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解读
绿色渔业背景下海洋渔业从业渔民增收问题探讨——以浙江省为例
![绿色渔业背景下海洋渔业从业渔民增收问题探讨——以浙江省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ee7f27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4a.png)
的若干意见》也着重强调要优化农业结构,合理引导产业发展。
现实中渔民为提高经济收入,往往盲目扩大近海养殖产业规模或进行过度捕捞,加剧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引发近岸海水水质下降,进而出现水产品质量下降问题。
在恶性循环作用下,渔民投入与产出得不到合理补偿,投入产出比值低,经济效益达不到预期,严重滞后了海洋渔业优质化发展。
因此,浙江省在解决渔民生计问题的同时,需要创新发展海洋渔业,继续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向海洋渔业“质量效益型”发展,在产业上实现“提质增效”。
伴随着新一轮的渔业产业发展调整,必将会有一批从事海洋渔业的渔民面临转产转业选择,如何合理引导传统生计渔民顺利2021年第1期 / 59图1 1980年~2018年浙江省海洋渔业劳动力总人口变化情况三、绿色渔业发展背景下浙江省促进海洋渔业从业渔民持续增收的对策建议(一)优化捕捞模式,发展绿色养殖,多渠道促进渔民增收2019年,农业农村部会同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等9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水产养殖业科学布局、养殖方式、养殖环境、加强政策支持及落实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水产养殖业作出了战略部署,指明了发展方向。
积极推进渔业捕捞政策调整改革,进一步完善渔业补贴政策,提高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益。
继续推进浙江省渔场修复暨一打三整治工作,逐步压减近海违法捕捞行为,整治“三无”渔船和违规“绝户网”。
实施渔业捕捞领域走出去战略,积极发展远洋捕捞渔业,拓展渔业发展空间。
建设渔港园区,吸收退捕转产渔民为渔港园区工人,促进退捕转产渔民增收。
当地政府部门应鼓励渔民发展大水面生态养殖及工厂化养殖新模式,培训养殖渔民养殖技术,强化养殖尾水处理,打造多层级立体式养殖新模式,提升养殖业综合效益,在苗种及疫病防治领域加强政府支持,减少养殖领域灾害损失,提供优势养殖水产品,保障渔民收入。
(二)强化政策宣传,建立完善的渔民社会保障机制传统渔民生活长期居于海岛及大陆沿岸,对于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接受力不足,导致对社保信息了解不够充分。
全国渔业十三五规划
![全国渔业十三五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679649eed630b1c58eeb543.png)
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进渔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根据《中华人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 》总体要求,结合渔业实际,制定《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一、重大成就与面临形势(一)“十二五”渔业发展成效显著“十二五”是我国渔业快速发展的五年,也是渔业发展历史进程中具有鲜明里程碑意义的五年。
渔业成为国家战略产业。
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召开全国现代渔业建设工作电视会议,提出把现代渔业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使之走在农业现代化前列,努力建设现代化渔业强国。
渔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养殖业、捕捞业、加工流通业、增殖渔业、休闲渔业等五大产业蓬勃发展,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初步建立。
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700万吨,养捕比例由“十一五”末的71:29提高到74:26。
全国渔业产值达到11328.7亿元,渔业增加值达到6416.36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594.83元,水产品人均占有量48.65公斤,水产品进出口额达到203.33亿美元,贸易顺差113.51亿美元。
强渔惠渔政策力度加大。
“十二五”期间,中央渔业基本建设投资达到157.51亿元,财政支持资金达到1290.52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期间增长4.15倍和1.54倍。
启动实施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和渔船更新改造工程。
渔业油价补贴政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渔业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渔业生态环境修复力度不断加大,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得到加强,增殖放流效果显著。
新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72个,总数达到492个。
新建国家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8个,总数达到23个。
海洋伏季休渔和长江、珠江禁渔期制度顺利实施。
渔业科技支撑不断增强。
渔业科技与推广投入大幅增加,渔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增强。
我国渔业发展概述(2012-2017)
![我国渔业发展概述(2012-2017)](https://img.taocdn.com/s3/m/1c044815581b6bd97e19ea0e.png)
纯收入年由2012年11256.08元增长到 2016年16904.20元,增长50.18%,为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3年启动实施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 居工程,中央财政3年投入13.4803亿 元,安排74164户渔民上岸安居,促 进了渔民的安居乐业和渔区的稳定繁 荣。渔业互保业务保持平稳发展态 势,十八大以来,全国渔业互助保险 系统共承保渔民378.54万人(次), 承保渔船 29.98 万艘(次),支付经 济补偿金 26.27 亿元,提供风险保障 12794.52亿元。累计创建“全国平安 渔业示范县” 90 个,“全国文明渔 港”34个,渔业安全监管长期机制有 效构建,渔业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 夯实。
