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现代渔业发展规划
2023年上半年水产渔业生产情况总结范文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2023年上半年,我国水产渔业生产情况总体良好。
各级渔业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水产渔业发展的战略,加强对水产渔业生产的监管和服务力度,促进水产渔业健康发展。
下面向大家总结一下2023年上半年水产渔业生产情况和下半年的工作安排。
一、2023年上半年水产渔业生产情况总结:1.渔业生产量稳步增长。
全国水产渔业总生产量环比增长了5.1%。
其中,淡水渔业生产总量增长了3.3%,海洋捕捞总量增长了10.1%。
渔业生产呈现向深海远洋渔业转移、向加工与养殖业转型的趋势。
2.水产品销售情况良好。
上半年全国水产品销售总额达到1.2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7.8%。
由于渔业生产的稳步增长,水产品价格稳中有升。
3.渔业结构调整及渔业企业改革效果显著。
上半年,各级渔业管理部门加强了对互联网技术、现代物流、智能化养殖等领域的引导,渔业现代化和产业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二、2023年下半年工作安排:1.大力推动水产渔业现代化。
继续加强对各级渔业企业的技术升级和现代化生产能力的引导,推广渔业智能化、现代物流、大数据应用等新技术,为水产渔业的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2.加强对渔民的安全保障。
制定并完善渔民安全体系,强化扶贫资金补助的追踪和管理,确保捕捞生产环节的安全和稳妥进行,为保护国家渔业资源起到重要的作用。
3.优化水产品消费市场环境。
积极推动水产渔业产品大都市流通,依托快递和物流网点,优化水产品运输和商品信息,增强水产品牌的知名度。
4.加强渔业执法力度。
强化日常监管,切实打击非法捕捞、非法运输、非法销售等违法行为,保护资源,维护渔业正常秩序。
总之,本着“发展渔业,造福百姓”的理念,下半年,各级渔业管理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继续推动水产渔业的稳步发展,促进全国渔业经济快速增长,更好地保障人民渔业资源利用权和渔民生产生活的需求。
2024年上半年渔业生产情况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范本(2篇)
2024年上半年渔业生产情况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范本一、2024年上半年渔业生产情况总结上半年是我国渔业生产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前一年渔业工作的总结和规划的重要时期。
下面将对2024年上半年渔业生产情况进行总结。
1.生产规模扩大:上半年,我国渔业生产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经过全国各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远洋渔业以及渔业养殖等方面的努力,渔业生产面积和产量都取得了明显的增长。
其中,远洋渔业取得了较大的突破,远洋渔船数量增加,远洋渔网的运营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2.渔业结构调整:上半年,我国渔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海洋资源开发方面,加大了对红树林保护区和污染海域的整治力度;在渔业养殖方面,加大了对现代化渔场的建设和扶持力度;在远洋渔业方面,通过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等措施,推动渔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科技创新推动:上半年,科技创新在渔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了渔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比如,在远洋渔业中,通过引进远程控制和智能化技术,提高了渔船的作业效率,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渔业养殖中,通过应用水产养殖技术,提高了渔业养殖的产出能力。
4.保护生态环境:上半年,我国积极开展渔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有效减少了渔业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比如,在远洋渔业中,加强了对渔船废弃物的管理,避免了废弃物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在渔业养殖中,加强了对养殖废水和底泥的处理,减少了对水环境的污染。
二、2024年下半年工作安排下半年是我国渔业生产的关键时期,也是决定全年渔业生产成绩的重要时期。
为了进一步提高渔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下面将对2024年下半年的渔业工作进行安排。
1.加强资源保护与管理:下半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海洋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严格控制非法捕捞行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加强渔业资源监测和评估,制定合理的资源利用计划,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快合肥养殖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探析
安徽农学通报 , A n h u i A . S e i . B u l 1 . 2 0 1 3 , 1 9 ( 1 9 )
加快合肥 养殖业发展 方式转变 的路径探 析
何 / l 广
( 合肥 市畜牧 水产局 动物卫生监督所 , 安徽合肥 2 3 0 0 0 0 )
关键词 : 合肥市 ; 养殖业 ; 发展 方式 ; 转 变路 径
中图分类号 ¥ 8 1 4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7 — 7 7 3 1 ( 2 0 1 3 ) 1 9 一 l 1 4 — 0 5
合肥 市作 为省 会城 市 , 养殖 业经 济发展 面 临着城 乡资 源、 疫病 防控 、 质 量安全 、 生态环境 等诸多刚性 约束 , 尤其是 区划调整之后 , 合肥成为全 国唯一环抱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
壁 江山 。生 猪存栏量 1 3 8 . 0 7 万头 、 出栏 量 2 8 3 . 0 7 万头 , 分 别
合 作社 发 展 到 6 2 3家 , “ 龙 头 企业 + 合作社+ 养 殖 小 区+ 农
户” 的产 业化 利 益联 结 机制 不断 健全 , 产 业化 经 营 活力 不
断释放 。
出栏量 和奶 牛存栏量保持 全省第一 。 1 . 2 养殖 业结构 不断优化 大力 实施 “ 畜 牧业升 级计划 ” 、
1 . 5 养殖业科技支撑 能力 日益增 强
全 市拥有养殖业科 技
人 员达 5 0 0 0 余人 , 中级 以上 职称突破 2 0 0 人 。牵头组 建 了
安徽省 “ 1 1 5 ” 水产业创新 团队, 不断推动产学研 、 农 科教紧密 结合 。取得 了 良种培育 、 生态健康养殖 、 疫病 防控 、 产品加工 等 一批重大 实用技术成 果 , 其中《 淮猪新 品系选育技 术及产
2023年渔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23年渔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一、2023年渔业工作总结2023年是我国渔业发展的关键一年。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渔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积极推进了渔业现代化建设,加强了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对2023年渔业工作的总结:1.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中,渔业生产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
我们积极推动渔业发展,加大了渔船建设和现代渔业装备的更新换代力度,大幅提升了渔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2. 渔业资源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2023年,我们坚持生态优先,严格实施渔业资源保护政策。
