局和 自然生态 条件相结 合的基
础上 , 把北亡 B 、 五 云山、 樱桃沟 、 嵩山 、
积极发展核桃、金银花、 甜柿、石榴
等易管理 、 效益高的经; 齐 型林果业 。 要 通过有计 划、有步骤 的综合 开发 ,
总之 ,要积极 探索 旱作农业发展
的新机制 ,不 断加大 投资力 度 , 为旱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30年)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30年)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3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3.14•【字号】郑政办〔2024〕12号•【施行日期】2024.03.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30年)的通知郑政办〔2024〕12号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郑州市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3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3月14日郑州市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30年)为贯彻落实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推进会议精神和《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农计财发〔2023〕6号)、《农业农村部关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指导意见》(农计财发〔2023〕10号)、《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现代设施农业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农文〔2023〕541号)等有关部署,加快郑州市现代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菜篮子”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牢固树立大食物观,以稳产保供和满足市场多样化、优质化消费需求为目标,以优化设施农业布局、适度扩大规模、升级改造老旧设施为重点,主要依靠市场力量,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实施现代设施农业提升三大工程,构建布局科学、用地节约、智慧高效、绿色安全、保障有力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格局,为拓展食物来源、保障“菜篮子”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有力支撑。

都市型现代渔业发展对策浅谈

都市型现代渔业发展对策浅谈

高耗低增 、 分散发展的老路 , 不能走粗放 经营 、 自为战的旧路 。 各 不能走浪费资源 、 牺牲环境的弯路 , 必须瞄准优势 , 找准突
破 口, 依托优势资源, 聚集优势企业 , 壮大 支柱产业 ,以产业聚集促进经济结构调 整 。 出一 条 富有 特 色 、 闯 富有 个 性 的 集 约 化、 规模化 、 科学化的渔业发展之路。 二、 走综 合 渔 业 之 路 。 断 延 伸 水 产 不
断注入 , 使其资本密集 度 、 技术含量 和规 模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 另一方面 , 城市需
要都市型现代渔业为其提供服务 ,都市 型现代渔业不仅 为城市提供 丰富的 、 多 样化 的、 高质量 的绿色水产 品, 刺激了城 市对水产品的需求 , 而且 , 它为城市提供 充足的工业原料 、 廉价的劳动力 , 连接广 阔 的市 场 ,对 城 市 工业 发 展 起 到 基 础 和 支撑 的作用。 此外 , 市型现代渔业由于 都 区位优越 , 在资金 、 设备 、 技术 、 信息等方 面 占有优 势, 集约化程度高 , 它对远离城 市的一般 乡村农业具有引领作用 。 因此 , 在某种程度上可 以说 .发展都市型现代 渔业有助 于促 进工农携手 和城 乡互动 、
业, 改变高投入 、 低产出 。 高消耗 、 低效益 的状况 , 促进 渔业经济 向着优质 、 的 高效
方向发展 ; 四是在发展方式上 , 要象l业 丁 园 区 建设 和工 业 产 品 生 产一 样 .突 出产 业聚集 、 集约经营 , 促进专业化 、 规模化 、 标准化和集约化生产 。 通过利益联结 、 相 互配套 , 引导渔业企业扎堆聚集 、 集中发 展 ,使主导产业不断延伸拓展 、扩大规 模 、 大 品 牌 . 成极 富 增 长力 的渔 业 特 壮 形 色产业 、 支柱产业; 五是在发展布局上 , 要 发 挥 城 乡优 势 .正 确 处 理 区域 间相 互 关 系, 做到统筹兼顾 、 优势互补 、 错位竞争 、 协 调 发展 , 不 必要 的 资源 浪费 和 重复 避免 建设。都市型路

休闲渔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休闲渔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休闲渔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休闲海产发展现状与对策一、全省休闲渔业的发展战略现状建筑史我省休闲渔业发展有二十余年历史,起步于二十世纪80年代。

近几年来,我省休闲渔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会了较快的发展。

通过推展休闲内涵,拉长产业链,与其他金融行业巧妙地结合,给休闲渔业降低了新的内容。

形成了三大发展方向:一是从单一的垂钓观赏型向垂钓、观赏、品尝、休闲、示范等功能,向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具有转型以综合发展为内容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二三是从文化娱乐单纯的休闲渔业生产向观光农业、旅游业、工业园服务业和科普教育基地融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都市型渔业新格局发展;三是从单项开发休闲渔业就是指正向与农业示范园区、无公害基地建设相结合,与旅游景区、匹配休闲度假区相匹配的区域化方向发展。