持履行国际义务,以“零容忍”原则 坚决打击“非法、不报告与不管制” (IUU)捕捞活动,促进远洋渔业规 范有序发展。初步建立了与国际渔业 管理规则相适应的远洋渔业管理体 系,实现了远洋渔船船位监测全覆 盖,实施了产地渔获证书、国家观察 员制度、标准化渔捞日志等监管措 施,初步构建了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 监督管理协调机制,产业政策体系不 断改革完善。国际合作成果丰富。 “秉持养护与可持续利用相结合的原 则,全面深入参与涉及我主要远洋渔 业作业海域的7个区域渔业管理组织 (RFMO)事务;坚持互利共赢,与 毛里塔尼亚、阿根廷、伊朗、塞拉利 昂、加纳等建立政府间合作机制。中 美、中欧、中俄等渔业合作进一步拓 展,与非洲有关国家及太平洋、印度 洋岛国渔业合作进一步稳固,有力促 进了合作共赢的双边渔业关系发展。 中日、中韩、中越周边协定继续顺利 执行,周边渔业关系和渔业秩序保持 稳定。
渔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渔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十八大以来,渔业持续健康发 展,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 亮点。据统计,全国水产品产量由
“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规划
![“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6f22312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1.png)
“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规划目录一、形势与需求(一)发展形势(二)发展需求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十三五”发展目标三、重大工程(一)科技创新工程(二)水产技术推广能力提升工程四、保障措施(一)加强顶层设计(二)加大科技投入(三)完善创新体系(四)培养创新人才(五)深化国际合作(六)加强转化推广为推进“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充分发挥渔业科技对现代渔业发展尤其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2〕11号)、《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22〕1号)、《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特编制《“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一)发展形势“十二五”期间,全国渔业科技系统面向产业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累计承担涉渔科技与推广经费50多亿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经费20亿元,在渔业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资源养护与生态修复、遗传育种、健康养殖、病害防治、水产品加工、节能环保、渔业装备升级、渔业信息化等共性与关键技术研究均有进展,一批高效、健康、节能、安全的技术模式得到广泛应用。
“十二五”以来,渔业科技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8项;培育新品种68个,制定渔业国家和行业标准230项;遴选发布60多个渔业主导品种和36项渔业主推技术;建设渔业综合性重点实验室2个,专业性重点实验室23个,综合试验站17个。
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22年的55%提高到至2022年的58%。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建设现代渔业强国,必须贯彻科技创新驱动战略。
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25b143e2f705cc1755270978.png)
“ 十 一 ” 是 全 面 建 成 小 康 社 会的 决 胜 阶 段 ,也 址 火 力推 进 渔 城
业供给 f 1 8 I j 结 构 性 改 , 加快 渔 业 转 方式 渊 结 构 ,f 进 、 】 转 的 关 键 时 期 。 根 据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民 济 平 ¨ 会 五 年 规 划 纲 要
部 环 境 郜 发 生 深 划 变 化 。 f ¨ : 住 深 度 调 謦 中 曲折 : , 眯
济 持
续 低 迷 ,我 经 济 发 进 入 新 常 态 。 虽然 水产 品供给总 : 允 , f J I 外 / f 合 理 ,发 腱 方 式 卡 儿 坡,/ f : 卜衙 、 4 ; t , t J 、 渊、 可 持 续 问 题 常 佚 … , 仃 【 发 l 展的深层次矛盾集 【 } l 观 。 资 】 境 约 求 趋 紧 ,传 统 池 、 水 域 断 减
小 地 投 资 达 硎 1 5 7 . 5 1 亿 ,吡 才 政 史持 资 金 达 到 1 2 9 0 . 5 2 亿 元 ,分 J I J l J 比 “f ‘一 』 t ”
J 增 k4 . 1 5 倍和 1 . 5 4 倍。 动 灾施以船 为家渔 民上 岸安居 工程 平 u 油 船 更 新 改 造
水 产 品 结 构 性 过 剩 的
。 1 , 适
; 缎 奖恸3 0 0 余 项 ,审 定 新 。 种6 8 个 ,发 布 实 施 渔 业 国 家 和 行 业 标 准 2 9 1 项 。渔 业
应 居民消 费结构升 级n 0步伐 , l 持 续 增 收 难 度 加 大 。 人 r 利, 供 给 从 小 饱 和 ,优 顷 产 品 供 给 仍 仃 小 址 ,供 给 和 需 求 不 对 称 矛盾 』 J I , J 分J : 。 价
渔业绿色发展新方向
![渔业绿色发展新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6c1b900f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67.png)