通过加强巡查执法、禁渔期的划定和渔业权益的保护等措施,有效减少了非法捕捞行为,保护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 渔业卫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我们加强了渔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了从"水产养殖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体系,严格把关渔产品品质,保障了人民的饮食安全。
4. 渔业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2023年,我们加大了对渔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了渔业科研力量的建设。
通过创新技术手段,改进养殖和捕捞方式,提升了渔业生产效益,并为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5. 渔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我们进一步促进了渔业与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推动渔港建设和渔业加工业的发展,扩大了渔业产业链的长度和价值。
总之,2023年渔业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在渔业生产、资源保护、卫生安全、科技创新和产业协调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
二、2024年渔业工作计划2024年是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推动渔业的发展,实现更大的突破。
以下是我对2024年渔业工作的计划:1. 加大渔业现代化建设力度。
继续加大对渔船建设和现代渔业装备的投资,提高渔业生产的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积极探索新技术在渔业生产中的应用,推动渔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2. 深化渔业资源保护工作。
进一步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完善渔业禁捕区、禁渔期等制度,严禁非法捕捞行为,提高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关于我市现代渔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现代渔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二)突破发展远洋渔业,拓展渔业发展空间。
将加快发展远洋渔业作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列入全市现代农业十大重点工程。
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远洋渔业发展的意见》,配套制定了《远洋渔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全市远洋渔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共获国家建船补助资金253亿元。
全市注册远洋渔业公司27家,已批远洋渔船125艘(2013年前,全市仅有1家远洋渔业企业、10艘远洋渔船),其中,正在作业渔船83艘、在建渔船36艘、待建渔船6艘。
8家企业与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项目,鲁海丰公司成功争取马来西亚50艘远洋渔船配额,并获建20平方公里渔业产业园项目。
按照“中国第一、亚洲一流、世界知名”的目标,规划建设投资总额100亿元的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目前,项目拆迁、补偿工作基本完成,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三)积极推动转型升级,增创渔业发展优势。
一是加快实施渔业资源修复。
认真落实市人大八号议案,加强海洋牧场建设,全市建成王哥庄海域、五丁礁海域等7处休闲型海洋牧场和崂山湾公益型海洋牧场,累计投资3亿元,投放礁体137多万空方。
投入资金15亿余元,放流苗种75亿单位,放流综合投入产出比约达到1∶1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大力发展健康养殖。
重点推进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集约高效的标准化健康养殖园区建设,全市60%池塘完成标准化改造,总面积达到7万亩。
建成工厂化养殖车间110万平方米,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450个。
全市海参、对虾、鲍鱼养殖面积分别达到38万亩、61万亩、18万亩,年产量分别为14万吨、19万吨、5800吨。
三是稳定发展水产加工。
积极推动城阳、黄岛水产品加工基地和明月、聚大洋海藻加工基地等项目建设。
全市发展水产品加工企业240多家,其中100余家企业获得HACCP认证和欧盟认证,成为国内获此类认证最多的城市。
2014年,完成出口创汇166亿美元,居全国城市领先。
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合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合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2.07•【字号】合发改农经〔2024〕96号•【施行日期】2024.0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合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合肥市乡村振兴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你单位《关于请示批准合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合乡投〔2024〕5号)及相关附件收悉。
我委委托安徽省工程咨询研究院对鼎信数智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的《可研报告》内容进行了审查。
经研究,现函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所报合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编码:2312-340100-04-01-181521)可行性研究报告。
该项目建设符合《安徽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等相关文件要求,本项目建设有利于加强合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条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二、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本项目共开展农田整治3.66万亩。
其中,庐江县金牛镇、肥西县严店镇分别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1万亩,蜀山区小庙镇实施农田建设0.66万亩。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土壤改良工程、灌溉和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农田输配电工程、科技推广措施工程、其他配套工程等。
三、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工程总投资估算23823.67万元。
资金来源由市级财政统筹,优先申请政府专项债。
四、项目实施单位为合肥市乡村振兴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五、该批复文件有效期2年,自发布之日起计算。
项目在批复文件有效期未开工建设的,应在批复文件有效期届满前30个工作日内向我委申请延期,项目在批复文件有效期内未开工建设也未向我委申请延期的,本批复文件自动失效。
请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据此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按程序报批。
合肥市鼓励类工业项目