据各市初步统计,全疆现有休闲渔业场所5605个,垂钓场1842个,食鱼餐饮美食城560家,度假村180个;垂钓总水面38万亩;年接待休闲人数1200余万人次,安排就业5万余人,为渔民增收人均15元。

全省休闲农业直接产值达15亿元。

已初步形成五大类型的具有本省特色的休闲渔业新格局。

;(一)养殖垂钓型。

这是从养殖渔业发展而来的类型。

利用池塘、天然湖泊围栏养殖基地等渔业设施,以养殖鱼类为主,配备一定的设施,开展夜游业务的休闲渔业。

与其他类型的休闲渔业比较,其特点是投入经费成本少、见效快。

这是我省现有休闲渔业项目中会较为普遍的一种,分布范围最广,绝大多数水产养殖单位大部分和养殖户都有。

如我省鄂城市鄂城区城郊62%的鱼池,3.2万余亩;华容区21%的鱼池,1.7万亩;梁子湖区23%的鱼池,2.1万亩的鱼池均以此方式经营。

XX首年接待垂钓爱好者30万人次,经营收入达5000万元。

(二)休闲垂钓型。

指专业垂钓四场园和设施较完备的垂钓场,以开展垂钓为主,集娱乐、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它是我省休闲渔业产业发展的重点和亮点。

如武汉市碧溪园垂钓休闲中心地处远郊,垂钓水面不足7亩,年垂钓经营额近50万元,加上住宿、会议接待、餐饮、文化娱乐等营业额近100万元;洪山区汤逊湖村是一个专业渔村,主要以养殖为主,年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近几年先后有8户渔民中国投资建起了钓鱼台,每户运营管理垂钓水面8-10亩,预计今年平均每户垂钓营业额90万元左右,纯收入15万元左右。

郑州新区(中牟)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简介

郑州新区(中牟)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简介

郑州新区(中牟)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简介根据郑州都市区组团发展、产程融合及复合型、生态型的发展思路,郑州新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将强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构建产业布局合理化、优势产业规模化、服务体系完善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化、农业环境生态化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努力构建“两区一城五大产业”。

两区即:在连霍高速以北乡镇,规划建设180平方公里的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区,重点发展花卉、渔业、蔬菜等三大产业,打造以赏花品花、垂钓休闲、采摘体验为主的各类园区,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并在连霍高速以北、黄河大堤以南,打造1个56.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核心区内率先启动一个5.25平方公里的先导区;在郑民高速以南、省道223线两侧乡镇,规划建设450平方公里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优质高档花卉、林果等产业,并依托现代灌区基础设施和特色产业优势,打造1个39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核心区内率先启动1个5.7平方公里的先导区。

一城即:河南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位于郑庵镇万洪路中段,建设规模占地5000多亩,计划总投资50亿元,主要建设蔬菜交易区、水果交易区、冷藏保鲜仓储区、干调交易区、水产交易区、海鲜交易区、粮油交易区、花卉交易区、肉类交易区、农机和农资交易区等。

五大产业:即蔬菜、花卉、渔业、林果、畜牧。

围绕五大产业大力发展园区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外向农业、种苗农业、节庆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建成一批各具特色、功能有别的观光园、示范园、科技园、加工园、合作社、产销班。

着力把中牟打造成郑州都市区的“菜篮子”、“米袋子”、“奶瓶子”,为将来超千万人口的大郑州提供鲜活、安全的农产品供给。

同时,成为都市人节假日休闲、旅游、观光、采摘、体验的天然氧吧和生态乐园。

示范区道路规划北部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区核心区道路规划:根据核心区道路现状及园区功能定位需求,对园区道路系统进行新建或者扩建,尤其是对被运粮河天然分割的核心区南北两片进行连通,最终形成“三横六纵”的交通格局。