中国是水产品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渔业是农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渔业发展要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提升渔业生产标准化、绿色化、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提高渔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渔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2年,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进展,生产空间布局得到优化,转型升级目标基本实现,人民群众对优质养殖水产品的需求基本满足,优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基本形成,水产养殖主产区实现尾水达标排放。
到2035年,养殖布局更趋科学合理,养殖生产制度和督管体系健全,养殖尾水全面达标排放,产品优质、产地优美、装备一流、技术先进的养殖生产现代化基本实现,迈进水产养殖强国行列。
一、水产养殖业发展概况中国已成为世界水产养殖大国,至2018年,水产养殖产量达到近5000万吨,占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60%以上,占全国水产品总量的76%;水产品出口额211.5亿美元,贸易顺差98.04亿美元,养殖产品占主要部分;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推动中国渔业30多年快速稳定发展的主要力量。
重庆渔业“十三五”规划要求:在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努力提高产品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力争到2020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0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21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达到110亿元,二三产业达到100亿元,重点、难点是形成和延长水产品产业链,大幅提高附加产值,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二、水产养殖业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水产养殖业当前面临诸多挑战和难题,水产养殖业数量规模和质量效益不平衡、质量效益发展不充分,水产养殖发展和生态保护不平衡,生态保护不充分;养○蒋明健殖水域利用不平衡,深远发展不充分。
存在着部分地区养殖密度过高,水产养殖用药不规范,养殖尾水排放不达标等问题。
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a490d98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d.png)
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大连市作为中国重要的海洋渔业中心,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渔业发展潜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大连市海洋渔业的发展,制定了《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本文将对该规划进行详细阐述。
该规划明确了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24年,大连市海洋渔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长5%以上;实现渔业结构优化调整,特色渔业成为支撑农民增收、农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产业;建设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形成特色鲜活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渔港链条相互衔接的渔业发展新格局。
该规划提出了三个发展方向。
一是加快渔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要积极推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加大资源集约利用力度,加强渔港设施建设,提升海水养殖技术水平,推动渔业向生态可持续方向发展。
二是培育特色渔业品牌,打造渔业发展新亮点。
要发挥大连地理、气候等优势,推进渔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品牌的特色渔业企业和产品。
三是加强渔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要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渔业技术创新,培养一批高素质渔业科技人才,提升渔业创新能力。
该规划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
一是加强渔港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大对渔港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渔港的识别度和服务水平,促进渔业发展和渔民增收。
二是加强资源保护和渔业管理。
要建立健全渔业资源管理体系,加强渔业渔政执法,保护渔业资源,保障渔民的合法权益。
三是加强宣传推广和市场开拓。
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渔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渔业市场,提高渔产品的销售量和价格。
针对这些措施,大连市将进一步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引导,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农民主体的发展格局。
同时,要加强与其他地区和相关部门的合作,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渔业发展,推动大连市海洋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之,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为大连市海洋渔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出了政策措施,将有力地推动大连市海洋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浙江:出台渔业“十三五”规划全面聚焦转型升级