为进一步明确当前投资重点和方向,引导内外资投向,有重点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全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合肥市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指导目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制造业一)汽车制造业1、汽车整车(包括研发):重点发展轿车、商务车、客车及底盘、重卡、微型车、运动型及环保型多功能车2、汽车发动机(包括研发)3、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盘式制动器总成、驱动桥总成、自动变速箱、柴油机燃油泵、发动机进气增压器、发动机排放控制装置、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粘性连轴器(四轮驱动用)、充气减震器、空气悬架、液压挺杆、组合仪表等4、汽车节能、燃料电池、尾气净化5、汽车电子装置、汽车配套件及配套材料(二)装备制造业1、叉车、吊车、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等工程机械2、大型液压机、潜水泵、大型水泥及石化成套设备等专用设备及生产加工成套设备3、大型低温制冷设备、大型数字化医用器械与制药设备4、数控机床等精密加工设备5、数字化、智能化测量与自动控制设备6、激光加工技术与设备7、现代交通运输配套设备8、现代物流装备9、电站与输配电设备10、新型环保设备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大型太阳能发电设备11、仪器、仪表及专用工具12、精密模具的开发、设计、制造(三)家用电器等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采用数字、环保、节能等新技术的消费类家用电器2、新型家用厨房器具及小家电制造及配套3、专用压缩机、电机及显示器件的开发及生产4、数字化、网络化、平面化、集成化彩色电视机的开发制造5、数字视听产品开发制造6、家电配套件制造(四)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1、煤化工、盐化工为龙头的产品生产链:离子膜烧碱生产、聚氯乙烯树脂生产、有机氯系列化工产品生产、有机硅、合成氨联产甲醇等2、子午线轮胎及关键原材料3、新领域精细化工系列产品,包括日用化工产品、专用化学品、聚氨脂树脂等4、生物肥料、高浓度化肥、复混肥料等化肥生产5、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原药新品种及其复配产品、环境友好型农药制剂的开发与生产(五)新材料产业1、新型金属材料:汽车及家电用钢材、高性能轻合金材料、高强度耐热合金钢、新一代碳素结构钢等2、化工新材料:造纸化学品、新型涂料、试剂、助剂、溶剂、新型催化剂等3、非金属材料:绿色高效节能新型建筑材料、工程塑料、合成革、人造革、纳米材料、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密封材料等4、新型复合材料:金属及非金属复合材料、新型包装材料、特种环保复合材料、高性能陶瓷结构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防火阻燃材料等(六)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1、软件产品开发和生产2、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封装和测试3、微电子材料及元器件:智能化传感器和敏感元器件、表面贴装元器件、新型机电组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等4、新型科学仪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社会安全等领域的科学仪器、配套试剂和关键部件5、特种光纤及光电子器件的研发与制造6、现代民用雷达7、城市公共交通安全设备8、通讯网络系统及设备(七)现代生物技术与医药制造业1、生物制品:各类新型生物制品、制剂、试剂及高纯单组份提取物等2、生物医药:单克隆抗体药物、新型疫苗、基因工程药物、基因治疗、重大疾病诊断试剂、防护设备和制剂3、新型化学合成药、半合成药的制造:针对肿瘤、神经系统、结核等重大疾病,基于新靶点、新结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4、新型制剂技术和产品制造:缓释、控释、靶向、透皮吸收等新技术的新制剂、新产品、新型药用佐剂的开发和产业化5、中药现代化技术及产品制造:中药有效部位和中药单体的开发和产业化,以及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6、新型医疗设备(八)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1、粮油、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林产品和水产品的储藏及加工2、果蔬饮料、蛋白饮料、茶饮料的开发与生产3、儿童、老年食品及功能食品、休闲食品的开发与生产4、生物饲料、蛋白饲料的开发与生产(九)都市型制造业1、新型服装服饰、面料的研制与生产2、新型环保、节约型家具生产3、家用电器和其他电子设备回收处理二、能源及交通基础设施业1、单机容量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站的建设与经营2、煤洁净燃烧技术等清洁能源电站的建设与经营3、热电联产电站的建设与经营4、天然气开发利用:天然气加气站、天然气电站的建设与经营等5、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秸秆)等6、地方铁路及其桥梁、隧道、轮渡设施等7、高速公路、独立桥梁和隧道8、港口航道、集装箱码头、专用码头等9、机场迁建及配套设施10、公路客货运站场建设三、农、林、牧、渔业1、动、植物优良种子、种苗繁育,优良菌种繁育,高产优质新品种产业化研发2、畜禽标准化小区养殖3、名优水产品养殖4、无公害种植5、现代设施栽培6、规模造林、特色造林7、农作物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有机肥料资源的开发生产8、农村能源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和生产9、旅游休闲农业四、服务业(一)交通运输、仓储1、航空运输公司2、公路货物运输公司3、现代水上航运公司4、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业务5、仓储设施、运输流通设施建设(二)批发和零售业1、一般商品的批发、零售和配送2、大中型卖场、连锁超市3、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仓储加工基地4、物流基础设施及信息网络设施5、大中型批发交易市场及市场信息设施6、大中型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7、货物租赁公司8、代理公司(船舶、货运、外轮理货、广告等)9、城市农贸市场改造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10、会展中介机构11、电子商务及社区商业(三)金融业1、各类中外资银行2、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汽车金融租赁公司等3、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4、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5、典当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四)房地产业1、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包括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廉租房建设等2、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3、物业管理(五)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及社会福利业1、高等教育机构2、婴幼儿及高中阶段教育机构3、职业教育机构、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职业培训基地的建设和经营4、现代教育技术及远程教育系统建设5、高校及中小学后勤社会服务6、文物及文化保护7、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电影院、剧院的建设、经营、参股(中外资)经营,演出团体的参股经营8、体育场馆、训练基地的建设与经营9、体育健身培训、竞赛表演、体育用品10、旅游景区(点)及其配套设施的开发、建设和经营11、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12、