郑州市惠济区花园口镇石桥村农业产业开发

郑州市惠济区花园口镇石桥村农业产业开发

郑州市惠济区花园口镇石桥村农业产业开发总体规划(草稿版本V2.0)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河南中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13年3月目录引言 (4)1 规划背景与意义 (4)2 规划区域与规划期限 (4)3 规划依据及规划原则 (5)第一章规划区概况 (8)1.1 地理位置 (8)1.2 气候 (8)1.3 交通 (8)1.4 土地利用现状 (9)1.5 人口状况 (10)1.6 经济状况 (10)1.7 相关上位规划对该地块的定位 (10)第二章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13)2.1 优势 (13)2.2 劣势 (14)2.3 机遇 (14)2.4 挑战 (15)第三章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 (17)3.1 总体思路 (17)3.2 规划目标 (17)3.3 发展定位 (18)3.4 重点产业 (19)第四章土地功能分区和总体布局 (22)第五章发展特色农业生产 (25)5.1 总体发展思路 (25)5.2 重点建设内容与项目——高端黄河鲤鱼养殖基地(3000亩) (25)第六章拓展农业空间 (28)6.1总体发展思路 (28)6.2 重点建设内容与项目——六大主题休闲农庄(1800亩) (28)第七章发展创意农业 (43)7.1 总体发展思路 (43)7.2 重点建设内容与项目——三大中心 (43)第八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47)第九章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47)9.1 组织管理 (47)9.2 运行机制 (48)第十章保障措施 (49)引言1 规划背景与意义石桥村位于惠济区花园口镇东部,北靠黄河大堤,东接马渡村,西连申庄,南邻小贺庄村和郑州市良种渔场。

全村集体农业用地面积6068亩,其中鱼塘面积5382亩,耕地、林地及荒地面积556亩。

该村土地平整肥沃,水源充足,引水方便,使其逐渐形成了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

种植业以小麦和玉米为主,但由于其产值收入较低,现大部分耕地基本处于撂荒状态。

目前村主要经济来源为水产养殖业。

都市型现代渔业发展对策浅谈

都市型现代渔业发展对策浅谈
观水域发展生态渔业 。通过研究不 同水域 的 生态特征 , 科学合理地制订技术方案 , 在水域
导战略 , 持“ 坚 自主创 新 、 增强 内力 、 撑发 支 展、 引领未来 ” 的方针 , 不断增 强都市 渔业发
展的动力与活力。 是加强新 品种 、 新技术 的引进与推广 。

集成科技 资源 . 大力实施 一批 市场竞争力强 、 发展 关联度大的重大科技攻关项 目。切实解 决养 殖品种和技术瓶颈问题。 同时 , 加大传统 渔业关键技 术 、共性 技术 和配套技术 的吸纳 引进 .不断增 强传统 产业技术 创新能力和高
都市型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渔业发展对策
。 王 文 彬
方 向上 .要按 照国家经济结 构调整 的部署 ,以市场 为导 向, 充分利用 国内 、 国际两个 市场 、 两种资 源 . 提高核心竞
都市现代 渔业是指靠 近都市 , 城乡边 在
界模糊地 区发展起来 的 . 可为都市 居民提供 优 良水产 品和优美生 态环境的 高集 约化 、 多
是 大力培育和扶 持龙头企业 . 实施水
渔紫致 富柏南 2 22 0 — 1
一l 7一
产品深加工战略 。 采用 内引外联 等多种形式 .
通过资金 、 政策等多种扶持措施 , 加快水产 加 工龙头企业的建设步伐 ,开展水产 品的精 深
加工 . 实现一产 向二产 、 三产 的快速转 移 。 同 时带动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 , 延伸产业链条 , 提高产品附加值 , 增加综合效益 。 二是充分利用河流 、 塘堰 、 水库或人工 景
二 、 综 合 渔 业 之 路 , 断 延 伸 水 产 业 走 不 产 业 链

展方式
都 市型现代渔业 要走综合 经营的路子 , 不 断拓展产业功 能。要突 出渔 业的科研 、 文 化 、 闲、 休 观赏 、 普 、 科 娱乐等综 合服务功能 . 体 现丰富 的精神 享受和文化 内涵 : 要发挥渔 业 水面的湿地效 能 。 对调剂气候 起到 良好 的 生 态功 能 ; 在资源 节约 、 要 环境 友好 的基础 上, 发挥渔业高产 、 高效 的富民增收功能 。 立 足 这些产 业功 能 , 地应 因地制宜 . 中力 各 集 量 发展优 势明显 、 色独具 、 景广 阔且拉 特 前 动性强 的都市型现代渔业