![浙江:出台渔业“十三五”规划全面聚焦转型升级](https://img.taocdn.com/s3/m/125bc1e9844769eae109ed6b.png)
浙江:出台渔业“十三五”规划全面聚焦转型升级作者:暂无来源:《中国食品》 2016年第24期近期,浙江省发改委、省海洋与渔业局联合印发《浙江省渔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计划通过五年左右时间,以“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平安渔业达标县”等三大创建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生产规范有序、资源科学利用、生态保持稳定、民生不断改善的总体发展目标,使浙江渔业在全国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
作为全国渔业大省,浙江经过上一个五年的坚实发展,渔业综合实力有了新的提升,转型升级已经找到跑道、见到曙光。
“十三五”期间,将着力查补法治建设、产业转型、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方面短板,积极探索一条资源、环境、产业、民生统筹协调的渔业转型升级新路子,努力做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围绕转型发展总体目标,《规划》共提出五大任务。
一是坚持依法治渔,重构资源管控新秩序。
深入推进“一打三整治”行动,继续保持高压态势,进一步完善渔业治理体系,提升管控能力,重建渔场良好作业秩序。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打造渔业产业新格局。
着力推动渔业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平衡渔业产业结构,按照“养殖业提质增效、捕捞业(国内)压减产能、远洋渔业拓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方针,出台浙江省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工作实施方案,鼓励创建若干个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引领全省渔业发展新格局。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建设东海蓝色新屏障。
总结象山、洞头、玉环、嵊泗等四县(区)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活动为抓手,海陆统筹、综合谋划,大力推进近岸海域和重点海湾污染整治,大力加强休渔禁渔管理,大力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全力助推美丽浙江建设。
四是坚持共享发展,建设美丽新渔村。
围绕“生产安全、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目标,坚持共建共享,挖掘渔业公共属性,惠民生、保平安,打造“小鱼”公共产品,完善渔民社会养老保险措施,推进美丽和谐新渔村建设。
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97803381eb91a37f1115c8b.png)
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加快推进海洋事业发展、促进渔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
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根据《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我市海洋与渔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及发展重点,是我市未来5年海洋与渔业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一、“十二五”时期海洋与渔业发展总体评估“十二五”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洋与渔业发展,出台了《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大政发〔2014〕12号),为做好海洋工作、加快现代渔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我市积极融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不断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积极推进渔业和渔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构建现代渔业体系,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提出的各项任务。
(一)“十二五”时期海洋综合管理评估。
1.海域管理成效显著。
《辽宁沿海经济带大连区域用海规划(2008-2020年)》正式颁布实施,创新提出了自然海岸线、海岸建筑后退线、填海造地线、围海工程线“四线”控制措施。
积极启动大连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 5个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经国家海洋局批准实施。
全市20条县际间海域行政界线、2条市际间海域行政界线获得国务院批准。
积极争取国家围填海计划指标共计4700公顷,84宗建设用海项目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实施,100余宗用海项目通过国家和省级专家评审,70余宗用海项目通过填海项目海域使用竣工验收。
全市共计征收海域使用金40亿元。
开发建设“大连市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上报审批用海项目全过程监管。
2.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深入推进。
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力度不断加强,累计争取资金5.1亿元,老虎滩公园、海洋岛等11个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完工,獐子岛等3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发布实施