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网络建设13、老年人、残疾人服务,包括老年康复中心建设等(六)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新产品开发设计中心、科研中试基地等科技基础条件建设2、技术推广、科技交流、技术咨询等科技服务3、会计、审计、法律、信用、就业、环保、评估、认证等经济信息咨询服务4、经济和科技展览5、信息网络建设,信用卡及其网络服务6、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五、城镇基础设施1、城市道路、桥梁2、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经营4、城市公交客运线路经营5、城镇园林绿化及生态小区建设6、城市污水、污泥、垃圾、危险废弃物处理处置以及河道综合治理等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经营7、节能、节水、资源再生及综合利用、城市清洁生产等8、村镇基础设施建设9、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渔业油价补贴资金政策调整落实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渔业油价补贴资金政策调整落实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0.03.26•【字号】皖农办渔〔2020〕3号•【施行日期】2020.03.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渔业资源正文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渔业油价补贴资金政策调整落实工作的通知皖农办渔〔2020〕3号各市、县(市、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巢湖管理局:根据《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渔〔2016〕33号)和《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提前下达2020年渔业成品油价格改革中央财政补贴的通知》(皖财建〔2019〕1609号)等文件精神,现就做好2020年渔业油价补贴资金政策调整落实工作通知如下:一、全面做好2016-2019年渔业油价补贴项目总结工作为及时掌握渔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落实情况,促进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请各市认真总结2016-2019年渔业油价补贴资金(含渔港项目资金)执行使用情况,主要包括经验做法及进展成效、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今后工作打算,并围绕“皖农渔〔2016〕33号”文件确定的五个支持方向归纳提炼出2个以上典型经验案例(单个案例不超过2000字)。
总结材料连同资金审计报告及联系人信息(包括姓名、单位、职务、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和微信号等),于4月30日前分别以正式文件和电子邮件形式报送我厅渔业局(县级材料报送日期及相关要求由各市自行确定,巢湖管理局报送合肥市,广德市、宿松县分别报送所在市汇总,下同)。
二、切实做好新一轮渔业油价补贴政策改革前期工作重点围绕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从保障困难渔民和自愿减船渔民生产生活,促进渔业种业建设、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渔港码头改造维护和“渔猎文化”(包括渔俗馆、渔展馆、渔船渔具博物馆和渔文化资源传承人等)传承保护等渔业短板领域开展实地调研,提出新一轮渔业油价补贴政策改革的意见建议。
十四五渔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渔业开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全面践行新开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渔业产业振兴的重要历史机遇期。
进入“十四五",渔业开展也将步入新开展阶段,面临新挑战,迎来新机遇,也是基本实现渔业现代化的关键承接期和重要机遇期。
为进一步理清渔业开展思路,明确目标和任务,实现由渔业大省向渔业强省转变,根据《"十四五”全国渔业开展规划》和《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三五年远景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渔业开展成效〃十三五〃期间,渔业保持了较好的开展势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 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渔业经济持续开展,渔民收入显著提高,渔业开展为经济社会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十三五〃期间,省委高度重视渔业产业开展,制定出台了《渔业产业开展指导意见》,为构建具有特色现代渔业开展新格局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全省渔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开展理念,坚持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开展、富裕渔民的开展方针,全面加快渔业开展方式转变,圆满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开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渔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在省委正确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开展,渔业产业蓬勃开展,渔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2020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1300亿元, 居全国第7位;渔业产值664.2亿元,居全国第7位;水产品总产量到达462.3 万吨,居全国第7位;渔民人均纯收入到达20968元,比〃十二五"末增长26% ;3.开展优良品种培育和新品种选育。
积极引进适宜渔业开展的水产优良品种,围绕海参、河蟹、扇贝、海量等优势特色品种,深入开展水产育种技术研究,推进水产育种联合攻关。
通过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全基因育种等技术方式,以抗病力强、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等性状为指标,培育选育水产新品种,不断提升全省水产种质资源保存和选育水平。
合肥十三五规划
合肥十三五规划
根据合肥市的十三五规划,合肥将致力于实现人民富裕、城市宜居、社会和谐、生态良好、治理有效的目标。
以下是合肥市在十三五期间的规划重点:
一、经济发展:加快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合肥的经济质量和效益,构建现代产业集群。
二、城市建设:推进合肥城市功能提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注重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功能和品质,推动城市建设向高质量发展。
三、人民生活: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改善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推动社会公平和谐发展。
四、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行绿色发展理念。
加强环境保护,加大生态修复工作,提高空气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五、文化与教育:推动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
加强文化产业发展,丰富文化活动供给,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
六、社会治理: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组织和公共服务能力,构建