河南渔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河南渔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六、措施及对策
可尝试的多种养殖模式
鱼塘种稻方式是一种创新农作制度,是发展
循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内外近年来还 尝试了鱼、河蟹、青虾、泥鳅、鳖等品种鱼 稻共作模式,取得了较好效益。通过种植水 稻,进行池塘生态修复,不但可以净化水质, 提高水产品质量,同时还可以增加粮食种植 面积,生产优质稻米,具有生态修复、食品 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三重功能。推而广之,种 植蔬菜也可以。

(二)中原经济区发展上升到国家级 战略规划;
(三)郑州航空港正式立项建设;
三、河南水产业发展状况
(二)水产品加工和流通初具规模
2012年全省共有各类水产品加工企业35家,其 中规模以上企业5家。加工品种50多个,加工能力 69150吨,加工产品量14945吨,产值45943万元, 水产品加工率为5%。
开发利用多种资源养殖
冷水资源
热水 流水 非行洪河道 非水源地库区 规划的滩涂地开发 道路等建设取土区域


可尝试的多种养殖模式
鱼鳖、鱼虾、虾鳖混养
利用生物间不同习性,混合养殖,达到共生 丰产目的。 渔藕共作:可收获莲菜、莲子、泥鳅等。 鱼菜共作:养鱼水面种植水生蔬菜,即可收 获新鲜的无公害蔬菜,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 净化水质。
可尝试的多种养殖模式
主养品种模式轮换
鲤鱼 草鱼 鮰鱼 鲫鱼 鲂鱼
四、存在问题
五、制约河南水产健康发展因素
1.集约化高产池塘养殖,生态和效益的关系 2.良种供应及推广,特种水产人工繁育技术
的有待突破,如大鲵、黄河鲶鱼、黄鳝等 3.病害防控与无公害药物的研制(鲤鱼急性 烂鳃病的暴发) 4.水环境生态养护与修复技术研究 5.水产品加工业的研发 6.设施渔业的研究

郑州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郑州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郑州产业结构发展趋势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调整。

本文将从郑州的产业结构现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郑州产业结构现状目前,郑州的产业结构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占比超过60%。

其中,金融、物流、信息技术、商贸等服务业成为郑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相对较弱,包括农业、制造业等。

1.第一产业郑州位于华北平原腹地,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在第一产业中,农业是郑州的基础产业之一。

主要包括粮食种植、棉花、油料等作物的种植,养殖业和林业等。

但是,由于城市化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的流失,郑州的农业产业面临一定的挑战。

2.第二产业郑州在第二产业中主要以制造业为主。

尤其是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等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

目前,郑州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和装备制造基地之一。

近年来,郑州大力引进和支持各类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加快了制造业的发展速度。

3.第三产业郑州的第三产业包括金融、物流、信息技术、商贸和旅游等。

其中,金融业是郑州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

目前,郑州已经成为河南省金融中心,拥有多家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了便利的金融服务。

物流业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郑州是全国重要的物流枢纽之一,物流基础设施完善,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迅速。

二、郑州产业结构发展趋势1.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随着科技创新的推进和产业升级的需求,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郑州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尤其是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郑州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制造基地,未来将继续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领域,提升郑州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力。

2.现代服务业的壮大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现代服务业将成为郑州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发展领域。

特别是金融、物流、信息技术和旅游等领域,将进一步壮大。

郑州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在金融创新、金融科技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郑州市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郑州市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为农业农村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机遇[1]。

河南省郑州市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农业基础较好、地理位置优越,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郑州市的城镇化进程取得长足进展,经济实力持续增强,GDP 突破12000亿元,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新时期对郑州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立足新发展阶段、结合资源禀赋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将成为郑州市现阶段重点关注的议题。

基于郑州市目前的发展状况,对郑州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前景进行深入思考,提出对应的优化策略,能够丰富研究范式,拓展都市现代农业相关理论研究。

同时,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三产融合,为农民提供广泛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水平,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城市繁荣、乡村振兴均有重要意义[2-3]。