![《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发布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8cb9b247be23482fb4da4c7b.png)
106水产科技情报2017,44(2)我国最大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 落户青岛曰前,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获悉,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已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复,预计今年年底开工建设。
这是我国最大规模的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也是目前唯一立项的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
据黄海所资产条件处处长王跃军介绍,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自提出至最终确定落户青岛,走过了大约十年的时间。
“国际上对于生物资源的种质收集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但主要集中在农业方面,如植物、农作物等。
根据农业部的规划,我国将建设五六个渔业种质资源库(含海水、淡水)以黄海所的项目为首个试点。
”据了解,该项目建议书2015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2016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现在正在完成最终的设计报告和概算,预计2017年底可正式开工建设。
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位于黄海所院内东侧,占地10亩(15亩=1 hm2,下同),整体建筑面积大约2万m2,计划投资1.7亿元。
该项目具体包括“五库两中心”即将建设基因库、细胞库、微生物库、活体库、群体库(即标本)5个子库,同时配套数据处理中心和仪器设备中心,围绕5个子库的建设运行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仪器设备共享。
据了解,建设渔业种质资源库的目的在于,针对当前环境污染、渔业过度捕捞等问题,将濒危物种、优良物种和养殖成功的物种都保存起来,避免各类灾害造成物种灭绝。
该项目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对保障我国渔业种质资源安全、保证我国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将作为我国海洋渔业生物资源主库存在,同时在全国其他城市建设分库进行资源备份。
(来源:青岛日报)科学家实现罗非鱼性别人工控制曰前,西南大学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布消息,实验室与美、日科学家合作,率先建立起罗非鱼室内人工繁殖技术体系,实现了鱼性别的人工控制,可大幅提高水产养殖收益。
据实验室负责人、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德寿介绍,长久以来,人工养殖罗非鱼存在两个技术问题:雄鱼比雌鱼生长快50% ,养殖户都希望养雄鱼;雌鱼性成熟后,14 d左右就产一次卵,一 口池塘只要有1尾雌鱼,经自然繁殖就会造成池塘中的鱼大小混杂,影响同批次鱼的商品性,还浪费了养殖资源。
“十三五”全国远洋渔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十三五”全国远洋渔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https://img.taocdn.com/s3/m/82eb40a64028915f814dc233.png)
(二)基本原则
坚持可持续利用,促进绿色发 展。加快转变发展理念,调整发展速 度,稳定船队规模,促进远洋渔业从 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坚持 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正确处理渔 业资源开发利用与养护的关系;推进 环境友好型生产作业方式,提高渔具 选择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促进国 际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减少垃圾污 染物排放,减小捕捞对海洋生态环境 的影响。
远洋渔业传统发展模式亟待改 变。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开 展,农业对外合作稳步推进,渔业转 型升级加快实施,对远洋渔业提出了 更高要求。而我国远洋渔业实施国 家战略、参与国际合作、履行国际义 务的能力与相关要求仍不匹配,管理 机制和管理手段尚不完善。部分远洋 渔业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管理不规 范、安全发展意识不强,短期逐利倾 向较重,涉外违规事件仍时有发生; 船员素质不高且后继乏人;产业结构 仍相对单一,产业链短,科技支撑和 综合开发能力等仍然偏低,综合渔业 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国内市场开发不 充分。
(二)发展环境严峻复杂
国际海洋渔业管理正在发生重大 变革。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资 源利用、负责任渔业管理、打击IUU 渔业活动等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焦点, 被联合国列为重要议题;世界贸易组 织(WTO)框架下的渔业补贴谈判 紧密进行,生产性政府补贴被高度关 注;全球所有公海基本纳入区域渔业 管理,管理要求日益严格;沿海国资 源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合作成本 不断提高,合作范围和合作方式不断 拓展。
全国渔业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全国渔业第十三个五年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e09c64a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2.png)
全国渔业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水产》
【年(卷),期】2017(000)002