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七、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
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促进城乡居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合肥市的十三五规划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的要求。
通过此规划的实施,合肥将实现人民富裕、城市宜居、社会和谐、生态良好、治理有效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合肥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安徽省实施渔业法办法全文
安徽省实施渔业法办法全文安徽省实施渔业法办法全文为了加强对渔业的管理和保护,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渔业生产经营行为,保护水生动物和水产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安徽省所有的水域和渔业领域内相关行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渔业,是指针对各类水生动植物资源从事捕捞、养殖、种苗及渔业相关服务等人类经济活动。
第四条渔民、养殖户、种苗场、渔船船主、渔政监察执法机构及其相关人员应当遵守本办法、渔业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规定。
第二章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第五条安徽省政府对渔业资源实行保护、管理和综合利用的方针。
第六条海洋、内陆水域等自然产生的渔业资源,属于全体公有财产,是国家,社会和国家公民的共同财富。
第七条渔业资源应当坚持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切实保护渔业资源,促进水生动物的繁殖和生长。
第八条禁止使用电击、毒鱼、炸鱼及其他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和养殖,并禁止抢夺公共渔场,擅自设置、改变渔具,侵占,损毁、破坏设施,造成捕捞和养殖资源的损失。
第九条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设施容量和密度规定养殖的虾、鱼、蟹等水产动物的数量和生产质量,防止滥养、过载、不合理养殖造成的污染和损失。
第三章渔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第十条渔业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经过许可或者备案。
对于未获得许可或者备案的从事渔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依法处罚。
第十一条渔业许可证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公开保险柜安全防盗保险柜设施的标准发放,并选定人员负责管理和使用。
第十二条借、租,转让、购买、收购或采购渔业资源许可证或许可凭证的行为是违法的。
第十三条禁止违规建设捕捞设施,拆除和破坏设施,致使捕捞资源减少和损失的。
第十四条禁止在国家规定的禁渔期、禁渔区捕捞和养殖渔业资源,并严禁使用化学毒物等破坏性物质。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十四五”渔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十四五”渔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2.05.05•【字号】皖农渔〔2022〕71号•【施行日期】2022.05.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十四五”渔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县(市、区)农业农村局: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两强一增”行动,加快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我厅编制了《安徽省“十四五”渔业发展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2022年5月5日安徽省“十四五”渔业发展规划目录前言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发展成效二、发展优势三、制约因素第二章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思路四、主要目标第三章区域布局一、总体布局二、发展定位第四章重点任务一、打赢一场硬仗,确保长江“十年禁渔”铁令生威二、紧盯三个难点,提升整体质效水平三、锚定五个领域,提升转型发展水平四、聚焦五个行动,提升绿色健康水平五、构建四个体系,提升支撑保障水平第五章重大工程一、现代良种繁育工程二、绿色健康养殖工程三、产业融合发展工程四、水产品牌提升工程五、功能渔业示范工程六、长江生态养护修复工程七、数字渔业创建工程八、渔政信息化建设工程第六章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二、完善扶持政策三、推进改革创新四、加强宣传交流前言安徽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重要成员,横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坐拥承东启西、接南连北的独特叠加区位优势,是襟江近海的内陆水产大省,渔业资源丰富,发展条件优越。
“十三五”以来,全省渔业渔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大力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长江禁捕退捕工作,加快推动渔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障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基础支撑。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的通知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4.01•【字号】皖发改高技〔2024〕160号•【施行日期】2024.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省有关单位: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2024年4月1日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主要包括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飞行保障等环节,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对于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赋能社会治理、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抢抓低空空域改革、技术创新和规模应用发展机遇,加快培育发展我省低空经济,制定本实施方案及若干措施。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决策部署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有关要求,积极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和平台思维,统筹推进低空经济制造能力、创新能力、市场渗透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培育发展低空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形成低空制造和服务融合,应用和产业互促,协同联动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发展高地,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1.坚持创新驱动。
合肥畜牧行业发展情况汇报
合肥畜牧行业发展情况汇报
合肥市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安徽省的省会,也是安徽省最大的城市,合肥