1发展现状1.1发展概况郑州市地处中原腹地,是河南省省会,是国家明确支持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区域核心增长极,现辖6区5市1县及4个开发区。

全市总面积7567km 2,常住人口1274.2万人,城镇化率79.1%。

2022年,全市GDP 为12934.7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以生产现代化、功能多样化为特征的都市农业在郑州市迅速发展。

郑州市政府根据相关理论,综合考虑都市农业发展条件与要求,规划了以主城区为中心、呈放射圈分布、分为3个圈层的现代农业空间布局。

1)第一圈层:城市型都市农业。

是指中原区、高新区、金水区、惠济区等六大区,总面积约为1460km 2,包含4万hm 2耕地,是郑州市都市现代农业的核心功能区,典型的都市农业项目有花园口农家乐示范基地、惠济花卉示范园区。

2)第二圈层:近郊型都市农业。

郑州市现代产业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郑州市现代产业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郑州市现代产业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张东阳来源:《现代营销·理论》2020年第06期摘要:现代产业体系是经济的根基,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本文首先对郑州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从基础产业、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几个方面剖析了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存在问题;产业结构;对策建议一、引言现代产业体系是经济的根基,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涵和重要支撑,是城市最根本竞争力的体现。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蓬勃兴起,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一国或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級和抢占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顺应国际产业发展规律和打破产业发展传统路径依赖的战略取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载体和核心支撑。

二、郑州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1、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加强近年来,郑州市通过在全市农业区域比较集中、产业基础良好的区域建立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农业主导产业集聚区、农业特色产业园区等方法,开辟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水平,郑州市的农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加强。

2018年,郑州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47.1亿元,增长2.1%。

全年粮食总产量157.3万吨,比上年增长3.1%。

2、工业增长动力加快转换,质量效益不断提升近年来,郑州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工业产业层次不断提升,以高耗能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比重逐步下降,而以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比重不断上升,高技术产业对工业的拉动作用和贡献率不断增强,工业发展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2018年,郑州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450.7亿元,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郑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0%。

郑州市产业结构评价研究

郑州市产业结构评价研究

郑州市产业结构评价研究郑州市是中国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其产业结构的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郑州市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结构的组成、分布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研究。

郑州市的产业结构主要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等;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等。

从产业结构的组成来看,郑州市的第三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超过70%,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相对较弱,分别占比约为10%和20%左右。

郑州市的产业结构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郑州市的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市区核心地带,包括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和政府机关等;第二产业则主要分布在市区的工业园区和郊区,如郑东新区和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第一产业则分布在市区郊区以及周边的县区,包括农田和农村地区。

产业的空间分布反映了郑州市不同部分的发展特点和优势。

郑州市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三产业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服务业和高端产业的需求也会逐渐增长,这将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将成为郑州市产业结构发展的重点。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传统制造业将逐渐向高科技制造业和智能制造业转型,这将提升郑州市产业结构的整体水平。

郑州市产业结构是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三个部分组成的,其中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产业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不同的产业主要集中在不同的地区。

未来郑州市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的增加和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上。

这些评价研究结果对于郑州市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都市型现代渔业发展研究
都市型;现代渔业;郑州市
都市型现代渔业是以现代工业进行装备、以现代科技进行改造、以现代管理机制进行经营管理、以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服务,高度商业化、产业化,依托于都市、服务于都市的地处都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现代综合渔业[1]。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有700多万人口,人均GDP达到3300多美元,具备了发展都市型现代渔业的条件。

郑州市渔业发展历史悠久,郑州黄河鲤鱼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口感上佳”[2],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处于向都市型现代渔业加速转型时期。

笔者在实地调研与部门交流的基础上,分析了郑州市渔业发展的现状与优势条件,指出了郑州市都市型现代渔业的发展思路、建设内容、区域布局及保障措施。

1发展基础与优势条件
1.1发展基础1.1.1以池塘养殖为主渔业产业经济发展较快。

2008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约0.867万hm2,产量达12.95万t,产值达14.0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20.4%、21.5%和79.5%,养殖面积和产值分别位列全省第7、2位。