【摘要】"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进渔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总体要求,结合渔业实际,制定《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总页数】10页(P6-1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正式发布实施(2016-2020年)》 [J],
2.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渔业现代化--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就《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发布答记者问 [J],
3.于康震副部长就《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发布答记者问 [J],
4.《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发布实施 [J], 龙新;徐承旭
5.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十三五”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方向
![我国“十三五”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fc67e8d3a1c7aa00b52acb30.png)
DOI:10.3969/j.issn. 1004-6755.2016.09.016我国“十三五”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方向周珊珊,朱坚真,谭诗蔚(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广东湛江524088)摘要:海洋渔业经济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围绕我国“十三五”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方向,阐述海 洋渔业经济遵循的发展理念,提出主要发展措施。
关键词:海洋渔业经济;“十三五”发展方向;措施随着全国《海洋渔业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 使用管理法》的逐步落实,海洋渔业经济步人新时 代。
沿海各省市区坚持以海洋渔业经济综合示范 区建设为平台,挖掘海洋渔业资源潜力,优化海洋 渔业经济结构,转变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方式,提高 海洋渔业经济核心竞争力。
1我国“十二五”海洋渔业经济回顾“十二五”期间,沿海各省市区将全面深化改革贯穿于海洋渔业经济和渔业生态环境全过程,初步形成了现代海洋渔业经济体系,在海洋渔业 发展、海洋环境保护及海洋渔业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1海洋渔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十二五”时期,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发展迅速,总量与规模不断扩大。
据国家海洋局《2015年海 洋经济统计公报》,2 015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64 669亿元,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38 991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25 678亿元。
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3 292亿元,海洋渔业生产总值占全部海洋生产总值的16.2 %w。
1.2海洋渔业产业结构逐步完善海洋渔业内部的休闲渔业、观光渔业、海洋牧 场及精细渔业加工等新兴行业发展迅猛,海洋渔 业产业结构逐步完善。
“十二五”期间,海洋渔业作为传统海洋支柱作用不再,但随着休闲渔业、观 光渔业、海洋牧场及精细加工等新兴行业不断出现,现代海洋渔业经济体系加快形成,产业结构日趋完善。
1.3海洋渔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深蓝渔业”,扎实推 进渔业保险和渔民转产转业工作,海洋渔业产品 开发与加工能力增强,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不断健全,水产品的质量追溯及可追溯模式不断完善,通过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点和现代渔业示 范基地、“菜篮子”水产品生产基地、水产良种场,水产技术推广取得成效[2]。
《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正式发布实施
![《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正式发布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589d5b03c5da50e2524d7fed.png)
突施。
2●t ●
一
2 ; o l 7 年筘2 期
本 刊讯 ( 特约记 者 鲁泉 报道 )2 0 1 6 年l 2 月3 1 日,农业郫 印皴 l 套 国渔 业发 展第 十三个 五年 规划 ,提 } 士 { N2 0 2 0 年 全国水 产品总 产1 1 : 6 6 0 0
万吨 ,国内海洋 捕捞产量控 制在 】 0 0 0 万吨以 内。
现渔业现 代化 。
《 规划 》提 出 ,到2 0 2 O 年渔 业产 值 达到 1 4 o o o 1 ' L元 ,增 加 德8 0 0 o 亿 元 ,渔业 产值 占农 业总产 值的 1 0 %左右 。渔 民人均 纯收 入比2 o l O 单蠢一 番 。全 国海 洋捕捞 机动 渔船 数量 、功率分 别压 减2 万艘 、 1 5 0 万千 瓦 新 建 国家级 海洋牧 场示范 区8 0 个 ,国家级水产 种质资源保 护区达判 5 仔 个以
规 划 强调 “ _ 卜 三五 ”渔业 发展要 牢 固树立 创新 、协调 、绿 色 、 开放 、共享发 展理念 ,以 提 质增效 、减量增 收 、绿 色发 展 、富 裕渔 民为 目标 ,坚持生 态优先 、创新驱 动 、 “ 走 出去”大力推 进渔业 供给 侧结构 性改革 ,加 快转 变渔业 发展 方式 。加快 蛮
资 源养护 能 力提 升 、水产 品质量 安全 保障 、渔政渔港 基 础设施 , 她饕
备现代化与安全保障 、远洋渔业综合保障、渔业科技创新和技 _ 本摊广
智慧 渔业 、一 二三产业融 合等十项重 点建设工程的 实麓 i 。
《 规划》对渤海 、黄海、东海、南海、长江流域 徘强漉I | } ,| l 【 阿 海i 可 流域 黑龙江松辽流域 新疆和青藏高原等 1 0 4 " D ( 城 搬出 j | I 妲发艇和生态保护的指导意见。 ( ( 规划3 》还提出要拥夫鼋l 鲁 嫩骧 h 嚏.