市的畜牧行业一直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合肥畜牧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首先,合肥市畜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城乡经济的融合发展,合肥市畜牧
业逐渐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养殖场、加工厂等畜牧企业不断涌现,畜牧业的规模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其次,合肥市畜牧行业的品种逐渐丰富。
除了传统的猪、牛、羊等畜禽养殖外,合肥市的畜牧行业还逐渐引进了一些新的养殖品种,如鸭、鹅、鹌鹑等,丰富了市场的供给,也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
再次,合肥市畜牧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合肥市畜牧
行业逐渐引进了一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如智能化喂养系统、环境控制系统等,提高了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合肥市畜牧行业的质量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政府加大了对畜牧行业的
监管力度,加强了畜牧业生产环节的质量监控,确保了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最后,合肥市畜牧行业的市场销售持续增长。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产
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销售持续增长,为合肥市畜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支撑。
综上所述,合肥市畜牧行业在规模化、品种丰富、科技含量、质量安全和市场
销售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为合肥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相信合肥市的畜牧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合肥市现代渔业发展规划
合肥市现代渔业发展规划(2009—2012年)合肥市畜牧水产局2009年4月前言合肥居皖之中,位于江淮之间、巢湖之滨,通江达海,贯通南北。
全市拥有水面104.9万亩,占全省水面积的6.6%,其中可养水面52.6万亩(不含巢湖38万亩),已养水面36.5万亩,丰富的渔业资源和良好的区位条件为我市渔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养为主、综合开发”的渔业发展方针,进一步深化渔业结构调整,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加强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渔业快速发展。
其中,龙虾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休闲渔业方兴未艾,沿巢湖百公里特色养殖带蓬勃发展,成为农业经济的亮点和优势产业,并在全省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当前,渔业进入一个重要阶段,面临着市场需求旺盛、产业链拓展延伸加速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产业升级增效压力加大、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高等新的挑战。
为适应渔业发展新形势,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安徽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实施意见》明确的现代渔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按照市政府《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和省农委《安徽省水产跨越工程实施方案》的部署,推进我市现代渔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渔业发展综述一、发展现状2008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36.5万亩。
水产品总产量10.97万吨,较2007年增长9%,其中名特优水产品产量5.6万吨,占总产量的51%;繁育水产苗种14.2亿尾,增长18.3%;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33亿元,增长8.5%,其中渔业一产产值达15.3亿元;新增无公害水产品认证8个,全市无公害水产品认证达34个,产地认证面积5万亩。
渔业为繁荣农村经济和促进渔(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特点:(一)政策扶持促进渔业经济发展近年来,为推进渔业经济加速发展,我市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安徽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先后出台了《合肥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合肥市特色水产规模化繁育、养殖基地建设奖补办法》,省市财政和渔业主管部门先后拿出近500万元扶持渔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了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促进渔业快速发展、层次提升,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渔业的积极性,提高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合肥市城郊及三县水产养殖企业拓宽生产经营领域的思考
餐 饮 为一体 的 生产经 营方 式 。 是观 光疗 养型 , 结合 周 围 二 即
动 物科学
《 代农 业科技 ) 0 9年第 9期 现 20
对合肥市城郊及三县水产 养殖企业拓宽生产经营领域 的思考
王 伟
( 徽 省肥 西县 动 物 防疫 监督 二 分 所 , 徽肥 西 2 10 ) 安 安 3 2 0
摘 要 指 出合 肥地 区、 特别 是城 郊及 三县 水 产养 殖企 业改 变生 产方 式 以加 快 渔业发 展 应采 取的 主要措 施 , 包括 : 力发展 休 闲渔 业 , 大 促 进 产业 升级 ; 用 区位 优 势 , 利 发展 水产 品暂养 与蓄 养 , 高经济 效益 ; 提 进行 养 殖品种 的 更新 换代 , 力发展 名 、 、 水产 品 养殖 ; 大 特 优 积极 发 展 仔种 渔业 , 力成为 渔业 产业化 龙头 ; 力发 展 水产品加 工 业 。 努 大 积极 开拓 国 内外市场 等。 关 键词 生产 方式 ; 渔业发展 ; 水产养 殖企 业 ; 安徽 合肥 中图分类 号 F 2 . 3 64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号 1 0 — 7 9 2 0 )9 0 5 — 2 0 7 5 3 (0 9 0 — 2 8 0
一
首 位 。 内 地 渔 业 主要 以生 产 大 宗 水 产 品 为 主 , 、 、 但 名 特 优 水产品不多 , 价格 优 势不 明 显 , 使 在 激 烈 的 市场 竞 争 中 致
明 显处 于劣 势地 位 , 分渔场 经 营不 善导致 亏损 或 转让 。 部 合 肥 市城 郊及 三 县 要突 破 制约 渔 业 发展 的 瓶颈 , 实施 渔 业富 民 政 策 , 必 须 扬长 避 短 , 分 发挥 其 得 天独 厚 的信 息 、 就 充 交 通、 资金 、 术 、 技 市场 、 资源 等 诸 多优 势 , 极 拓 宽生 产 经营 积 领域。
安徽省实施《渔业法》办法