池塘养殖是主要养殖方式,养殖面积占总养殖面积的75.5%。

全市有8个渔业乡、17个渔业村、5436个渔业户,渔业人口2.5万人,渔民人均纯收入8450元,渔业已成为最具生机和活力的农业产业之一[3]。

1.1.2依托资源优势的沿黄渔业优势产业带基本形成。

沿黄区域宜渔土地、水资源丰富,渔业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

目前,沿黄
中牟县、荥阳、巩义、金水和惠济5县的养殖面积达0.682万hm2,占全市的78.5%;产量达12.60万t,占全市的97.0%;产值达12.5亿元,占全市的85.7%;该区黄河鲤鱼产量占总产量的66.0%,品牌与规模优势逐步确立。

1.1.3“产-加-销-游”一体化产业链条初具规模。

全市现有2个省级水产苗种基地,养殖面积约0.867万hm2,另有52家专业水产饲料厂、1家水产品加工厂、2家农业部定点水产品交易市场及98个一定规模的休闲渔业基地。

水产品除供应郑州市需求外,还通过物流体系销往全国10个省、市,已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水产品集散地。

1.1.4以科技为支撑的保障体系初步完善。

全市有1个省级、1个市级水产科学研究院所、50多个水产病害防治网点、5个市级水产技术推广站、1个渔业科技示范县、50多科技示范户。

共有专业水产技术人员100余人,年培训渔民2000多人次,水库银鱼移植、池塘生态养殖、饲料研发和黄河鲤鱼选育等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1.1.5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养殖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组织化程度低、品牌不强;公共财政投入不足、支撑体系不健全;资源环境制约日益明显,质量安全存在隐患;精深加工和休闲渔业发展滞后,龙头企业尚需培育。

1.2优势与潜力分析
1.2.1资源状况。

郑州市沿黄河东西长125km,水资源丰富,适宜养殖的黄河滩地超过4.000万hm2,开发利用面积尚不足1/6。

此外,
郑州市有14座大中型水库,水面面积超过0.200万hm2。

品种资源方面,黄河鲤鱼闻名天下,已建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黄河鳖、雁鸣湖大闸蟹和白沙湖胖头鱼等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1.2.2市场需求。

郑州市拥有700多万人口,是一个巨大的渔产品消费市场。

目前,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年人均消费水产品达到30.0kg,日韩超过60.0kg[4],而2008年郑州市自产的水产品人均只有13.5kg,全部自销尚不能满足供应;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渔业的休闲垂钓、旅游观光和教育展示功能需求将越来越强烈,目前这部分功能的开发还很滞后。

1.2.3支撑条件。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位居中原,铁路、公路和航空四通八达,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农产品流通业较为发达,是我国中西部最大的水产品集散地;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众多,水产品知名专家云集,科技优势突出;经济发展迅速,已经具备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和支持水产业发展的强大基础。

2发展思路
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科学技术应用创新为支撑,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建设环境友好型、科技密集型、加工增值型、资源节约型和旅游文化型多功能现代渔业,充分发挥郑州市的资源、市场和区位优势,优先发展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和观光休闲渔业三大产业;以黄河鲤鱼为重点,多品种并举,加快建设沿黄现代渔业带,适度发展库区水面增殖和网箱养殖;支持、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渔民专业经济合作组
织建设,构建农工贸、产加销一体化的渔业产业体系,努力实现产业集聚;加快渔业观景、休闲、度假和垂钓功能开发,建设以休闲渔业走廊、休闲度假区、生态旅游区和体验游乐区为主题的观光休闲渔业;加强科技支撑,推进良种繁育、资源养护、疾病防控、技术推广、市场流通、质量安全和信息服务八大体系建设,全面保障水产品质量,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3主要建设内容与区域布局3.1建设内容3.1.1健康养殖基地。

在黄河滩区新建和改建标准化池塘,建成规模化的渔业养殖基地;推广健康研制理念、养殖方式和生产管理技术,加强培训,积极引导渔民严格按照无公害操作规范进行标准化生产,逐步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实现渔业生产稳产、高产;在大中型水库,以大水面增殖为主,适度控制网箱发展规模,发展名优品种,扩大滤食性鱼类养殖比例。