农业部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669号(农业水利类069
![农业部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669号(农业水利类069](https://img.taocdn.com/s3/m/728d98d3b8f67c1cfad6b8a7.png)
农业部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669号(农业水利类069号)提案答复的函【法规类别】农业管理【发文字号】农办案[2017]154号【发布部门】农业部【发布日期】2017.09.15【实施日期】2017.09.1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农业部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669号(农业水利类069号)提案答复的函(农办案〔2017〕154号)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的提案收悉。
经商国家旅游局、国家海洋局,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顶层设计、管理机制建设和政策支持问题发展休闲渔业,对于推进城乡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实现“十三五”期间渔业“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部高度重视休闲渔业发展。
从“十二五”期间开始,就把休闲渔业列为我国现代渔业五大产业之一,出台了《农业部关于促进休闲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2〕35号),认定了一批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召开了全国休闲渔业现场会,开展了休闲渔业发展结构化、量化监测,并结合渔港、人工鱼礁及海洋牧场建设,增殖放流等产业政策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休闲渔业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国家旅游局、国家海洋局结合本部门职能,亦从不同层面制订和出台了有利于休闲渔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共同营造了一个有利于休闲渔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为进一步推动休闲渔业发展,《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均将休闲渔业列为推进“十三五”期间渔业转型升级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但正如提案中所言,作为新兴产业,我国休闲渔业尚处在起步阶段,法规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差、人才储备少、政策扶持不足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为推动休闲渔业持续健康发展,下一步我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休闲渔业产业发展工作:一是加强与国家旅游局、国家海洋局的密切配合,构建横向联动机制,共同协商解决休闲渔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营造推进休闲渔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解读
农业部
近日,农业部发布《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日前,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就《规划》出台的背景、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问题,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请问到“十二五”末我国渔业发展的大体状况如何?
于康震:我国是水产品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渔业是农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我国水产品产量连续26年世界第一,占全球水产品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为城乡居民膳食营养提供了四分之一的优质动物蛋白。
渔业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渔民增收、建设海洋强国、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等做出了突出贡献。
“十二五”期间,我国渔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渔业成为国家战略产业,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召开全国现代渔业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把现代渔业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使之走在农业现代化前列,努力建设现代化渔业强国。
渔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强渔惠渔政策力度加大,渔业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渔业科技支撑不断增强,依法治渔能力显著提升,渔业安全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渔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到“十二五”末,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700万吨,全国渔业产值达到11329亿元,养殖捕捞比例达到74:26,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595元,水产品人均占有量49公斤,水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203亿美元,贸易顺差113.5亿美元,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
但也要看到,当前渔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虽然水产品供给总量充足,但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非常突出,实现渔业绿色发展、渔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
渔业基础设施薄弱,渔业安全生产隐患仍然存在,水产品质量安全
风险增多,电毒炸鱼、涉渔“三无”船舶、“绝户网”屡禁不止,涉外渔业风险加大等等,也是渔业发展的掣肘。
记者:请问“十三五”渔业发展有什么新的指导思想?
于康震:《规划》是指导“十三五”我国渔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提出,“十三五”渔业发展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以健康养殖、适度捕捞、保护资源、做强产业为方向,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提升渔业生产标准化、绿色化、产业化、组织化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提高渔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渔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规划》强调,要以渔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妥善处理好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统筹推进渔业各项改革;深入实施渔业“走出去”战略,提高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两类规则”的能力;将渔业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维护渔民权益与增进渔民福祉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渔民经营自主权和首创精神;完善渔业法律法规体系,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维护渔业生产秩序和公平正义。
记者:《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渔业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的目标。
请您描述一下“十三五”期末渔业现代化总体愿景?