安徽省实施《渔业法》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89.08.28•【字号】•【施行日期】1989.08.28•【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渔业资源正文安徽省实施《渔业法》办法(1989年8月28日安徽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1996年11月27日安徽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安徽省实施〈渔业法〉办法》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渔业生产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省渔业生产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以下简称《渔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养殖、增殖、采捕、贩运、销售水生动植物等渔业活动。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渔业生产的方针,加强对渔业工作的领导,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水产资源,鼓励渔业科学研究,加速渔业生产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第四条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渔业工作。
公安、水利、交通、环保、卫生、工商行政管理、土地管理等有关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渔业法律、法规的实施,做好渔业工作。
第五条对增殖和保护渔业资源、发展渔业生产、进行渔业科研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养殖和捕捞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养殖水面的养殖和捕捞要应统一规划,保持生态平衡;鼓励和支持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人,充分利用现有水面、采矿塌陷区、地热资源和工厂余热,发展养殖业,推进渔业产业化。
第七条承包、租赁和其他经营形式使用全民所有的养殖水面,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水面养殖使用证,确认使用权。
跨行政区域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核发水面养殖使用证,确认使用权。
使用全民所有的水面从事养殖生产,无正当理由使水面荒芜满一年以上的,由发证机关责令限期开发利用,逾期未开发利用的,应征收水面荒芜开发费,并可吊销养殖使用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现代渔业发展规划(2009—2012年)合肥市畜牧水产局2009年4月前言合肥居皖之中,位于江淮之间、巢湖之滨,通江达海,贯通南北。
全市拥有水面104.9万亩,占全省水面积的6.6%,其中可养水面52.6万亩(不含巢湖38万亩),已养水面36.5万亩,丰富的渔业资源和良好的区位条件为我市渔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养为主、综合开发”的渔业发展方针,进一步深化渔业结构调整,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加强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渔业快速发展。
其中,龙虾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休闲渔业方兴未艾,沿巢湖百公里特色养殖带蓬勃发展,成为农业经济的亮点和优势产业,并在全省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当前,渔业进入一个重要阶段,面临着市场需求旺盛、产业链拓展延伸加速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产业升级增效压力加大、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高等新的挑战。
为适应渔业发展新形势,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安徽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实施意见》明确的现代渔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按照市政府《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和省农委《安徽省水产跨越工程实施方案》的部署,推进我市现代渔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渔业发展综述一、发展现状2008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36.5万亩。
水产品总产量10.97万吨,较2007年增长9%,其中名特优水产品产量5.6万吨,占总产量的51%;繁育水产苗种14.2亿尾,增长18.3%;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33亿元,增长8.5%,其中渔业一产产值达15.3亿元;新增无公害水产品认证8个,全市无公害水产品认证达34个,产地认证面积5万亩。
渔业为繁荣农村经济和促进渔(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特点:(一)政策扶持促进渔业经济发展近年来,为推进渔业经济加速发展,我市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安徽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先后出台了《合肥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合肥市特色水产规模化繁育、养殖基地建设奖补办法》,省市财政和渔业主管部门先后拿出近500万元扶持渔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了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促进渔业快速发展、层次提升,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渔业的积极性,提高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一系列鼓励政策推动下,渔业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以龙虾产业、精品渔业为龙头,苗种繁育、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休闲、餐饮、文化相配套的渔业产业化体系。
以龙虾为代表的特色渔业活力四射,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市,2008年全市龙虾总产量达4.1万吨,龙虾产业已成为农业经济中的亮点和优势产业,在全国龙虾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全国龙虾产业链集聚度最高,地域经济文化特色鲜明,关联性最强的产业集聚发展城市,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淡水龙虾之都”称号。
(二)健康养殖带动农民致富2005年至2008年,全市累计实施水产健康养殖面积15万亩,肥东县长临渔场被评为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区,包河区丙子渔场被评为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区,肥东县管湾渔场、长临渔场、长丰县永丰渔场、肥西县渔丰水产养殖公司被评为市级标准化水产养殖示范基地。
通过推广健康养殖,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明显,池塘平均亩产750公斤。
生态渔业的实施,对渔业结构调整和养殖农户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休闲渔业成为增收亮点据统计,全市用于开展休闲渔业的水域面积达3万余亩。
包河区大圩十里休闲垂钓长廊、长丰县魏老河、肥东县长临、肥西县四合等渔家乐成为我市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渔业增收的新亮点。
正逐步发展为以观光、休闲、垂钓经营为主,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行业,其经营方式已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四)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为了确保水产品安全消费,我市以强化水产养殖投入品监管和市场质量检验监测为抓手,指导广大水产养殖户科学饲养,着力推进标准化养殖、规范化管理,大幅度地提高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近年来,我市水产品质量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的高水平。