3.1.2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园区。

依托资源优势,在沿黄区域建设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园区,引进现代渔业品种与技术,购置现代渔业设备,使其具备水产品养殖、苗种繁育、新品种引进与推广、现代渔业示范及水生动植物博览等多种功能。

科技示范园内全部实行标准化生产,实行生产纪录、包装标识、产品认证和产品准出制,建成全市水产养殖的示范窗口和新科技推广的试验基地。

3.1.3渔业精深加工业。

大力培育和扶持渔业龙头企业,提高渔业产品的加工能力与加工水平,建设一批与之配套的出口水产品原料鱼养殖基地。

通过资金、政策等多种扶持措施,外联内引,重点调动三全、思念等知名企业的积极性,新建精深加工项目,延长产业链条,
增加产品附加值,使这些龙头企业承担行业领头羊、示范引导和主力军的重任。

3.1.4七大支撑体系。

建设以市级水产苗种中心和县级水产良种场主体的良种繁育体系;以黄河郑州段黄河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黄河鱼类增殖放流站为主体的资源养护体系;由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中心、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区域站和水生动物疫病监测防控点组成的疾病防控体系;由市级和沿黄各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试验基地组成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新建、升级改造现有水产品批发市场为主要内容的流通体系建设;在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示范园区建设以自检室为主体的质量安全体系。

3.1.5休闲渔业。

休闲渔业的发展要布局合理,与资源、环境统一发展,既要考虑市场需求,又要为城镇增加新的景观。

结合郑州实际,重点发展以垂钓、休闲为主题的休闲渔业走廊、休闲度假区、以黄河滩区风光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区、大中型水库垂钓及以水上游乐为特色的体验游乐区,在技术和资金优势明显的养殖单位,建设科普展示型休闲渔业区;要通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档次,升级服务手段,完善服务设施,使休闲渔业朝着特色化、精品化和舒适化的方向发展。

3.2区域布局渔业产业建设呈现“一带、多点”分布格局。

3.2.1一带。

是指沿黄渔业产业带,包括中牟县、荥阳、巩义、金水和惠济区5县,东西长125km,南北宽10km。

主要建设标准化健康养殖基地、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园、重点龙头企业、
疾病防控、市场流通、质量安全和技术推广体系;良种繁育体系布局在惠济区、荥阳市和中牟县,资源养护体系布局在巩义至中牟段。

休闲渔业建设包括以惠济、金水沿黄河大堤两侧“渔家乐”为特色的休闲渔业走廊,以中牟雁鸣湖为特色的休闲度假区,以荥阳市王村镇黄河滩区风光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区。

3.2.2多点。

是分布在7市的14座水库,分布在二七区、中原区、荥阳市、巩义市、登封市、新密市和新郑市。

重点建设大中型水库大水面增殖和网箱养殖、疾病防控体系、质量安全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休闲观光建设包括以大中型水库垂钓、水上游乐为特色的体验游乐区。

4保障措施
4.1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增加渔业投入要在积极争取国家渔业资源监测、增殖放流和水生野生保护等方面实行资金支持,建立长期稳定的公共财政投资渠道,发挥国家投资的示范性、引导性和调控作用;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投资补贴和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对都市型现代渔业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引导民间资本、商业资本和外国资本等增加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和利益共享的投资新机制。

4.2加强技术培训,注重舆论宣传针对当前郑州市水产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较低的现状,行业相关主管部门要以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术鉴定培训为手段,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和依法经营意识,为郑州市都市型现代渔业的发展提供科技保
障[5]。

同时,要加强舆论宣传,加大对郑州黄河鲤鱼品牌宣传力度,举办郑州黄河鲤鱼节、黄河鲤鱼烹饪大赛和郑州沿黄生态游等活动,培育郑州黄河鲤鱼旅游文化精品园区,将品牌推向全国。

4.3加强领导,落实惠渔政策要成立由农业、财政、发改委、国土、规划、科技、水利、河务、旅游和文化等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郑州市渔业发展领导组,制定相关政策,明确责任目标,确保相关规划、政策实施。

继续推进和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制定落实石油价格改革渔业用油补贴、渔机补贴、水产良种补贴、标准池塘改造补贴、村级水产防疫员补贴和水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等;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对渔业保险的补贴政策,对渔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渔民技术员的扶持政策;支持鼓励龙头和渔户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进行产业化联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