于康震:《规划》紧扣“渔业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的目标要求,提出到2020年,渔业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渔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捕捞强度得到有效控制,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渔业信息化、装备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渔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增强,渔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渔业现代化,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渔业转型升级目标基本实现,养殖业、捕捞业、加工流通业、增殖渔业、休闲渔业协调发展和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规划》按渔业经济、渔民收入、产品供给、资源养护和科技支撑分类细化了19项量化指标。
这些指标,既有约束性的,也有预期性的。
不管是哪一类指标,我们都希望到2020年要全面完成。
记者:我们注意到,《规划》提出水产品总产量目标为6600万吨,比“十二五”末减少100万吨,国内海洋捕捞产量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比“十二五”末减少300多万吨,请问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实现减量的目标?
于康震:《规划》提出的水产品总产量6600万吨指标是一项预期性的指标,主要是体现减量增收的政策意图。
总的来讲,水产捕捞产量将大幅度下降,减少量应在300万吨以上。
“十三五”期间,农业部将大力推进海洋捕捞渔民减船转产,严格执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压减近海捕捞强度,有效疏导近海过剩产能,同时积极推进内陆捕捞渔民退捕上岸,实现捕捞产量负增长。
与减少海淡水捕捞相反,水产品总产量构成中的养殖产量是稳中有升,体现了结构优化。
一方面,通过控制近海养殖规模,拓展外海养殖空间,合理确定湖泊、水库养殖规模,稳定池塘养殖,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深水网箱养殖,保持水产养殖总体稳定,并通过优化水产品供给结构,保障水产品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通过挖掘潜力,推动稻田、盐碱地和冷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升渔业后发地区生产和供应水平。
关于国内海洋捕捞产量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问题,农业部进行了专题研究,拟通过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理管理制度和健全完善海洋渔船“双控”制度,实现这一减量目标。
记者:《规划》提出要聚焦六大重点任务、六大能力及十大重点工程,这三者之间如何衔接?如何保障六大任务的完成?
于康震:《规划》提出了转型升级水产养殖业、调减控制捕捞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养护水生生物资源、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提高渔业安全发展水平六项重点任务,还提出了提升水产品供给、创新驱动、风险保障、依法治渔、信息服务、共享富渔六大能力,以及现代渔业种业、水产养殖转型升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渔政渔港基础设施、渔业装备现代化与安全保障、远洋渔业综合保障、渔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智慧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十大重点工程。
六大任务是完成规划目标的前提,六大能力和十大工程是完成任务的保障。
要统筹好六大能力、十大工程与六大任务之间的关系,通过提升能力、加强工程建设,保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转型升级水产养殖业,就是要完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转变养殖发展方式,压减低效、高污染产能,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大力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提升水产养殖精准化、机械
化生产水平。
调减控制捕捞业,就是要优化捕捞空间布局,调减近海和内陆捕捞,严格控制捕捞强度,执行海洋渔船“双控”制度,严厉打击“绝户网”和涉渔“三无”船舶,积极推进海洋捕捞渔民减船转产和内陆捕捞渔民“退捕上岸”。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要推进水产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水产品品牌建设,发展新型营销业态,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大力养护水生生物资源,就是要强化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建立和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完善并严格执行休禁渔制度,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加强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发展增殖渔业,加强海洋牧场建设,推进以渔净水。
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就是要优化产业布局,控制远洋渔船总体规模,加强远洋渔业综合基地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
提高渔业安全发展水平,就是要抓好渔业安全生产、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产养殖生物安全。
记者:落实《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十三五”有哪些保障措施?
于康震:为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规划》提出了四方面保障措施。
一是加大支持保障力度。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围绕关键环节和短板,盘活存量、争取增量,加大投入,加快构建有利于现代渔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
二是创新金融投入方式。
加强信贷支持,健全稳定的渔业风险保障机制,鼓励政府投资和社会资本合作投入现代渔业建设,促进多元化、多渠道渔业投融资格局的形成。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科技和管理人才培养,加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新型渔业经营主体,完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四是强化法制保障。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渔业法》及配套法规规章的制修订,积极参与国际渔业条约、协定和标准规则的制修订,同时,加强普法宣传。
五是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各地要按照国家规划的总体要求,制定本地区渔业发展规划,并将渔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成立规划实施的领导机构,逐级落实责任制,建立协调机制。
(本文由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整理)。