(五)渔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自2005年以来,我市按照《渔业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全面实施养殖证制度,坚持开展渔业生态环境保护,严厉打击电、毒、炸鱼等非法渔事活动,建立了“禁渔期、禁渔区”制度。
截至目前,全市已核发养殖证650本,核发养殖水面12万亩,查处非法电鱼捕捞作业50起,没收电鱼器具62台(套)。
通过以法治渔,有力地养护了渔业资源,保护了养殖户的合法权益,营造了良好的渔业法治环境,保障了渔业可持续发展。
(六)招商引资推进渔业大建设近年来,我市积极应对渔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把“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招商引资”作为加速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的主战略,以做强做优渔业经济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和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突出重点,通过全方位、多形势、宽领域招商,相继引进了上海昂泰、福建宝丽鲜、四川通威饲料、成都芳草渔药等企业进驻我市,四川水产商会12家水产养殖企业到位资金1000万元,承包养殖水面3.2万亩。
在引进渔业发展资金的同时,我们也同步引进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营销方式和专业人才,推动了我市渔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一)渔业经济规模小,基础设施薄弱受自然条件及投入因素的影响,我市渔业经济总量小,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总体装备水平不高,养殖形不成规模,在我市农业产值和农民增收中所占比例小;3万余亩精养鱼塘商品鱼基地,塘口老化,淤积严重,产品质量和效益下降明显;与健康养殖相适应的苗种供应不配套,苗种繁育基地规模小、档次低,严重地制约了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和生产发展。
(二)养殖户养殖水平低,养殖方式落后水产养殖方式仍较落后,技术含量和生产水平低。
我市大部分农村池塘和小型水库仍然采用人放天养的粗放经营方式。
(三)技术推广及渔政管理体系不健全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专业人员严重缺乏,病害监测、诊断、质量安全检验等仪器设备落后,技术推广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等综合能力低下,执法装备短缺落后,渔政渔船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极不适应现代渔业发展需要。
(四)水产品加工徘徊不前,龙头企业少而小水产加工企业规模小,加之近来受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水产品加工业停滞不前。
目前,我市渔业只有一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仅占全省的1/23。
加工型龙头企业少而小已成为我市渔业快速发展上台阶的重要制约因素。
第二章发展条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实施意见》和市政府《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给我市渔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央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和省农委提出“推进水产跨越工程,扶持水产大县”的总战略为我市渔业加大投入、改善基础条件和加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市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水产资源丰富,宜渔水面52.6万亩,日照时数多,适宜发展渔业生产;至2008年底,全市总人口已达480万,其中市区人口243万,据调查,目前全市仅市中心城区每天从外地调进的淡水产品就超过30万公斤,需求缺口较大,市场潜力大;区位优势明显,是交通枢纽城,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内河航运,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距长三角经济圈最近的中部省会城市,也是境内外产业梯度转移的必经之地;科教资源丰富,有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59所,安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200多个,技术研究与开发机构350个,人才资源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位居前列。
我市拥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市场优势以及雄厚的技术力量,为本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生态、健康、优质、安全、高效、环保渔业,立足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结构调整,突出发展龙虾产业、沿巢特色养殖、休闲渔业,着力提升水产品加工业,提高渔业综合发展能力,推进产业化进程,加速实现渔业经济强市。
二、目标任务到2012年,全市渔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一产稳步发展,二产、三产较快增长,科技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初步形成质量型和效益型的渔业产业格局。
全市水产养殖面积扩大到46.5万亩,大水面人工放流增殖面积12万亩,改造、清淤原有商品鱼供应基地老池塘5万亩。
水产品总产量16.5万吨,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50亿元。
其中:渔业一产产值25亿元,水产品加工产值8亿元,休闲渔业产值5亿元、渔药饲料加工产值5亿元、涉渔流通和服务业产值7亿元,一产与二三产值比为1:1。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保持99%以上,生态健康养殖技术覆盖率达80%以上。
建成龙虾养殖基地300个,龙虾养殖面积20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5万亩,稻田养殖面积13万亩,林间养殖面积2万亩。
龙虾产量达到7.2万吨,其中养殖产量5万吨。
无公害龙虾产地认定达5万亩,产品认证20个。
建设2个省级水产良种场,10个市级良种场和30个苗种繁育场(点),年繁育鱼苗30亿尾。
建立1个市级、4个县级专业协会,培育15000人的水产经纪人队伍。
——2009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扩大到38.5万亩,大水面人工放流增殖面积9万亩,稻田龙虾野生寄养及林间养殖面积达到10.5万亩。
水产品总产量达12.2万吨,比上年增长11%。
池塘改造1.2万亩。
积极申报1个省级水产良种场,在三县建设6个市级水产良种场。
开展三县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建设工作。
——2010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扩大到42.5万亩,大水面人工放流增殖面积10万亩,稻田龙虾野生寄养及林间养殖面积达到12.5万亩。
水产品总产量达13.5万吨,比上年增长10.6%。
池塘改造面积1.5万亩。
积极扶持壮大水产良种企业,使其做大做强。
完成三县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建设工作并通过验收。
——2011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扩大到44.5万亩,大水面人工放流增殖面积11万亩,稻田龙虾野生寄养及林间养殖面积达到13.5万亩。
水产品总产量达15万吨,比上年增长11%。
池塘改造1.2万亩。
建设1个省级水产良种场和4个市级水产良种场。
——2012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扩大到46.5万亩,大水面人工放流增殖面积12万亩,稻田龙虾野生寄养及林间养殖面积达到15万亩。
水产品总产量达16.5万吨,比上年增长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